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罗布斯塔豆能做手冲吗?罗布斯塔手冲咖啡的风味口感如何?罗布斯塔咖啡好喝吗?

27 8月 in 咖啡知识

近日有小伙伴到前街喝咖啡时,询问前街有没有罗豆。这位小伙伴在看了一些咖啡书籍后对罗豆的风味描述感到有趣与好奇,颇想尝试一下罗豆冲煮出的咖啡。 前街有一款商业意式拼配咖啡豆中就加入了10%的罗豆,所以自然是有罗豆的,但一般不会轻易将它拿出来冲咖啡。这次为了满足小伙伴的好奇心,前街便祭出罗豆,尝试用罗豆制作一次手冲咖啡。 冲煮开始之前,先让前街来简单地说一下什么是罗豆。我么口中的罗豆,指的就是罗布斯塔,这种咖啡豆与阿拉比卡咖啡豆几乎承包了人们的咖啡消耗量,当然在精品咖啡领域,是以阿拉比卡为主,几乎看不到罗豆,所以如果你想在一家卖手冲咖啡的店铺尝到100%罗豆的概率很小。 罗布斯塔并不是什么名贵的咖啡豆种,在期货市场上,它的价格仅仅是阿拉比卡咖啡豆的一半多一些。但是因为在咖啡店中比较罕见,对于喜欢精品咖啡的朋友反而是一种新奇的咖啡豆。 对此,前街就打算用手冲的方式冲泡罗豆,并把它的风味描述给大家。前街的这款罗豆是来自越南的,越南是世界最大的罗豆生产国,咖啡产量约占全球咖啡豆总产量的2成。 先来观察一下罗豆在外观上有什么特点。罗豆的中线呈“1字型”,烘焙后的豆子膨胀饱满,像小馒头似的。干香一般是香料、烤坚果、烘焙面包的味道。 前街的这款罗豆采用了深度烘焙,所以手冲参数就使用深度烘焙咖啡豆的冲法。   滤杯:Kono滤杯 粉量:15g 研磨度:中粗(20号筛网通过率70%) 粉水比:1:15 水温:87度   注水方式一种分为3段注水,第一段先注入30ml水量闷蒸30秒,这款豆的闷蒸排气效果很好。 第二段顺时针绕圈注水100ml,尽可能先把粉层抬高,接着等水位稍微下降后继续开始第三段注水,同样以顺时针的方向绕圈注水95ml,达到总注水量225ml。等滤杯的咖啡液滴滤完毕后,结束萃取,时间为2分20秒。 先来闻一下湿香,香气不太明显,闻起来有些榛果、焦糖的香气。品尝的时候,第一感觉是没有太多的味道,不会很焦苦,但是谷物的味道非常重,有点像非常浓郁的大麦茶,味道是比较浓郁的,口感也比较厚实。这个阶段的风味表现不算出彩,也不算难喝,中规中矩吧! 中低温阶段再次品尝咖啡时,首先一股橡胶味扑鼻而来,接着谷物的味道会更重一些,干净度低,尾韵有土腥、苦涩味。 罗布斯塔咖啡豆的风味并不算讨好,这是因为罗豆内的绿原酸、咖啡因等苦味的来源都比阿拉比卡要高,这也照旧了罗布斯塔天生就比阿拉比卡要苦。而且罗布斯塔普遍种植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方,在干净度、风味的表现上自然也比不上生长在高海拔的阿拉比卡。当然,也有一些品质更好的罗豆,这类罗豆的风味会更干净一些,但主要风味还是花生酱、核桃、榛果、小麦、焦糖等风味。 当然,罗豆也是有优势的,比如罗豆有更高的咖啡因,以及丰厚的油脂,能提供醇厚的口感表现。罗豆单独使用时可能风味并不如意,所以前街的罗豆是用于与阿拉比卡拼配,这款咖啡豆就是前街的意式商业拼配,使用的是巴西与哥伦比亚的阿拉比卡拼配上10%的罗布斯塔,做出既能丰富油脂口感而不失风味的浓缩咖啡。 最后,如果大家真的想尝一下100%的罗豆,可以去一些有国际区的百货中心,会有一些上货架的进口咖啡豆。前街早些年的时候购买过一袋越南中原一号的罗豆,打开后是油光发亮,散发出奶香的咖啡豆(后来才知道是烘焙的时候加入了炼奶与糖),非常好闻。萃取出的浓缩咖啡油脂非常厚、细腻,一切都非常美好,直至一口闷下后,震撼人心,直击心灵……你们一定要体验一下。...

为什么罗布斯塔不受精品咖啡圈待见?罗布斯塔有什么品种优势?罗布斯塔的咖啡风味如何?

27 8月 in 咖啡知识

我们都知道,咖啡主要分为三大品种: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里卡,大品种往下细分又有无数个小品种,例如铁皮卡、波旁等我们熟知的小品种,便都归属于阿拉比卡这个“大家庭”中。而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市场能看到很多商家宣传时提及这样一句广告语“本店/本产品采用100%阿拉比卡咖啡豆”。 有小伙伴对此感到疑惑,明明富有商业价值的还有一个罗布斯塔种,为什么没看到任何商家在宣传时标榜自家产品用豆是“100%罗布斯塔”呢?   罗布斯塔  罗布斯塔是一位比利时的学者在1898年的非洲刚果盆地,发现的一个新品种。但是,它其实是卡内弗拉咖啡种细分下的一个子品种,什么意思呢? 如果按真正意义上来讲,三大品种其实应该是:小粒的阿拉比卡、中粒的卡内弗拉、大粒的利比里卡,而罗布斯塔是属于卡内弗拉细分下的子品种,对应的级别本应该是阿拉比卡细分下的子品种,例如铁皮卡!而不是与阿拉比卡齐名。 所以才经常会有人说:拿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进行对比是不严谨的一件事情,因为两者在植物学上的“辈分”就不在一个等级!   为什么罗布斯塔能够取代卡内弗拉作为三大种之一呢? 这件事只要一说起来卡内弗拉种就会感到尴尬!因为在它的子品种里,只有一个罗布斯塔能够用作商业用途,其他的子品种至今还留在非洲内地,处于一个野生的状态! 而且最关键是,罗布斯塔在商业用途上,很多方面都能够力压大部分阿拉比卡的子品种,所以渐渐的,人们口中的中粒种咖啡代名词就变成了罗布斯塔。   罗布斯塔的优势 首先要提到的重中之重就是抗病能力了,敲黑板!阿拉比卡种有着44条染色体,而罗布斯塔的染色体只有它的一半,也就是22条。正常来说,染色体的数量越多,那么就说明这个株植的基因复杂度越高,产出的物品就越高级! 但要知道,阿拉比卡是自花授粉派,而罗布斯塔则是异花授粉派!异花授粉的罗布斯塔它的植株品质会比较高,这是因为通过异花授粉而产生的后代植株会拥有两种亲本植株的遗传性状,这样就能够产生更多的可能性,从而避免很多病灾,因为它们能够通过不断改变基因来适应环境! 而自花授粉的阿拉比卡正因为没有外来基因的介入,在不断繁衍的过程中越来越单一,抗病能力极差。所以在二十世纪的时候,被「叶锈病」绊了一跤,栽了一个大跟头,很多原本栽种阿拉比卡的地方经过叶锈病侵蚀之后,纷纷改种为抗病能力强的罗布斯塔! 其次就是拥有更多的咖啡因!罗布斯塔的咖啡因是阿拉比卡种的两倍,约在2.7%~4%区间。咖啡因能够有效防止昆虫的啃食,完美充当了天然杀虫剂的身份!自然就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下有着更多的存活机会。关键是结出的果实还非常多! 那么相信就有朋友会问了:既然有着这么多优势,那为什么没人用罗布斯塔作为宣传的标语呢?   罗布斯塔的劣势 是优点也是缺点,正因为罗布斯塔体内的咖啡因与绿原酸都是阿拉比卡种的两倍,所以它无法拥有比拟阿拉比卡的芳香气味。深烘焙的罗布斯塔有着强烈,冲击的味道,而且他会比阿拉比卡的豆子苦的多得多!因为咖啡因和绿原酸这两位大哥正是苦味的主要来源! 如果你试图打破传统,将罗布斯塔烘至浅焙,那么你得到的并不是如阿拉比卡浅焙豆的花果香气,而是谷物、干草、杏仁带着杂乱的酸质!可以看出,不管是深烘还是浅烘,罗布斯塔的风味都不太符合现代人的口味。 不禁引人猜想,是不是因为罗布斯塔的抗病能力好,所以给到的种植环境太差了,如果将它的环境、种植待遇提升到阿拉比卡的水平,是不是也能够种植出具有优异风味的罗布斯塔呢? 然后就有人秉承着这个想法,将罗布斯塔种植到高海拔的地区,悉心照料,然后就收获了精品级别的罗布斯塔!   精品级罗布斯塔 咖啡生豆大致分为两个等级,一个是杯测评分80分以下的商业级咖啡豆,另一个是杯测评分80分以上的精品级咖啡豆。 而悉心照料的罗布斯塔便达到了80分以上,被列入了精品级别!印度的“咖啡皇家”罗布斯塔,它们确实改变了人们对于传统罗布斯塔的苦涩印象!厚实,干净,便是人们喝到它后的直观感受。 但这样的罗布斯塔数量非常稀少,目前以这样的方式种植罗布斯塔的庄园寥寥无几,主要还是以苦涩的商业种植为主,我们当然无法以个数来对它进行整体的评判。   既然风味不合适,那为什么还要种植它? 便宜!!!罗布斯塔有着极其优异的价格优势。巴西产出的咖啡豆可以说是阿拉比卡界最良心的价格了,但,罗布斯塔整整比它便宜了一半!!! 其次就是它有着大量的咖啡因,以及较高的醇厚度!三者配合在一起可以说是速溶咖啡原料的不二之选,所以很多罗布斯塔在采收处理后,直接就送入了速溶工厂进行速溶的制作! 以及它会有着丰厚的油脂,所以很多时候在拼配里加入一点点罗豆,就能在不影响风味的情况下,让浓缩持有大量金黄色的油脂,何乐而不为呢~ 但要知道,罗布斯塔并不是劣质咖啡,只是说它这个品种产出的味道不太符合现代大众的口味而已。而且,高品质的罗布斯塔定有能被广泛传播的一天,让我们在稍等一会吧~...

意式咖啡豆为什么都是拼配豆?拼配咖啡豆的思路和原则是什么?如何定制咖啡拼配方案?

27 8月 in 咖啡知识

平时我们在购买咖啡豆时,常常在包装上看到“拼配豆”这个名词,不过很多小伙伴对拼配豆不甚了解,也不知道如何定制咖啡豆拼配方案。所以今天,前街就带大家来了解拼配咖啡豆、分享拼配咖啡豆的思路以及如何拼配咖啡。   拼配的原因和目的 人们因几种不同的目的需要把不同产地的咖啡拼合在一起。最理想的目的当然是要拼合出一种口味比其中任何一种都要好的咖啡。但是一般来说,单产地的阿拉比卡种咖啡足以制作出口味很不错的咖啡;清香的味道,口感柔和,回味甘甜。所以并不需要「拼配」(即把不同产地的豆子拼合在一起)。 拼配咖啡豆的主要商业目的是降低成本,用几支不同的咖啡拼配出高于同价位质量的咖啡。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拼配出一种独特的口味,这样喜欢这个口味的顾客就只好到这一个厂家去购买,而无法从其它供货商那里获得。这样做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无论不同年份某些产地的咖啡口味如何改变,该种拼配咖啡的口味都不会随之有所改变。       在拼配任何咖啡之前,前街认为首先要了解各种咖啡的口味特点,并且至少在心里要清楚想要拼配出来的那种咖啡的口味是任何单品咖啡都无法达到的。如果拼配出来的咖啡还没有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咖啡的口味更好,那不就是太遗憾了。还不如不拼配呢。如果你使用哪些品质相当不错的咖啡来做拼配,结果很可能会如此。 虽然有一部分固定品种的咖啡是可以作为单品咖啡直接饮用的,但是大部分的咖啡或多或少都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风味不够突出、缺乏深度、不够醇厚或某种味道过于强烈。为了弥补这些不足,就要把数种具备不同特性的咖啡豆拼配起来,创造出调和而有深度的味道。有人认为咖啡的乐趣就是集中在烘焙和拼配这两个环节上,而喝咖啡不过是享受自己的胜利成果。拼配咖啡不是随便的把咖啡豆混合在一起。 有时两种单品咖啡的拼配反而会互相抑制对方特有的风味,所以拼配也不是单纯的把几种单品咖啡拼在一起。拼配就好像画家在调色板上调和出迷人的色彩一样,拼配师也能用咖啡豆调和出诱人的味道。所以说拼配是一门艺术丝毫不为过,作为艺术家,不仅仅需要经验和灵感,更要通过一定的科学计算。一般的拼配咖啡不必使用超过五种咖啡豆。因为如果咖啡豆的种类太多,情况就可能非常复杂。 前街咖啡专注于新鲜烘焙咖啡,对于不同客户的需求也会推出不同品类的拼配咖啡,例如对于追求性价比的客户,前街会推荐基础拼配,这是一款由巴西和云南拼配的全阿拉比卡意式咖啡豆,具有价格优势且风味出众。而前街也会对风味有追求的客户推出向日葵·暖阳拼配,这是一款由耶加雪菲日晒红樱桃和洪都拉斯雪莉拼合而成的产品,因为拥有极致的酒心巧克力风味,所以深受许多客人的喜爱。  是先烘焙再拼配,还是先拼配再烘焙?哪一种方式更好呢? 前街咖啡认为,如果你有一个确定的配方,当然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先把不同的咖啡豆拼配起来,然后再一起烘焙。但是如果你正在尝试和比较不同的拼配成分,和相应的比例,你当然希望先把各种咖啡豆烘焙好了,然后再作各种尝试。否则你每改变一次拼配的成分和比例,你就需要再重新烘焙一次。 在烘焙领域,先拼配再烘焙一般称为“生拼”,先烘焙再拼配称为“熟拼”。其实这两种方法没有孰优孰劣,生拼的好处是同一炉豆一起烘焙会使整批豆的烘焙度趋于一致,风味稳定,但选豆时要选择目数趋于相近的进行混合,不然很可能会烘焙不均匀。另一种熟拼则能掌握每支咖啡豆的最佳烘焙属性,再进行混合更能取长补短。 一般情况下所有的咖啡豆可以一起烘焙。只有在遇到烘焙效果不是很理想的时候才需要考虑使用独立烘焙的方式。这时候独立烘焙通常可以取得比较好的效果。特别是对于滚筒式烘焙机而言,一般情况下都可以找到一个相对适中的烘焙程度。   在咖啡豆拼配前我们应该清楚以下几点: 1.我们希望通过拼配得到什么样的味道,即确定拼配的目标。 2.了解各咖啡豆的特性要拼配咖啡首先必须熟知每一种单品咖啡的特性,了解烘焙程度与咖啡风味之间微妙的关系,而这一切都只能通过品杯来实现。  3.确定参与拼配的咖啡豆所担负的任务。由于是用多种咖啡豆拼配使用,所以必须清楚每种咖啡豆的任务,是要让她突现柔和的苦味、鲜明的酸味还是厚重的醇度等。 拼配时,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拼配用的原豆最好采用各具特性的咖啡豆,而避免使用风味相似的咖啡豆。选择原豆可以从三个方面考虑: 生豆处理方法:即生豆是采用水洗法处理还是日晒法,处理法与咖啡豆风味有很大的关系。  生豆产地:咖啡产地一般分为三大地区,包括中南美地区,即巴西、哥伦比亚、危地马拉、墨西哥、窿尔瓦多、牙买加、秘鲁等约20国;东南亚地区,即印度、印度尼西亚(包括爪哇和苏门达腊等岛屿)、巴布亚新几内亚等约10国;阿拉伯和非洲地区,即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坦桑尼亚、阿拉伯、乌干达等约25国。目前,市面上最常用的原豆是巴西、哥伦比亚。  2,参与拼配咖啡豆种类的数量和比例 既然是拼配,自然是指两种以上的原豆拼配,但也可以把不同烘焙程度的同种咖啡豆拼配在一起,甚至可以把同种咖啡豆的new crop与aged coffee或old crop拼配在一起,所以在拼配中所指的种类已经不是狭义的咖啡品种了,而是广义的延伸到了咖啡风味上。 拼配时一般采用2~6种咖啡豆,因为过多的种类反而难以表现咖啡独特的风味。拼配咖啡一般不采取1:1的拼配比例,这样可能会互相抑制对方特有的风味调性,所以拼配时要有主次之分才能拼配出比单品咖啡更美妙的味道。如果希望拼配出的咖啡味道复杂多变,可以减少主题原豆的比例,反之亦然。   3,拼配咖啡依赖的是不断的尝试 拼配前,应该采用数学上组合的方式拟订一个拼配计划表,然后通过拼配和杯测的过程来确定最佳方案。不要以为这是一种消极的笨办法,事实上只有靠拼配师的经验、灵感和如此不厌其烦的尝试才能拼配出一杯好咖啡。 前街咖啡根据不同要求推出4款各有特色的拼配咖啡豆: 【向日葵暖阳意式咖啡豆】洪都拉斯雪莉:耶加日晒红樱桃,比例7:3,熟拼; 风味特征:有明显的果酸,淡淡的莓果香气萦绕,酒香和巧克力风味浓郁,回甘余韵舒适。 雪莉咖啡豆为这款咖啡带来浓郁的威士忌酒香以及酒心巧克力的余韵,香气浓郁。日晒红樱桃为这款咖啡带来了发酵感,莓果的香气,入口顺滑。这款暖阳拼配咖啡豆由于是半磅装,适合要求浓缩咖啡风味特别、豆子品质高一些的咖啡店或者用量不大的浓缩爱好者使用。  【前街咖啡精品拼配】哥伦:巴西,比例3:7,熟拼; 风味特征:舒适的甘苦味,入口极为滑顺,带有淡淡的青草香,清香略带苦味,甘滑顺口,余味能令人舒畅。 哥伦比亚蕙兰产区的咖啡豆有着令人愉悦的酸味,气味香醇,酸度适中,甜味丰富十分耐人寻味,巴西喜拉多产区的咖啡豆有着舒适的甘苦味,入口极为滑顺。这款精品拼配咖啡适合各种精品咖啡店使用。  【前街咖啡商业拼配】哥伦比亚:巴西:罗布斯塔,比例3:6:1,熟拼; 风味特征:味道经典,有焦糖的甜感,坚果和可可类、黑巧克力的风味,酸甜平衡,稍微有一点甘苦,余韵持久。 哥伦比亚蕙兰产区的咖啡豆有着令人愉悦的酸味,气味香醇,酸度适中,甜味丰富十分耐人寻味,巴西喜拉多产区的咖啡豆有着舒适的甘苦味,入口极为滑顺。罗布斯塔则提供了丰富的油脂。这款商业拼配咖啡适合各种规模的咖啡店、饮品店使用。   【前街咖啡基础拼配】云南AA:巴西,比例3:7,熟拼; 风味特征:带有柔和的果酸,焦糖的甜感,坚果、黑巧克力风味,顺滑粘稠,但味道偏淡。 云南自然条件与哥伦比亚十分相似,高海拔、昼夜温差大,风味属醇香型,酸味适中,味道香浓醇厚,颗粒均匀,含油多,且带有果香,其质量口感类似于哥伦比亚咖啡。巴西喜拉多产区的咖啡豆有着舒适的甘苦味,入口极为滑顺。这款基础拼配咖啡豆适合小型咖啡店或者面包店、饮品店使用。...

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历史|哥伦比亚有哪些咖啡产区?哥伦比亚惠兰如何冲煮才好喝?

27 8月 in 咖啡知识

作为阿拉比卡咖啡豆产量排名世界第二的国家,哥伦比亚咖啡早已被大家熟知,那股巧克力味道般的咖啡风味与口感应该也是大家对哥伦比亚咖啡的印象之一。众所周知,咖啡起源于埃塞俄比亚,若没有人将咖啡种子或咖啡苗带到哥伦比亚,又怎会有如今的哥伦比亚咖啡呢? 不过关于哥伦比亚咖啡种植历史的起源,大家议论纷纷,却没有一个统一说法。其中有一个说法是:咖啡可能是在1723年由耶稣会修士传入,随后逐渐散到境内各区,成为了当地的经济作物。 直到十九世纪,哥伦比亚咖啡才出现商业化,并在十九世纪末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咖啡成为了哥伦比亚政府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到了二十世纪早期,哥伦比亚建立了一个物流系统,令偏远地区的咖啡小农也能够更有效率地出口自己的咖啡豆,因此哥伦比亚的小农咖啡豆出口量占了出口总量的50%左右。  如果小伙伴们去超市寻找哥伦比亚咖啡豆,很大机会能看到“MAM”的标识。有小伙伴可能会认为,“MAM”是一个产区。前街在这需要跟大家科普一下,严格来说,“MAM”是由三个大产区组成的,分别是麦德林(Medellin)、安美尼亚(Armenia)、曼尼扎雷(Manizales)。这三个大产区是最知名的商用咖啡豆产区。 而哥伦比亚的精品咖啡豆产区一般在南部。接下来,就让前街为大家一一介绍一下这些产区吧:  【安蒂奥基亚Antioquia】 安蒂奥基亚产区是哥伦比亚咖啡最早的扎根的地方,这里大部分地区海拔高耸,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山附近,是哥伦比亚重要的咖啡产区。    【博亚卡Boyaca】 博亚卡是哥伦比亚最早种植咖啡的地区之一。如今的博亚卡产区有超过1万多户小型咖农,且每户咖农都在自己管理的处理站里对精心挑选来的咖啡樱桃进行细致的处理。该产区与FNC有着悠长的合作历史。    【考卡Cauca】 考卡产区毗邻托利马和惠兰,是哥伦比亚咖啡原产地认证的产区,这里的平均海拔在1700米左右,80%的地形为山地地形,附近有两座主要火山Sotara和Petacas,为考卡产区的咖啡种植提供了肥沃的火山质土壤。 【惠兰Huila】 惠兰产区是哥伦比亚境内最著名的精品咖啡产区,坐落于安第斯山脉的一侧,靠近哥伦比亚第二高峰Nevado del Huila火山,这里肥沃的土壤、郁郁葱葱的森林以及湿润的气候十分合适栽培咖啡,哥伦比亚境内多条重要河流会合惠兰产区,为这里带来的丰富的水资源与水汽。    【娜玲珑Narino】 娜玲珑产区是第一个获得哥伦比亚咖啡原产地认证的咖啡产区。娜玲珑产区内地势陡峭,还有活火山,Galeras火山为娜玲珑带来不少的肥沃火山土壤。  【桑坦德Santander】 桑坦德产区是哥伦比亚北部著名的精品咖啡产区,这里的海拔较低,气温偏高,令桑坦德产区的咖啡味道更浓烈,口感更圆润。截止至2020年,桑坦德产区有3.2万咖啡种植户,3.7万个咖啡农场。前街经过对桑坦德产区的咖啡豆进行杯测发现,桑坦德产区的咖啡豆味道浓烈,余韵悠长,具有独特的草木清新风味。    【托利马Tolima】 托利马产区是哥伦比亚第三大咖啡产区,这里生产着哥伦比亚12%的咖啡豆。安第斯山脉和马格达莱纳河盆地将托利马产区完全包围,环境偏僻。    有关注前街口粮豆系列的小伙伴能发现,前街的口粮豆系列都是由各个标志性产区组成的。其中,就有哥伦比亚惠兰这款咖啡豆。  惠兰产区是哥伦比亚最大的精品咖啡产区,这里不仅是哥伦比亚咖啡产量最大的产区,其咖啡的品质同样惊人。在2013年,惠兰产区成为了哥伦比亚咖啡原产地认证产区。  走进前街门店问到咖啡师,如果要用一个产区代表哥伦比亚的话,那会是哪个产区。前街的咖啡师都会回答惠兰产区。哥伦比亚慧兰咖啡特点是带轻微果酸,浓郁的坚果巧克力风味,风味均衡。  大家都说,上好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烹调方式。咖啡也是同理。水洗处理法处理的咖啡豆能呈现出产区最基本的风味,口感也最为干净明亮;而日晒则香气更浓郁,甜感更明显,口感更粘稠。  前街咖啡哥伦比亚惠兰 产区:哥伦比亚惠兰 海拔:1500米——1800米 品种:卡杜拉 处理方式:水洗处理法  非洲的咖啡豆多采用浅烘来突出酸质,亚洲的咖啡豆多采用深烘来突出醇厚度,而美洲的咖啡豆多采用中烘来突出它的香气。前街的烘焙师考虑到要突出哥伦比亚惠兰咖啡的坚果、巧克力等调性,提升如焦糖的甜感,所以采用中度烘焙的方式。  前街咖啡的咖啡师对这款哥伦比亚惠兰咖啡豆进行冲煮时,结合这款咖啡豆基本的风味以及烘焙度,会用到90摄氏度高温的热水将香气尽可能地萃取出来。但是,为了避免因水温过高而过萃出现苦涩味,会选用流速偏快的Hario V60滤杯。同时,为了让最终的成品有更丰富的层次感,前街建议采用三段式注水的方式。  滤杯:Hario V60 水温:90摄氏度 粉量:15克 粉水比例:1:15 研磨度:20号筛网通过率80% 先注入30克水进行30秒闷蒸,缓慢绕圈小水流注入第二段水至125克,等滤杯中水位降至1/2继续注入第三段水至225克,最后等水完全滤过下方接取容器即可移走滤杯,总萃取时间约为2分钟。...

蓝山咖啡为什么是木桶包装?装蓝山咖啡豆的橡木桶上有什么信息?

27 8月 in 咖啡知识

在其他咖啡生产国都使用麻袋包装处理过咖啡豆、将其运输至世界各地时,大名鼎鼎的蓝山咖啡却仍在坚持使用木桶包装,以至于牙买加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木桶包装出口的咖啡产国。不得不说,橡木桶的设计显得既特别又尊贵,倒是与我们印象中“最好又最贵”的蓝山咖啡相符。 1948年,牙买加政府为了拯救当地咖啡业的低谷,成立了咖啡产业管理处,那时候才开始提升咖啡豆的品质,还开拓了出口业务。1952年,该管理处,升级为牙买加咖啡产业协会,(简称CIB,全称Coffee Industry Board)。至此,牙买加是全世界第一个专门建立监管咖啡生产部门的国家。  正是CIB的出现与运作,蓝山咖啡才在国际市场上闻名遐迩。由于牙买加地域有限(是一个岛屿),种植咖啡的土地也少(即蓝山山脉),产量也就很难提升。如果想通过种植咖啡提高收益,只有发展精品趋势。为了让蓝山成为品质更高的咖啡,CIB主要的任务分为制定等级、种植技术和严格的质量控制。 CIB在蓝山山脉划定了一个区域,只有这片区域种植产出的咖啡才能被称之为「蓝山咖啡」(这片区域的海拔超过915米),划分区域外的会以牙买加高山咖啡和牙买加优选咖啡的名义出售。后期再结合生豆大小、颜色、均匀度、瑕疵率、水分含量,以及杯测表现进行定级。蓝山咖啡会被分为四个等级:蓝山一号、蓝山二号、蓝山三号、蓝山圆豆。 蓝山咖啡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使用木桶包装出口的咖啡,木桶选用阿斯彭木材制作而成,形状就如小型的葡萄酒酿酒桶,规格有3个:70kg,30kg,15kg。装木桶的蓝山生豆,会以咖啡专用防潮袋先行包装后,才置于圆木桶当中,维持生豆在途中运输期间的质量稳定。 而木桶的优点是吸收和释放内外湿度,并隔绝咖啡生豆的香气不外流,让咖啡豆保持更稳定的含水率,让后期烘焙也更为稳定。后来,木桶也成了大众辨识正宗蓝山咖啡的重要标识之一。 不过,并非所有的蓝山咖啡生豆都会采用木桶运输,木桶也是限定使用的。以牙买加蓝山咖啡为例,只有前四个等级才能够使用(蓝山一号、蓝山二号、蓝山三号、PB),不符合的只可以用麻袋包装。 随着最新一批蓝山一号咖啡生豆到货,前街也收到标记有最新设计的蓝山桶,下面跟大家一起来好好瞧瞧它都有哪些信息。 首先,在蓝山咖啡桶上有CIB于1984-1985年特别设计出,只可以贴在100%牙买加蓝山咖啡桶盖上的标签。而盖子上会刻有的数字「1」,是代表这支豆子的等级属于牙买加蓝山一号等级,即牙买加蓝山咖啡中的最高等级。 木桶的上半部分会印上生产该咖啡的庄园名字(克里夫顿庄园),中间部分是G(总重:34.5)、T(桶重:4.5)、N(净重:30)的重量表示单位。 木桶的下沿部分则刻有牙买加生产的标示,每一批牙买加出口的蓝山咖啡都会有一个质量检测编号称为:ICO编号。 曾经牙买加的木桶上会印有一只绿色的水蛙,那是雨林联盟的标记,而这批新木桶并没有。最新的桶身上,还带有克里夫顿庄园独家设计的logo,是一个结合牙买加雷鬼风格和脏辫等元素的狮子头像。 ...

牙买加蓝山咖啡好喝吗?蓝山的独特风味和口感是什么?蓝山咖啡有几个等级?

25 8月 in 咖啡知识

对咖啡略知一二的人,即使可能没喝过一杯咖啡,却一定听闻过蓝山咖啡的大名!精品咖啡的概念尚未全面普及前,「蓝山咖啡」这四个字就是高品质咖啡的代名词,也是大众普遍印象中最好且最贵的咖啡之一。 不过,一些奔着蓝山的名气来品尝的人在喝过后会发现,虽然蓝山咖啡喝起来很舒服,但似乎没有传闻中那般传神,只是一杯普通的高品质咖啡。论风味,它不算出众;谈口感,它也不够鹤立鸡群,令不少人冒出「蓝山的整体风味与口感对得起它的名气与身价吗」的疑惑。 放在今天,蓝山咖啡确实没有特别出众的地方,但如果回顾它的成名史,你会发现,它的名气是实至名归的。 牙买加是一个面积不到1.1万平方千米的岛国,蓝山则位于小岛的东部。早在1728年,咖啡就已经被引进蓝山山脉种植。而蓝山咖啡真正成为“咖啡之王”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 1952年,成立于4年前的牙买加咖啡工业管理处升格为牙买加咖啡工业委员会(简称CIB),主要负责制定管理标准以及监督牙买加咖啡生产质量。牙买加可种植咖啡的地域狭小,因此想要发展咖啡种植业只能往精品的方向发展。 CIB成立之后,就对蓝山咖啡种植区域的咖啡豆进行分级,评估项目有咖啡豆的大小、颜色、均匀度、瑕疵率、水分含量,以及杯测分数。 CIB在杯测中发现,蓝山山脉的某些区域生产的咖啡豆风味口感比其他区域有着显著的提升,咖啡除了苦味外,还有酸与甜,三者之间非常平衡,并且喝起来浓厚、干净。于是CIB在蓝山山脉中划定了一个区域,规定这个区域出产的咖啡才能冠以蓝山咖啡的名字出售,区域以外的咖啡就只能以高山咖啡或牙买加精选咖啡的名义出售。(CIB还在1985年为牙买加蓝山咖啡与牙买加高山咖啡注册了商标) 在蓝山咖啡中也按生豆大小、瑕疵率分为No.1、No.2、No.3以及PB,其中我们熟知的No.1(即蓝山一号)是大小为17-18目,瑕疵率低于3%。 CIB的这个做法与1974年Erna Knustsen提出的Specialty Coffee(精品咖啡/特色咖啡)的概念异曲同工。也就是说,CIB早在精品咖啡的概念提出之前就已经做到了精品咖啡的标准。 而CIB也是世界上第一个在咖啡评测中使用杯测表打分的组织,杯测中的评分项目又分为干香、湿香、酸度、风味、醇厚度、干净度。这比SCAA与COE的咖啡杯测评分体系都要早20余年。 在种植上,牙买加一直种植的品种是铁皮卡,也一直坚持水洗处理,水洗处理是当时最先进的处理工艺,处理出来的咖啡瑕疵率更低,品质更高。 因此,蓝山咖啡的品质以及风味口感放在当时来说,绝对是实至名归的咖啡之王。只不过在各产国都开始重视咖啡的生产质量之后,这个差距就逐渐缩小。 如今说到咖啡是什么味的?也许有人能把各种水果、花香都说一遍,但唯独就是没有说出咖啡味是什么样的味道。而蓝山咖啡的味道恰恰就是最标准的“咖啡味”。它不像现在咖啡一昧地追求风味,而是保持着一直以来的香浓醇厚而干净的口感、酸甜苦平衡而舒服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