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巴拿马Ninety Plus庄园介绍|90+Eleta瑰夏有什么特点?90+庄园的Profile Processing制度是什么?90+处理法是什么?

30 8月 in 咖啡知识

瑰夏(Geisha)如今可以说是咖啡界的“顶流明星”,尤其是种植在巴拿马的瑰夏,深受咖啡爱好者的喜欢和追捧。所以在前街的豆单上就有多款来自巴拿马的瑰夏咖啡,其中有一款瑰夏单从名字上就很是引人注目,那就是「90+Eleta」。许多门店客人在初见这支豆子时,会问前街“90+是什么意思?”、“生产这支瑰夏的庄园在巴拿马的哪里”、“90+瑰夏有什么特点”等等问题。对此,前街在这篇文章中解答各位的疑惑,介绍一下这支来自巴拿马的90+Eleta瑰夏。 事实上,我们所说的“90+”全名为「Ninety Plus」,是一家美国公司,是由Joseph Brodsky在2006年创立的。 在2004年的时候,翡翠庄园使用瑰夏参加了巴拿马BOP竞赛,瑰夏品种凭借其花香和柑橘调性的风味,成功脱颖而出,夺得冠军,瑰夏品种也因此崛起,同时引起很多人的兴趣和关注,这也包括90+公司的创始人Joseph Brodsky。 于是Joseph便开始前往巴拿马,并希望能寻找出能与瑰夏媲美的咖啡豆种,但可惜以失败告终。但Joseph没有放弃,而是选择前往埃塞俄比亚,皆因哪里有更多未必发掘的咖啡品种。 在2006年,Joseph遍开始在埃塞生活并全职参与当地的咖啡种植工作,并开始着手和研究咖啡的处理工作。起初,由于资金不足,并没有自己的种植园,只能通过收购别人采摘好的优质咖啡浆果,并通过对其进行精细处理后出口。在这样的情况下,Joseph生产的咖啡以极其丰富的水果风味和优质的品质开始引起咖啡业界的关注,包括一些国际级的比赛选手,90+公司开始逐渐打响名堂。 不过一直以来,Joseph都寻找不到可以媲美瑰夏的品质,于是决定种植瑰夏,并利用其独特的处理方式,打造顶级瑰夏。因此Joseph在2009年,回到巴拿马,在沃肯(Volcan-Candela)收购了拥有约200公顷大的90+瑰夏庄园(Ninety Plus Gesha Estate),开始种植咖啡,主要种植其在埃塞带回来的咖啡品种以及巴拿马瑰夏品种,并于2014开始正式出产咖啡豆。后来,90+公司还在2019年收购了巴鲁(Barú)火山西部的一个地块,创立90+巴鲁庄园(Ninety Plus Barú Estates),不过目前该庄园尚未正式出产咖啡豆。 而90+瑰夏庄园所在的沃肯(Volcan-Candela)是巴拿马主要咖啡产区之一,虽然在名气上,不及波奎特(Boquete)知名,但其同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沃肯产区位于巴鲁火山的东面,咖啡种植在海拔1200-1800米之间,同样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以及充足的阳光。不过,由于该地区北部山势屏障,大西洋水气难以抵达,因此该产区气候会较为干燥。 90+公司设定了Profile Processing制度,来监管品种、种植、采收到处理方式的整套流程,并为每一支咖啡豆量身定制处理方式。并创立Ninety plus Sensory Room(NP感官实验室)和Solar Kiln实验室,用于实验各式不同与一般生豆处理法的研究。 目前,前街就有两款该庄园出产的90+系列咖啡豆,一款是朱丽叶瑰夏和Eleta瑰夏。这两款同样属于90+处理法,但90+公司并没有公开具体的处理方式,不过通过杯测,猜测是厌氧日晒类的处理。 Eleta瑰夏在冲煮后,会闻到到桂圆、果脯的香气,入口会有佛手柑、甜橙、葡萄和凤梨风味,苹果汁般清甜,口感丰富多变,回味无穷。...

意式拼配咖啡介绍|意式浓缩Espresso除了苦有其他风味吗?拼配咖啡与SOE咖啡喝起来有何差异?

30 8月 in 咖啡知识

近段时间,有位小伙伴每当犯困时会来到前街点杯意式浓缩,一饮而尽后先是眉头紧锁,接着含一口清水静静等待苦味散去,很快便能原地满血复活,最后忍不住发出感叹:“啊~提神是真提神,但这玩意儿真苦啊!” 作为意大利的国民级饮品,当地人认为只有Espresso那浓郁焦香,甚至发苦的口感才符合咖啡的设定。在国内,除非是每天奉命调试的咖啡师或者个别寻求刺激口感的爱好者,绝对数人只要提起意式浓缩的味道,心里第一时间蹦出来的同样也是“苦”,至于是五彩斑斓的苦,还是刻骨铭心的苦,就要看它的萃取是否得当,以及品尝者对苦味的接受阈值了。 前街在分享意大利咖啡文化时曾提到,一杯espresso制作快,喝的也快,整个过程主打一个高效率、快节奏,尤其适合急需快速摄入咖啡因的劳动人民,跟手冲这类慢悠悠的萃取方式也形成了鲜明对比。因此,让意式浓缩在欧洲咖啡馆成为最受欢迎单品的主要原因本就不是咖啡味道,而是它的速度。 除了快,意式浓缩最大的特征在于高浓度。比起SCA金杯萃取标准的1.15%~1.35%,意式浓缩的TDS浓度值通常能达到7%~12%,是所有咖啡品类中味道最浓最苦的一档,但要知道,苦的咖啡并不等于难喝的咖啡。 前街在文章「浅烘豆喝果酸,那深烘豆喝的是啥?」里曾经提到过,比起花香果酸的品类,苦咖啡拥有很多其特有的深邃香气,比如焦糖、黑巧克力、黄油曲奇、炒坚果、烤面包、香料等等,这些香气不仅让大家爱上咖啡,也提供我们判断一杯espresso品质的关键所在。 比如前街将由巴西+曼特宁+罗豆组合而成的经典深烘意式拼配按1:2的粉液比做成浓缩,得益于新鲜烘焙、现磨和增压式萃取这关键的三要素,咖啡不仅自带有丰厚的油脂(Crema),还始终洋溢着各种挥发性香气。当把刚做好的浓缩靠近鼻子轻闻,便能立马嗅到一股焦糖饼干、炒香料和黑巧克力的烘焙类味道,就跟进了面包房一样。 纵使在喝下第一口时,我们的味蕾会被上层Crema自带的苦味和过份浓烈的口感一下子刺激到,但当吞咽后马上闭口回气时,苦味随之消散,很快口腔又会折返出淡淡的咖啡香气,以及一丝讨喜的甘甜余韵。 正因如此,喜欢喝意式浓缩的人其实不光只是想体会一把无比刺激的浓苦味道,而更多是希望在这小杯高浓度液体中享受到苦韵背后的咖啡香气,以及高浓度和Crema带来的粘稠质地。 尽管对于大多数国人来说,意式浓缩给人留下的印象都是苦味优先,与喝中药相比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但近些年,随着精品咖啡的发展与创新,越来越多高品质的咖啡豆也逐渐被应用到意式机上,在高温高压以及细研磨等条件的辅助下呈现出有别于传统苦味的口感表现,最有代表性的就是SOE。 不难发现,主张单一产地的SOE往往会采用烘焙度较浅的果酸型豆子,目的就是得到一杯香气轻盈,同时风味辨识度更高的浓缩咖啡。为了达到更理想的萃取效果,我们会结合经验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参数,但在高温、高压、细研磨、速度快以及Crema、高浓度等因素的加持下,一些在手冲时的鲜明特征(精致花香、清爽的果汁感、明亮果酸、丰富层次)到了浓缩咖啡中就会产生或大或小的口感差异。 比如前街平常以手冲出品米拉苏·草莓糖会有明显的葡萄干、草莓软糖和淡花香的气息,而当制成espresso却表现为浓郁的红色莓果酱和橙子味巧克力的特点; 又比如在手冲当中以百香果、葡萄汁、杏仁风味优先的分界线庄园·希爪,采用意式咖啡机萃取时,清爽的果汁感竟演变成了水果酒般的发酵风味,尾韵还伴随着杏干的醇厚甜香。...

哥伦比亚咖啡与巴西咖啡存在什么区别?南美洲咖啡产区的风味特征如何?哥伦比亚和巴西的精品咖啡产区在哪?

30 8月 in 咖啡知识

众所周知,知名的咖啡生产大国中,有两个南美洲,分别是咖啡产量全球第一的巴西和全球第三的哥伦比亚。不少小伙伴对这两个重量级咖啡生产国有这诸多好奇,譬如两个产国生产的咖啡有什么异同、种植方式是否一样等等。择日不如撞日,今天前街就来讲讲哥伦比亚与巴西这两个咖啡产国~ 目前,巴西和哥伦比亚是最能代表传统南美洲咖啡风味的产区,两者的咖啡都有低酸度、口感浓郁、有坚果、巧克力风味和焦糖般的甜感,在国内外经常被用于拼配咖啡中,在前街咖啡就有一款精品拼配就是用巴西拼哥伦比亚。 在巴西,咖啡在1727年的时间就来到巴西,并很快适应当地的气候环境,到了1830年代,咖啡已经成为巴西主要的出口产品,并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在环境方面,巴西地大物博,咖啡主要种植在巴西中南部,这里主要为地势平坦的高原,普遍种植海拔在1000米左右,因此在巴西咖啡种植规模十分大,以大庄园为主。该国十分依赖机械作业,使用机械化采收咖啡能节省人力成本,但同时在一定程度下影响咖啡的精品质量。 不过在巴西也要不少精品咖啡产区,如摩吉安娜(Alta Mogiana)、南米纳斯(Sul de Minas)、喜拉多(Cerrado)等,在这些产区,咖啡种植在海拔1000-1400米的高山区域,这里海拔更高,并且地形陡峭,以手工采收为主要。 目前,在前街就有一款来自摩吉安娜产区的皇后庄园(Fazenda Rainha),选用巴西独有的黄波旁(Yellow Bourbon)品种,使用半日晒处理,在冲煮后,入口会有果实般的甜感,甘蔗、巧克力和花生坚果风味,微弱干净的苦感,口感柔滑细腻。 然而,哥伦比亚在环境上要比巴西更加优越,该国地貌丰富,火山林立,降雨丰富,咖啡主要种植在该国西部的安第斯山脉上,种植海拔在800-2300米之间,高海拔的地区,昼夜的温差大,在气温低的时间,咖啡浆果成熟的时间被延长,在此期间糖类的物质能累积更多,咖啡豆密度更高,风味也会发展得更丰富。 不同的是,巴西主要是大庄园种植,而哥伦比亚是小型种植园为主。然而哥伦比亚能有如此高产量是得益于哥伦比亚被赤道跨过,因此部分产区有两个旱季和雨季,一年有两个收获季节,基本上一年都有咖啡收获,目前有该国四成出口的咖啡为精品等级。 并且,在哥伦比亚,有分咖啡三角轴心区。在还没有精品咖啡概念的时候,咖农更注重咖啡产量。因此,中部的金迪奥Quindio、考卡山谷Cauca Valley和昆迪纳马卡Cundinamarca等咖啡产区成为了早年的哥伦比亚咖啡三角轴心区。后来随着精品咖啡的发展,哥伦比亚南部咖啡产区开始崭露头角娜玲珑Narino,考卡Cauca和薇拉Huila,构成哥伦比亚新咖啡三角。 在前街咖啡有多款来自哥伦比亚的咖啡豆,而近日新上了一款来自希望庄园的瑰夏,使用蜜处理,在冲煮后会闻到轻微的发酵和玫瑰香气,品尝起来有葡萄、草莓和果脯风味,口感柔和。 虽然巴西和哥伦比亚都位于南美洲,但是两个国家在种植环境上不同,哥伦比亚有更独特的地理环境,提供更优异的条件种植咖啡,并且使用很多不同的处理方式,因此其生产的咖啡能用于单品和拼配。相比之下,巴西的种植环境没有那么具有优势,地势较平坦,海拔并没有太高,因此巴西咖啡的酸度较低,风味较为单一,坚果风味特出,因此更多用于拼配咖啡中。...

哥斯达黎加瑰夏与巴拿马波奎特产区的瑰夏有什么风味区别?蜜处理瑰夏Geisha喝起来味道口感如何?

30 8月 in 咖啡知识

在近20年来,瑰夏(Geisah)一直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咖啡品种之一。其在2004年迅速崛起,之后在众多知名的咖啡拍卖会上获得破纪录的高价,尤其是巴拿马瑰夏,可以说是咖啡豆中的“顶流明星”。不过,瑰夏的起源并非是巴拿马,而是“咖啡的故乡”埃塞俄比亚。最初,瑰夏因其产量低、植株高、难种植而没有引起太大关注。 不过,因瑰夏拥有对叶锈病的抗病性而被送到多国的研究中心,1953年引进哥斯达黎加,1970年引进巴拿马,被当地生产商发现其独特风味后开发出来瑰夏品种的巨大潜力。 瑰夏品种在咖啡市场获得极高的人气,自然也吸引其他咖啡产国争相种植和生产瑰夏咖啡,其中就包括与巴拿马相邻的哥斯达黎加。这两个国家在气候与自然环境方面极为相似,那么在哥斯达黎加种植生产的瑰夏是否像巴拿马瑰夏般具有独特风味,冲泡的咖啡喝起来又有什么区别呢~ 巴拿马,地势起伏,沟谷纵横,属于热带海洋性气候。除了南北沿海地区是平原外,其余多为山地和火山,咖啡种植在海拔1200-2000米的山间,山间为当地带来独特的小气候,同时高海拔地区较大的温差能使咖啡果实缓慢生长发展风味,提供了巴拿马种植优质咖啡的自然条件。 咖啡主要种植在该国西部与哥斯达黎加相连的奇里基省,围绕在奇里基火山(又名巴鲁火山Volcán Baru)周边,分为波奎特(Boquete)、沃肯(Volcan-Candela)和雷纳米恩托(Renacimiento)三个咖啡产区。在这些产区中,有不少知名的咖啡庄园,如翡翠庄园、艾丽达庄园、哈特曼庄园等。 前街咖啡就有一款来自巴拿马波奎特产区的瑰夏,水洗处理,冲煮后会闻到茉莉花香,入口会有柠檬般酸质,佛手柑、蜂蜜风味,有绿茶般口感,口感清爽。 而哥斯达黎加同样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咖啡种植在800-2000米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山脉上,大多为火山地形,火山灰提供了肥沃的土壤、温和适宜的气温,以及稳定丰沛的雨量,这是哥斯达黎加生产优秀的咖啡的重要因素。虽然哥斯达黎加与巴拿马的种植环境有相似之处,但仍有一些显著差异。 近段时间,前街咖啡上新一款来自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出产的蜜处理瑰夏,该庄园位于哥斯达黎加最重要的咖啡产区塔拉珠(Tarrazu)。整个庄园的海拔大约做1950米左右,旱雨季节分明,因此有不少独特的微气候。该庄园一直以来专注于精品咖啡的种植、生产和品质,在该国COE竞赛中,多次获得不错的名次和奖项。 本次入手该庄园的瑰夏采用哥斯达黎加常见的蜜处理,冲煮后有淡淡的花香,品尝起来有车厘子、柳橙、黄桃风味,果汁般清甜,尾韵干净,口感似乌龙茶。 虽然,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瑰夏属于同一品种,但由于地理位置、种植环境以及处理方式等因素的不同,使得两个产国生产的瑰夏在风味特点上有所不同。此外,咖啡豆属于农产品,即使在同一个国家,同一品种,在不同地区生产出来的风味特点也不一样。 无论是巴拿马的瑰夏还是哥斯达黎加的瑰夏,其风味表现都有花香和柑橘调性的风味,由于哥斯达黎加会使用蜜处理,甜感会高一点,但整体上没有巴拿马瑰夏那么复杂丰富的风味。...

咖啡豆种植海拔如何影响咖啡品质?海拔越高咖啡豆风味越好吗?优质咖啡豆都来自高海拔产区?

30 8月 in 咖啡知识

决定咖啡豆品质的主要是豆子体内那些在烘焙时会转化成香气物质的前驱物质含量。而咖啡属于植物的一种,所以除了品种、处理以外,咖啡的种植环境对其品质的影响也十分重要。而在一众地理因素中(纬度、气候、土壤等等),咖啡种植的「海拔高度」可以说是影响最为直观且相对固定的因素了。 正因为如此,在各种关于咖啡的文章里,我们经常都能看到海拔两字的存在。甚至,部分中南美洲的咖啡产国是以咖啡豆的种植海拔作为咖啡豆的分级制度。由此可见,咖啡豆的种植海拔对其品质的影响究竟有多大。那么今天,就由前街来分享一下,咖啡的种植海拔高度为什么能够决定咖啡品质的好坏。(主要围绕温度方面) 海拔,是如何影响咖啡的? 「海拔」,是指某个地点相对于海平面的高度。当咖啡种植的海拔越高,那么咖啡的风味表现也就越出色。这句话相信大家已经耳熟能详!而之所以海拔越高,咖啡越能够孕育出美味,主要是因为咖啡感受到了生存上的压力。 海拔每升高100米,温度就会下降0.6°C,当咖啡种植的海拔越高的时候,环境温度也就越低,昼夜温差越大。虽然咖啡在白天可以生存的很舒适,但当夜晚降临,环境温度将会急转直下。 低温环境会让咖啡为了抵抗寒冷而生成积累许多小分子物质,这些小分子物质的存在能够让咖啡没有那么容易结冰。同时,低温环境会减缓咖啡的生长速度,咖啡果实的成熟期会相对延长,代表这些咖啡果实需要担负更长时间的生存压力。 虽然看起来好像不太友好,但恰恰因为这样,才让最终结出来的咖啡具备着出色的风味表现。因为咖啡在对抗寒害时生成的小分子物质,正是我们在烘焙咖啡时生成馥郁香气的重要物质。而咖啡果实的成熟时间被延长,这意味着咖啡会有更多的时间积累风味物质。所以在《咖啡香味的科学》一书中有句话就讲的很好:植物不可能会为了取悦人类嗅觉而特意制造香气。 还有一点,当咖啡种植于高海拔地区的时候,咖啡因含量会相对下降。因为咖啡会为了抵御害虫而分泌更多的咖啡因,而当咖啡种植的海拔越高的时候,害虫越难生存,数量因此更少。当咖啡受到的虫害减少的时候,自然也就不用过多生成咖啡因来抵御。咖啡因是苦味的主要贡献者之一,它的减少会让咖啡的酸甜味道更加突出。 所以,当咖啡种植于高海拔地区的时候,在这三重buff的叠加下,自然会拥有更加出色的表现。正因为如此,一些中南美洲的咖啡产国才会以咖啡豆的种植海拔、咖啡豆的硬度来制定分级标准:当咖啡种植的海拔越高,咖啡积累的物质也就越多,豆子因此越硬,风味表现更出色,等级因此越高。 但高海拔带来的影响不全是好的,比如会让咖啡减产。不仅咖啡的生长周期被延长,同时产量也会得到下降,那价格也就会随着数量的稀少而水涨船高,对钱包不友好! 开个玩笑,并不是种植于高海拔地区的咖啡售价都很昂贵。例如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像是花魁、卡法森林、果丁丁等知名的咖啡豆,虽然它们的种植海拔都很高,但价格十分亲民,而风味表现又十分出色,不仅坐拥优雅的花香,还有饱满的果韵,真可以说是性价比之王了! ...

巴西咖啡的“软豆风味”从何而来?巴西咖啡为什么多用半日晒处理法?巴西精品咖啡主要在哪些产区?

30 8月 in 咖啡知识

对咖啡有所了解的人一听到巴西咖啡,当即想到「低酸度」、「坚果和巧克力风味」、「醇厚度均衡」等这些典型美洲咖啡的风味描述。也正因巴西咖啡具有这些风味特点,该产区的豆子经常会作为意式拼配咖啡的基底豆,市面上很多拼配豆中都有巴西豆的身影。那么,为什么巴西咖啡会有独特的、让人印象深刻的坚果味呢? 首先,巴西是全球咖啡产量最大的国家,占全球咖啡豆总产量的30%,能有如此产量源于巴西的地理环境。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地大物博,咖啡主要种植在该国中南部地势平坦的高原,普遍种植海拔在1000米左右,规模十分大,没有其他咖啡产国能接近巴西咖啡生产的规模。 众所周知,咖啡生长的海拔越高,咖啡豆的密度就越小,硬度也会更高,并且昼夜的温差能减缓咖啡果实的生长速度,发展更多的风味。但在巴西,咖啡种植的海拔偏低,地貌平坦,欠缺微型气候,咖啡树没有树荫直接暴晒,因此巴西咖啡豆没有埃塞俄比亚咖啡一样有丰富的花香和果酸,而是有软豆风味,酸度低,坚果风味重,口感更醇厚。 此外,坚果风味重也与巴西常用的半日晒处理(Pulped Natural)有关。巴西早在18世纪就开始种植咖啡,最初巴西都是使用水洗和日晒处理法处理咖啡,但巴西并不是很多地区有资金和水源来完成如此水洗处理,而日晒处理的方式需要较长的时间晾晒,并且在以前设备简陋,因此品质低下。于是,巴西研发出半日晒处理方式,这种方式是介于水洗和日晒之间的方法。 半日晒方式前半段与水洗处理相似,把采收回来的咖啡浆果进行清洗和浮选,之后通过果肉分离机,以挤压的方式把果实里的种子取出,在利用果胶机器去除黏膜,之后直接进行日晒。 这种方式减少了水洗法水池发酵的过程,能减少用水。另外,去除了果皮、果肉和黏液后在进行日晒能大大缩短了干燥的过程,节省时间成本。由此可见,半日晒的方式少了发酵的过程,能减少过度发酵或者发酵不足的风险,提升了咖啡豆的品质。但同时缺乏了发酵过程,风味不及有发酵过程的丰富和复杂,略显单调。 在近些年,巴西并不是一味追求产量,对与咖啡品质和风味同样有追求,巴西的农场以及行业协会十分重视品质和技术的研究,一直注于咖啡在内的不同植物和物种的保存、遗传研究和育种,使得巴西咖啡在基因育种、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位于世界前列。 并且也划分出精品咖啡产区,摩吉安娜(Alta Mogiana)、喜拉多(Cerrado)、南米纳斯(Sul de Minas)等子产区,这些产区都位于山地,种植海拔会更高,同时减少机械作业,使用手工采摘提高品质。 另外,由于巴西咖啡拥有低酸度、坚果、巧克力风味特点,因此巴西咖啡不太适合浅烘,皆因烘浅了就有酸味,但这种酸质并不讨喜,反而巴西咖啡大多数会使用中深度烘培,深烘能够更好地特出巴西咖啡风味特点,并通过焦糖化反应为咖啡变甜。 如前街咖啡的巴西喜拉多红波旁咖啡豆,采用半日晒处理法处理,中深度烘培,通过手冲的方式,能特显出坚果和巧克力风,回甘甜,口感干净柔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