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怎么复刻咖啡店的手冲咖啡?手冲咖啡如何控制注水水流?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在家自学手冲咖啡的朋友经常到门店与前街咖啡师探讨冲煮方面的相关问题,其中不少人表示,虽然他们使用的冲煮参数与门店推荐的完全一致,可冲泡出的咖啡味道却飘忽不定、时好时坏,着实不明白是哪里出了问题。对此,在前街看来,此类情况的出现可以说无一例外,主要是因为冲煮咖啡时的水流不够稳定,所以咖啡才会时而令人回味无穷,时而喝起来一言难尽。 没错!就跟我们为了冲出好喝咖啡时要注重的各种参数一样,冲煮时的注水也很有讲究。水流的位置、路径、高度、大小,都会对咖啡的萃取造成直接的影响。据SCA实验数据显示,当水流稳定性越高的时候,萃取时的均匀度也就越高。所以如果我们想稳定地冲出一杯好喝的咖啡,那除了控制好各种萃取参数以外,还需要把控好冲煮时的水流! 因此今天前街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水流是怎样影响着咖啡的萃取,我们在冲煮时又该如何搭配水流,稳定冲出一杯好喝的咖啡。   要点一:注水位置 在新手刚开始接触手冲咖啡的时候,我们可以先将重心放在注水的位置,即水流的落点上。 水流的落点决定了热水能够接触到的咖啡粉以及数量。以V60这类锥形滤杯为例,锥形滤杯的粉层结构属于一个倒锥形,所以粉床的厚度是越往中心就越厚,越靠外围则越薄。那自然,在不同位置注入的热水就会接触到不一样的咖啡粉和数量,其溶解出来的物质数量也会因此产生变化。 如果想要让咖啡获得相对均匀且高效的萃取,那么首先我们就需要确保热水在从滤杯中滴落出来之前,能够与最多的咖啡粉或者全程与咖啡粉进行接触,而不是从滤杯肋骨支撑起来的通道中溜走,形成旁路水。而要做到这一点,我们仅需控制注水的范围即可。 还是以V60为例,在我们水流冲击力不是很大的情况下,只要将注水的范围控制在粉床的三分之二大小即可。在这个范围内,热水几乎不会有因为冲击力太高而拥有冲破粉床形成旁路水的机会,咖啡会因此拥有更加充分的萃取。(这里前街只是举个例子,在实际冲煮时还是需要结合各种因素来决定注水的位置)   要点二:注水路径 当我们了解了注水的范围以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让咖啡粉能够在滤杯里动起来!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要提升萃取效率! 前街最近经常会分享到咖啡萃取的原理,所以想必大家已经相当的熟悉。简单介绍的话,就是当热水与咖啡粉接触以后,咖啡粉里的可溶物会因为浓度梯度差的关系转移到浓度相对较低的水里。随着水里的风味物质越来越多,浓度也就越来越高。 当内外浓度越来越均衡的时候,萃取效率也就越来越低,也就是风味物质的溶解速度会得到下降。滴滤式的手冲不像浸泡式咖啡一样,没有充分的水和咖啡粉接触的时间。如果我们就这样固定不动的定点注水,那么最终将会得到一杯味道不够浓郁,口感十分单薄的咖啡。因为萃取不够充分,没有足够的风味物质能够支撑起咖啡的味道和口感。 要是大家不想喝到萃取不足的咖啡,那么我们就需要操控起注水壶绕圈,让水流能够搅拌起咖啡粉形成扰流/乱流,这样萃取效率就能够得到提升,咖啡的味道和口感自然就可以更加饱满。 就好像前街经常会举到的板蓝根颗粒的例子一样,如果我们只是将板蓝根颗粒倒入热水中不去管它,那么它融化的速度将会非常缓慢。可要是使用筷子去搅拌它,那它将会在短短的几秒钟时间里就融化殆尽。所以如果我们想要加速风味物质的溶解,就可以让水流像筷子一样搅拌起咖啡粉,让咖啡粉与水产生相对运动,这样就可以大大提升风味物质的溶解速度。 但需要注意的是,前街并不是在说定点注水不好。定点和绕圈注水的区别在于萃取效率的不同,它们有着各自适配的使用场景,根据不同的情况我们需要使用不同的注水方式,所以并没有好坏之分。   要点三:注水高度 除了绕圈以外,还有另外两个要素会影响到萃取效率,首先一个就是注水的高度,即注水位置与液面的距离。注水高度决定了水流的冲击力量,当注水的高度越高的时候,水流的冲击力量通常就会越强。而越强的冲击力能够掀起更强的扰流,那么自然,萃取效率也就越高;反之,如果注水的高度越低,那么水流的冲击力就越小,产生的扰流越小,萃取效率也就越低。 与绕圈和定点的选择同理,在冲煮过程中要在什么样的高度注水具体要取决于我们的需求。如果你想要提升萃取效率,就可以适当抬升注水的高度,反之亦然。但大家需要知道的是,除了萃取效率,注水的高度还会带来三个不同的影响! 咖啡粉的移动:前面前街提到,当注水位置越高的时候,通常情况下,扰流就会越大。而扰流会让咖啡粉的位置产生变化,如果搅拌的幅度太大,这容易让一些快速吸饱水分的细粉沉到滤杯底部堵塞住滤纸,让水流速度放缓,萃取时间延长,咖啡将会有概率产生过萃的风险。 水温的变化:其次就是温度上的影响!在《用多少度水冲咖啡最好喝》这篇推文中前街分享到,我们平时提到的萃取水温并不是实际萃取的水温。实际萃取的水温会在萃取过程中被各种因素吸热而得到下降。 例如壶内水温为92°C,实际萃取的水温仅有80°C+。而其中的各种因素,就包括了注水的高度。高度越高,那么热水接触到的空气就越多,被吸走的热量自然也就越多,反之亦然。著名的松屋式冲煮就是通过提高注水高度的方式来降低冲煮时的水温,让咖啡能够得到适宜的萃取。 水流的形态:相信细心的朋友已经发现,前街前面并没有很确定地说注水高度越高,水流的冲击力就一定会越强。这是因为当注水高度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水流会无法维持水柱的姿态,断裂成水滴滴落。 水滴无法搅拌起咖啡粉,所以相较于水柱形态,它的萃取效率会低很多。那如果我们在冲煮时不想出现以上三种负面影响,那么就需要控制好注水的高度。像往常以前,前街是推荐各位将高度控制在距离液面一个拳头左右的距离。 要点四:水流的大小 那么最后就是水流的影响了,水流的大小指的是注水的速度/速率,即一秒钟你可以倒出多少的热水。倒出的热水越多,水柱/水流就相对越大,反之亦然。 水流的速率/大小会带来三种不同的影响!除了前街提到的水流冲击力量以外,还有就是萃取时间以及咖啡粉的分布! 水流大小对时间的影响:水流大小会影响到萃取时间,当我们冲煮时使用的水流越大的时候,下水速度就会相对越快,反之亦然。 水流大小如何影响粉床:当注水量大于下水量时,液面就会被抬高,所以当我们想要抬高粉床的时候,只需要增加注入的水流,就可以让水位提升,同时让粉床得到抬高。具体的操作及抬高粉床的作用需移步《传送门》这篇文章了解,这里前街就不过多赘述。   手冲咖啡,该如何注水?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水流的位置、路径、高度、大小,都会对咖啡的萃取造成直接的影响。如果想要稳定冲出好喝的咖啡,那么在冲煮的过程中就尽量不要让注水出现太大幅度的变化。例如水流忽大忽小,高度时高时低,这会让咖啡的萃取均匀度得到下降,咖啡也会因此变得没有那么好喝。 如果大家不知道该如何注水,那么可以参考一下前街日常冲煮时使用的方式,在《三段式冲煮就这么简单》这篇文章有详细分享,感兴趣的朋友自己移步了解啦~...

哥伦比亚精品咖啡产区及风味特点|哥伦比亚惠兰怎么冲泡?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到过前街门店的小伙伴都知道,前街豆单上可选择的种类非常多,刚入坑的咖啡小白们大都在看到一黑板的咖啡豆名字时感到茫然无措,不知该如何从这琳琅满目的产品中挑选出一款自己喜欢的咖啡豆。但好在,前街咖啡师会耐心咨询顾客的口味后做出推荐,其中,哥伦比亚咖啡凭借自身复杂多样的水果风味,令不少人在初尝后便对其念念不忘。 与中南美洲许多咖啡种植国家相比,哥伦比亚有着“天生”适合栽种咖啡的广袤土地,丰饶的地势形成了多样的气候特征,为产出优质阿拉比卡咖啡提供了充沛的先天条件。下面前街来聊聊哥伦比亚咖啡的特点。 哥伦比亚咖啡产区很广,以曼德林(Medellin)、阿曼吉亚(Armenia)与马尼札雷斯(Manizales)等产区最为知名,习惯上统称为“MAM”。而哥伦比亚的精品豆产区以南部为主,海拔在1500米以上,包括慧兰省的圣奥古斯丁(San Augustin, Huila)、考卡省的波帕扬(Popayan, Cauca)、纳里尼奥省,以及托利马省,这些地方的产品都有精致的酸香和莓香,并有焦糖香气,甜感十足。 哥伦比亚慧兰(Colombia huila):位于哥伦比亚的西南部,是哥伦比亚主要的咖啡栽培地区之一。因为在慧兰地区内遍布着有名的咖啡栽培地,所以各个小地区的名字变成了品牌名并流通起来。虽然该地区的栽培条件也十分良好,但咖啡栽培农场和周围条件的栽培基础设施还不是很发达。生豆干燥设备或水洗式加工设施还不完善,这是令人感到十分遗憾的一点。前街为大家准备的哥伦比亚咖啡口粮豆就来自于哥伦比亚咖啡蕙兰产区。 在介绍产区之前,前街还是按照惯例为大家介绍一下哥伦比亚的咖啡历史吧。哥伦比亚豆的起源故事已通过几个不同的说法讲述。尽管没有明确的答案,但大多数人认为咖啡是由耶稣会士于 1723 年传入哥伦比亚的。咖啡作为一种经济作物被该国各个地区接受的速度相当缓慢。哥伦比亚的咖啡产量直到 19 世纪末才显著增加,到 1912 年,咖啡占其总进口量的 50%。 哥伦比亚与其他咖啡分销商的不同之处在于他们专注于品牌和营销。一位名叫胡安·瓦尔迪兹 (Juan Valdez) 的农民成为哥伦比亚咖啡的“海报男孩”,他的形象和他的骡子成为出现在包袋和广告活动中的象征。这种特定的品牌为哥伦比亚咖啡增加了价值,并使其成为美国公认的咖啡。 哥伦比亚适宜的气候为咖啡提供了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天然牧场”。前街在之前介绍哥伦比亚咖啡的的文章都会重点夸赞哥伦比亚咖啡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独特的高海拔地形和许多热带小气候极大的提高了哥伦比亚咖啡质量。从地形图上看,哥伦比亚西边主要有三个山脉,呈川子状;西山脉,毗邻太平洋海岸;中央山脉之间有考卡和马达里莱纳赫哥,这为咖啡的种植提供了有利的遮阴条件,而这片土地还有世界著名的咖啡种植产区麦德林。东迪科乐拉山脉是第三条山脉西南。 目前已知,哥伦比亚是世界第三大咖啡生产国,在越南进入咖啡市场之前(其产量主要是罗布斯塔),哥伦比亚仅次于巴西。而根据2019年的FNC报告显示,哥伦比亚是世界上最大的水洗阿拉比卡咖啡生产国。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目前的哥伦比亚咖啡已经收到了世界精品咖啡的认可。而在哥伦比亚境内,没有哪一个地区是比心安部山区的蕙兰省能生产出更多的咖啡。据哥伦比亚咖啡种植者联合会 (FNC) 称,2016 年 Huila 生产了 260 万袋 60 公斤袋装咖啡,占该国咖啡的 18%。同年,内瓦商会报告称,该部门有 154,800 公顷的土地专门用于种植咖啡。但蕙兰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咖啡的数量。它还在于其咖啡的的质量,定期生产卓越杯获奖产品。 那么蕙兰地区咖啡细节的生长环境呢?蕙兰产区杯安第斯山脉的中部和东部山脉包围,大部分位于马格达莱纳山谷地区,这导致气候变化很大。更具FNC,农场的温度会在17摄氏度到23摄氏度不等,而农场大部分会在1200-1800米之间,并且咖啡长期收益于富含氮的火山土壤。慧兰地区的咖啡具有精致顺滑的口感,质感较重且非常的平衡。特别是慧兰咖啡豆特点所具有的坚果类、巧克力和焦糖等香味和适宜的酸度堪称为高级精品咖啡。和焦糖等香味和适宜的酸度堪称为高级精品咖啡,宛如咖啡中的绅士。   这里我们以前街的哥伦比亚咖啡为重点 ,先来看看这支咖啡豆的相关信息: 前街咖啡:哥伦比亚·水洗蕙兰咖啡豆 国家:哥伦比亚 产区:蕙兰 Huila 海拔:1500-1800米 处理法:水洗 品种:卡杜拉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大家会发现前街大部分的口粮豆都是采用水洗处理法,前街以为在众多处理法当中,水洗处理过的咖啡豆最能展现出当地的风土味道。而使用前街的正常出品方式去冲煮这支咖啡豆,我们会发现这款哥伦比亚咖啡豆的特点口感是均衡,甜感非常明显,入口就有非常浓厚的巧克力口感,焦糖、坚果的风味,在低温的情况下还会出现微弱的果酸。要知道这支口粮豆相对与哥伦比亚其他地区的咖啡豆烘焙度更深。   那么哥伦比亚咖啡怎么喝的呢?这里前街给大家在家萃取都不会出错的方法: 前街冲煮参数: KONO滤杯 水温88℃ 水粉比1:15 粉量15g 研磨度 中等砂糖粗细(中国20号标准筛网通过率70%) 前街冲煮手法:用30克水进行闷蒸30秒,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克时进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但并是说前街给出的冲煮手法是最好的。只是为了标准化出品而给出了上面的参数,但是大家在家动手的时候,可以多实践尝试出最适合自己的冲煮方案。...

玻利维亚瑰夏咖啡是什么风味口感?玻利维亚有哪些咖啡产区及庄园?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作为拉丁美洲的一个咖啡生产国,玻利维亚被称为是咖啡生长的天堂,但其产量一直不高,故而很少出现在国内的咖啡市场上。不过,前街对玻利维亚咖啡精致的风味却是印象深刻。玻利维亚咖啡风味表现上多体现在丰富的甜感与柔和的酸质,2017年WBC(世界咖啡师大赛)上,日本选手Miki Suzuki使用了玻利维亚瑰夏咖啡豆,凭借其高超的技术和玻利维亚咖啡深刻的风味,拿到了世界亚军。 而提到玻利维亚瑰夏,前街便联想到前段时间杯测的一款爪哇咖啡豆,爪哇可以说是玻利维亚瑰夏的表亲种,散发着别致优雅的风味,酸甜可口,奶油般顺滑的口感。 玻利维亚 玻利维亚与巴西接壤,是南美洲的一个内陆国家。玻利维亚拥有多样的地形,从安第斯山脉的高峰到广阔的盐碱平原,平均海拔超过3000米,法定首都为苏克雷,实际政府驻地为拉巴斯,拉巴斯海拔高度超过3600米,是世界海拔最高的首都。高海拔为咖啡种植带来了极大的优势,但玻利维亚咖啡产业却依旧薄弱,年产量仅223,000麻袋(60kg/袋)。  产量低是由几个原因造成,一是运输不便,咖啡种植区往往道路崎岖且危险,使得咖啡难以运输出去。北央葛斯(North Yungas Road)公路是世界公认第一险路,山路基本上是贴着悬崖边,而且没有护栏,有雾天出现,时常翻车。每年这里有数百人死于交通事故,也有人叫它全球第一“死亡之路”(El Camino de la Muerte),恶劣的交通条件也为咖啡运输制造了巨大的困难。这些年来,玻利维亚政府了解到安全的运输交通对出口很重要,正大力投资道路建设。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玻利维亚境内人口不多,仅有1050万人,多数人民都相当贫穷,种植收益较大的古柯叶(用作毒品)更有保障,这造成许多农民弃咖啡而去,甚至完全放弃了农场。种植古柯必须使用大量的化学农药与肥料,对土壤的破坏极大。另外,2013 年叶锈病来袭 ,仅一年,整个玻利维亚就丧失 50% 的咖啡产量,直接沦为咖啡生产小国。   玻利维亚咖啡发展历程 1880年,玻利维亚当时有大量的咖啡生产,基本是位于拉巴斯以北的一些大型农场。 1991 年,政府推动一个原住民投入种植咖啡的计划,但是并未重视咖啡品质。然后政府鼓励起种植古柯叶,利润是咖啡的四倍,造成许多农民弃咖啡而去,甚至完全放弃了农场。 2000年早期,美国大力支持玻利维亚的农业,但由于玻利维亚政府支持古柯叶种植,所以反而关系恶化,这让咖啡农民受苦颇深。而后在玻利维亚恢复有限度的反毒战争下,不少有助于咖啡发展计划重新启动,例如COE就是在美援 USAID 的支持下举行的。 2004 年,Cup of Excellence(简称COE)在玻利维亚举行,当时就有13支精品豆杯测总分在84分以上,冠军豆得分更是高达90.44分,生豆价格也随之水涨船高。 2009年,玻利维亚最后一次参加COE竞赛,由于政治因素,玻利维亚至今仍未回归COE。 2013年,叶锈病来袭 ,加上政府的古柯叶政策,过去十年间,玻利维亚的咖啡产量减少了 70%,进一步沦为咖啡生产的小国。 2018年,玻利维亚与中国签署了关于玻利维亚咖啡出口的质检协议。 2019年,玻利维亚的政治乱局又让一切开始变得不明朗,政变导致城市瘫痪,咖啡出口变得困难重重。   种植模式 玻利维亚咖啡通常都能追溯到单一农场或合作社。由于土地改革,拥有庞大土地的地主自1991年已大幅减少。玻利维亚境内23000个生产咖啡的家庭都是在约1.2-8公顷不等的小型农地上种植咖啡。 咖啡产区 玻利维亚主要咖啡生产区为央葛斯(Yungas),种植海拔在800-2300米,采收期7-11月,玻利维亚95%的咖啡产自此区。央葛斯(Yungas)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被来自秘鲁跨越玻利维亚后进入阿根廷的整片森林覆盖。产区有着全球数一数二的高海拔咖啡,也是玻利维亚历史最悠久的咖啡产区。前面说到的政府驻地拉巴斯就位于该产区的西部。 除了央葛斯(Yungas),还有圣克鲁斯(Santa Cruz)、Beni种植咖啡。圣克鲁斯(Santa Cruz)位于玻利维亚最东边,不过因其海拔不够高,因此高品质的咖啡不多见,种植量约占全国的3%。 罗格里德斯家族Rodriguez 玻利维亚的精品咖啡发展可以说有罗格里德斯家族的功劳。罗德里格斯家族从1986年便开始在种植咖啡,因政策、自然灾害等多方面影响,玻利维亚的咖啡庄园逐步减少,罗德里格斯家族为了发展咖啡产业,开始收购土地,建立新庄园种植高品质的精品咖啡,比如玻利维亚瑰夏咖啡豆。  罗德里格斯家族咖啡庄园旗下一共有12个庄园,其中4个在圣克鲁斯(Santa Cruz),8个在拉巴斯(La Paz)的卡拉纳维,庄园实现采收、处理、包装、出口一体化。 【明日太阳计划 El Sol de Manana】正是在2016年,由罗格里德斯家发起的一个支持小农种植高品质咖啡的计划。通过向咖农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知识技能,给与最新咖啡种子购买折扣和其他相关咨询,以及更公平的交易价格;同时设置奖励机制给那些认真种植并达到一定杯测分数的咖农,以此提高当地咖啡的质量,让咖农收入与品质进入永续经营的良善循环。 前街之前杯测过一批明日太阳计划的水洗爪哇铁皮卡咖啡豆,拥有丰富的风味口感,柔和草莓酸,焦糖的甜感,轻微可可、杏仁余韵。   咖啡品种 玻利维亚的咖啡传统种植品种主要有铁比卡、卡杜艾、红黄卡杜拉等等,随着精品咖啡浪潮的推动,近二十年,多个咖啡庄园引进了包括像玻利维亚瑰夏、帕卡马拉、SL28等品种,而罗德里德斯家族的玻利维亚瑰夏咖啡豆种则来自于世界最知名的翡翠庄园。 爪哇(Java Nica)则来自于埃塞俄比亚名为阿比西尼亚(Abysinia)的支系,是一支原生的古老品种。而这一支系,其实就和瑰夏为同一个支系、同一发源地、同样具有优秀的花香水果风味,也正因如此,爪哇经常被称作瑰夏的表亲。 不过前街要提醒一点的是,这里所说的爪哇,与印尼的爪哇是有所不同的,印尼爪哇实为咖啡产区的代名词,而玻利维亚的爪哇为咖啡品种;并且印尼的爪哇在数百年的辗转中,已失去先天的优秀基因,二者为不同支系。   前街先向大家简单回顾下,爪哇是怎么来到美洲地区。印尼之后,爪哇品种先传到附近的帝汶(Timor)岛屿群,然后又传到东非的喀麦隆(Cameroon),1980年首先在喀麦隆释出供农民种植。 在1991年,为了给小型咖啡种植者提供更多的品种选择,同时还要兼顾肥料需求低等条件,当时的CIRAD(国际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将爪哇引进至哥斯达黎加,随后被带到了中南美洲各国,并且发现爪哇在高海拔的风味表现佳。 随着爪哇品种在中美洲的种植,尼加拉瓜Mierisch家族率先让精品咖啡市场注意到了这个品种;并且为了区分印尼爪哇咖啡和爪哇品种,把中美洲的爪哇品种命名为JAVA NICA(意为来自尼加拉瓜的爪哇种)。爪哇咖啡近年在中南美洲崭露头角,来到玻利维亚,受到了罗德里格斯家族的精心培育。 今年前街杯测到一款玻利维亚的可可日晒爪哇咖啡豆,就是出自罗德里格斯家族之手。来自一个名为瓦利基 Waliki 的小型庄园,坐落在玻利维亚拉巴斯(La Paz)卡拉纳维(Caranavi)镇外约 10 公里的茂密陡峭山谷中的波林达(Bolinda)社区,海拔高度在1600米以上,该地区气候寒冷,咖啡种植周期相对较长。在下面内容前街会详细介绍这支豆子。 处理法 在20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得益于外国资助的开发项目建立了咖啡水洗处理厂,玻利维亚的小农绝大多数采用传统水洗的处理方式。而少数的大型庄园除了日晒、水洗、蜜处理等经典处理法,也在尝试厌氧发酵、酵母等特殊处理法,这少数大型庄园就有罗德里格斯家族的身影。 前面讲过,前街杯拿到一款使用可可日晒处理的玻利维亚咖啡豆,其中可可日晒处理就是罗德里格斯家族研发的。在经过挑选和称重后,将咖啡果实仔细洗涤,并放在凸起的非洲晒床上晾干,然后每小时翻面。大约一周后,将咖啡果实放入可可干燥机中。 以前从未见过可可干燥机用于咖啡豆的处理上,但是,罗德里格斯家族的佩德罗一直在创新并尝试不同的处理技术,并发现可可干燥机可以在低温中缓慢而持续地干燥咖啡豆,从而减少天气条件的影响。 咖啡豆在不超过40摄氏度的温度下在大型钢制桶中放置约 35 个小时,每 30 分钟翻转一次。 咖啡豆干燥后,将其运送到拉巴斯静置,然后在干燥工厂进行脱壳处理。在这个工厂使用机械进行了精心的咖啡去壳和分类,除此之外还需要在紫外线和自然光下进行手工分拣。   前街咖啡:玻利维亚瓦利基庄园 可可日晒爪哇 Bolivia Waliki Coco Natural Java 咖啡产区:拉巴斯La...

埃塞俄比亚九大精品咖啡产区及风味详解|埃塞出名的咖啡处理厂有哪些?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作为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应该是众多咖啡迷最初接触的咖啡产区,也是很多咖啡职人心中的朝圣地。很多到前街咖啡的客人一进门就会点上一杯耶加雪菲,在埃塞俄比亚咖啡豆那明亮的酸质、蜂蜜般的甜感中享受一天的悠闲时光。可以说,无论是刚入门的咖啡小白还是品咖多年的咖啡老饕,都会被诶埃塞俄比亚咖啡干净清新的口感所俘获。今天,前街就来说说埃塞俄比亚这个咖啡生产国。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为什么总是有大有小? 经常喝埃塞咖啡的人应该听过【Heirloom原生种】这个品种,大部分埃塞俄比亚的品种都会以这个名字来命名,其实是因为埃塞的品种实在是太多,它就像阿拉比卡的天然基因库,一方面品种繁多,鉴定分类难度大,一方面埃塞政府出于保护的考虑也不愿意也不能公开这些品种信息。 品种这个概念,在农业种植的过程中只有选育的才会给作物命名种属,咖啡作为埃塞当地土生土长的作物,各个品种都不是人工种植,自然会有不同品种混杂在一起,所以就统称【Heirloom原生种】,而这也是埃塞风味多变不可控的原因。 那好,咱们接下来来了解一下埃塞俄比亚的咖啡是如何种植采摘的。 一般来说,咖啡农可能会同时种植多个品种,也有可能会把较为优秀的品种另外挑出来销售。比较特别的是埃塞俄比亚,在这个国度里,咖啡大部分是以野生、半野生的状态,生长在田地、后院或森林底下,在热带地区的人,都喜欢天生天养,不大愿意种植养植这一类的活动,果子成熟了以后,咖农所采收到的,实际上是许多不同自然变种的大拼盘,因为这种果子都是长在同一片风土之下,会形成一定相似的风味,这是咖啡产区风味的基础框架。埃塞的咖啡品种已记录在册的有近2000个品种,其中1927原生品种,128外来引进品种。所以光看颜值的话,埃塞的咖啡品种是“大观园”,里面啥都有,长的,短的,瘦的,胖的。   当地野生的咖啡树适合在树下生长,特别喜欢长在森林底下。能够帮咖啡遮阳的树种,称为“遮荫树(Shade Tree, or Shadow Tree)”;这样的栽植法,称为“荫下种植咖啡(Shade-grownCoffee)”。优点是能够降低对生态的冲击,多样化的生物,也会帮忙抑制病虫害。发展到种植阶段的时候,则会以蕉类等当地粮食作物替咖啡遮荫,可以说是一兼二顾呢,其实留意一下我们国内的茶园产区,也是会有种植凤凰树遮荫的习惯。原始状态下,咖农只不过是把这些因自然因素分布在一起,后面再将少量种植在一起的咖啡集中采收。 当咖啡离开自然生长的埃塞以后,必然经过选育和现代商业化种植以及分级的需要,慢慢的形成了统一品种统一大小的成品,这是埃塞豆和其它产区豆最大的区别。即便是与埃塞相临的肯亚,也在开始种植咖啡的五十年后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选育出了SL28和SL34作为主要种植的品种,同时也引入了以大小为区分的分级制度,如AA,AB等,这就是现代农业和原始农业的区别。 【长型颗粒】在埃塞全境咖啡种植区都有,从实际看到的比例来看,西部的季马,包括利姆与咖法森林都会有较多的长型颗粒品种,在西达摩或者耶加雪菲比例少。 【小颗粒种】外型较为浑圆,豆体很小,大多介于14-15目之间,这个品种应该是我们最为熟悉的了,因为花魁这支豆子采用的就是这类品种。   既然大小不一为什么又叫单品咖啡豆呢? 单品咖啡豆的本意是单一产区的咖啡豆,而不是指单一品种的咖啡豆。前街认为只要豆子是在同一个产区种植出来的,无论是像埃塞这种混合种植的自然采收拼配,或者是像巴拿马花蝴蝶瑰夏拼配的人工后期拼配,都是属单品咖啡。 埃塞俄比亚九大精品产区地域风味介绍 1.耶加雪菲精品产区:海拔1800~2000米 耶加雪菲Yirga cheffe是埃塞俄比亚的一座小镇,海拔1700-2100公尺,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咖啡产区之一,也是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的代名词。图尔卡纳湖、阿巴亚湖、查莫湖给这里带来丰富的水汽。以雾谷(Misty valley)为代表的裂谷里,雾气终年弥漫,四季如春,微风徐徐,凉爽湿润,数千种咖啡树茁壮繁衍,孕育出耶加雪菲独特的花香和果香交织、变幻莫测的独特风土气息。所谓的耶加雪菲风味,是指丰富的柑橘柠檬果酸,浓郁的茉莉花香气息,口感清淡优雅,带有茶感,喝起来就像清爽干净的柠檬茶。 代表咖啡:前街咖啡水洗果丁丁   2.西达莫产区:海拔1400~2200米 西达摩位处埃塞俄比亚南部,西达摩咖啡豆过去还包含了耶加雪菲咖啡(Yirgacheffe)和古吉(Guji)咖啡。不过ECX交易制度已经把耶加雪菲与古吉从西达摩独立出来了。西达摩咖啡果酸丰富,香气强烈,前街咖啡觉得在香气上面与耶加雪菲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非常适合喜欢风味强烈又不喜欢口味太重的人,在香气与口感之间很完美地达到平衡与中和。 代表咖啡:前街咖啡日晒花魁8.0   3.利姆产区:海拔1200~2000米| 产量较少,主要外销欧美市场,国内不容易买到,但是欧美很受欢迎,有水洗、日晒和半水洗三种处理法。利姆咖啡的醇厚度会明显的较低,花朵与柑橘味的表现也逊色于耶加雪菲和西达摩,却多了一股青草香与黑糖香气,果酸明亮。   4.哈拉尔产区:海拔1500~2400米|田园咖啡系统| 哈拉尔独尊日晒,是东部古城,但是城区并不种植咖啡,所谓的哈拉咖啡是指大哈拉地区的哈拉吉高原所生产的咖啡。由于年降雨量只有1000毫米,全采取日晒处理法。风味上哈拉咖啡素以其特别的[杂香]出名,是古代流行风味的典型。如果哈拉尔的瑕疵豆能挑选干净,很容易喝到莓果香,略带令人愉悦的发酵杂香味。   5.金玛 大宗商用豆产区:海拔1350~1850米 金玛是咖法森林咖法省首府,地图显示为jimma,但咖啡麻布袋却拼成Djimmah。这是埃塞俄比亚咖啡产量最大的产区,占出口量的1/3。咖法森林以原始野生品种着称,金玛是此地区咖啡的集散地,农民习惯将林区采季摘运至金玛,再将成百上千的品种混合在一起,充当商用豆出售,导致很多美味的品种的香味被遮掩。 水洗精品季玛虽然没有耶加雪菲的橘香与花韵,味谱也是相当的干净剔透,与中美洲精品相似。商用级精品季玛在国内很普遍,运气好还可以买到物美价廉的金玛,能喝出柠檬皮的清香味,不逊色于西达摩。总的来说,金玛是不错的中低价位配方豆。   6.伊鲁巴柏(大宗商用豆产区):海拔1350~1850|森林/半森林咖啡系统| 此区位于埃塞尔比亚西部,与苏丹接壤,是最西部的产区的,咖啡基因庞杂度仅次咖法森林,豆粒明显大于耶加雪菲与西达莫,果酸味偏低,黏稠度佳,风味平衡,此地咖啡多半运到金玛混合,少见独立出售。   7.金比,列砍提(大宗商用豆产区):海拔1500~1800|森林/半森林咖啡系统| 此区有日晒与水洗豆,豆相近似哈拉的长身豆,亦有少量精品级颇受欧美欢迎。大部分被誉为穷人的哈拉,果酸与水果味由于伊鲁巴柏,风味明亮。 8.铁比/贝贝卡(大宗商用豆产区):海拔500~1900米|田园/森林/半森林咖啡系统| 两个产区很接近,铁比在贝贝卡北方,设有企业化的经营管理的咖啡栽植场,近年推广田园系统,增加农收益,年产量约3000吨。两地均有野生咖啡,产量不高,风味迥异于哈拉和耶加雪啡,果酸低是最大的特色,适合做配方豆,有日晒和水洗。   9.塔纳湖畔(另类产区):海拔1840米|森林系统| 这个产区的咖啡又名修道院咖啡,年产量极少,不到10吨。其实称不上产区,湖区林立的东正修教道院、教堂、宗教壁画与神话,造就世上最有“神味”的咖啡。欧洲的修道院士开辟了当地的咖啡种植产业,后改由小镇周边村庄的咖啡社区或合作社经营。这里没有专门的种植园,咖啡树自然地散布在森林和田园里。采收的季节里,埃塞俄比亚咖啡贸易公司会到镇上收购农民采集的咖啡豆。 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 埃塞的咖啡种植其中以西部南部区域为主,小农家庭占总体种植的90%,近120万的小农家庭以咖啡种植为生, 每户的种植面积少于4公顷,平均种植海拔为1000-2300米之间,种植密度每公顷1000-1800颗咖啡树之间,每公顷产出近600kg。 西达摩和耶加雪菲的咖啡种植大多属于田园咖啡模式,即咖啡农民自己在生活区附近栽种咖啡树,并在收获季节自行采收,然后送至附近依靠水源而建的处理厂进行统一处理(或者由中间商统一收购)。除了小部分的种植庄园比较有实力,自行独立种植、采摘、处理咖啡生豆外,很多不同区域、不同种植品种的咖啡豆会被处理厂集中处理,然后送往拍卖行进行官方评价分级。 以耶加雪菲为中心,从北Wenago 到南Gedeb,广义上都属于「耶加雪菲产区」。最靠近耶加雪菲镇的产区: 耶加雪菲迷雾山谷:英文名为 Misty Valley。自从耶加雪菲产区于20世纪后期引进水洗法后,瑕疵豆因此大为减少。当地咖啡商人巴格希(Abdullash Bagersh)因为怀念传统日晒豆风味,于是改良日晒豆处理法、提高风味、降低瑕疵比例,推出「伊迪朵雾谷(Idido Misty Valley )、碧洛雅(Beloya)、阿瑞查(Aricha)」三支极为著名的耶加雪菲日晒豆。 耶加雪菲阿瑞查:耶加雪菲阿瑞查Aricha,原名Idido。邻近耶加雪菲镇的知名咖啡豆处理厂;迷雾山谷(红色座标):最靠近耶加雪夫的产区(昔:伊迪朵Idido/今:阿瑞查Aricha 咖啡豆处理厂) 耶加雪菲镇以北:Wenago耶加雪菲薇娜果、Dormorso耶加雪菲杜梅索、红点处为耶加雪菲(Yirgacheffe) 耶加雪菲镇以南:Konga耶加雪菲孔加、Kochere耶加雪菲科契尔:耶加雪菲科契尔,也有人说正确发音应该是科洽雷、Chelelektu耶加雪菲雪冽图。 耶加雪菲果丁丁:耶加雪菲果丁丁,位于耶加雪菲产区南方歌迪贝Gedeb。 耶加雪菲咖啡的交易制度 根据埃塞俄比亚的法令,咖啡出口系统一共有三个,(1)最大宗的经过ECX竞标出口的私有处理厂系统;(2)合作社系统;(3) 单一农场系统。这三个系统中,合作社与单一庄园并不用透过ECX竞标就可以直接出口,可以说是具有完全可靠的可追溯性/产品履历(traceability)。但如果追根究底,合作社毕竟也是收购小农采收的樱桃集中处理,并非100%可追溯,咖啡种植的庄园化是发展的趋势。   埃塞俄比亚商品交易所 “埃塞俄比亚商品交易所” (the Ethiopia Commodity Exchange,以下简称为ECX)由前世界银行(World Bank)高级经济学家、国际粮食政策研究所(IFPRI)主任Eleni Gabre-Madhin于2008年创办。ECX的创办初衷是想创办埃塞俄比亚乃至非洲的首个商品交易所,通过引入定价机制、仓储物流、即时通信手段等现代交易规则和技术,改变埃塞尔比亚农产品市场高交易风险、高交易成本的状况,搭建有效、可靠、透明的商品市场。 ECX在创立之初广受赞誉,被认为将变革埃塞俄比亚农业,减少饥荒和贫困。过去,埃塞俄比亚农民往往因为在铺天盖地的媒体报道中,ECX宣称,通过农村合作社,ECX为240余万小农户提供了市场渠道 。ECX针对咖啡的交易运作模式约略是这样:首先,农民将咖啡浆果贩售给当地水洗处理场,有些水洗处理场会支付较高的价格来收购品质较好的咖啡浆果。水洗处理场会将处理好的生豆送至交货站的仓库。 ECX相当于一个“集散中心”,做到了以下几点: 1. 价格有了更好地保障,它从咖啡农手上以恒定而且比较优渥的价格收购咖啡豆,然后囤货; 2. 咖啡分级,优者价高; 3. 信息及时,咖啡农可以通过打电话,马上得到交易价格、所在区域处理站、所在区域咖啡仓库等信息; 4. 设立仓储&处理厂,截止2012年,埃塞俄比亚有56个仓库,分布于17个地点,其中9个地点有咖啡仓库,减少了运输成本。以耶加雪啡地区为例,交货站是迪拉(Dila),生豆会依产区贴上标签,并依生豆品质以及品测结果分出等级。整体品质越高,卖价越高。贸易商则透过ECX购得生豆,但包装上至多只会标示出产产区及村落,例如“耶加雪菲:孔加”/“耶加雪菲:科契尔”。 咖啡合作社名称与介绍 Farmers's Cooperative Union 农户合作社联盟 为了方便农户合作社对外直接出口,各地的农户合作社集合成立了各自的合作社联盟,在埃塞现在有6个合作社联盟(Farmers’ Cooperative Union),分别是 ● Oromia Coffee Farmers Cooperative Union (OCFCU) ● Sidama Coffee Farmers Cooperative Union...

卡杜拉为何叫“暴晒咖啡”?哥伦比亚惠兰产区咖啡好喝吗?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在阿拉比卡“家族”中,卡杜拉是其分支下的品种之一,属于古老品种波旁的衍生后代。因卡杜拉咖啡的产量高,而且风味表现良好,目前被广泛种植在中南美洲地区,像前街危地马拉安提瓜花神、前街洪都拉斯荔枝兰、前街哥伦比亚玫瑰谷、前街巴拿马花蝴蝶等产品中,就能看到卡杜拉咖啡的身影。 卡杜拉最早是在1915年到1918年间被人们发现的,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一个种植园里的波旁有一组基因发生突变,导致植株树形变得更小(类似侏儒症)。而这个以新的生物形态表现的新咖啡种被当地人用瓜拉尼语称为“Caturra”,意味“小”的意思。有时也会称之为“Nanico”。 由于卡杜拉可以紧凑型密集种植,十分方便种植者打理和采收。不像其他脆弱的阿拉比卡品种需要遮阴树,卡杜拉在阳光下暴晒,无惧太阳的长时间照射,也被称为“暴晒咖啡(Sun Coffee)”。 卡杜拉的适应能力很强,在海拔700~1700米下均能种植,海拔越高,风味表现越佳,但产量也会随之降低。海拔1200~2000米,年降水2500~3500ml地区种植的卡杜拉表现最佳,品质和产量都能有很好的保证。风味上卡杜拉有着明亮的酸质,口感充斥着水果味,中深度烘焙后呈现巧克力、坚果香甜,是许多咖啡竞赛中的常胜冠军。 卡杜拉也是有缺点的,较高密度种植下,高产量的植株容易被压垮,而且为了保证能结出咖啡樱桃,种植者需要投入更多的肥料与管理成本。另外,卡杜拉的抗病能力较弱,对于线虫、咖啡叶锈病等病害的抵抗能力不高,因此也容易染病枯萎。 根据果实的颜色,卡杜拉可以分为红、黄、紫三种。红色卡杜拉(Caturra Velmelho),最常见,风味因产地、处理、烘焙而多有差异。黄卡杜拉(Caturra Amarello)和紫卡杜拉(Purple Caturra)比较罕见,属于隐形基因变种而来。 如果想了解这个品种的风味特性,前街这里推荐前街哥伦比亚惠兰口粮豆,采用自然水洗处理的红卡杜拉品种。水洗处理的前街惠兰口粮豆即带有柔和酸质,也有适宜的醇厚与回甘,前街希望呈现经典的哥伦比亚坚果调,并保留部分酸感,选择了中深度烘焙。前街每推出一款咖啡豆前,都会对其进行至少一次杯测评价,杯测能让我们更客观地体现咖啡的优缺点。 考虑到前街惠兰口粮豆采用中深度烘焙,风味偏向坚果、巧克力浓郁醇厚调性,烘焙的加深让咖啡豆质地更为疏松,咖啡粉吸水性更强,因此会选择中等研磨度。为了避免萃取过多的杂味,前街会降低一点水温,中等90摄氏度水温,搭配KONO滤杯进行萃取。 与V60滤杯不同,KONO滤杯的唯一的排气部位就是在那四分之一的肋骨,当水位迈过肋骨部位,滤杯水量不断上升,通过水的重量增加压力,由于出口处相对小一点,可以延长咖啡颗粒与水接触的时间,随着水流注入更有效的带出可溶性物质,从而提高咖啡的醇厚浓郁口感,因而适合用于冲煮前街黄金曼特宁、前街牙买加蓝山咖啡、前街巴西皇后庄园等口感醇厚的咖啡豆。 冲煮参数:KONO滤杯、90摄氏度水温、20号标准筛过筛率75%研磨度、1:15粉水比例、粉量:15克、三段式萃取 将咖啡粉倒入V60滤杯中,用咖啡粉两倍的水将粉床湿润,形成一个鼓包闷蒸30s,然后小水流由内至外绕圈注水至125g时分段,等粉床下降至滤杯一半的位置,继续同样细水流注入第三段到225g,直到全部咖啡液过滤完取走滤杯,时间约2分钟。 这款前街哥伦比亚惠兰口粮豆入口有着明显的巧克力、坚果、焦糖等烘焙香气,顺滑甘甜,醇厚度适中,口感干净,温度降低能感受到愉悦的柔和酸质。...

「蓝山风味咖啡」是正宗的蓝山吗?如何辨别牙买加蓝山咖啡?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一些朋友在购买咖啡豆时,注意到市面上蓝山咖啡的价格有的几十块钱一大包,有的则是半磅豆子好几百块,不禁对蓝山咖啡这“跌宕起伏”的价格感到疑惑,「这些蓝山咖啡都是真的吗」。确实由于蓝山咖啡响当当的名气,市场上与“蓝山咖啡”相关的假冒产品层出不穷,所以前街就教大家如何分辨真正的蓝山咖啡豆。 什么才是正宗的蓝山咖啡豆 正宗的蓝山咖啡必定以咖啡豆的形式出现,蓝山咖啡豆是指牙买加蓝山的核心区域出产的咖啡豆。风味特点是酸甜苦平衡,口感醇厚、顺滑、舒服。 之所以它这么出名,是因为在70、80年代,在全世界来说,就只有蓝山咖啡豆做到了重视品质,加上日本人的传播,使得蓝山咖啡登上咖啡之王的地位。蓝山在中国出名是因为90年代改开成果见效时,高档的酒店都会配备有咖啡,这些咖啡起初用于招待外国国宾,而其中最好的就是蓝山咖啡。到了后来,有钱也能在酒店上喝上一杯咖啡。 一般国内默认会把蓝山一号咖啡称为蓝山咖啡,但其实像前街一直以来分享的那样,蓝山咖啡还包括了一号、二号、三号与圆豆。一号是蓝山咖啡豆最高等级的咖啡豆,也是最好的咖啡豆。 早期,内地还没有直接进口的蓝山咖啡豆,只能从中国香港、中国台湾、日本小批量的引入,所以显得额外珍贵,直到2010年,杭州市咖啡西餐行业协会应邀访问牙买加,才签订了蓝山咖啡生豆中国总代理意向书,2011年5月,第一柜蓝山生豆抵达宁波港,中国才有了直接进口的牙买加蓝山咖啡豆。 正宗的蓝山咖啡豆是由原装木桶进口的,规格只有15kg、30kg、70kg三种,因为一些小型咖啡馆无法承受一桶的价格(或销量)所以有些会选择拼单,那样很难向消费者证明是真蓝山。前街从一开始就是直接整桶购买蓝山一号咖啡豆,购买的是克利夫顿农场的,这个农场也是最早与中国贸易的咖啡豆生产商。 有趣的是,由于前街蓝山咖啡豆的定价贯彻了前街一如既往的风格,所以有些朋友在看到某宝的蓝山咖啡豆平均价格在300-500元的时候,开始担心起一些价格偏低的批次是假货。但大可放心,蓝山咖啡之前价格确实是比较昂贵的,这主要是因为国内的配额极少,物以稀为贵,加上代理商层层加价的原因;但是打通了渠道以后,中国购买蓝山咖啡豆的份额也越来越大,咖啡豆的售价自然也就回归平常了。   哪些“蓝山咖啡”一眼假? 聊了哪些是真蓝山后,前街分享几类一眼假的蓝山咖啡,各位在看到这些咖啡具有前街介绍的特点后,不用怀疑,就是假货。   第一种,蓝山速溶咖啡 蓝山咖啡必定是以咖啡豆或者磨粉的形式出现,速溶咖啡基本就是假的蓝山,或者是借蓝山之名忽悠大众。 第二种,蓝山风味、蓝山拼配 这一种也是在打擦边球,尽管产品没说明这是真蓝山,只是写着蓝山风味咖啡、蓝山拼配咖啡,但这些基本上都是用其他的咖啡豆通过深烘焙+拼配的方式模仿出“蓝山咖啡的味道”,这样的话必定不是真正的蓝山咖啡产品。 第三种,价格非常低,低到不合理 这里说的价格非常低是指低到不合理的情况,比如前街的蓝山咖啡虽然在蓝山豆里面算低了,但是它是能算出成本后,依然有盈利空间的定位。而一些卖几十块钱1kg的蓝山,毫无疑问就是假冒产品了。毕竟,要是真的话,做生意的老板岂不是越卖越亏钱,所以作为消费者的我们务必要擦亮双眼,切莫贪小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