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咖啡豆标注的“AA”是什么意思?哪些国家出口的咖啡会标注AA?AA咖啡的品质更好吗?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相信很多小伙伴在挑选咖啡时都有发现到,大多数商家售卖的咖啡产品后面,都会带有AA的后缀。其中最为常见的就是肯尼亚这个国家产出的咖啡豆,比如肯尼亚·涅里AA、肯尼亚·可里米里AA等等。除了肯尼亚外,坦桑尼亚、乌干达等国家产出的咖啡后面也会带有同样的AA后缀。于是,问题来啦!AA是什么意思呢?为什么这些国家产出的豆子都要强调AA? 咖啡豆后缀的AA是什么意思? 其实咖啡豆后缀的这个「AA」,代表的是该咖啡豆的一个等级。因为咖啡豆并非工业品,所以产品的质量褒贬不一。因此,为了能够对品质进行规范,就需要设立一个制度将优劣区分出来,而这个制度就是分级。所以,当我们看到某个国家产出的咖啡豆的名称后面带着AA这俩字母的时候,就能够知道,该国家的咖啡豆的分级方式是以大小进行区分的。 在这里我们需要明确知道两个点:第一个就是咖啡豆的分级制度并非只有大小,还有瑕疵、海拔这些其它的分级方式。具体的应用会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因地制宜,这个下次前街再好好说道说道。 其次就是,使用大小分级制度的并非都用大写英文作为标识,因为像AA、AB这些标识是英国开发出来的单位制度,大多数咖啡产国之所以会使用这类单位是因为它们曾经被英国殖民统治过。像哥伦比亚同样是以大小来作为咖啡豆的分级,而它的等级标识则是使用的Supermo、Excelso。 但说到底,使用大小分级最为出名的咖啡产区就是肯尼亚,因为肯尼亚政府对待咖啡产业极其认真,所以在咖啡品质上的要求也会十分严格!那么接下来就由前街来介绍一下肯尼亚的大小分级制度吧!   AA:豆子的尺寸在17~18目之间。 AB:豆子的尺寸15~16目之间。 C:C等级的咖啡豆目数会在12~14目之间,因为尺寸过小,所以这个等级的豆子基本上不会被列入精品级别。 PB:稀有的圆形生豆,简称圆豆。 E:全名Elephant,即:象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象豆并不是指咖啡品种里的象豆种(马拉戈吉佩、帕卡马拉),而是指像圆豆一样,发育异常的特殊咖啡豆。这种豆子是由两颗咖啡豆在发育的过程中产生了缠绕,形成看起来像一粒非常巨大的臃肿咖啡豆。体型超过18目,数量极为稀少。 TT:TT等级则是在AA、AB等级的豆子里,用气流筛选器吹出来的轻型豆。 T:T等级则是在C等级的豆子里,用气流筛选器吹出来的轻型豆。 MH/ML:这俩等级的豆子因为品质较低,所以并不会使用肯尼亚式的水洗处理,一般是自产自销,不会流通至肯尼亚国外。   上面是肯尼亚国家官方的分级制度,可以看出,AA代表着肯尼亚分级里的最高等级,也就是最好的意思。但前段时间前街分享过一篇测评文章《咖啡豆的味道好坏跟大小有关系吗》,里面详细讲解了大小分级这个制度的缺点,那就是漏洞太大。 咖啡豆的体型大小并不能够直接影响咖啡味道的好坏!举个咖啡人常常会提到的一个例子:将同一个品种的咖啡豆分别种植在900米和1700米,即便最终收成的豆子都是一样的大小,但是,900米的咖啡豆一定没有1700米种出来的味道好,因为种植环境才是咖啡豆在生长过程中主要的风味影响因素(之一)。 在那个以大为美的时代里,这样的分级制度自然是当时的主流,老一派的咖啡产国基本上采用的都是大小分级方式。但当精品咖啡这一概念释出以后,人们意识到了影响豆子风味形成的重点,所以便诞生了全新的分级制度。而肯尼亚也不甘落后,当地的咖啡研究机构与咖啡生豆贸易商会使用一套自己制定的咖啡分级方式,对AA、AB等级的肯尼亚咖啡进行二次评级。 这套制度的名称为「咖啡豆品质分级程序」(Kenyan Classification Procedure by Quality Assessment),是由肯尼亚咖啡研究机构制定的!这套程序会对豆子的生豆品质、熟豆品质、杯测品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评级。 而TOP、Plus(+)、FAQ便是二次评级的标识,当豆子获得了对应的等级评分以后,这些标识就会附加在咖啡豆原有的等级后面,例如肯尼亚AA top、肯尼亚 AA+等。它们意味着是在AA或者AB里拥有出色表现的豆子,而FAQ则是代表豆子里会有轻微的瑕疵豆,但这类并不会影响风味。 最后,我们需要知道的是,由于这套体系并非肯尼亚官方认证,所以目前市面能够见到的大多数肯尼亚豆,仍然是以常规的大小分级(AA、AB)为主流。...

在哥斯达黎加种植罗布斯塔咖啡违法吗?哥斯达黎加咖啡中的SHB、GHB和MHB指的是什么?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在美洲大陆的中间区域,有8个国家位于在连接南美洲与北美洲的“桥梁”上,它们分别是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其中,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第一个因商业价值而选择种植咖啡与香蕉的国家。 咖啡最早在18世纪通过古巴进入哥斯达黎加,当时哥斯达黎加处于西班牙的统治下,咖啡产业也被西班牙如控制着。直到19世纪20年代,哥斯达黎加宣布独立,政府向公民免费发放咖啡种子,并实行免税政策,促进咖啡作为经济作物生产,因此这时起咖啡产业在哥斯达黎加快速发展,并且销往欧洲和美国地区。 到了20世纪,哥斯达黎加成为英国最大的咖啡供应国,但受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英国停止进口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对该国的咖啡产业造成重大打击。并且在20世纪80年代,咖啡树疾病袭卷了整个中美洲,超过百万棵咖啡树死亡,令哥斯达黎加咖啡产业雪上加霜。后来虽然咖啡产业逐渐恢复,但哥斯达黎加政府意识到只有生产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才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为保证出口的咖啡品质,该国颁布一项法律,明令禁止国内种植罗布斯塔品种咖啡。 咖啡能在哥斯达黎加生长,得益于哥斯达黎加丰富的自然资源,哥斯达黎加中部由科迪勒拉山系贯穿,大部分为火山林立、地形崎岖的山地,并把东西两侧地区隔开,而咖啡种植在两侧的山坡上,这里拥有高海拔山区、火山土壤、充足的日晒,十分适合咖啡生长。 目前,哥斯达黎加分为八大咖啡产区,西部山谷(West Valley)、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塔拉珠(Tarrazu)、三水河(Tres Rios)、欧罗西(Orosi)、布伦卡(Brunca)、杜利阿尔巴(Turrialba)、瓜纳卡斯特(Guanacaste)。这些产区均都分布在中部山脉上。 其中塔拉珠(Tarrazu)是该国最大最知名的产区,位于该国中部的圣何塞省内,原本该产区名为洛斯桑托斯(Los Santos),拥有悠久的咖啡种植历史,包括塔拉珠Tarrazu镇,多塔Dota镇等地区。不过该区域内最早成名的是塔拉珠,并且在2019年的时候,哥斯达黎加政府向欧盟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登记注册“Café de Tarrazú”这个咖啡原产认证,因此人们习惯了以“塔拉珠(Tarrazu)”来分大类产区。 该产区靠近太平洋,受到太平洋的暖流影响,年降雨量高,气候温和,并且这里位于火山地区,咖啡种植在1200-1900米的山坡上,肥沃的火山土壤加上湿润的气候,为咖啡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种植环境。 哥斯达黎加的分级制度相对简单,和大多数中美洲产地一样以海拔高度作物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皆因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咖啡鲜果成熟耗时越长,糖类物质积累更多,风味更加丰富,密度及硬度均更优。一般会分为SHB(STRICTLY HARD BEAN,海拔1200米以上出产的咖啡豆)、GHB(GOOD HARD BEAN,海拔1000-1200米之间出产的咖啡豆)以及MHB(MEDIUM HARD BEAN,海拔1000米以下出产的咖啡豆)。 前街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这一知名产区。这款入门精选塔拉珠咖啡豆,选用的是在卡杜艾(Catuai)、卡杜拉(Caturra)品种,使用水洗处理法,等级SHB,冲煮后由轻微果酸,甜橙、坚果和蜜糖风味,回甘顺滑。前街咖啡认为,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最早因商业价值而种植咖啡的国家,并且该国对比咖啡产量更关注在咖啡质量上的提升,因此该国以生产优质咖啡而闻名,轻柔的果酸,带有坚果等风味,整体风味和口感均衡,十分能代表中美洲咖啡。...

什么是真正的黄金曼特宁?三次手选伽佑曼特宁与PWN黄金曼特宁有何区别?咖啡豆为什么会出油?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近期,一些咖啡爱好者注意到印尼苏门答腊伽佑山产区推出一支三次手选的曼特宁咖啡豆,这只豆子被咖啡商命名为“黄金曼特宁”。对此有小伙伴询问前街这只“黄金曼特宁”与前街豆单上的PWN黄金曼特宁有什么分别。为了解答大家的疑问,前街立马入手了这款“黄金曼特宁”,并将其与门店的PWN黄金曼特宁咖啡豆进行了一系列对比。   什么是PWN黄金曼特宁? PWN是印尼著名的生豆商普旺尼咖啡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的缩写,而“黄金曼特宁”一早就被PWN公司注册了商标,“黄金曼特宁”这五个字就成了PWN的专属。我们市面上所见到日本公司注册的“鼎上曼特宁(Gold Top Mandheling)”和我们下文提到的三次首选伽佑山曼特宁,哪怕风味接近,但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严格的筛选制度 PWN黄金曼特宁咖啡豆产自苏门答腊西北部盖奥山的塔瓦湖。黄金曼特宁的规格标准是十八目以上,瑕疵豆少于3颗(300g生豆样品),属于最高等级G1等级,颜色偏深绿色,形状呈工整的平豆。 大家都知道印尼的咖啡生豆采用的是湿刨处理法,由于半硬半软的潮湿生豆在被刨除果胶羊皮层时,容易被压伤,豆子受创裂开如羊蹄状,俗称羊蹄豆,这些羊蹄豆虽然不是瑕疵豆,但在PWN公司看来,这些羊蹄豆看起没那么帅气,所以要筛选掉,这样才能给大家一种工工整整的感觉。 可能大家会以为咖啡豆十八目以上,瑕疵豆在300g咖啡生豆中不超过3颗,挑选出羊蹄豆这些已经很严格了,但PWN公司还能做到更极致的严格,那就是在三次手工筛选后,统一放到机器中做密度分色筛选,最后呈现出色泽统一、豆型均一的曼特宁咖啡豆。据说在处理生豆时,阳光照射下的曼特宁散发出金灿灿的光泽,因此就取名黄金曼特宁。 经过严格筛选后的黄金曼特宁,前街咖啡发现不仅没有了普通曼特宁特有的泥土杂味,喝起来醇厚度高的同时给人一种干净透亮的口感。   如何分辨真正的PWN黄金曼特宁? 两个重点:PWN公司所提供的认证证书以及PWN黄金曼特宁的生豆麻袋上有清晰的PWN公司标志。如果在不确定买到的是否是正宗的PWN曼特宁,不妨让卖家提供证书或者咖啡麻袋。 三次手选的伽佑曼特宁为什么又名黄金曼特宁? 前街入手对比的这款三次手选的曼特宁来自亚齐伽佑山产区,因为经过三次人工严格地筛选,也达到了最高等级G1等级,所以为了有市场,市面上会将这支三次手选的曼特宁取名为黄金曼特宁来吸引大众的目光。实际上通过前街的杯测对比,它与PWN黄金曼特宁对比起来,还是缺乏干净度,这也关系到了两支豆子的咖啡品种不同。 PWN黄金曼特宁和三次手选曼特宁咖啡品种 三次手选曼特宁采用的是印尼最常见的TimTim品种,也就是的Timor品种。Timor是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混血儿,风味上虽然比罗布斯塔精致了,但是还是保留了很多罗布斯塔醇厚的咖啡风味,咖啡的风味自然也会缺乏干净度。而PWN黄金曼特宁采用的是Ateng品种,它是Timor和阿拉比卡再一次杂交的品种,风味上自然会比Timor品种的风味更加的干净。   前街如何烘焙两款曼特宁咖啡豆? PWN黄金曼特宁前街烘焙记录:杨家800N,投豆量480g。炉温至摄氏200度入锅,风门开设3,1分钟后调火力160度,风门不变,烘至5'40”,温度148度,豆表变为黄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脱水完成,火力调至140度,风门变4;第9'40"分钟,豆表出现丑陋胡皱褶和黑斑纹,烤面包味明显转为咖啡香,可以定义为一爆的前奏,这时候要听清楚一爆爆点的声音,到9'54”开始一爆,调小火力至60度,风门开设5,在204.5度下锅。 伽佑曼特宁前街咖啡烘焙记录:杨家800N,投豆量480g。温至摄氏200度入锅,风门开设3,1分钟后调火力160度,风门不变,烘至5'18”,温度148度,豆表变为黄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脱水完成,火力调至140度,风门变4;第8'00"时间,豆表出现丑陋胡皱褶和黑斑纹,烤面包味明显转为咖啡香,可以定义为一爆的前奏,这时候要听清楚一爆爆点的声音,到9'00"开始一爆,调小火力至80度,风门开设5,在202度下锅。 前街在烘焙两款曼特宁咖啡豆的时候,为了突出曼特宁咖啡豆本身醇厚的咖啡风味,采用的是中深度烘焙。中深度烘焙一般接近二爆点,根据烘焙机的不同,一爆发生在烘焙温度约在180–205°C ,二爆发生在205°C-230°C。   咖啡豆出油就是商业咖啡豆? 前街前阵子听到有着这样评价PWN黄金曼特宁:“这豆子都出油了,所以是商业咖啡豆”。这里说的商业豆泛指本身也不是素质很高的咖啡豆,品质较低,瑕疵率高。 在价格上精品咖啡豆要比商业豆贵好几倍。品质较低的咖啡豆大多采用深度烘焙去降低商业豆本身不好的咖啡风味,一般情况下深烘咖啡豆的烘焙程度已经是一爆后将近达到二爆/已经达到二爆的程度,烘焙程度越深,咖啡豆体内就会产生越多的二氧化碳。 咖啡豆出油是因为什么? 咖啡豆出油和二氧化碳的释放是紧密相关的。深烘豆在烘焙完成后出现微微油光,然后会在烘焙完成后的第二天至第五天左右表面开始“出油”,这是因为咖啡豆本身含有的脂质,通过长时间的烘焙,脱水率高产生的水油不平衡,然后大量的二氧化碳的烘焙后进行释放,从而产生出油现象。所以假如深烘的豆子在存放时表面出油,属于正常现象。这个也说明了造成出油现象的最大原因是咖啡豆的烘焙程度而不是咖啡豆的品质,当然咖啡豆出油量的多少跟咖啡品种还是会有关的,像罗布斯塔咖啡豆的脂质就会比阿拉比卡的要多。   前街咖啡杯测对比 对于两款咖啡豆的风味表现,刚刚说到咖啡品种的时候已经提及了最大的不同:干净度。PWN黄金曼特宁给大家一种醇厚回甘酸质低干净度高的口感,而三次手选伽佑山曼特宁给大家一种醇厚度高,但干净度不够,酸质也会比PWN黄金曼特宁稍高一些。 前街咖啡冲煮心得 本次冲煮突出两款黄金曼特宁醇厚、干净、香浓的特点,使用KONO名门滤杯进行冲煮。KONO名门滤杯“肋骨”的导沟延伸至咖啡液流出的洞口底部,因为肋骨在底部而且很短,和滤纸的贴合度高,所以流速会比V60慢,适合冲煮想要表达醇厚度的咖啡。研磨度采用的是中粗研磨(0.85mm号标准筛通过70%),粉量15g,粉水比例1:15,水温87°C。 润湿滤纸后将研磨好的咖啡粉倒入,轻微铺平粉床,咖啡粉量为15克,第一段注入30克89摄氏度的热水进行闷蒸,闷蒸时间为30秒,闷蒸后注入第二段,总水量到125克,采取轻柔绕圈的注水方式,避免粉床崩塌,注水后让水自行缓慢过滤萃取,当液面降至三分之一时注入最后一段,总水量到225克,时间在1分32秒左右注入完毕,而在2分钟左右结束萃取移开滤杯。 PWN黄金曼特宁风味描述:甜药草、肉桂类香料、橙柚类果皮气息、醇厚浓郁甜感、奶油核桃巧克力。果酸内敛柔和,香气中带有浓浓甜瓜香,随温降低药草香散出,淡淡香料,药草气息醇厚带有浓郁甜感。 三次手选伽佑曼特宁风味描述:香料草本的气息,酸质柔和,可可、坚果的余韵,甜感明显,醇厚度高。...

危地马拉咖啡中的SHB、HARD、EPM等代表的是生豆等级吗?危地马拉有哪些知名咖啡产区?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中美洲因有着独特的地理优势而成了一处盛产咖啡的宝地,在这片区域中的8个国家中便有7个是以种植咖啡而闻名世界,其中就包括生产高质量的高山极硬豆的危地马拉。 危地马拉位于中美洲北部,该国北部主要是热带雨林海报较低,因此咖啡主要种植在中南部,皆因西部和南部属于火山带,约有30多座火山,并有多座山脉。危地马拉地处热带,南部山地属于亚热带气候,一年主要分干湿两季,但在海拔较高的地方全年气温温和,阳光充沛,加上肥沃的火山土壤,拥有十分合适咖啡种植的优质环境。 最早,咖啡是在18世纪中期,由耶稣会士带入危地马拉,种植在安提瓜(Antigua)市,不过当时危地马拉主要出口植物染料靛蓝。不过后来受蝗虫破坏和人造燃料的出现影响了靛蓝出口,导致危地马拉经济衰退,因此转向种植咖啡。 但当时处于西班牙殖民时期,咖啡庄园也掌握在西班牙人手上,当地土著只能在庄园内负责照料和收获工作,这时危地马拉咖啡产业发展起来了。到了20世纪,危地马拉独立后,内战爆发,严重影响咖啡产业,内战持续到1996年才结束,咖啡产业才开始稳定发展起来。 危地马拉共有22个省,其中20个省有种植咖啡,并划分出10个咖啡产区,并且分为火山产区和非火山产区,非火山产区有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柯班(Coban)和新东方(Nuevo Oriente)。火山产区包括有阿提特兰(Atitlan)、安提瓜(Antigua),艾卡特南果(Acatenango),法罕拉(Fraijanes)以及圣马可(San Marcos)。 其中最知名的为薇薇特南果(Huehuetenango),该产区位于危地马拉西北高地,并且这里拥有库丘马塔纳斯山脉(Cuchumatanes ),因此该产区是危地马拉最高海拔的产区,种植海拔达1800-2100米。并且该产区气候较温暖干旱,因墨西哥塔瓦斯科(Tehuantepec)热带平原上大量的热气吹向该山脉,所以该产区咖啡即使处于较高海拔也免受霜冻侵害。虽然气候干燥,但该区域拥有多条河流水域,充沛的水资源足以支撑灌溉,使该地区能培育优质的咖啡。 危地马拉和大多数中美洲产国一样,均以海拔高度作为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但危地马拉海拔等级划分标准有多个版本,甚至每个产区的划分标准都不一样,据危地马拉国家咖啡协会(ANACAFE)公布的通用版本分为SHB(STRICTLY HARD BEAN,海拔1370米以上),SEMI-HARD/HARD(海拔1066-1370米),EPW(EXTRA PRIME WASHED,海拔1066米以下)。 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这一知名产区。这款入门精选薇薇特南果咖啡豆,选用的是在波旁(bourbon)、卡杜艾(Catuai)、卡杜拉(Caturra)品种,使用水洗处理法,重煮后会有轻微果酸,有柑橘、莓果和坚果的风味,口感柔和,余韵会有茶感。前街咖啡认为危地马拉薇薇特南果出产的咖啡豆拥有典型极硬豆风味,虽然整体风味不够均衡,花果香较弱,但其柔和的果酸和坚果融合的风味能表现出危地马拉已经中北美洲地域风味。 ...

哥伦比亚咖啡包装上的“Excelso”是什么等级?哥伦比亚慧兰产区的咖啡风味特色有哪些?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众所周知,哥伦比亚是全球第三大咖啡出产国,也是全球水洗阿拉比卡品种第一大的出产国,在全球咖啡市场有着特殊的地位。其国家政府规定境内的产区只能种植阿拉比卡品种,加上NFC机构的扶持,成就了哥伦比亚如今的咖啡地位。 当然,除了政府层面的支持外,哥伦比亚能有如此高的咖啡产量,也与其拥有的独特气候与自然资源有关。哥伦比亚地处热带,东部平原和太平洋沿岸属热带雨林气候,海拔1000-2000米的山地属亚热带气候,西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由于山间提供了多样的气候,哥伦比亚全年都是收获季节,在不同时期均有咖啡相继成熟。 另外,哥伦比亚亦会生产不少高品质的咖啡豆,在哥伦比亚西部被三条科迪耶拉山脉南北向纵贯,伸向安第斯山脉,这些山脉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并且山脉上火山林立,火山灰给予了肥沃的土壤,咖啡就沿着这些山脉的高地种植着,多样的气候,高海拔山区,以及肥沃的火山土壤,为咖啡生长的提供理想的生长环境。 哥伦比亚拥有多达15个咖啡产区,以省份来划分,其中最主要的咖啡产区主要为考卡省(Cauca)、桑坦德省(Santander)、安蒂奥基亚(Antioquia)、娜玲珑省(Narino)、托利马省(Tolima)、和慧兰省(Huila)等。 在这些咖啡产区中,最为知名的是慧兰省产区(也被称为乌伊拉,Huila),其名字来自于附近的慧兰火山,该火山是哥伦比亚最高的火山。该产区位于哥伦比亚的西南部,在东科迪勒拉山和中科迪勒拉山之间的谷地中,在峡谷内不会受到寒风的侵袭,但同时拥有凉爽的山风,使得这里气候温和。此外这里水资源丰富,雨水充足,并拥有哥伦比亚第一大河马格达莱纳河,咖啡就种植在河谷两旁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 慧兰地区拥有较高的海拔,合适的气候,并且被群山包围,不易受恶劣天气影响,这里的土壤富含火山灰,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使得这里生产的咖啡品质优良且稳定。因此在慧兰产区拥有不少知名咖啡庄园,如分界线庄园El Diviso和栎树庄园El Rorble等。 在哥伦比亚,咖啡生豆的等级划分基于咖啡豆的瑕疵率和豆子大小,在哥伦比亚出口级别的咖啡生豆在包装上会有印有“Excelso”。Excelso级别的咖啡需要满足大小需在14目以上,且不超过 5%的生豆介于 12 目和 14 目之间,总体上必须有 50%的咖啡生豆大于 15 目。无活虫,颜色均匀,无异味。含水率不能超过12.5%,此外会采取500克咖啡生豆样品进行瑕疵分类,瑕疵累计不能超过24个全瑕疵的限定。 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哥伦比亚这一知名产区慧兰的咖啡豆,选用的是在卡杜拉(Caturra)品种,使用水洗处理法,冲煮后有黑巧克力、坚果和焦糖风味,回甘明显,整体比较均衡,在低温时有柔和的果酸。 前街咖啡认为,哥伦比亚时第三大咖啡出口国,主要出口阿拉比卡品种,整体均衡和产量大使得哥伦比亚咖啡常见在拼配上,虽然和巴西同处于南美洲,但不像巴西咖啡口感强烈,哥伦比亚咖啡具有巧克力风味下,同时带有一点果酸,并具有较为清爽丝滑的口感,能表现出哥伦比亚独特的地域风味。...

巴拿马百年名庄Elida Estate的发展历程|艾丽达庄园的特色以及种植哪些咖啡品种?艾丽达瑰夏风味如何?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不负众望,2024年的巴拿马BOP瑰夏竞拍上,获得冠军的艾丽达庄园日晒瑰夏以10013美金的高价给竞拍价格再刷新高,成为今年标王。值得一提的是,这并不是艾丽达庄园第一次夺冠,它拿过的大奖早已数不胜数。那么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屡屡夺得奖项的艾丽达庄园究竟是何方神圣。 艾丽达庄园是BOP史上首位瑰夏双料冠军,同时还是巴拿马BOP冠军得奖次数第二多的庄园(第一为翡翠庄园)。在2018年,艾丽达庄园正式升级为百年名庄,因为它的诞生,源自于巴拿马运河刚刚开通不久的1918年。 艾丽达庄园 1918年,诞生于美国肯塔基州的Robert Lamastus在巴拿马波奎特的巴鲁火山附近创立了艾丽达庄园(Elida Estate)。庄园的名字是大家在介绍艾丽达庄园时会多次强调到的,因为罗伯特先生用了太太的名字进行命名。 在庄园创立以后,罗伯特先生就着重于高品质咖啡的生产与种植。并且他对于咖啡这份热爱就好像被刻印在了血液里一般,在血脉中不断延续。时至今日,艾利达庄园已经交到了Lamastus家族第四代人的手里,他们每代人都用着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对咖啡的热情与重视。而就在近年,Lamastus家族购入了一座全新的高海拔庄园--Trompo Estate(陀螺庄园),这是他们家族旗下的第五座庄园了。 虽然Lamastus家族在巴拿马旗下的庄园有五座,但目前能够产出咖啡的,仅有三座。而这三座庄园里的每一座,都是知名度极高的巴拿马名庄!除了我们本篇的主角艾丽达庄园以外,还有就是:驴子庄园、路易托庄园。因为三座庄园所处的区域范围相差甚远,所以咖啡种植时的风土环境都会有着一定的差距。而正是这些差距的存在,让每座庄园产出的咖啡都拥有着别具一格的特色。 再说回艾丽达庄园本身,艾丽达是三座庄园里最大、且海拔最高的一座农场,占地面积高达65公顷!虽然,它的占地面积大,但实用面积可就没有那么多了(种咖啡方面)!因为艾丽达庄园有半数以上的领域都处于巴鲁火山的国家公园范围里,这个公园里的所有树木都严禁砍伐,是受到国家保护的自然环境。 所以一来二去,65公顷算下来仅有30公顷能够种植咖啡。但即便如此,优异的种植环境(微气候、火山土壤、原生态)和高耸的海拔也为艾丽达咖啡的美味打下了牢固基础。当然,这离不开Lamastus家族对于咖啡采收、处理,每一环节的严格、精心照料。正因为如此,艾丽达庄园产出的咖啡才能够让人流连忘返,回味无穷。 而历年以来,艾丽达庄园主要种植的品种有三:老品种的铁皮卡,新世代的卡杜艾,以及当下的咖啡王者—瑰夏。艾丽达庄园同样是2004年被翡翠庄园在BOP上大放异彩的瑰夏惊艳到的成员之一,于是第三代庄园主Wilford Lamastus就跟其它庄园主一样,踏上了瑰夏的种植之旅。在次年的2005年,艾丽达庄园和驴子庄园就开始了瑰夏的种植。 要知道,艾丽达庄园对于不同品种的种植分布也很有讲究,卡杜艾最高种植海拔相对瑰夏没那么高,而瑰夏则是再往上均有种植。当种植的海拔越高时,气温将会越发严峻。虽然这会给瑰夏的成长周期带来一定的延长,但是豆子却能够因此积攒出更多的美味物质。 因为庄园设立于陡峭的山坡上,有高有低,面积广泛,所以艾丽达庄园同样也对地块进行了划分,共有七个地块,从下往上分别是:Plano Lot、Falda Lot、Aguacate、Aguacatillo、Vuelta(今年夺冠瑰夏的产出地块)、Loma centro、Torre Lot(得奖最多的地块)。由于地块与地块之间的海拔、气候差异,致使不同地块产出的咖啡都会带有不同的特征表现。 因为三代庄园主Wilford Lamastus对于咖啡的品质有着更高的追求,所以他不惜成本的投入大量人力、时间,就是为了能够将咖啡打造出完美品质。 当咖啡果实成长至酒红色以后,工人们就会倾巢出动,迅速采收,然后马不停蹄的将咖啡豆运往处理厂进行处理。因为处理厂就设立在庄园底部,所以果实从被采摘下来至投入处理仅需不到半天的时间。这样做能够避免咖啡果实因为运输时间过长,而在袋子里进行预先发酵的行为,简单来说就是减少造成影响的不稳定因素。 说起艾丽达庄园对于咖啡豆的处理,除了传统的日晒、水洗、蜜处理等方式以外,就连厌氧类的处理方式也有着一定的涉及。正如三代目庄园主Wilford Lamastus先生在采访中所说的一样,只要处理不会掩盖瑰夏本身的咖啡风味,那么就都会是值得尝试的。所以我们常常可以在各大咖啡赛事上,看到厌氧处理的艾丽达咖啡的活跃身影。 话说回来,虽然艾丽达庄园会采用常规的处理方式来处理咖啡,但他们在处理的环节上还是进行了一定的调整。例如,日晒处理! 传统的日晒处理法是采用了晾晒的方式,将咖啡果干燥至指定的含水率范围,然后再进行脱壳处理。而艾丽达庄园还会将咖啡果实进行堆叠,厚到一定程度后再开始日晒处理的流程!这样做的好处就在于能够延长咖啡果实的干燥时间,让豆子本身能够进行更多的发酵,进而转化出更加丰富的风味物质。 因为前街也想一尝冠军庄园产出的美味,所以入手了一支日晒处理的艾丽达庄园瑰夏!这支瑰夏来自于艾丽达庄园海拔1750米的裙子地块,因为裙子地块的英文名称“Falda”念起来的发音跟我们中文的“发达”十分接近,所以裙子地块就这样拥有了“发达地块”的别称。 而这支瑰夏的体型、密度较为中等,所以在烘焙的过程中会拥有着较大的吸热量,梅纳反应的过程也会偏快一些。因此,前街会以一个较慢的节奏来进行“烹饪”,让这款瑰夏能够完美的发展出丰富的花香果韵。   前街咖啡:巴拿马·艾丽达庄园瑰夏 国家:巴拿马 产区:波奎特 海拔:1750米 品种:瑰夏 处理法:日晒法 等级:SHB 风味:石榴、蜜桃、白色花香、葡萄、红茶 在豆子完成烘焙以后放置了8个小时,前街随即对它进行了杯测。这款艾丽达瑰夏同样展现出了馥郁的白色花香。整体甜感极高,是石榴和水蜜桃的香气!不仅如此,还带有圆润的葡萄酸质,口感丝滑,余韵有着明显的茶感。然后,随着温度下降,蜜桃的甜感转变为了杏桃,果汁感越发饱满,非常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