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咖啡风味里的“甜”从何而来?咖啡甜感突出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哪些咖啡豆喝起来甜感高?

03 9月 in 咖啡知识

相较于酸与苦,不少客人更倾向于在咖啡中感受到「甜」,因此希望前街能向他们介绍一些以甜为主的咖啡。看到这或许有朋友一脸困惑,“咖啡不就是酸味与苦味吗?怎么会甜呢?”。但事实上,确实有些豆子展现出的「甜感」会更突出一些。而这不仅仅是因为冲煮导致(冲煮只是在原有的物质里做出取舍),而是由很多种因素所共同造成。那么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为什么有些豆子的甜感会更为突出吧! 在那之前,虽然已经有很多朋友知悉,但前街还是要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从咖啡里所感受到的甜并非主要来自于糖类物质,而是香气带来的联想。因为经由烘焙过程中的消耗转化,最终保留在咖啡豆体内能够展现出甜味的糖类物质已经所剩无几。因此,我们在咖啡里感受到的甜主要是来自于香气的作用!   一、天生的! 因为基因的关系,有些咖啡豆自打出生起就注定了它会比其它品种的咖啡豆更甜一些。就拿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举个例子!在种植环境同等的情况下,罗布斯塔的味道表现是不如阿拉比卡的。 可能很多小伙伴会认为是因为咖啡因含量更多,这是没错的。除此之外,还因为阿拉比卡比罗布斯塔的脂质、糖类含量都要更多一些。 阿拉比卡豆子糖的浓度会是罗布斯塔的两倍,脂质则要高出60%左右。这些物质在后续的处理、烘焙过程中为增添咖啡的风味、甜感起到了关键的作用。所以在基因层面,有些豆子注定就会比其他的一些豆子更甜一些。   二、生长环境 如果光有基因优势,没有合适的生长环境也不行。因为基因仅能够决定咖啡豆本身的基础,生长环境则决定的是豆子的成长上限。 而对于咖啡豆来说,种植时的土壤肥沃程度、光照时间长短、降雨量是否充沛、海拔是否够高,都是能够影响物质生成多少的关键因素。因此,当同样的品种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种植的时候,它们就会因为环境不同造成的影响致使果实的甜度产生差异。 例如,种植于海拔1800米的瑰夏会比种植在1400米的瑰夏风味表现更突出,甜感更高一些。因为温度的降低延长了咖啡豆的成熟时间,咖啡豆能因此积攒更多的物质。   三、采摘时的成熟度 除了咖啡豆的生长,采摘时果实的成熟度也十分重要,而这也为后续处理的咖啡豆品质奠定了基础。正常来说,咖啡果实的成熟表现是外表颜色转变为了明度较低的深红色,此时的咖啡果实会具有非常丰富的糖类物质,甜感充沛。 但如果我们在它还未完全成熟的时候就将其采摘下来,不仅甜感不够突出,还因为味道还没完成转变,寡淡且无味。而这类果实处理出来的豆子就是我们常说的「白目豆」,它们会因为物质含量不够丰富,在烘焙过程中无法进行过多的焦糖化反应,在烘完以后的颜色与成熟豆形成鲜明的差异(相对来说浅)。   四、处理 咖啡果实被采收下来以后,就会被送至处理厂进行后制处理,去掉除豆子以外的所有物质。而咖啡豆的处理方式五花八门,不同处理会让咖啡豆进行不同程度的发酵! 当咖啡豆在处理时参与发酵的物质,或者说发酵程度越多的时候,咖啡豆的甜感就会越高。因此如果我们想要喝一些甜感较高的咖啡,那么日晒、厌氧、蜜处理的豆子绝对可以是一线选择,因为这些豆子在处理时,微生物产生的挥发性化合物更多,特别是酯类化合物,所以相对来说,它们的甜感表现相比起水洗处理更出色一些(也就一些,主要是烘焙影响)!   五、烘焙 当咖啡豆处理完成以后,就可以准备进入烘焙环节啦!毕竟生豆可不建议用来进行咖啡的制作(正常来讲),而这也是决定咖啡味道走向的最终环节! 众所周知,咖啡豆的烘焙度越浅,冲出来的咖啡就越酸;而咖啡豆的烘焙程度越深,冲出来的咖啡则越苦。这是因为在烘焙的过程中,咖啡豆里积攒的物质在不断的进行分解和重组,转化为我们最终喝到的咖啡风味。如果我们想让咖啡拥有更甜的表现,那么只需要将豆子烘焙至靠近中度的程度,让酸味物质和苦味物质都不会过分遮掩甜的存在即可。 根据上面那张图片我们可以看出,不同烘焙程度下的甜感表现有所不同。主要分为中浅烘焙的酸中带甜,以及中深烘焙的苦中显甜。总而言之,就是在不同味道加持下的高甜表现! 但因为没有实际品尝过,所以大部分朋友在购买豆子的时候很难通过标签信息进行挑选,前街不时会收到关于“甜一点的豆子推荐”问题!那么如果不知道怎么买,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近期门店客人比较喜欢的几款高甜豆子,由浅至深进行排序(中浅到中深): ①、巴拿马·艾丽达庄园·卡杜艾:这是一款日晒处理的中浅烘焙咖啡豆,具有水蜜桃、橙子、葡萄干等较为清新的高甜风味。 ②、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莫扎特:这是一款葡萄干蜜处理的中浅烘焙咖啡豆,具有葡萄干、莓果、凤梨等饱满水果的高甜风味。 ③、中国云南·前街2013:这款咖啡豆是前街在云南种植的铁皮卡,采用了日晒处理,中度的烘焙,具有杏桃、黄糖、巧克力、红茶等较为沉稳的高甜风味表现。...

什么是单品咖啡豆?单品豆有哪些萃取方式?手冲咖啡具备什么特点?为什么单品豆大多用手冲冲煮?

03 9月 in 咖啡知识

前段时间,前街门店发生过这样一段对话——“老板,来杯单品!”,“请问您是要手冲还是冰滴呢?”,“单品不就是指是手冲吗?”。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像这位客人般,将单品咖啡与手冲咖啡捆绑在一起,认为单品就是手冲,手冲就是单品。可实际上,“单品”与“手冲”并不能直接划上等于号,两者使用时表达的含义截然不同。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那么多人会将“单品”与“手冲”混为一谈呢? 在前街释出答案前,大家不妨先跟前街来回顾一下,「单品咖啡」与「手冲咖啡」分别指的是什么吧。   什么是单品咖啡豆? 所谓「单品咖啡」,其实指的就是使用单一产地的咖啡豆制作出来的咖啡,也就是现如今人们口口相传的精品咖啡。无论是用浸泡的方式也好,滴滤的方式也罢,只要你仅使用水和单品豆来进行制作,那么它都能被称为单品。 我们主要想从单品咖啡上感受的便是产区的地域风味,在不同的风土上种植的咖啡豆都会发展出截然不同的味道。举个简单的例子,同样一个品种,种在耶加雪啡的话,那么这个豆子就可能会拥有柠檬、茉莉花的清香;而如果是种在西达摩产区,则可能会出现芒果、菠萝等酸甜的水果滋味。而这,便是我们所说的「地域之味」。 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单品豆仅指单一地块、单一处理、单一批次产出的咖啡豆,并不包含「单一品种」。因为不同品种的混种在咖啡种植中属于不可规避的现象,除非人为进行了干预,否则很容易就出现一个批次里混杂有不同品种的情况。   什么是手冲咖啡? 手冲咖啡更好理解,就是一个特定的咖啡冲煮方式!通过用滤器盛放咖啡粉,配合人工注水,以此做到边萃取,边渗透的一个咖啡萃取方式。正因为如此,手冲咖啡又被归类为滴滤式萃取。 而之所以常常会有朋友将单品咖啡和手冲咖啡混为一谈,则是因为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使用手冲的方式,来“烹饪”单品豆!   为什么单品都喜欢用手冲冲煮? 虽然咖啡的制作方式五花八门,但很少会有哪种方式能像手冲咖啡一样,是个各方面能力都很出众的“六边形战士”。 只要参数正确,无论对于哪种萃取方式来说,做出一杯好喝的咖啡根本就不在话下。可手冲咖啡并不限于此,除了咖啡好喝,它还能够做到很多的其他的事情!   特点一、快 就拿各大咖啡店来说,一杯咖啡的制作不仅要保证味道上的稳定,出品的速度也十分重要。除了意式咖啡以外,几乎没有一个冲煮方式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的做出一杯风味俱佳的咖啡。 要么就是因为准备动作十分繁琐,要么就是因为萃取时间过于漫长。例如聪明杯和法压壶,虽然操作起来十分简单,但浸泡所需要的时间会长的多的多。 而因为手冲咖啡是全程都需要有人为介入影响萃取,所以它可以做到用两分钟的极短时间,稳定的萃取出一杯味道出众,浓度适宜的好喝咖啡。   特点二:上限高 正因为手冲咖啡的制作需要人工全程参与,因此,这赋予了我们对于这杯咖啡的完全控制能力。通过更改研磨、调整水温,或者替换冲煮方式等方式,我们可以用同一支豆子制作出感受完全不同的两杯咖啡。 举个例子:如果我们想要让咖啡拥有更加突出的甜感,那我们就可以将萃取集中于前中段,减少尾段苦味的渗出;而如果想让咖啡的味道平衡一些,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降低水温调粗研磨,延长萃取时间等方式来让味道得以平衡。虽然其他的萃取方式也可以做到这种调整,但相对来说不稳定性更高,调整起来会更困难一些。   特点三:可玩性足 不仅如此,在附件方面,我们还拥有非常多的不同选择。比如在滤杯上,我们可以选择的就有不同形状、不同特性,以及不同的材质。每种区别都会对冲煮造成影响,所以单单是滤杯这一块,我们就有着不少的可玩性。 除此之外,在咖啡的制作过程中,我们还可以加入各种辅助道具给咖啡的味道,萃取的难度进行调整。例如可以锁住风味的「Paragon冰球」、辅助冲煮的「Lily Drip」等等。所以说,可玩性极高。   特点四:风味表现优异 相较于其他的萃取方式来说,手冲这样的滴滤式萃取因为无法让滤杯里的所有咖啡粉得到完全均匀的萃取,所以导致咖啡粉因为萃取率的不同,溶解出了不同的物质数量。这促使咖啡最终能够呈现出非常丰富的层次感,表现更加优异。 并且,得益于滤纸的全面覆盖,咖啡里并没有太多的不可溶物质,所以,制作出来的咖啡拥有着非常干净的表现,风味能够更轻易的被人们所补捉。 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为什么人们会更偏爱用手冲咖啡这样的方式来烹饪单品豆。不仅因为它能更好的表现出咖啡的风味特色,还因为萃取时间短,可玩性强,以及上限高~...

巴拿马黛博拉庄园有什么独特之处?萨维奇咖啡项目是什么?二氧化碳浸渍处理法的瑰夏咖啡好喝吗?

03 9月 in 咖啡知识

对咖啡有所了解的朋友或许对“Best of Panama”不算陌生,这个简称为BOP的巴拿马咖啡生豆竞赛每年都能吸引全球众多咖啡爱好者的关注,在这个盛大的舞台上,无数巴拿马知名咖啡庄园聚集于此,进行群雄争霸。参赛获奖者不仅能够获得与之相符的荣誉,还可以通过赛后的生豆竞拍获得一笔相当可观的收入、增加自己庄园的知名度等。所以,参加BOP对于几乎所有的巴拿马咖啡庄园来说都是一项百利无一害的选择。 不过在巴拿马就有这么一个庄园,它从不参与这个可以提升名气的BOP竞赛。可即使如此,它的名气依旧不输在比赛台上发光发热的各个名庄。所以今天,前街分享的是巴拿马顶级瑰夏知名庄园的传奇故事,而故事的主角便是大名鼎鼎的「黛博拉庄园」。 黛博拉庄园(Deborah),是杰米森·萨维奇(Jamison Savage)先生于2006年建立。跟大多数巴拿马咖啡庄园主一样,杰米森·萨维奇先生并非土生土长的巴拿马本土人。他出生于美国,原来是一名银行家。直到他与巴拿马太太相遇并结婚以后,才移民搬到了巴拿马,开始从事起了咖啡行业。 黛博拉庄园坐落于巴拿马三大产区之一的沃肯产区,就在资源富饶的巴鲁火山地带深处的热带雨林里。不仅坐拥肥沃的火山土壤,降雨量还十分充沛,年降雨量高达2200毫米。黛博拉庄园的海拔在1900米以上,是巴拿马为数不多的高海拔庄园之一。正因为有如此高度,才使得黛博拉庄园常年都被笼罩在云雾里,日照时间大大缩减。这样的环境对于身娇肉贵的瑰夏来说,可谓是绝佳的生长环境。 得益于高海拔,黛博拉庄园的日夜温差会比较大。夜间温度最低会降至10°C!寒冷的低温环境延缓了咖啡果实的成熟时间,同时,还促使咖啡在夜间需要积蓄更多的分子量小的物质让冰点下降,进而抵抗寒冷。而这些生成的物质,便是让咖啡更加甜美的关键因素。 在咖啡的培育过程中,萨维奇先生十分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用最天然的方式来孕育美味咖啡!绝不使用燃气机、化学杀虫剂和除草剂。而这一做法有个专业名词--生物动力法(Biodynamics)。 所谓生物动力法,就是一种综合性的有机农业系统,通过将整个农场的生态环境视为一个整体,以最大的限度利用自然循环和生物多样性来对农作物进行孕育。因此,除了咖啡树和其他植物以外,在黛博拉庄园你还能见到成群的牧畜,它们也担当着该农场运转的重要角色。 但并不是所有的庄园都能够实施这样的培育方式,因为在不喷洒农药的情况下,咖啡很容易就受到害虫、疾病的侵蚀。但好在,黛博拉庄园的海拔很高!高海拔区域的环境温度较低,并不适合害虫、真菌等病害的生存。因此,萨维奇先生才可以放开手脚的实施生物动力法! 值得一提的是,在庄园成立的当初,许多人并不看好这一庄园。毕竟海拔实在是太高了,咖啡树并不喜寒,很容易就因为霜冻而颗粒无收。但好在,萨维奇先生并没有轻易收手,这才让庄园达到了如今这番成就。 虽然黛博拉庄园并不参与BOP,但我们常常可以在世界咖啡赛事上,看到来自不同国家的选手使用黛博拉庄园的豆子夺得优异的名次。而出场的豆子除了黛博拉庄园的名字以外,我们还能看到「萨维奇系列」这个名称伴随出场。 萨维奇?这个名字对于很多朋友来说可能听起来有些耳熟。没错!就是黛博拉庄园的庄园主名字!除了管理黛博拉庄园以外,杰米森·萨维奇先生还成立了一个以他的名字进行命名品牌--萨维奇咖啡项目(Savage Coffee)。 因为黛博拉庄园的产能有限,萨维奇先生希望能够实施更多的实验与市场分享更多的高品质咖啡。于是,他便创立了萨维奇咖啡这个项目并以他的名字进行命名,足以看出他对这个项目的重视程度。 这个项目会集中采收与黛博拉庄园合作的庄园、以及庄园附近小农种植的优质咖啡(主要是瑰夏),然后再以黛博拉庄园的咖啡处理技术进行加工,最终进行区分再开始售卖! 而萨维奇先生将产品分为三个系列,分别是「升华系列」(Ascesin Series)、「萨维奇甄选系列」(Savage Anthologies),以及「萨维奇基础系列」(Savaga Fundamentals)。 升华系列主要售卖的是一些实验微批次的咖啡豆,因为是微批次,所以产量并不算多;萨维奇甄选系列则是集合着黛博拉家族旗下/合作的四个庄园种植的瑰夏进行售卖,所以常常被称是为瑰夏系列;萨维奇基础系列则是集合了周边小农种植的瑰夏,以及庄园种植的一些非瑰夏,且自己处理的豆种! 而甄选系列的豆子可以说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这个品牌最多的!给这个系列产出瑰夏的四个庄园分别是:黛博拉庄园(Deborah)、摩根庄园(Morgan),还有伊利斯庄园(Iris)、爱德华德庄园(Don Eduardo)。 除了庄园以外,萨维奇先生还根据咖啡豆所采用的的不同处理法给这些瑰夏做出了细分!分别是:传统类别、厌氧发酵类别、酵母类别,以及CM类别。而如果你定下的批量多,甚至可以向庄园提出制定专属的处理批次~ 这里就要重点讲讲CM了!CM的全称为「Carbonic Mercertion」,翻译过来就是二氧化碳浸渍,是庄园主萨维奇先生的拿手绝活!他从葡萄酒行业中汲取了灵感,与其他知名人员联合开发出了二氧化碳浸渍及厌氧处理,彻底掀起了全球咖啡处理的一股崭新革命。所以!为了能够一尝这份成功美味,前街特地入手了一款萨维奇甄选系列的CM处理瑰夏来感受一番! 前街咖啡:巴拿马·黛博拉庄园·萨维奇系列瑰夏 光亮 国家:巴拿马 产区:沃肯产区 庄园:摩根庄园 海拔:1850米 品种:瑰夏 处理法:二氧化碳浸渍水洗 风味:龙眼、甘蔗、青提、番石榴、乌龙茶香 可以从信息上看到,这款瑰夏来自于「摩根庄园」。摩根庄园是有杰米森·萨维奇先生与摩根家族合作的庄园,目前由萨维奇先生代为管理。而这个庄园同样位于沃肯产区,海拔1850米,占地面积5公顷,平均每公顷种有约2000颗咖啡树。 相信有不少朋友发现,瑰夏名字带着一个全新的词汇「光亮」(Illumination)。光亮是萨维奇先生给处理法赋予的独特名称,这是一个二氧化碳浸渍水洗的处理方式! 这个处理方式十分特别!咖啡果实在收回来以后会进行浮选,然后将挑选出来的咖啡果实放入密封桶中,紧接着会往桶中注入二氧化碳辅助发酵!待发酵结束以后,进行水洗的流程:去除咖啡果的果皮果胶,再通过日晒干燥至指定的含水量才能够结束。而这样处理出来的瑰夏不仅增强了原本的风味表现,还会持有极高的干净度。 因此,前街采用了一个中浅度的烘焙来烹饪这支特别处理的瑰夏!让这支瑰夏的风味能够更加完整的呈现出来。在烘焙完成的第八个小时,前街采用了杯测的方式来感受这份瑰夏绝妙美味。 在闻香阶段,前街感受到了些许香辛料的味道,惹人不禁对这份咖啡的味道浮想联翩!紧随其后柑橘皮的清香,以及青提的味道。 破渣以后开始品鉴,啜吸入口直接就感受到了甘蔗那股充沛的甜感,然后是雪梨、龙眼等十分清甜的水果滋味,尾韵开始浮现出了乌龙茶的清香,干净度极高,口感顺滑而轻盈,尾韵悠长持久。...

洪都拉斯甜橙庄园El Naranjo的发展起源|甜橙庄园种植哪些品种?甜橙庄园咖啡风味有什么特别之处?

03 9月 in 咖啡知识

近日,洪都拉斯在起首都特古西加尔巴(Tegucigalpa)举办了首届咖啡峰会为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CELAC)33个成员国的代表提供了交流平台,旨在促进农业和家庭经济,助力区域发展。在本次峰会上,洪都拉斯咖啡受到了高度关注,其咖啡豆质量在全球范围内逐年提高,出口量在拉美排名第三、在世界排名第五。其实,洪都拉斯的咖啡豆一直以来并不被大众看好,皆因洪都拉斯咖啡产业早期发展就慢于危地马拉、萨尔瓦多等邻国。   咖啡最早在18世纪后期开始引入洪都拉斯,19世纪就已经小规模种植咖啡,但是由于该国多山脉,交通建设较为落后和缺乏港口等问题,咖啡难以出口,基本自产自销。到了20世纪中期,洪都拉斯开始推进工业化进程,开始对道路以及港口进行修建,在21世纪开始寻求国际合作,加入中美洲自由贸易协定,与其他中美洲国家建立合作关系,才促进该国的产业发展。 此外,政府特别为咖啡创立官方机构Instituto Hondureo del Cafe (IHCAFE),致力于提升咖啡产量和品质。得益于洪都拉斯的地形,拥有较多山脉、熔岩高原和河谷,十分适合咖啡等农业种植。到这2011年的时候,洪都拉斯的咖啡产量开始提升,并超越了哥斯达黎加和危地马拉等邻国,成为了中美洲产量最高的咖啡生产国。 近年来,洪都拉斯在保持高产量的同时,也注重发展咖啡质量,期间出了不少优质的咖啡庄园,如甜橙庄园(El Naranjo)。甜橙庄园(El Naranjo)坐落于蒙德西右斯产区(Mentecillos)拉巴斯省(La Paz)的马尔卡拉地区(Marcala)。这里地理位置优越,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多山地和河谷,并且气候温和湿润,适宜农业和旅游发展。生产的咖啡充满浓郁的水果和甜美的香味,搭配着柠檬和花卉韵味。柠檬与水果香气是其重要的特色,尤其是桃子与柳橙,酸度活泼明亮,有着如天鹅绒般的质感,余韵持久。 目前,甜橙庄园(El Naranjo)由Roger Antonio Dominguez Marquez和其妻子Carmen Fabiola Fiallos Melendez所管理着,因在庄园内有很多高大的橙子树作为遮阴树,因此取名为甜橙庄园。一直以来,庄园主Roger和妻子Carmen 一直致力于在马尔卡拉地区生产咖啡,以提升该社区影响力。 庄园主Roger出生在咖啡家族里,从小便对咖啡种植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其父亲去世后,便接管了庄园,与妻子Carmen 共同管理。发展至今,夫妻二人还同时拥有繁花庄园(Las Flores)、番石榴庄园(El Guatal)和洞穴农场(La Cueva)等多个庄园。这些庄园大部分位于1300-1500米的地区,其中甜橙庄园最高,达到1800米,是该国最高海拔庄园之一,目前该庄园主要种植着卡杜艾(Catuai)和瑰夏(Geisha)品种。 并且,他们对咖啡生产的每一道工序都十分重视,采用非常严格的质量标准,并且不断通过向IHCAFE实验室采样来检查咖啡质量,这些庄园的咖啡在他们的悉心呵护下,产出的高品质咖啡多次荣获洪都拉斯卓越杯(COE)竞赛奖项。同时,其庄园一直参于IHCAFE支持的原产地计划(Origin Denomination ),致力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生产,并推广当地社区和洪都拉斯咖啡的国际影响力。...

哥斯达黎加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发展史介绍|拉布拉多庄园蜜处理瑰夏的风味及口感如何

03 9月 in 咖啡知识

哥斯达黎加 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 蜜处理 瑰夏 国家:哥斯达黎加 产区:塔拉珠 凯赛多尼亚 庄园: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  海拔:1900~2100米 品种:瑰夏 处理方式:蜜处理 风味:车厘子、柳橙、黄桃、花香、乌龙茶 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Hacienda San Isidro Labrador)坐落在哥斯达黎加最著名的塔拉珠产区,咖啡种植园位于圣玛丽亚多塔山(Santa María de Dota)地区,占地6公顷,陡峭的地势既可以保护咖啡树免受大西洋气候的影响,又可以接受来自太平洋的暖流,且白天还有充足的阳光照射。整个庄园的海拔大约在1950米左右,这里旱雨两季分明,因此也为种植区造就出了独特的微气候特征。 作为第三代咖啡农,庄园主约翰·蒙格·纳兰霍((Johel Monge Naranjo)从小就在父辈的影响下接触了咖啡的方方面面,并将它发展成为一项成功的事业。 Johel 在15岁的时候,他的父亲赠予了他一块土地,用作种植咖啡和独立生活的资本,希望他成为一名勤勤恳恳的咖啡农。但在21岁的时候,Johel 却有了新的理想,他想学习土地测绘专业,于是他卖掉了从父亲那接手的咖啡农场,然后做了二十多年的土地测绘工程师。直到退休后,闲不住的Johel 老先生决定要再次成为一名咖农,他买下了一块叫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的土地,重拾起儿时最爱的事业。 老先生平时会与儿子马提亚斯·蒙格(Matias Monge)共同打理着拉布拉多庄园,然后专注于精品咖啡的生产、种植及品质。马提亚斯从大学毕业后成为了一名机械工程师,他在这个领域工作了几年,大约是源于家族流传下来的对咖啡的热情,最后他回到了家庭农场帮助父亲打理咖啡事业。 在这家子的共同努力下,拉布拉多庄园近年来也凭借着高品质的咖啡屡屡参与COE的生豆拍卖,并取得了多个不错的成绩: 2017年荣获COE第一名 2018年荣获COE第二名 2019年荣获COE第一名和第三名 2022年荣获COE第二名 2023年与Finca El Cedro庄园一起荣获COE第一名 2024年荣获COE实验组第二名 前街搜集资料时注意到,拉布拉多庄园大约在9年前就被另一名管理者唐里卡收购,也就是说,今天我们所指的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名义上是属于唐里奥庄园(Don Dario Farm)旗下的子庄园。 前街本次入手的这支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采用了很多小伙伴都情有独钟的蜜处理进行加工,不仅让赋予了瑰夏精致的粉色花香,更使得咖啡呈现出一种别样的热带水果风情。在微型批次处理工艺方面,Johel运用多年积累的生豆处理技巧,将蜜处理的优点发挥到极致。这种处理方法是哥斯达黎加的特色之一,使咖啡豆的香气集中且甜味饱满,层次丰富。 实际上,采用蜜处理的操作并不复杂,但如果想达到理想的效果,不但要注意许多小细节,相比日晒水洗也更耗时耗力。首先将采收下来的成熟果实放入鲜果脱皮机进行剥除果皮和果肉的工序,然后把带有完整果胶的生豆平铺在悬空的漏网上,进行晾晒,期间需要不停地翻动果实,以确保均匀受热,期间带壳豆会因为滑溜溜的外层而粘连在一起,同时不断变硬,直至达到适宜的脱水率,便可以送往仓库储存。 为了保留这支蜜处理瑰夏的花香与果酸分子,同时又能突出其糖果般的芳甜,前街烘焙师认为采用中浅烘焙程度的效果最佳。 经过了两天的排气与静养,前街一众小伙伴迫不及待地对这支豆子进行了杯测。在干香上,拉布拉多庄园蜜处理瑰夏散发出浓郁的粉色玫瑰花香,以及诸如蔓越莓、黄桃、葡萄等水果调性,让人闻起来十分惬意,当前街往里注入高温热水后,咖啡却飘出了一阵柑橘与蜂蜜的清新气息。 破壳捞渣后,前街品尝到咖啡明显的果汁感,并伴有车厘子、葡萄、柳橙风味,红茶般的回甘以及粉红色的花香气息,随着温度慢慢下降,柑橘、杏桃的水果酸质变得更为轻盈,尾韵干净,让前街想起曾经喝过的一杯桃子水,品饮过后顿感心情愉悦。...

印度尼西亚咖啡产区为什么盛行湿刨法?湿刨法Wet Hulling与传统水洗有何区别?湿刨法存在哪些弊端?

03 9月 in 咖啡知识

说到深洪咖啡,很多人都会想起亚洲产区的知名代表——以醇厚、香浓而闻名的印尼曼特宁咖啡。前街门店内便常备两款曼特宁咖啡,分别是林东曼特宁与PWN黄金曼特宁。其中,黄金门特宁采用的是印尼特有的湿刨处理法,冲煮后的咖啡入口会有烘烤吐司、松木、焦糖、可可的风味,口感香浓醇厚,整体层次多变,浓郁平衡,尾韵有持久的焦糖甜感,是很多深烘焙咖啡爱好者的心头好。 经常购买曼特宁咖啡的会问为什么在咖啡处理法上常见湿刨法?主要是因地制宜,印度尼西亚全球最大的群岛国家,地处热带,主要属热带雨林气候,全年平均气温在25-27℃之间,大部分地区高温多雨,气候温暖湿润,日照时间短,湿度常年高达70%~90%之间。因此,多雨天气使得印度尼西亚难以像其他国家一样能通过长时间日晒把咖啡浆果晒干。此外,在水洗过程中,咖啡浆果在水中发酵后,也很难有充足的阳光将其晒干。 因此,湿刨法(Wet Hulling,印尼语称为Giling Basah)就诞生了,该处理法又被人称为“半水洗处理”,处理方式与传统水洗接近,但有所不同。湿刨法前期和水洗发一样,在发酵后经过短暂的日晒,在水分含量较高的时间就直接把羊皮层去除,然后进行最终的晾晒和干燥。这样的做法能大大缩短咖啡豆的日晒时间,能够更快干燥完毕。 此外,当时印度尼西亚受荷兰殖民,咖啡种植和出口也被荷兰人控制着,当时湿刨法能够有效降短咖啡处理时间,也能减少人工投入,利润空间大,因此湿刨法在印尼大规模推广开来。 现在,咖啡浆果在采收后,会先通过浮选挑选出质量差的咖啡,随后使用机器去除咖啡果实的外皮和果肉,把带有果胶和羊皮层的咖啡生豆放进水池中进行发酵,期间发酵能分解豆子的果胶层,在大约发酵12~36个小时左右便结束,得到带有羊皮层的咖啡豆。之后把带有羊皮层的咖啡豆放置于太阳底下进行晾晒,这个使天气而定,在晾晒到咖啡豆降至30%~50%含水量即可,晾晒后便使用刨壳机将咖啡豆的羊皮层去除,最后通过晾晒把咖啡豆的含水率降至12%即可。 虽然,这种方式十分契合当地气候,并且加快了加工流程,但是这个方法也有弊端,那就是容易出现羊蹄豆。因在使用刨壳机去除咖啡豆羊皮层的过程中十分暴力,所以在去除羊皮层的同时,很容易将咖啡生豆压碎、挤伤,尤其是咖啡豆的前后两端,部分咖啡豆就会形成与羊蹄状相似的裂纹,因此被人们称这些豆为“羊蹄豆”。不过,在目前购买到的PWN黄金曼特宁咖啡豆会比较少见“羊蹄豆”,这应该是改进了处理流程。 现在的PWN黄金曼特宁是由普旺尼咖啡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出品,印尼最好的产区几乎都被该公司收购了,所以PWN公司出来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精品咖啡。并且PWN公司把黄金曼特宁注册了商标,所以只有PWN公司出产的才是真正的“黄金曼特宁”。 PWN在收购咖啡生豆后,还会安排人工进行3次手选,把瑕疵的、颗粒小的、长得丑的豆子剔除。剩下的都是颗粒大而饱满、瑕疵小的咖啡豆,此举能提高咖啡的干净度,因此黄金曼特宁在价格上也比其他曼特宁高出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