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哥斯达黎加塔拉珠雪松庄园El Cedro为什么擅用蜜处理法?雪松庄园有哪些品种、咖啡品质如何?

04 9月 in 咖啡知识

随着咖啡行业日新月异的发展,咖啡果实的处理方式层出不穷,赋予咖啡的风味也更为多样化。但要说哪些处理法占据了主流市场,那当然还是我们最为熟悉的水洗、日晒和蜜处理了。今天前街想跟大家聊一聊因蜜处理法而在咖啡界出名的哥斯达黎加。 哥斯达黎加是一个中美洲国家,是中美洲最早因商业价值而开始种植咖啡的国家,哥斯达黎加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高海拔山区、火山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降雨量,十分适合咖啡种植,该国生产的咖啡豆还曾一度被英国贵族称为“黄金豆”。 因此,在该国有不少知名的咖啡庄园,例如巨石庄园(Finca Las Piedra)、蓝色火山庄园(Volcan Azul)等。此外近些年哥斯达黎加也有不少咖啡庄园开始崭露头角,如雪松庄园(El Cedro)。 雪松庄园(El Cedro)的庄园主是Johel Monge Naranjo,该庄园主在9年前与自己儿子Matias一起建立Hacienda San Isidro Labrador公司和处理厂,目前是一个家族企业,雪松庄园就是旗下的咖啡庄园,都位于哥斯达黎加知名的塔拉珠产区(Tarrazu)。 哥斯达黎加是被科迪勒拉山系(Cordillera mountains)贯穿中部,将东西两侧地区隔开,科迪勒拉山系是世界上最长的褶皱山系,由一系列平行山脉,山间高原、盆地组成,火山林立,是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该山系使得哥斯达黎加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哥斯达黎加7个咖啡产区均分别在该国中部山脉上。 哥斯达黎加最大也是最知名的咖啡产区就是塔拉珠(Tarrazu),该产区位于火山地区,这里有湿润的气候和火山岩土壤,全年降雨量充沛,周边拥有多座山脉和国家公园,拥有茂密的森林自然遮荫,可以说是咖啡生长的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 塔拉珠(Tarrazu)在属于该国首都圣何塞省东南部,拥有悠久的咖啡种植历史,包括塔拉珠Tarrazu镇,多塔Dota镇等地区,哥斯达黎加政府十分重视该产区的咖啡产业,在2019年的时候,哥斯达黎加政府向欧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登记注册“Café de Tarrazú”这个咖啡原产认证。街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这一知名产区。这款入门精选塔拉珠咖啡豆,选用的是在卡杜艾(Catuai)、卡杜拉(Caturra)品种,使用水洗处理法,等级SHB,冲煮后由轻微果酸,甜橙、坚果和蜜糖风味,回甘顺滑。 雪松庄园(El Cedro)就是位于塔拉珠产区,多塔Dota镇附近的山区,海拔高度达1950米,较高的海拔和昼夜温差的变化可以让咖啡生长周期更长,风味更丰富。并且临近著名洛斯克查勒斯国家公园(Parque Nacional Los Quetzales),该公园是一个观鸟的景点,由不同的微气候和高海拔生成的云雾森林,并且拥有不少河流,因此雪松庄园同样受到这样环境影响,生产出高品质的咖啡豆。 此外,雪松庄园一直专注于种植和生产精品咖啡、十分重视咖啡质量,严格的技术管理和确保咖啡的可追溯性,主要种植瑰夏(Geisha)品种。因此,雪松庄园多次参与到哥斯达黎加卓越杯COE比赛中,多次排名在前十名,更是在2017年、2019年和2023年均获得了卓越杯COE第一名。 并且,雪松庄园多次采用蜜处理获取名次,可见蜜处理对雪松庄园和哥斯达黎加咖啡产业的重要性。最初,哥斯达黎加多高山和山地,虽然降雨丰富,但是蓄水困难,也难以支撑耗水量大的水洗处理,也不能像非洲国家有较长时间的光照,而且日晒处理也有较大风险。于是便去借鉴巴西的半日晒,半日晒是先把果皮剥除,用水冲洗1个小时,之后平铺进行日晒干燥。哥斯达黎加以本国情况进行改良,之后便演变为蜜处理。 而改良过后的蜜处理制作方法,是先剥离咖啡浆果的果皮和部分果胶,会使用果皮去除机以确保高精度。精准控制果胶的薄厚度,然后滴水不沾直接平铺在高晒架上干燥。并细分出来的黑蜜、红蜜、黄蜜、白蜜就是通过区分果胶的保留程度所对应的不同颜色。...

哥伦比亚娜玲珑Narino产区的咖啡有何风味特点?奥博拉赫庄园El Obraje的水洗瑰夏品质高吗?

04 9月 in 咖啡知识

从数据上看,全球有约一半的咖啡来自南美洲,而且多是巴西与哥伦比亚产出,足以见这两个国家在全球咖啡市场上拥有何等重要的地位。不过,巴西与哥伦比亚虽同处于南美洲,但两国的种植模式不同。巴西由于南部丘陵比较平坦,可以建立大面积的种植农场,而哥伦比亚山地多,不适合大规模生产,所以以小型咖啡农场为主。 在哥伦比亚,咖啡主要种植在西部安第斯山区,安第斯山区主要分为东、中、西科迪勒拉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还有多座火山,伴随着高海拔和地理环境,使得整个山脉拥有多样的微气候,这些气候贯穿哥伦比亚多个咖啡产区,因此塑造出咖啡独特的风味。 因此在哥伦比亚拥有15个咖啡产区,主要产区为考卡省(Cauca)、桑坦德省(Santander)、安蒂奥基亚(Antioquia)、娜玲珑省(Narino)、托利马省(Tolima)、和慧兰省(Huila)等。 在这些咖啡产区中有不少知名的咖啡庄园,如在知名的慧兰Huila产区的分界线庄园(El Diviso),在托利马产区Tolima的巨石庄园(La Roca),在考卡Cauca产区的希望庄园(La Esperanza)等,但要说的拥有悠久咖啡历史的就不得不提到奥博拉赫庄园(El Obraje)。 奥博拉赫庄园(El Obraje)是Guerrero家族所有的庄园,目前由Pablo Andres Guerrero管理着。奥博拉赫庄园位于娜玲珑Narino省南部的Tangua镇,最初庄园的建立是种植小麦等各种谷物而闻名,但后来政府开始进口谷物,因此庄园开始转型这种其他水果等作物,但同样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直到1999年,政府开始大力推广咖啡种植,于是奥博拉赫庄园在2000年初期便开始投入咖啡种植,但当时娜玲珑Narino省并不是一个传统种植咖啡的地区,奥博拉赫庄园可以说是娜玲珑产区的先驱。 在哥伦比亚多个咖啡产区中,最为知名的是慧兰Huila产区,该产区拥有哥伦比亚最高的火山慧兰(Huila)火山,并且位于东、中科迪勒拉山之间的谷地中,受到峡谷的保护,使得气候温和,是咖啡种植理想种植地区。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哥伦比亚这一知名产区慧兰的咖啡豆,选用的是在卡杜拉(Caturra)品种,使用水洗处理法,冲煮后有黑巧克力、坚果和焦糖风味,回甘明显,整体比较均衡,在低温时有柔和的果酸。 在近些年,哥伦比亚的其他产区也逐渐崭露头角,如奥博拉赫庄园所在的娜玲珑Narino产区,该产区也被称为纳里尼奥,位于哥伦比亚西南沿海,临近厄瓜多尔,在这里拥有多条河流和湖泊,附近有昆巴尔(Cumbal)和加勒拉斯(Galeras)两大火山,奥博拉赫庄园所在Tangua镇就位于加勒拉斯(Galeras)山脚下,火山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并且接近赤道,昼夜温差大,适量降雨,为生产高品质咖啡缔造了一个绝佳的环境,因此娜玲珑产区的咖啡以复杂的风味层次与花香所闻名。 不过,最初奥博拉赫庄园种植咖啡只追求数量,直到2010年,才开始注重咖啡质量,开始引入如瑰夏Geisha等品种种植,并逐渐建立自己的处理厂,如今奥博拉赫庄园已经成为娜玲珑地区高品质咖啡种植的标杆。目前该庄园主要种植瑰夏Geisha和卡杜拉Caturra品种,还划分了一个地块作为希爪Sidra等新品种种植实验地块。 后来开始参加哥伦比亚当地比赛并多次获得奖项,在2020年参与卓越杯COE竞赛当中,在2021年更是凭借水洗瑰夏获得了COE冠军。后来还开设了自己的咖啡店Obraje Café Especial,还与娜玲珑地区的合作社建立伙伴关系,为其他咖啡种植着提供帮助,旨在为他们可以出口咖啡,并为国内外市场提供高品质的咖啡。 ...

埃塞俄比亚古吉Guji产区的风味特点是什么?古吉、罕贝拉、夏奇索是什么关系?花魁是咖啡品种的名字吗?

04 9月 in 咖啡知识

当我们谈论起咖啡的起源时,必然要说一说公认的“咖啡故乡”埃塞俄比亚。凭借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以及适宜的自然气候,这片土地上孕育了数不胜数的咖啡品种,是全球最大的咖啡基因库。同时,埃塞俄比亚也是非洲大陆上最大的阿拉比卡咖啡生产国,在全球咖啡市场上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前街的豆单便有多款产自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比如水洗耶加雪菲、日晒红樱桃、花魁等等,一直受到咖啡爱好者的欢迎。 埃塞俄比亚位于非洲的东北部,主要为山地和高原,大部分属于埃塞俄比亚高原,并被东非大裂谷纵贯全境,裂谷两侧排列着众多山脉和火山,这些山脉平均海拔近3000米。虽然埃塞俄比亚处于热带,但受高海拔的影响,该国全年气温约为16℃,昼夜温差大,可以让咖啡生长周期更长,风味更丰富。 目前,埃塞俄比亚划分12个州和2个自治行政区,并且划分10个咖啡产区,其中不少全球知名的咖啡产区,如西达摩(Sidamo)、金玛(Jima)、哈勒尔(Harrar)、古吉(Guji)和耶加雪菲(Yirgacheffe)等,其中古吉和耶加雪菲原先都属于西达摩产区,因其独特的风味而独立成为一个咖啡产区。 耶加雪菲原属于西达摩咖啡产区的一个子产区,在埃塞俄比亚的行政划分上也同属于西达马州,但因其生产的咖啡以上扬的白色花香,清亮的柠檬酸质和清新的绿茶茶感等独特风味,成为一个独立的咖啡产区。 在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埃塞俄比亚这一知名产区耶加雪菲咖啡豆,选用的是原生种(Heirloom),使用水洗处理法,冲煮后有花香,柑橘、莓果风味,柠檬般酸质,口感清爽。 而古吉和耶加雪菲一样,之前都是属于西达摩(Sidamo)的子产区,因其产区优秀又极具辨识度的风味,在2010年的时候被埃塞俄比亚商品交易所(ECX)独立划分为新产区。在埃塞俄比亚行政划分上,古吉隶属于奥罗莫亚州,名字来自这里的一个部落。古吉产区在耶加雪菲的东南方,这里地形复杂多变,有众多山脉、山谷和平原,平均海拔达1800米,这些环境造就了多样的微气候。目前,古吉产区还区分出多个子产区,其中最知名的就是罕贝拉(Hambella)、乌拉嘎(Uraga)和夏奇索(Shakiso)。 其中,罕贝拉(Hambella)子产区的知名度最高,该产区是埃塞俄比亚海拔较高的子产区之一,咖啡种植高达2100-2300米,该地区拥有茂密的森林,土壤肥沃富含矿物质,十分适合咖啡种植。 在2017年的时候,埃塞俄比亚DW咖啡公司就选用了在罕贝拉子产区Dimtu镇Buku Abel处理厂的日晒咖啡豆参加由非洲精品咖啡协会举办的生豆竞赛TOH,当时这款咖啡豆以浓郁的莓果芳香与奶油般质感夺得了当年日晒组的冠军。之后在同一年,该夺冠的咖啡批次被北京一家生豆贸易商购入,将其命名为“花魁”推出国内市场。并且被一位中国区咖啡冲煮大赛选手选用参加比赛,虽然只赢得亚军,但“花魁”的名声开始在国内被人们熟知。 由于“花魁”知名度上升,需求量增加,DW公司在罕贝拉子产区Dimtu镇内增设了5个独立咖啡生豆干燥处理站,除了Buku Abel,还纳入了Buku Saysay、Haro Soresa、Tirtiro Goye、Seke Bokosa等4个小村庄生产咖啡豆。在2018年推出了花魁2.0,2019年推出3.0,之后的每一年都会推出花魁X.0系列,至今已经来到花魁8.0了。 在前街咖啡,同样有来自这一知名产区生产的花魁8.0咖啡豆,日晒处理,冲煮后有芒果干、柑橘、菠萝蜜等热带水果风味,果汁感饱满,口感圆润,红茶般回甘,层次丰富。 ...

肯尼亚中西部有什么咖啡产区?肯尼亚种植的咖啡品种SL28和SL34的由来、风味及特点

04 9月 in 咖啡知识

在全球咖啡市场上,非洲咖啡拥有极高的知名度,其咖啡产区主要集中在全非洲地势最高的东非地区,这里因被东非大裂谷纵贯南北,沿线分布多座火山、山脉、熔岩高原和湖泊,自然资源丰富,所以位于此地区的不少国家都是大家熟知的咖啡产国,比如公认的咖啡发源地埃塞俄比亚、以具有多层次口感与果汁般酸度而闻名的肯尼亚等。 肯尼亚地跨赤道,气候多样,全境位于热带季风区,大部分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沿海地区湿热,高原气候温和,3500 米以上高山常年积雪,全年气温在12-24℃之间,因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只有雨季和旱季。高海拔山区、火山土壤、充足的阳光和适当的降雨量,为咖啡生长的提供理想的条件。 咖啡主要种植在肯尼亚的西南部和中南部,大致分为三大区域,肯尼亚的中部区域、东非大裂谷区域以及西部区域。西部区域主要埃尔贡Mt.Elgon、特兰斯-恩佐亚Trans-Nzoia和邦格玛Bungoma这三大产区,主要集中在埃尔贡(Elgon)火山东边山脚下,东非大裂谷区域主要是纳库鲁Nakuru和基西Kisi,位于该国的中西部。而最主要的咖啡产区则是中部区域,这里生产着全国60%的咖啡,主要是涅里 Nyeri、基安布Kiambu、麒麟雅佳Kirinyaga、穆兰加Murang'a 和 锡卡Thika产区,这些产区基本围绕在肯尼亚(Kenya)火山周边。 在肯尼亚最为知名的产区为涅里 Nyeri、麒麟雅佳Kirinyaga和 锡卡Thika等产区。得益于这里的死火山肯尼亚(Kenya)山,位于赤道上,是非洲第二高峰,最高峰海拔达5199米。平时烟雾缭绕,峰顶若隐若现,山顶终年积雪,并有15条冰川,在海拔1500-3500米多密林和种植园,在火山灰带来的肥沃土壤上种植咖啡、香蕉等农作物。 前街咖啡的肯尼亚的阿萨莉亚咖啡豆就是来自死火山肯尼亚(Kenya)山南部的锡卡Thika产区,选用的是肯尼亚常见咖啡品种SL28和SL34,使用K72水洗处理,冲煮会闻到成熟番茄和花香,入口会有圣女果和乌梅风味,酸质明亮,甜感突出,有果汁感,口感干净。 此外,在肯尼亚中西部的咖啡产区也有不错的表现,中西部主要的咖啡产区为纳库鲁Nakuru和基西Kisi,均位于东非大裂谷周边。其中纳库鲁Nakuru产区位于裂谷省的首府纳库鲁市,是肯尼亚第四大城市,靠近梅南加伊火山口(Menengai Crater)。 这里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除了有梅南加伊火山口(Menengai Crater)外,还有知名的纳库鲁国家公园(NAKURU),该国家公园以纳库鲁湖和火烈鸟闻名于世。不过该城市发展较晚,在1900年作为蒙巴萨-乌干达铁路要站而开始兴起。 最初这里主要种植玉米和畜牧业,后来才逐渐种植咖啡,还成为肯尼亚较高海拔种植区之一,咖啡种植在1850-2200米之间的区域,生产的咖啡具有中等酸度,饱满的水果香气,以及丰富的巧克力风味。目前还成为畜产品、咖啡、茶叶集散中心,并有农产品加工、毛纺、制革、木材加工等工业。 肯尼亚咖啡一直以来因具鲜明而复杂的莓果酸香气、甘蔗的清甜感和果汁般的酸度而受到咖啡爱好者的喜爱。在肯尼亚主要种植的咖啡品种为SL28和SL34品种,SL是斯科特农业实验室Scott Laborotary的缩写,不过现在成为了肯尼亚国家农业研究实验室NARL(National Agricultural Laboratories)。 当初,斯科特农业实验室对42棵不同产地的咖啡树种,对其产量、质量、抗旱和抗病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挑选的咖啡树种都以SL为前缀,在加上编号,SL28和SL34就是其中的优胜品种之一。 虽然SL28和SL34都有产量高、易种植和适合中高海拔种植的特点,但都容易受虫害和咖啡疾病的侵害,此外因其独特的风味,在肯尼亚种植的SL品种以显著的柑橘、莓果和乌梅风味,较高的甜感,明亮丰富的果酸,以及浓郁的口感闻名。在肯尼亚还会种植如K7、Ruiru 11等品种,但由于SL28和SL34在风味上更独特和丰富,因此更受欢迎。...

秘鲁咖啡发展历程|秘鲁有哪些咖啡产区?佩德雷加尔庄园水洗瑰夏品质如何?秘鲁怎么划分咖啡等级?

04 9月 in 咖啡知识

在全球咖啡市场上,拉丁美洲因其咖啡产量占据全球咖啡总量的61%左右耳拥有重要地位。而其中,产量最多的南美洲,占据近50%的咖啡产量,在这片土地上,咖啡种植主要集中在巴西、哥伦比亚和秘鲁。从知名度上看,巴西与哥伦比亚的名声更高,毕竟在咖啡产量方面一个全球排名第一,另一个全球排名第三。因此与它们相比,秘鲁可是低调很多,但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也能生产出高品质的咖啡豆。 在秘鲁,安第斯山脉纵贯国土南北,山地占全国面积的1/3,全境从西向东可分为西部沿海平原地区、中部山地高原地区和东部亚马逊热带雨林地区。秘鲁处于热带地区,但由于地理条件复杂,气候也比较多样,秘鲁拥有28种不同的气候。咖啡主要种植的中部安第斯山区,因地处高原,属热带山岳气候,在夏季多雨,气温和湿度会随着海拔升高而下降。咖啡主要种植在中部安第斯山脉的山坡上,这些地区拥有高海拔山区、火山土壤和多变的气候,造就了十分适合咖啡生长的环境。 早在18世纪,秘鲁就开始种植咖啡,是较早种植咖啡的美洲国家,但早期咖啡多位国内消费,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出口。秘鲁的咖啡种植主要是小农户为主,但一直以来经济和技术支持的短缺,使得发展缓慢,不过大部分秘鲁咖啡是在自然条件下种植的,用天然肥料代替化肥,手工采摘和挑选。后来,国际社会对咖啡需求增加,推动了秘鲁咖啡生产的复兴,并使秘鲁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有机咖啡生产国之一。 秘鲁要分北部、中部、南部三个咖啡产区,在这些咖啡产区中,种植海拔在1000-1800 米之间,最为知名的是北部产区卡哈马卡产区Cajamarca,中部的胡宁产区Junin以及南部的库斯科产区Cusco,这些咖啡产区生产的咖啡经常出现在秘鲁卓越杯COE的榜单上。 在2023年秘鲁的COE上,佩德雷加尔庄园(Pedregal)就以90.15分的水洗瑰夏获得了第四名的佳绩。目前佩德雷加尔庄园的庄园主是Abel Raymundo Arotaype Huayllas,并与其儿子共同打理该庄园。佩德雷加尔庄园位于库斯科产区南部的山区,虽然较为偏僻,但资源十分丰富。 最初,在2005年该庄园才开始种植咖啡,最初种植铁皮卡(Typica)、波旁(Bourbon)和卡蒂姆Catimor品种,后来致力于种植瑰夏(Geisha)品种。该庄园位于海拔2240米的高处,高海拔能够延缓咖啡樱桃的成熟时间,发展更丰富的风味,当地属于热带气候,较潮湿,并且土壤有丰富的矿物质,咖啡树均遮阴种植,附近还有许多丰富的果树能提供丰富的有机堆肥才能市场优质的咖啡。 在秘鲁南部的库斯科产区Cusco,这里是一座历史名城,原是古印加帝国首都,该地区多山地、高原、河流和峡谷,拥有奥桑加特高山(Ausangate),该高山海拔达到6374米,还被称为“圣河”的乌鲁班巴河流贯穿全区,水资源十分丰富。这里气候因地而异,山地气候凉爽,谷地气候炎热,该环境造就了当地丰富的咖啡产业。 在祕鲁的分级通常高山豆采用栽培海拔高度分级,中低海拔则采用生豆大小分级。产地也采用”瑕疵数"来当辅助分级,而买家则以自订"杯测品质"来做辅助。基本上咖啡树生长的海拔越高,咖啡豆也会越硬。主要分为Strictly High Bean (SHB)极硬豆,海拔超过1350米,和High Bean (HB)硬豆,海拔1200-1350米之间。...

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的优势、用途分别是什么?如何从外观上分辨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咖啡豆?

04 9月 in 咖啡知识

在此之前,前街曾与大家分享了如何辨别阿拉比卡的部分子品种,以及日晒、水洗等不同处理方式影响下咖啡豆在外观上的区别。那么今天前街则想同大家一起来分辨咖啡中最常见的两大品种——阿拉比卡以及罗布斯塔,看看这两大类品种之间存在什么不同的外貌特征。(往期文章直达《如何一眼分辨咖啡豆的品种》、《教你一眼看出豆子是日晒还是水洗》)   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 在咖啡属下的130多种大类里,仅有三大类具有商业价值: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里卡。但目前市面上售卖的咖啡豆主要是以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为主,因为它俩的优势“受众更广”!人们会根据需求的不同而选择种植不同的品种,那么接下来前街就来分享一下,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各有着什么样的不同优势吧! 因为阿拉比卡的果实在三大种里属于最小的,所以它有着「小粒种」的别名。而阿拉比卡的优势就在于,它在味道上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香气更加突出、层次更加丰富。 而跟它香气一样突出的就是它的缺点:产量少,抗病弱,对种植的环境要求十分苛刻。当种植海拔低于一定高度的时候,阿拉比卡种就难易成活。因此,阿拉比卡咖啡的价格相对来说会更高一些。但毕竟味道至上,所以截止今日,阿拉比卡咖啡在全世界的咖啡总产量占比有70%之多。 而罗布斯塔则是三种里面颗粒居中的,所以它是中粒种。相较于阿拉比卡来说,罗布斯塔并没有过于突出的风味表现。但是呢,它的生命力极其顽强!不仅产量极高,抗病能力同样也是十分卓越,咖啡因也是阿拉比卡种的两倍。因此,它并没有阿拉比卡种那么娇弱,在低海拔的环境也能够“野蛮生长”。 所以当我们看到有些咖啡植株在低海拔的环境也能够结出非常大量的咖啡果实时,就能够初步对它的品种进行猜测。 拜此所赐,很多产区才能够在低海拔的地方进行咖啡的种植。但也因为种植的海拔普遍较低,罗布斯塔的风味表现主要是以浓烈的苦味居多,且带有一些木质、大麦茶的味道。 而这些并不算优的风味表现配合产量多、价格低的优势,让罗布斯塔成为了制作速溶产品的主要材料。同时也因为这些原因,导致罗布斯塔在咖啡圈里成为了“劣质”的代名词。 截止目前,罗布斯塔占据全球咖啡产量的25%左右!这些咖啡豆除了用于速溶的原料以外,还会有小部分会作为拼配豆里的基豆或者特色咖啡豆出现。   那么如何分辨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呢? 其实很简单,就像日晒和水洗处理一样,基因上的区别也会体现在外貌特征上。而下面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豆子图片,大家可以找找,具体有什么地方是不一样的~ 可能有很多朋友注意到了豆子的外形,但豆子的外形并不能够作为它们决定性的区别,因为有很多阿拉比卡种也是圆身形状。主要区别就在于豆子的中线上。阿拉比卡种的中线绝大部分都是歪七扭八的,并不直!而罗布斯塔种的中线则是笔直的一条线。这个便是我们作为辨别的依据。 但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咖啡豆会因为发育,或是基因问题(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混种)导致这个中线特征并不明显,例如在一堆阿拉比卡豆子里可能会有几颗豆子的中线是笔直的。(就好像日晒和水洗豆的辨别一样,一把日晒豆里也有几颗豆子的中线会带有明显的银皮。) 所以,我们在观察的时候最好不以个例为研究对象,而是对整盘或者一把豆子同时展开观察,这样结果才能够更准确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