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翡翠庄园钻石山咖啡豆如何分级?巴拿马翡翠庄园钻石山咖啡豆的故事

26 7月 in 咖啡知识

翡翠庄园除了对瑰夏品种进行分级,还对园内种植的卡杜拉卡杜艾品种分为两个品牌:钻石山(Diamond Mountain)以及帕米拉(Palmyra)。前街本文要介绍的是钻石山系列日晒卡杜拉咖啡豆,看看翡翠庄园的卡杜拉卡杜艾与瑰夏咖啡豆有什么不同。 前街咖啡:巴拿马翡翠庄园——日晒钻石山咖啡豆 咖啡产区:波奎特 咖啡庄园:翡翠庄园 种植海拔:1400-1700m 咖啡品种:卡杜艾、卡杜拉 处理方式:日晒处理法   翡翠庄园 La Esmeralda Estate 翡翠庄园的大名在精品咖啡界可以说是响当当的了,1964年成立,至今也有五十多年的历史了。2004年的时候,翡翠庄园瑰夏咖啡豆在BOP大赛中一炮走红,从此也奠定了翡翠庄园在精品咖啡界的地位。     翡翠庄园瑰夏咖啡算是个“意外”,原本因为瑰夏咖啡树瘦高叶稀,产量少,所以才被园主充当防风林,遮挡强风,保护其他高产区域的卡杜拉卡杜艾咖啡,结果在采摘的时候隐隐约约闻到迷人的花香,园主才开始顺藤摸瓜在防风林这么强的风力,温度又很低,一般的咖啡树是无法种植的地方找到了活得好好并且散发着花香橘香的瑰夏咖啡树。于是在2004年的时候,翡翠庄园单独把瑰夏拿去参赛,并在BOP大赛中一炮走红,从此也奠定了翡翠庄园在精品咖啡界的地位。   卡杜拉&卡杜艾品种 Caturra & Catuai 前街刚刚有说到,翡翠庄园最初引进并主要种植的是卡杜拉和卡杜艾品种。卡杜拉(Caturra)是波旁的变种,于1937年在巴西被人们发现,产能与抗病力均比波旁佳,且树株较矮,方便采收,适应力强,不需要遮荫树,适合栽植于700米的低海拔至1700米的高海拔区,海拔适应力很强,但海拔愈高风味愈佳,产能相对减少。     卡杜艾(Catuai)1949年由黄色的卡杜拉(Caturra)和新世界(Mundo Novo)人工杂交而成的咖啡品种,最初称为“H-2077”。卡杜艾有着比较好的抗灾害的能力,特别是抗风抗雨。由于植株较小,种植时可以以2倍的密度种植,并且植株矮小,相对来说容易进行病虫害的治疗。卡杜艾生长茁壮,高度低,但容易受到叶锈病的影响。   钻石山系列 Diamond Mountain 钻石山(Diamond Mountain来自翡翠庄园两个最高产和著名的农场: 哈拉米约Jaramillo和坎纳斯维迪斯Cañas Verdes。整体咖啡种植分布在海拔1400~1700米处。钻石山品牌咖啡拥有环境友善(Eoo-friendly)、雨林联盟认证(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ed)。 坎纳斯维迪斯(Canas Verdes)年降雨量为3500ml,白天平均气温在16-23℃,夜间平均气温在10-15℃,平均海拔在1600-1800m。坎纳斯共包括9个小地块:Lino(亚麻), Coronado(加冕), Fundador(创始人), Leon(莱昂), Montaa(山峰), Trapiche(蔗糖), Chinta(金塔), Cabaa(木屋), Tumaco(图马科)。 哈拉米约(Jaramillo)年降雨量为4000ml,白天平均气温在19-25℃,夜间平均气温在11-15℃,平均海拔在1600-1700m。哈拉米约地块被细分为5个小地块:Mario(马里奥),Noria(摩天轮),Reina(女王),Bosque(森林),Buenos Aires(布宜诺斯艾利斯)。   雨林联盟认证(Rainforest Alliance Certified):符合“雨林联盟”订立标准的农场,联盟会对该农场及其周边的生态系统进行保护,对农药的使用进行限制,并对废弃物管理等基准进行评估,唯有通过评估并被认证的咖啡,才能称为“雨林联盟认证咖啡”。因为在咖啡种植的过程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低,所以巴拿马政府也颁发了环境友善(Eoo-friendly)这一项生态标签给钻石山系列的咖啡豆。   日晒处理法 Natural 前街咖啡入手的这支钻石山咖啡豆采用的是日晒处理法。在日晒处理过程中,收获的咖啡果实会直接送到庭院晾干。咖啡果实慢慢变干,咖啡豆还在里面,咖啡豆中充满了水果和芳香的气息。根据天气和场地的组成,咖啡果实会在混凝土平台上晾干3到5天(每天8个小时)。当咖啡果实干燥到一定程度,接着将其放入瓜迪奥拉干燥器(Guardiola drier)中旋转72小时,以完成干燥过程并防止发酵。干燥完成后,咖啡果实会被使用机械的方式去除果皮果肉等部分。 前街咖啡生豆分析 前街咖啡通过观察钻石山日晒咖啡生豆,生豆颜色偏黄,日晒生豆表面的银皮也会较多。卡杜拉生豆尾端有弯度,圆而细长,卡杜艾豆身扁平,尾端比较细长。   前街咖啡烘焙记录 前街烘焙师采用杨家800N半直火,烘焙量480g。炉温预热至165℃入锅,火力调整130,风门开至3,回温点1'36",保持火力;112℃时火力不变,风门开到4,127°C时火力上升到140。6'15"转黄,青草味消失,进入脱水阶段,151℃时火力下调至110,风门保持4。     9'00"脱水完毕,豆表出现皱褶和黑斑纹,烤面包味转为咖啡香,为一爆前奏,这时要留意听一爆的声音。到10'48"开始一爆,风门全开5,一爆后发展时间1'20",到191℃下锅。   前街咖啡杯测报告 干香:柑橘、莓果 湿香:柑橘 风味:柑橘、蜂蜜、可可、发酵酒香 通过杯测前街得知这款钻石山日晒咖啡豆有着不同的层次体验,前街决定在冲煮的时候采用V60滤杯。 为什么前街建议使用V60滤杯冲煮? 60度角的锥形设计是v60名字中“60”的来源,60度设计能够使水流至中心,延长水与咖啡的接触时间。滤杯底部的大孔径的过滤孔,可以通过改变水流的流速来控制咖啡的风味。螺旋纹形状的凹槽,这让空气可以从四周向上逸出,以最大限度满足咖啡粉的膨胀。 螺旋状凸槽设计同时也是为了让冲刷落下的水流产生挤压,延长了萃取路线,增加了咖啡粉与水流接触的时间,避免因大孔洞(过滤速度过快)而导致的萃取不足。螺旋纹设计与直线落水的路径(例如Kono滤杯)相比,水的路径很明显长了许多,而螺旋纹的凸槽不仅仅延长了咖啡粉和水的接触时间,还可以让水位在下降的同时,让水流顺着螺旋状的凸槽往滤杯的中心点集中,通过水流下坠的重力产生对咖啡粉的挤压,以形成更高的层次感。   前街咖啡冲煮钻石山日晒咖啡豆参数推荐 滤杯:V60#01 水温:90-91℃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细研磨(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80%)     前街冲煮手法:三段式萃取。用30克水进行闷蒸30秒,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克时进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 冲煮风味:柑橘、明亮酸质、坚果、蜂蜜、轻微发酵感、口感顺滑、可可余韵。...

蜜处理咖啡与日晒咖啡风味有什么差异?蜜处理咖啡的选购指南:如何挑选优质蜜处理豆?

26 7月 in 咖啡知识

 为什麽要叫蜜处理?   蜜处理,翻译自英文“Honey Process”或者“Miel Process”,蜜处理的“蜜”字,正是来源于Miel,它在西班牙语里表示“蜜糖”的意思。蜜处理这一叫法,就是从中南美洲的哥斯达黎加最开始传出来的,当地人把咖啡里的那层黏糊糊的果胶称作「Miel」。所谓蜜处理,就是指保留全部或部分果胶进行晾晒干燥的生豆加工方式,由巴西的半日晒处理法(Pulped Natural)演变得来。      那你会问蜜在哪?   蜜处理这个词会让许多人以为这个处理法是用蜜来处理咖啡,或这种处理法的咖啡喝起来甜如蜜,但事实上都不是这两种解释。蜜处理的意思来自於曝晒前咖啡豆很黏的果胶层,黏的感觉如蜜一般;当咖啡果肉与咖啡豆分离时,外围包覆着的果胶层经过曝晒,吸收空气中的湿气而使果胶层变黏。   当咖啡筛除果肉时,咖啡果实外围会残留果胶层。下图是生豆未脱去内果壳外观上从水洗、白蜜、黄蜜、红蜜、黑蜜、日晒各种处理法的辨认。   为什麽蜜处理受咖啡农欢迎?   蜜处理一开始是有人看到用此种处理法能使他们的咖啡豆品质持续提升,而源起於哥斯大黎加,而这个处理法现在正夯。   那为什麽哥斯达黎加的咖啡农一开始会打算用蜜处理?当咖啡农想提升他们的咖啡品质或售价时,他们有三个选择:改变咖啡的树种、改变栽种海拔、改变处理法。就像大部分的人冲煮咖啡,会想用比较简单的方式像是调整研磨刻度及粉量,再来才是调整咖啡机的水量、压力和温度;而大多数咖啡农也是想要先改变处理法,再来才会考虑栽种新树种或迁庄园这种须投资时间金钱的方式。   蜜处理法可不简单,处理需耗费长时间还必须谨慎处理。那蜜处理包含了什麽步骤?   首先咖啡农要从咖啡树挑选成熟的咖啡樱桃,再筛除外围的果肉,如前面所提到的保留咖啡豆外围的果胶层。果胶层保留了高比例的糖分及酸质,而这些甜分及酸质是蜜处理的关键。   下面的步骤则是蜜处理最复杂最讲究的地方:曝晒。时间点必须掌握良好,时间长短是关键,曝晒时间如果太短,则无法转换果胶层的物质到咖啡豆中,而时间也不能太长,动作必须要快以避免豆子内部发酵而变发霉豆。   那要怎麽取得平衡呢?将豆子放在日晒棚架或水泥地上,前面几天,每个小时都要翻动豆子数次直到达到需要的含水率,这个步骤通常需耗费6-10小时。之後的6-8天,每天至少需翻动一次。很耗时吧?蜜处理法的日晒之所以这麽耗时,是因为每天晚上豆子会吸收空气中的湿气,以至於隔天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曝晒。 当咖啡曝晒完成後,就跟其他处理法一样差不多可以乾燥处理以及烘焙了。    蜜处理法为什麽这麽美好?   当蜜处理这麽难做到好、又耗费时间,你可能会怀疑这一切真的值得吗?毫无疑问的非常值得。   蜜处理的咖啡一般会具有很棒的甜味及果酸味的平衡,风味一般会没有日晒的咖啡浓烈,但却更清新、香醇,何乐而不为?这样风味差异的关键来自於果胶层的糖分及酸质,在曝晒的期间,果胶层的糖分会越来越集中,而这些糖分会浸透到咖啡豆里。   黄蜜、红蜜、黑蜜处理,差别在哪? 当你要买蜜处理的咖啡时,你通常会有黄蜜、红蜜、黑蜜这些选择,可能你也听过这些蜜处理法分别保留果胶层多少百分比,而这些究竟意味着什麽?   咖啡农会将咖啡分类,有些会保留较少的果胶层,这样可以曝晒的较快,其他则会保留更多果胶层,而需要更长的曝晒时间。黄蜜(大约保留25%的果胶层)在曝晒时为让时间更快完成,必须要在最少遮蔽的环境(云朵、遮荫树)进行,而获得黄色的外观。红蜜(大约保留50%的果胶层)则会花费更长时间、需要一些遮蔽来曝晒。黑蜜(大约保留100%的果胶层)曝晒通常则要覆盖,以便延长曝晒的时间。   黄蜜&红蜜&黑蜜哪个好?   可能是黑蜜较佳,蜜处理的风味会因为果胶层残留的糖分带来更精细深层的影响,果胶层残留越多则风味越浓郁。黑蜜处理的咖啡在风味方面往往呈现出浓郁的水果甜感和醇厚感,有时还会有宛如红酒般的口感。     然而对咖啡生产者来说,必须面对另一个商业上的考量,虽然用黑蜜处理带来的效益是可产出更好品质、更好价格的咖啡,但风险跟成本也会大幅提高,以至於可能影响农民使用黑蜜处理的意愿。当咖啡曝晒的时间越长,发酵时越容易滋生细菌,而造成瑕疵的发霉豆。需要更频繁地去翻动这些豆子,还占用更多的曝晒空间,最多达到黄蜜处理的两倍之多。不是只有做出高品质的咖啡而已,还要让咖啡农产出获利最好的咖啡。 前街咖啡烘焙分析     杨家800N,生豆投550g ,  具体操作:   炉温至摄氏200度入锅,风门开设3,1分钟焖蒸后调火力160度,风门不变,炉温160度调一次火力,降到135度,烘至5'40'',温度154.9度,豆表变为黄色,青草味完全消失,脱水完成,风门不变;   第9分钟,豆表出现丑陋胡皱褶和黑斑纹,烤面包味明显转为咖啡香,可以定义为一爆的前奏,这时候要听清楚一爆爆点的声音,到9'21''开始一爆,调小火力至80度,风门全开5(调火力要非常小心,不可小到无爆裂声)50度,193.4度时下锅。     前街咖啡杯测 风味: 话梅、蜂蜜、红糖、橙花、白巧克力 口感:甜感佳,果酸柔和,圆润饱满,尾韵持久   ...

云南咖啡品种的变迁与风味对比|云南小粒咖啡原产地在哪里?

26 7月 in 咖啡知识

云南小粒咖啡豆简介: 前街咖啡:云南小粒咖啡豆 产区:中国 保山 海拔:1200米 处理法:水洗 品种:卡蒂姆 风味:坚果、瓜果香、红糖、李子酸 |云南 保山咖啡产区 云南咖啡的种植分布在普洱市、保山市、德宏州、临沧市、文山州、西双版纳等9个州市35个县区,前街豆单上的云南咖啡选自保山产区与临沧产区。 保山种植咖啡是从上世纪30年代中期开始,首株咖啡苗是已故爱国华侨梁金山先生从东南亚引进的。保山小粒咖啡在2010年被我国国家质检总局定为国家地理标志性产品。 保山属低纬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由于地处低纬高原,地形地貌复杂,形成“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年温差小,日温差大,年均气温为14—17°C;降水充沛、干湿分明,分布不均,年降雨量700—2100毫米。加上有着合理偏低的降雨量,给咖啡果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优势条件,造就了保山小粒咖啡的独特回甘。 |小粒咖啡 八十年代以前,云南广泛种植的品种都是两大古老的小粒品种:铁皮卡和波旁。所谓小粒种,是指个头较小的阿拉比卡品种,与海南的中粒罗布斯塔咖啡豆对比。 铁皮卡的风味丰富多样,呈现各种水果酸质与细腻口感,是公认的优质品种,闻名遐迩的蓝山咖啡、夏威夷可娜咖啡都属于铁皮卡。外观上,铁皮卡树形高大,耐寒能力佳,但单科植株产量低,且抵抗能力差,极易感染叶锈病、咖啡浆果病、线虫病。因此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管理,加上品种在市场销售价格上不存太多优势,许多云南咖啡农选择改种更高产品种替代铁皮卡。 1995年,云南省政府把云南咖啡种植正式列入生物资源“18工程”,这极大地鼓舞了农民的种植热情,村里的种植面积也迅速扩增。同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经所引进了一种抗病高产的咖啡新品种——卡蒂姆,开始在云南怒江峡谷的新寨村种植。 卡蒂姆7963是葡萄牙热带研究所(HCT)针对咖啡锈病而研究获得的杂交品种,形状稳定。这个品种在外观上,具有树形紧凑、矮生、分枝多、果节短等特征,生长旺盛,生命力极强,最大的特点是抗锈的惊人能力,以及高产的能力。因此深受云南咖农的喜爱,目前云南90%以上咖啡树都是卡蒂姆。 卡蒂姆是阿拉比卡种和罗布斯塔种的结合,罗布斯塔种有良好的抗叶锈病的能力和丰富的油脂,产量高,易于栽种,在和阿拉比卡种的铁皮卡杂交之后,卡蒂姆有了25%的罗布斯塔基因,它提高了抗叶锈病的能力,保留了丰富的油脂,同时又有了部分铁皮卡原生种丰富的口味,所以大部分的云南庄园都开始大面积的种植卡蒂姆。前街认为种植在云南的卡蒂姆咖啡有着坚果、红糖、李子般的风味,但是整体的干净度没有铁皮卡品种优异。 |水洗处理法 从一颗树上的果实到我们杯中的美味咖啡,需要经历采摘、后置处理、划级分类、收购、烘焙、冲煮等多个环节。除了品种,后置处理的方式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咖啡的风味走向。 ...

洪都拉斯六大咖啡产区是哪里?洪都拉斯咖啡豆采摘季是什么时候?

26 7月 in 咖啡知识

洪都拉斯Honduras 洪都拉斯全称为洪都拉斯共和国(República de Honduras),该国位于中美洲北部,,北临加勒比海,南濒太平洋的丰塞卡湾,此外与尼加拉瓜、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三国接壤,国土面积为11.25万平方公里,全国划分为18个省。 洪都拉斯国旗由自上而下蓝、白、蓝三个平行相等的长方形组成,而白色长方形中间有五颗蓝色五角星。国旗颜色来自原中美洲联邦的颜色,上下蓝色宽条分别象征太平洋和加勒比海,中间白色象征对和平的追求,五颗五角星是在1866年添加的,表达组成中美洲联邦的五个国家能再次实现联合的愿景。 洪都拉斯全国四分之三以上为山地和高原,山脉自西向东延伸,内陆为熔岩高原,多山间谷地,沿海地区为平原,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洪都拉斯属于热带气候,沿海平原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平均气温23℃,雨量充沛,北部滨海地带和山地年降雨量高达3000毫米,但在每年的5月到7月间,部分海面会形成龙卷风,把海里的鱼卷到天上,之后卷到部分地区扔下来,形成鱼雨的奇观。 洪都拉斯是拉丁美洲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农业是国民经济主导产业,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农业以咖啡为主,境内有28万公顷的咖啡园,以小型咖啡商为主,咖啡园大豆小于3.5公顷,这些咖啡商占了该国生产的60%,目前已成为中美洲第二大、世界第十大咖啡出口国。 咖啡产区 在1970年,洪都拉斯政府成立了洪都拉斯咖啡研究所(IHCAFE),主要帮助当地咖农种植技术的提升,提升咖啡种植质量,并且划分了六个产区分别为科潘区(Copan)、欧巴拉卡区(Opalaca)、蒙德西犹斯(Montecilos)、巩玛阿瓜(Conayagua)、阿卡塔(Agalta Tropical)和帕拉索(El paraiso)这些地区平均海拔达1100米以上,每年11月至3月是采摘季节。 科潘区(Copan):位于该国西部科潘省Copan、奥科特佩克省Ocotepeque 及伦皮拉省 Lempira 三省之间,展现出浓烈的巧克力风味,融合蜂蜜和焦糖的甜味为其特点,水果风味相对较淡,栽种海拔 1000 - 1500 米,年降水量 1300 - 2300 毫米,主要种植波旁Bourbon、卡杜艾Catuai、帕卡斯Pacas、伦皮拉Lempira、IHCAFE - 90。 欧巴拉卡区(Opalaca):位于圣巴巴拉省 Santa Bárbara、因蒂布卡省Intibucá及伦皮拉省 Lempira 之间,有着非常细腻的酸度,整体表现平衡,口感具有热带水果像是葡萄、桑葚等,余韵酸甜,展现出强烈的柠檬风味,使用蜂蜜与焦糖的甜味来中和,带着明显的水果风味,海拔 1100 - 1700 米,年降水量产 1350 - 1900 毫米,主要种植 波旁Bourbon、卡杜艾Catuai、伦皮拉Lempira、铁皮卡Typica。 蒙德西犹斯(Montecilos):位于拉巴斯省La Paz、Comayagua、圣巴巴拉省Santa Bárbara 及 Intibuca 区域之间,充满浓郁的水果和甜美的香味,搭配着柠檬和花卉韵味。柠檬与水果香气是其重要的特色,尤其是桃子与柳橙,酸度活泼明亮,有着如天鹅绒般的质感,余韵持久。海拔 1200 - 1700 米,年降水量量 1300 - 2300毫米;产季 12 月至次年...

坦桑尼亚咖啡:如何辨别其独特品质与风味?坦桑尼亚咖啡的采收与加工过程

26 7月 in 咖啡知识

坦桑尼亚Tanzania 在非洲地区,拥有不少知名的咖啡生产国,例如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卢旺达和坦桑尼亚等,而其中坦桑尼亚是非洲咖啡三巨头之一。坦桑尼亚(The United Republic of Tanzania)位于非洲东部,赤道以南,由坦噶尼喀(大陆)和桑给巴尔(海岛)组成,是个海陆兼备国。东濒印度洋,与肯尼亚、乌干达、布隆迪、卢旺达等八个国家为邻,国土面积94.5万平方千米。 坦桑尼亚是古人类发源地之一,但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该国经济以农业为主,矿产及旅游资源丰富。该国地形西北高,东南低,东部沿海为低地,西部高原占整个国家总面积的一半,东非大裂谷从马拉维湖分东西两支纵贯南北,拥有非洲最高峰的乞力马扎罗山。 坦桑尼亚东部沿海和内陆部分低地属热带草原气候,西部内陆高原属热带山地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26℃。虽然该国降雨量偏少,80%的地区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但是坦桑尼亚河流以及湖泊众多,水力资源丰富。 坦桑尼亚国旗旗面由绿、蓝、黑、黄四色构成,左上角和右下角为绿色和蓝色的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带黄边的黑色宽条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其中绿色代表土地,象征对伊斯兰教的信仰,而蓝色象征河流、湖泊和海域,黑色代表非洲黑人,黄色象征丰富的矿产资源和财富。 坦桑尼亚咖啡种植历史 最早期,咖啡是从法属的留尼汪岛引进,由基督徒从肯尼亚带到坦桑尼亚的Bayamoyo和Mogoro两个产区栽种。大约在1893年,种植在乞力马扎罗山坡上的咖啡树,在火山喷发所形成的肥沃土壤滋润下成功取得采收,此后,坦桑尼亚便正式开启了咖啡种植的篇章。 1911年,殖民政府下令,要在Bukoba产区大批种植阿拉比卡咖啡树。随后于1952年,第一个共同合作社成立,名称为Kilimanjaro Native Planters’Association(KNRA),种植咖啡树的农户随之增多。在20世纪50年代,其他的咖啡品种也陆续从邻国布隆迪引进,主要种在坦桑尼亚的西部。 1961年,坦桑尼亚独立后,便开始将经济重心放在了咖啡产业上,并试图在1970年时图使咖啡产量增长两倍,不过这个计划并没有如愿实现。在当地行业人的努力下,坦桑尼亚如今每年的咖啡生豆产量大概达到6万吨左右,一半是罗布斯塔,一半为阿拉比卡。 在过去,坦桑尼亚咖啡产业一直是庄园种植管理占主导地位,而现在八成以上均为小耕农种植,许多小型农户还会组成合作组织,其中在当地拥有重要地位的要数乞力马扎罗合作联盟(Kilimanjaro Cooperative Union,简称KNCU),主要负责把控产出的咖啡品质。接着,会由国家咖啡经营委员会(Tanzanian Coffee Marketing Board,简称TCMB)收购,以拍卖的形式出售给私人出口商。 咖啡产区 坦桑尼亚90%的咖啡产自45万小农户,其他10%则来自较大的庄园。目前划分了九个产区,相对知名度较高的是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阿鲁沙(Arusha)、鲁伍马(Ruvuma)、姆贝亚(Mbeya)、塔里梅(Tarime)、基戈马(Kigoma)。 乞力马扎罗(Kilimanjaro):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坦桑尼亚东北部,是非洲大陆的最高山,海拔5895米,常年积雪,主要由基博、马文兹和希拉三个死火山构成,咖啡种植在海拔1050-2500米的地区。足够高的海拔,火山土壤,还有纯净的溶雪水源是最适合栽种咖啡的地区。乞力马扎罗产区咖啡采收期在每年的7-12月,种植品种以波旁、铁皮卡和肯特为主。 阿鲁沙(Arusha):阿鲁沙与乞力马扎罗山产区相邻,因此两区有不少相似之处,同样拥有火山土壤,但该区海拔只有1100-1800米,采收期在每年的7-12月。 鲁伍马(Ruvuma):此区位于坦桑尼亚最南部,名称来自鲁伍马河,被认为能够产出高质量的潜力产区。过去因资金不足而难以发展。海拔在1200-1800米,采收期在6-10月。 姆贝亚(Mbeya):位于坦桑尼亚南部姆贝亚mbeya市的周边地区,以种植咖啡、茶叶、可可、香料的重要产区,海拔在1200-2000米,采收期都是在6-10月。 塔里梅(Tarime):位于坦桑尼亚最北边,靠近肯尼亚边境。但是国际名声有限,且该地区种植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品种。海拔在1500-1800米,采收期为7-12月。 基戈马(Kigoma):该区域以区域首府基戈马市命名,位于该国西北部,邻近布隆迪,当地咖啡产业才刚起步。海拔在1100-1700米,采收期在7-12月。 铁皮卡Typica 铁皮卡(Typica)品种和波旁(Bourbon)品种同属于现存最古老的咖啡品种,起源于埃塞俄比亚西南部。而在铁皮卡咖啡树植物上,树叶成脊形并末端尖,叶子颜色偏绿色和青铜色,果实的节点间距长,果实主要为红色,咖啡豆形偏长,整体植物偏高大。比较适合种植在高海拔地区,高海拔种植质量较好,但是产量低,极容易患叶锈病、线虫、浆果病的侵害。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多数咖啡种植园都有种植铁皮卡,但是由于铁皮卡产量低,且容易感染疾病,所以逐渐被取代,不过仍然在秘鲁、坦桑尼亚、牙买加等国种植。 前街咖啡: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咖啡豆产区:乞力马扎罗产区海拔:1300-2000米品种:铁皮卡处理法:水洗风味:柑橘 蜂蜜 莓果  坚果 茶感水洗处理法 在坦桑尼亚,咖啡豆大多以水洗的方式进行处理,每到咖啡鲜果的成熟季节,农户集体采收后会将它们打包送到最近的处理厂进行加工。 水洗步骤:将咖啡樱桃采摘后放到水中,利用水的浮力将成熟度不足的果子挑出,然后用刨除机先将浆果的果皮/果肉去除后,静置于发酵槽内18-36小时至果胶层分解。发酵完成后带壳豆会在渠道中刷洗30-60分钟,通过特制的渠道加上水流冲刷,可将比重低、质量不佳的豆子去除,再将质量优良的咖啡豆沥干水分,铺在非洲式棚架干燥。 由于正式干燥前会先剥离果皮、果肉与大部分果胶,让咖啡豆自身固有的香气更加清晰透彻,呈现出柑橘、柠檬的调性和优雅的花香,整体风味明亮而细腻。...

咖啡豆蜜处理法和日晒的区别|西达摩咖啡豆是什么品种?

26 7月 in 咖啡知识

埃塞俄比亚西达摩红蜜处理班莎咖啡豆简介: 埃塞俄比亚·西达摩红蜜处理班莎咖啡豆 产区:埃塞俄比亚 西达摩 班莎镇 海拔:2100m 品种:埃塞原生种 处理方式:红蜜处理 等级:G1 咖啡产区 西达摩产区位于埃塞俄比亚南方,东边延伸至Arsi与Bale行政区、西边则是至Gamogofa行政区内,西达摩咖啡在海拔1400m-2000m之间栽培。这里的产业以农业为主,咖啡的主要种植区域位于东非大裂谷(Great Rift Valley)周围。西达摩近年来发展相当迅速,是重要的咖啡出口集散地。 西达摩的咖啡风味非常多元,不同的土壤种类、微气候及数不清的原生咖啡种,造就了每个城镇所生产的咖啡都有明显的差异与特色。其中班莎镇(Bensa)位于西达摩东部,海拔1800m-2300m,该地区的咖啡风味会更为多样,多表现为莓果的酸质以及柑橘果类水果茶感。 埃塞俄比亚原生种 Heirloom 作为咖啡的发源地,埃塞俄比亚有着数量庞大的咖啡品种,可以说是咖啡品种的宝藏库,但品种鉴定费时费力,且多是小农种植,采收后混合处理难以细分品种。所以原生种是用以概括埃塞俄比亚繁多咖啡品种的一种代称,并非一个确切的咖啡品种。  红蜜处理法 Red Honey 红蜜处理是蜜处理的其中一种,咖啡果实采收后会进行脱浆处理。脱浆过程会保留70%-75%的果胶。由于保留了大部分果胶,如果直接采用阳光暴晒,果胶中的糖分容易出现发酵过度的现象。 所以采用红蜜处理的咖啡豆需要在遮阳并通风的棚里进行荫干,干燥时间一般需要12-14天。最后在检测含水率与发酵程度合格后就入库保存。 前街烘焙建议 由于新产季咖啡生豆含水量较高,在烘焙中咖啡生豆的水分会影响着传温,咖啡在烘焙过程中容易出现脱水不完全。此时的咖啡豆可能会出现豆表熟了,但是豆芯还是夹生的情况。为了避免夹生,前街建议烘焙班莎咖啡豆时需要延长脱水时间(即回温点到转黄点之间的时间),同时为了突出红蜜处理甜感的特点,所以前街烘焙师适当延长了中继期(即转黄点到一爆点之间的时间)。 产区介绍: 西达摩(精品产区):海拔1,400——2,200米|田园咖啡系统| 风味近似耶加雪菲,精致水洗或日晒的西达摩,同样的有花香与橘香,身价不输耶加雪菲。这两个产区的品种相似,豆粒中等但亦有矮株的小粒种,农民经常会单独拿出来售卖。常见的Kurmie,抗病能力较差;Wolisho;高大健壮;Deiga,树形中等,这三个种类是精品日晒中系列碧洛雅与艾芮莎的主力军。 冲煮建议: 滤杯:V60#01 水温:90-91℃ 粉量:15g 粉水比:1:15 研磨度:中细研磨(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80%) 冲煮手法:三段式萃取。用30克水进行闷蒸30秒,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克时进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 风味杯侧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