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ium Image

Sed ut perspiciatis unde omnis

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介绍 耶加雪菲咖啡豆处理方法 冲煮手法风味对比

12 9月 in 咖啡知识

深受大众喜爱的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它独特的小清新以及花果香气和精致的果酸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同的处理方法以及不同的冲泡手法对比下来,味道也显得千变万化,如何分辨,冲泡一杯成功的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不妨来深入了解。 前街咖啡豆单上有一款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豆,一般经常来前街店里的客人都知道,我们有好几款不同的耶加雪菲咖啡豆,分别来自不同的合作社或者处理厂,“那红樱桃也是个合作社吗”有些客人就会这样问。其实红樱桃是一项促进咖啡品质的商业计划,发起人是一家荷兰生豆商Trabocca。正是因为该计划的实施,埃塞的咖啡品质得到保障,咖农收益也有了提升。前街咖啡在之前的文章就讲过,咖啡品质的保证关乎很多方面,总的来讲就是品种、处理法、海拔、烘焙这四个大方面去体现,所以当喝到一杯好的咖啡,不妨从这几个方面去分析它。 前街咖啡每拿到一款烘焙好的咖啡豆,都会尝试用几种不同的冲煮方式去反复品鉴它最佳的风味。有些人会觉得改变一下手法可能影响不大,确实是影响不会特别大,特别是像耶加雪菲特有的柑橘水果调性,很难说改变手法就完全把这个调性给掩盖掉(除非豆子不新鲜),但多多少少会影响到这个调性的表现力度,同时还有很多细节上的表现都会有所不同。前街认为,咖啡是属于要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美食,才能发掘它在口腔中每一丝变化。 耶加雪菲产区 耶加雪菲Yirga cheffe是埃塞俄比亚的一座小镇,海拔1700-2100公尺,是全球海拔最高的咖啡产区之一,也是埃塞俄比亚精品咖啡的代名词。图尔卡纳湖、阿巴亚湖、查莫湖给这里带来丰富的水汽。以雾谷(Misty valley)为代表的裂谷里,终年雾气弥漫,四季如春,微风徐徐,凉爽湿润,数千种咖啡树茁壮繁衍,孕育出耶加雪菲独特的花香和果香暧昧交织、变幻莫测的独特风土气息。 最初,耶加雪菲的咖啡树是由欧洲的修道院士栽种(有点像比利时僧侣栽种麦子酿造啤酒),后来改由农民或合作社负责。咖啡树自然地散布在森林和田园、后院里。采收的季节里,埃塞俄比亚咖啡贸易公司会到镇上收购农民采集的咖啡豆,最终以“耶加雪菲”的品牌拍卖出口。 红樱桃计划 Trabocca意识到了埃塞俄比亚咖啡豆品质上的良莠不齐,很难有价格的提升空间,咖啡农也收入不高。为了扭转这一局面,与当地的咖啡农共同发起红樱桃计划,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通过提高优质咖啡生豆的采购价格来鼓励咖啡农更用心地完成咖啡豆采摘、处理等每一个过程,在采摘阶段采用全人工采摘,挑选成熟度高的咖啡果实。前街咖啡认为现在其他国家推出的精品咖啡基本上也可以算是红樱桃咖啡,因为都是采用这套模式去运作。 红樱桃计划也是一种补强的作法,使农场花更多心思在筛选拣豆的过程,这些咖啡价格也相对比较高,主要实施产区有耶加雪菲、西达摩、朋加森林、列坎提、肯巴塔、伊鲁巴柏、哈拉、利姆等,这些都是风味独特的,可以完全展现埃塞俄比亚咖啡的风味。 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等级 ECX(埃塞商品交易所Ethiopian Commodity Exchange)针对咖啡豆的瑕疵率做了分级定义,分别为G1与G2。G1代表每300g生豆中,瑕疵豆在3颗以内,G2代表每300g生豆中,瑕疵豆在4-12颗。前街咖啡目前有两款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豆,都是G1 级别。 前街两款不同的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豆 前街咖啡目前有两款采用不同处理方式的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豆,分别是采用了红蜜处理和日晒处理。 咖啡豆 日晒红樱桃 红蜜红樱桃 产区 耶加雪菲 耶加雪菲 处理厂/合作社 阿勒特兰处理厂 伊迪朵IDIDO合作社 海拔 2300m 2000-2200m 品种 当地原生种 当地原生种 等级 G1 G1 处理法 日晒处理法 红蜜处理法 阿勒特兰处理厂 阿勒特兰处理厂这里的每个咖啡小农拥有的栽种面积平均约为0.6公顷,由数百个咖啡农组成,其栽种海拔近2000米,气候温差大,且土壤肥沃,提供了优秀的生长环境。 伊迪朵IDIDO合作社 伊迪朵合作社(IDIDO)是耶加雪夫咖啡农民合作联盟 (Yirgacheffe Coffee Farmers Cooperative Union,简称YCFCU) 的成员之一,YCFCU成立于2002年,拥有24个初级合作社,约有5万个农民。伊迪朵合作社身处于耶加雪夫镇中的高海拔山谷,年雨量约1400-1800 mm,当地小农种植咖啡的海拔约莫在两千米上下,由于凉爽的山间空气,得以让咖啡缓慢地成熟,小农们接著在每年12月到隔2月采收完熟红果。 日晒处理法 处理厂筛选可用的咖啡樱桃后,把整粒果肉和果皮完整地保留起来的咖啡樱桃放到高架棚进行日晒处理,正是这种投入高强度人力劳动的棚晒方式,隔绝与地面的接触,防止日晒的过程中产生泥土的杂味,造就出异常干净的水果风味。经过两个多星期的日晒后,深褐色的咖啡果被专业地储存起来,等待整个风味的熟成。待出货前,处理厂才将咖啡豆从咖啡樱桃中取出,甜感可想而知。 红蜜处理法 所谓蜜处理,就是指带着黏膜进行日晒干燥的生豆制成过程。在咖啡豆去掉外层的果肉之后,会有层黏稠状的胶状物。传统的水洗处理法会用清水把它洗去,但因为有些高海拔产地的水资源限制,所以诞生了这种直接晒干的方式。果胶粘膜部分是咖啡果糖分含量最高的部分,也是咖啡处理发酵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这个部分80%的决定了处理过程中营养的补给。 黄蜜保留60%的果胶,红蜜保留75%的果胶,黑蜜几乎不去除果胶。 烘焙对比 前街咖啡采用浅度烘焙的手法来烘焙这两款红樱桃咖啡豆,但由于处理法的不同,烘焙参数上也会有所不同。前街咖啡通过不断调整参数,最终确定了以下的烘焙曲线。 前街咖啡日晒红樱桃烘焙曲线 前街咖啡红蜜红樱桃烘焙曲线前街咖啡如何冲煮 前街咖啡在冲煮这两支豆子的时候,手法参数尽量是保持一致,这样才不会影响最终的判断。 冲煮参数:V60滤杯、90℃水温、15克粉、1:15粉水比、研磨度BG#5F (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80%) 冲煮手法:分段式萃取。用30克水进行闷蒸30秒,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克时进行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注水,等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移走滤杯,(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 风味对比 【耶加雪菲红樱桃 日晒 G1】入口的酸甜感明显,有柠檬、莓果、发酵酒香,余韵的柠檬酸调持久且回甘明显。 【耶加雪菲红樱桃 红蜜 G1】入口能品到明显的花香,有柑橘、杏仁、莓果、整体花香和柑橘调明显,余韵回甘持久。 前街咖啡认为这两支豆子的区别在于,日晒红樱桃的莓果,成熟水果的酸甜感明显,口感较厚实,而红蜜红樱桃的花香和柑橘、杏仁的香气比较明显,层次感body较薄一些,但风味层次丰富一些。 前街使用不同的冲煮手法冲煮日晒红樱桃  前街咖啡采用了两种不同的冲煮手法冲煮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豆,分别是一刀流和三段注水,来看看不同的手法会对咖啡风味造成怎样的影响。先来了解下什么是一刀流和三段注水注水。 一刀流:闷蒸结束之后,一次性注水至结束,中间不停断。口感平衡,风味突出,而且为咖啡厅出品节约了很多时间。 三段注水:也叫三刀流,第一段注水闷蒸,然后分两段注水进行萃取。口感相对一刀流来说,层次感更加丰富。 【冲煮参数与手法】 前街咖啡选用的冲煮参数统一为:Hario V60,粉水比1:15,水温90℃,研磨度BG#5F (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80%)。  需要提及的一点是,研磨度这块,前街咖啡使用的是Baratza Encore磨豆机,即使是同个牌子的研磨机,它们之间的研磨情况还是会有不同,前街咖啡每隔一段时间都会重新筛粉,看看研磨度是否需要做调整。  冲煮手法上,前街咖啡使用的闷蒸水量是咖啡粉量的两倍,也就是30g水进行闷蒸,闷蒸时间为30秒。粉水比是1:15,那总注水量就是225g。 焖蒸主要功能是帮助咖啡豆排气,咖啡豆在由生豆变成熟豆的烘焙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化学反应和物理变化,在达到一定程度的烘焙之后,咖啡豆内会积蓄大量的气体 (多部分是二氧化碳)。前街咖啡的咖啡豆都是新鲜烘焙,所以一般都会建议客人先养个三天豆子,先让咖啡豆优先把二氧化碳释放出来,在冲煮上就可以避免不稳定且萃取不足的问题。  一刀流:闷蒸结束后,直接注水至225g,注水总时长2分钟(包含闷蒸时间)。 三段注水:闷蒸结束后,第二段注水注至125g后分段,最后注水至225g水停止,注水总时长2分钟(包含闷蒸时间)。  【耶加雪菲红樱桃咖啡风味描述】 一刀流冲煮风味: 整体感觉比较柔和,香气比较明显,带有柠檬香、花香、成熟橙子的香气,入口坚果风味明显,有柑橘、梅子酸调,回甘有焦糖、可可的味道。三段注水冲煮风味:整体口感层次分明,香气比较明显,带有柠檬香、花香和发酵酒香,入口有饱满的果汁感,柑橘、柠檬酸,坚果风味较弱,回甘有蜂蜜的味道。 前街咖啡发现一刀流因水柱搅拌多萃取速度更快,所以坚果风味较多一些,层次感较薄。而分段萃取因水柱搅拌较少,虽然有浸泡的时间,但水流也很快渗过滤纸往下流了,萃取风味比较均衡,香气、成熟水果、坚果风味,层次分明。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kaixinguoguo0925 ...

印尼西爪哇咖啡豆产地 印尼西爪哇咖啡和曼特宁咖啡区别风味对比

12 9月 in 咖啡知识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印尼西爪哇咖啡芳香、浓郁、带有水果风味,口感丰富完美,有着一种奇妙的水果风味,喝起来带有一种黑莓和葡萄柚的味道,曼特宁则含着一种阳刚,喝起来有种痛快淋漓、恣意汪洋、驰骋江湖的感觉,这种口味令人们心驰神往,寓意着一种坚韧不拔和果敢的伟岸精神。两者之间的区别你知道吗?  人们对印度尼西亚咖啡的印象,应该有两种咖啡浮现在脑海里——曼特宁咖啡和爪哇咖啡。前街目前有5款曼特宁咖啡豆,可能有人会说,曼特宁不都一个味,为什么前街会有5款。前街每上架一款豆子,背后是做足了功课,从产区信息、烘焙曲线调整、杯测冲煮品鉴等等环节,已经让前街充分了解了一款咖啡豆的信息,而上架的最重要原因,就在于这款豆子的产区风味够不够明显且有无突出点。确实,曼特宁咖啡有其产区风味,浓郁的草本风味,甜感跟醇厚度都很高。前街的这5款曼特宁咖啡豆,不仅具备了有标志性的产区风味,还在该风味上有所发展,最终前街每一款咖啡豆都有其共性但也有其独特的个性。 印度尼西亚咖啡发展历程 印度尼西亚位于亚洲东南部,其咖啡历史要追溯到1696年,荷兰人将咖啡豆引进印度尼西亚,试种成功后,便确定了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大量种植咖啡豆。然而,在1877年,印度尼西亚几乎所有咖啡树染上叶锈病(细菌感染病),阿拉比卡咖啡豆抵抗不了这种病害,几乎全军覆没,损失惨重。 后来印度尼西亚不得不从非洲引进罗布斯塔咖啡豆,罗布斯塔咖啡豆抗病性强,使得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经济有所回升。现在印度尼西亚是全世界罗布斯塔咖啡豆最主要的生产国,而阿拉比卡咖啡豆只占印度尼西亚咖啡豆总量的6%-10%,其中就包括耳熟能详的曼特宁咖啡豆。罗布斯塔咖啡豆集中种植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南部,阿拉比卡咖啡豆则在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部。 印度尼西咖啡生长环境 印度尼西亚是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年平均温度25-27℃,无四季分别,年降水量1600-2200mm。印度尼西亚地处火山带,土壤肥沃,含矿物质丰富,有利于咖啡豆的种植生长。印度尼西亚的海拔在900-2100米之间,主要种植咖啡豆区域集中在1200米左右。 印度尼西亚咖啡豆主要有两个收获季,主收获季大约在9-10月,次收获季在5-6月。  目前,印度尼西亚的咖啡种植面积超过100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4%。印度尼西亚的平均咖啡种植面积为1.7公顷,大约拥有27亿株咖啡树,其中66%以现代化栽种方式在种植园种植咖啡豆,其余的咖啡豆种植在传统经营的小农场内。 印度尼西咖啡豆品种 印度尼西亚咖啡豆主要有三类:阿拉比卡咖啡豆、罗布斯塔咖啡豆、利比利卡咖啡豆。其中细分下来的主要品种有20多种,常见的是卡杜拉、卡蒂姆、帝汶种、铁皮卡、S288,S795、西迪卡兰(Sidikalong)等。 印度尼西亚咖啡豆处理方式 印度尼西亚咖啡豆的主要处理方式为:日晒处理法、水洗处理法和湿刨法。因为气候潮湿,雨水频繁,为了追求更高效的干燥,多采用水洗处理法和湿刨法。 印度尼西亚最出名的咖啡豆处理法是湿刨法和麝香猫体内发酵。这两种方法处理咖啡豆,拥有特殊的风味,并为世人所喜欢追捧。 苏门答腊的曼特宁主要采用湿刨法。湿刨法主要有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木制去皮机刨除果皮与果肉,发酵3小时后,进行晾晒,使含水率降到半干半湿的30-50%。第二阶段,去掉果胶和羊皮层,继续后段的晒干,干燥制程需2-4天,含水率降为12-13%。 除了常规的湿刨法,还有一种陈年湿刨法。咖啡豆先经过普通的湿刨法处理后,然后封存进仓库2-3年。期间咖啡豆的酸度会慢慢减弱转为糖分,使用该处理法的曼特宁咖啡豆也叫陈年曼特宁咖啡豆。 苏门答腊曼特宁咖啡豆 一提到苏门答腊咖啡豆,肯定就是曼特宁咖啡豆。曼特宁咖啡豆主要生产区域位于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北端的多巴湖一带,常见的曼特宁咖啡豆有黄金曼特宁咖啡豆、林东曼特宁咖啡豆、陈年曼特宁咖啡豆。   这三款曼特宁的区别在于,林东曼特宁代表着最曼特宁的风味,草本气息浓厚。而黄金曼特宁是精选级别的曼特宁,豆粒大小均一且都在18目以上,人工筛选4次以上,其口感干净明亮,但醇厚感也极佳。陈年曼特宁前面也有说过,采用不同的湿刨处理法,所带出的风味更为浓厚,也不是一般人所会接受的。   前街咖啡:印尼林东曼特宁咖啡豆产区:苏门答腊 林东海拔:1100-1600米品种:铁皮卡、卡杜拉处理法:湿刨法风味:烘焙吐司、坚果、焦糖、松木、草药 前街冲煮参数为:Kono滤杯,水温88℃,粉量15克,粉水比1:15,研磨度(粗砂糖,20号标准筛网通过率70-75%) 选择Kono滤杯的原因:Kono滤杯的肋骨不多且位于低端,滤纸紧贴在滤杯上,可以限制气流使水与咖啡粉的接触时间增长,让咖啡粉得到充分的萃取,提升醇厚口感。   前街采用分段式萃取,30克水闷蒸30秒,小水流注水至125克时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     爪哇咖啡豆 爪哇咖啡豆风味有精致的芳香,酸度相对较低,口感细腻,均衡度好。爪哇咖啡豆的香味和酸度比苏门答腊岛的咖啡更胜一筹。爪哇的气候类型为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而潮湿。沿北部海岸的平原地带温度最高,山区则凉爽得多。高湿度常常形成使人衰弱的气候。因为位于火山地带,所以爪哇的土壤非常肥沃。   爪哇岛品质较好的咖啡, 多位于西部的西爪哇省,是印度尼西亚一级行政区,通常都来自于国有与私有的庄园, 国有庄园因为有政府的支持, 较容易销售到欧美国家, 相对名气也比较大。种植园基本上都在海拔1400米以上,辅以当地典型的火山质土壤,造就独特风味。     前街咖啡:西爪哇马拉巴山 咖啡豆产区:印尼西爪哇海拔:1400-1800米处理法:日晒等级:G1品种:TIM TIM,波旁风味:莓果、李子、柑橘、奶油、榛果、蔗糖、巧克力、乌龙茶前街冲煮参数为:V60滤杯,水温90℃,粉量15克,粉水比1:15,研磨度(BG#6S,20号标准筛网通过率70-75%) 也许眼尖的读者就会看出,前街咖啡研磨这支肯尼亚咖啡豆的参数跟前面另外一只豆子有所不同,每款咖啡豆的研磨度都会不同,因为品种、海拔、处理法、烘焙等等因素,所以前街咖啡在拿到一款烘焙好的新豆时,都会先过筛一遍以确定合适的手冲研磨。   前街采用分段式萃取,30克水闷蒸30秒,小水流注水至125克时分段,水位下降即将露出粉床时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闷蒸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kaixinguoguo0925 ...

印尼咖啡豆种类 印尼五大咖啡品牌 印尼咖啡豆故事

12 9月 in 咖啡知识

名为“千岛之国“的印度尼西亚,是这个世界上拥有最多岛屿的国家,大大小小一万七千多个岛屿,散布在赤道的火山带上,当然也不是一万七千多个岛屿都产咖啡,在印尼,有五大咖啡产区,出产的咖啡也是各有特色。                                   前街觉得一说起印尼咖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黄金曼特宁,黄金曼特宁是PWN公司注册了商标,所以只有PWN公司出产的黄金曼特宁才是真正的黄金曼特宁。当然印尼咖啡不止有黄金曼特宁这一款,前街咖啡带你了解印度尼西亚咖啡豆特点,介绍一下印尼咖啡哪个品牌好。印尼咖啡主要产地有苏门答腊岛、爪哇岛和苏拉威西岛,其中又以苏门答腊岛所产的“曼特宁”最为有名。 曼特宁别称“苏门答腊咖啡”,北苏门答腊产的大多是Gayo,以ateng品种为主北端的塔瓦湖可称之为亚齐咖啡或塔瓦湖(Tawar lake)咖啡,南苏门答腊林东Lintong与托巴湖(Toba lake)一带可称为曼特宁。林东一带才是曼特宁产区  , 最好的曼特宁品种有四个品种:Sidikalang、Bergendar、Siborong borong和Telok Sanggul。 多巴湖,位于北苏门答腊省中部,荷兰殖民者于1888年将“爪哇曼特宁”,北移到多巴湖地区,成就近代曼特宁传奇。 塔瓦湖,位于亚齐特别行政区中部。处于苏门答腊岛的北端,面积不足多巴湖的十分之一。然而近年来咖啡品质和产量已超越多巴湖。 Gayo山脉位于苏门答腊北部省的亚齐产区,Gayo当地工作的咖啡农大多数都是本地的农民。“Gayo”一词来源印度尼西亚的亚齐地区的部落。这个地区有着理想的生长条件,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风味。该地区广泛采用有机方法种植咖啡,不采用化学肥料,被认为是世界绿色咖啡生产区域。故Gayo咖啡也常被称为绿色咖啡、Gayo有机咖啡。  湿刨法,又称湿脱壳法 Wet Hulling,在当地语言中也被称为Giling Basah,是传统的印度尼西亚咖啡处理法。单从名字上来看,湿刨法与湿处理(水洗处理法)很相似,然而,这两种处理方式的杯测风味截然不同,湿刨法处理的咖啡通常醇厚而强烈,个性非常鲜明。   1、PWN 黄金曼特宁国家:印度尼西亚等级:G1· 3次手选公司:PWN产区:北苏门答腊岛 亚齐 GAYO山处理方式:温刨法品种:ateng海拔:1100——1600米风味:烘焙吐司,坚果,松木,焦糖,草药   说到印度尼西亚咖啡豆故事,说到“黄金曼特宁”,得先从“黄金曼特宁”的PWN说起,这个简写经常都和曼特宁咖啡的名字混合在一起,它其实是一个公司的简写普旺尼咖啡公司(Pwani Coffee Company)。这个公司是印尼当地非常出名的咖啡收购公司,主要是收购曼特宁咖啡,印尼最好的产区几乎都被它收购走了,所以PWN公司出来的豆子大部分也都是独特的精品。而黄金曼特宁就是这个公司出产的产品,生豆收购回来之后再经过多重人工手选,挑选出饱满无瑕疵的豆子,最后这些仿佛经历选秀般层层筛选的佳豆才能划分为黄金曼特宁。不过PWN公司把黄金曼特宁注册了商标,也就是说以后只有PWN公司出产的黄金曼特宁才能算是真正的“黄金曼特宁”了。市面上很多不是PWN公司出的,挂着黄金曼特宁名牌的豆子其实应该叫做精品曼特宁,“黄金曼特宁”,只不过是公司命名的一款产品。 2、亚齐苏门答腊老虎曼特宁产区:亚齐品种:Caturra、Typica、Sidikalong土壤:火山土壤海拔:1500m处理方式:湿刨法风味:口感比较均衡,带有着明显的奶油、黑巧克力以及坚果的风味。   印尼老虎曼特宁的品种是卡杜拉、铁皮卡以及Sidikalong,老虎曼特宁的规格是十七目以上且瑕疵率低于4%,前街咖啡表示这款老虎曼特宁与黄金曼特宁的区别就是老虎曼比较小众,但是香气比黄曼强。 3、陈年曼特宁 产区:苏门答腊海拔:1500m品种:卡杜拉、铁皮卡处理法:湿刨法风味:入口有熟普、焦糖、草药、巧克力的味道,甜感十足。    对于酒,大家都会觉得放得越久越好,因此有了陈年酒的名称。陈年咖啡亦是如此。陈年咖啡当属陈年曼特宁最为优秀,其实造成这样独特的风味还真不是有意为之。印尼曾是荷兰的殖民地,殖民期间印尼一直要往欧洲输送咖啡豆,为了保证供给不断,会适当储存咖啡豆,但由于运输路程遥远等外界因素,就导致运输时间过长,又遭受海风的侵蚀,咖啡豆输送到欧洲的时候,已经形成另外一种风味,这便是陈年风味的鼻祖。所幸在当时,欧洲殖民者被这个味道惊艳到,并很快接受推广了这个处理法。4、林东曼特宁产区:林东产区品种:铁皮卡、卡杜拉海拔:1100-1600米处理法:湿刨法风味:入口草本植药味,黑巧克力,焦糖,回甘甜。  林东曼特宁并不会在筛选上下功夫,但也不减损世人对其醇厚风味的喜爱,前街咖啡的林东曼特宁口粮豆代表的就是曼特宁的基本风味,同时也是低价高性价比豆。 5、猫屎咖啡产区: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品种:timtim 铁皮卡 卡蒂姆处理法:体内发酵    大部分人认为,咖啡豆在麝香猫的消化道内虽没被消化,但强腐蚀性的消化液已经腐蚀了它的表面,这些消化液里有一种特殊的蛋白酶,能打破咖啡豆原本的蛋白质链,将长链结构的蛋白质分解成小微粒,形成短链肽类和氨基酸,但前街咖啡认为不能忽略一个事实就是,因为长期只食用咖啡浆果,麝香猫们排出咖啡豆的可能也就是他们食用后的一两个小时,咖啡豆在麝香猫胃部里一两个小时,不足以产生上面所说一系列的变化,豆子还是那颗吃进去时候的豆子,风味就算有变化,也就是一点点点点的变化。 ...

印度风渍咖啡介绍 印度风渍咖啡特点口感风味 冲泡手法 印度风渍咖啡处理方法

12 9月 in 咖啡知识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什么是印度风渍咖啡,风渍日晒处理法是一套怎样的的处理放,这个处理方法处理出来的印度印度风渍咖啡,它的口味又是怎么让人流连忘返,印度的风渍咖啡在处理过程中需要怎样的方法,下面将为你揭开印度风渍咖啡的“神秘面纱”。 一般提到亚洲咖啡豆子,首先都会想到印尼的曼特宁。其实亚洲还有一个让人感到神秘的咖啡,就是著名的印度风渍咖啡(又称为季风咖啡或者马拉巴咖啡Monsooned Coffee),其风味的形成过程让前街咖啡十分感兴趣。据说是以往咖啡生豆由印度船运至欧洲的过程受印度洋海上高温湿气作用,让生豆体积膨胀、颜色成为了金黄色,正是这样的发酵等变化,让口感更为甘醇且风味独特。普遍的豆子处理法都是依靠人工晒干、发酵等手法,而唯有印度风渍咖啡是依靠自然气候形成的风味特点,实在让前街咖啡惊叹不已。 印度风渍马拉巴■ 产区:印度南部马拉巴海岸■ 海拔:1100-1200米■ 品种:Kents,S795,Catimor,selection 9■ 处理法:风渍日晒处理法 产区介绍咖啡早在16世纪就由朝圣者带入建立第一个咖啡农庄,你可能想像不到印度生产的咖啡量比起埃塞俄比亚与任一个中美洲国家还多出许多,有90万公顷的土地种植咖啡豆,印度约有14万个咖啡农庄9成以上的农场面积不到10亩属小规模耕种,这些农场分布在南方与东方海拔900-1200 米的海岸山脉上,咖啡品种以阿拉比卡占3分之二为最多其余为罗布斯塔种,总产量约在44-45万袋之间,是全球咖啡第五大生产国。 风渍咖啡是无意间创造出来的新风味。十七到十八世纪,印度以帆船运送咖啡豆到欧洲,一趟要花上六个月,生豆置于船仓底层,吸收了海面的湿气与咸味,生豆运抵欧洲已变质,色泽从深绿蜕变为稻谷的黄褐色,咖啡的果酸味几乎不见了,却意外发展出浓浓坚果与谷物味,喝起来口感十足,有点玄米茶风味。北欧人很喜欢这种金黄色的另类咖啡。一八六九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加上汽船问世,缩短了印度一欧洲的航行时间,客户却开始抱怨印度咖啡“走味”了,失去昔日迷人的主黄色与坚果味,订单锐减,印度出口商才开始研究解决之道。  原来运往欧洲的咖啡,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来不及熟成“变身”,失去原有风味,于是出口商想到印度西南部马拉巴沿岸每年五月下旬至九月有印度海洋吹来的咸湿环境,几经实验果然制造出类似昔日的金黄色无酸味咖啡,因此取名为“季风咖啡”,即俗称的风渍咖啡。数百年来,广为欧洲咖啡业者使用于调配综合咖啡豆,能增加黏稠度及茶感。 出口港口MANGALORE 是印度的新芒格洛尔港口。 位于该国印度半岛西南卡纳塔克邦古尔普尔河口之北,门格洛尔城西北,临阿拉伯海。港内(MANGALORE)水域东北岸为散货码头,用于杂货,该码头有铁路通达。夏季常吹西南风,风力平均达5-6级,还受热带风暴影响。潮汐属半月型,输出矿产、胡椒、咖啡、檀香木、腰果、茶叶等。新港至南约2海里原有港口规模小,主要用于沿海贸易与渔业。门格洛尔市港口至南,与新港相距约10公里,与老港相距约6公里。 处理法每年的5、6月份,在印度的西南部会出现季风现象,风渍咖啡需以日晒豆来做,咖啡农将豆子平晒在风渍厂里,大约有12-20厘米的厚度,放置5天,再一遍又一遍地用耙子梳耙这些咖啡豆,使所有的咖啡豆都接触到当时湿度极高的空气,然后把这些咖啡豆松松地装到袋子里堆起来,以便使季风可以吹透袋子。风渍厂房面向西边,迎取西南吹来的咸湿季风。咖啡豆平铺在风渍场内,窗户全开,夏天从阿拉伯海岸吹来的季风湿度很高,风渍一定程度后再入袋,但咖啡豆不能装太满,且咖啡袋不能堆挤太密以免不透风而发霉,在那儿这些袋子每周重新装一次堆—次,一共经过7周,直到咖啡豆变了颜色和味道,还要不时倒出咖啡豆更换麻布袋以免孳生霉菌,相当费时耗工。 风渍期约十二至十六星期,熟成后还要再经过烟熏处理,以驱赶象鼻虫,最后还要人工筛豆,挑掉未变成金黄色的失败豆子。从6月开始,经过三至四个月风渍,绿色咖啡豆的体积澎胀一至两倍大,颜色开始由绿转呈金黄色,重量和密度降低,含水率约13%,豆子的酸度也被降低,质与量均起重大变化。最后再把未风渍好的豆子或是其他杂物、缺点豆再筛选一次,除去那些未受到“季风”影响的咖啡豆,然后进行杯测、分级、装袋、出口等的后制动作准备,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制作“季风”咖啡的好时节。 种植品种肯特(Kent):在1911年在印度麦索尔地区肯特咖啡园发现的铁比卡混血品种,S288 与Typica 混血而成的,具有高产量和抗锈病特性。 但未曾在杯测取得好成绩。咖啡香气比波旁种更加有厚度。 S795Jember,印度的植物学家反过来用了第一代的S288 与铁皮卡混血而成的Kent,Kent再与第二代的S288 混种成为现在的S795 。1955年印尼咖啡和可可研究所(ICCRI)命名为Jember广泛种植在印度和印尼也门和埃塞俄比亚。对咖啡叶锈病有些抗性,但随时间抗性减低。风味靠近阿拉比卡,具有野性的味道。 Catimor1959年,葡萄牙人将巴西卡杜拉与提摩混血,培育出了抗病能力与产量能力都超级强的混二代卡提摩。但风味也较差,目前是商用豆的重要品种。为了改善卡提摩杯测不佳的恶评,近年来各国植物学家再回过头以阿拉比卡与卡提摩多带交互配种,试图降低罗豆血统。 烘焙建议这支咖啡属于豆质密度一般,前街咖啡决定烘焙中等火力再稳步爬升,转黄点在4分50秒左右,然后降低火力开风门进入梅纳反应,一爆时开大风门,保持火力,温度约184.4℃,一爆后2分30秒下豆。 烘焙机:杨家600g半直火炉温预热至设施200度入锅,风门开设3,30S后开火,火力调整160,回温点1’25”,保持火力,4’50”转黄,青草味消失,进入脱水阶段,火力下调至140,风门开到4,到168度时火力再次下调至110。  8分钟脱水完毕脱水完毕,豆表出现皱着和黑斑纹,烤面包味转为咖啡香,为一爆前奏,这时火力保持不变,风门开到5,并留意听一爆的声音。到8’55”’开始一爆,风门全开5。一爆后发展时间2分30秒,至197.8℃下锅。 冲煮建议前街咖啡尝试使用虹吸、爱乐压、法压壶、kalita梯形三孔滤杯四种方式进行冲煮,对比其风味。一、虹吸冲煮参数:研磨度BG 6M(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75%),粉水比1:13,水温84℃,萃取时间一分二十秒 冲煮手法:下壶倒入260克水,等水上升至上壶以后倒入20克粉后轻压粉床让粉与水充分接触,30秒时进行搅拌,50秒时熄火再次搅拌,让咖啡液回流。 风味:入口微带果酸,有着玄米茶、巧克力的风味,body比较薄 二、爱乐压冲煮参数:研磨度BG 6M(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75%),粉水比1:13,水温85℃,萃取时间一分五十秒 冲煮手法:反压,用15克粉,倒入195克的85℃热水,一分钟的时候进行搅拌,一分三十秒时倒扣开始压出来,压完时间是一分五十秒。 风味:闻起来有奶油、坚果的香气,带着些许草本植物的风味,蔗糖回甘,body中等。 三、法压壶冲煮参数:研磨度BG 6M(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75%),粉水比1:13,水温85℃,萃取时间两分钟 冲煮手法:15克粉,倒入195克水,一分钟时对咖啡粉床进行搅拌,一分五十秒压下去,萃取时间全程两分钟。 风味:入口口感顺滑,body较厚重,有着柔和果酸,带着坚果、玄米茶、奶油巧克力的风味,蔗糖回甘。 四、kalita梯形三孔滤杯冲煮参数:研磨度BG 5R(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75%),粉水比1:14,水温85℃,萃取时间二分 冲煮手法:用18克粉,冲煮时的粉水比是1:14,用30克水闷蒸30秒,缓慢注水至125克时进行分段,注水至250克时结束。 风味:入口有着淡淡的梅子酸调,可可、坚果、奶油的风味,尾段明显的麦茶、玄米茶茶感。 前街咖啡发现用不同的器具来煮制这支豆子时,基调是差不多的,都是带着明显的玄米茶、可可、坚果的味道,但在口感上以及果酸的表现上却是不大一样。这几种器具中,虹吸煮制的马拉巴整体比较均衡、柔和;爱乐压煮制的在香气上比较明显;用法压壶煮制则能够得到一杯醇厚度高的马拉巴;而在手冲的表现下,果酸变得更为清晰容易辨认。 同一支豆子在不同的器具下所展现出来的风味不尽相同,这也正是咖啡的可玩性所在呢!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kaixinguoguo0925 ...

印度季风咖啡 季风咖啡豆的特点 季风咖啡冲泡手法口感风味

12 9月 in 咖啡知识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季风咖啡——这是一种拥有海洋的味道的黑咖啡,季风咖啡被存储在特殊仓库中直到季风到达,通风结构的设计使得潮湿的季风流通于咖啡豆之间,以致其体积膨胀。其风味口感醇厚顺滑,香气浓郁,有独特辛辣味,而且在季风咖啡豆还是生豆的时候带着草香味,烘培好的季风咖啡豆味道更是深深地走入人们心胃。 印度是亚洲最早种植咖啡的国家,其咖啡豆也受到很多咖啡爱好者的喜好,因为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印度咖啡豆加工的方式通常被称作“季风”(monsooning)过程。前街咖啡杯测时有对比过几款亚洲产区的咖啡豆,发现亚洲产区的咖啡豆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醇厚,例如前街今天介绍的季风咖啡豆,入口也是草本,醇厚感极佳。 那什么才是“季风”(monsooning)过程?季风咖啡豆是什么呢? 季风咖啡是印度南部应用典型风干工艺加工的一种咖啡豆,为了提高黏度而特意存储在开放的仓库里暴露在季风中,以降低咖啡酸度。季风咖啡是无意间创造出来的新风味。十七到十八世纪,印度以帆船运送咖啡豆到欧洲,一趟要花上六个月,生豆置于船仓底层,吸收了海面的湿气与咸味,生豆运抵欧洲已变质,色泽从深绿蜕变为稻谷的黄褐色,咖啡的果酸味几乎不见了,却意外发展出浓浓坚果与谷物味,喝起来口感十足,有点玄米茶风味。北欧人很喜欢这种金黄色的另类咖啡。一八六九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加上汽船问世,缩短了印度一欧洲的航行时间,客户却开始抱怨印度咖啡“走味”了,失去昔日迷人的主黄色与坚果味,订单锐减,印度出口商才开始研究解决之道。 原来运往欧洲的咖啡,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来不及熟成“变身”,失去原有风味,于是出口商想到印度西南部马拉巴沿岸每年五月下旬至九月有印度海洋吹来的咸湿环境,几经实验果然制造出类似昔日的金黄色无酸味咖啡,因此取名为“季风咖啡”,即俗称的风渍咖啡。数百年来,广为欧洲咖啡业者使用于调配综合咖啡豆,能增加黏稠度及茶感。 前街提到印度咖啡国人最常接触的风渍马拉巴(Malabar),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在远古时代咖啡要花上数个月的航程才能运抵欧洲,在航行中由于曝露在充满盐分的海风与湿气中,变化出一种特殊的口感而且原本新鲜深绿色的咖啡豆也变得与曼特宁一般成黄褐色,那时的欧洲人喜欢这个浓郁的厚度与奇特的风味。 季风咖啡豆处理方式 1.将储存的豆子放在厂房面向西边,日晒咖啡豆平铺在场内,窗户全打开,以便迎取西南吹来的咸湿季风。 2.咖啡豆不能装太满,因为咖啡袋堆挤太密会到导致不透风而发霉,还要不时倒出咖啡豆更换麻布袋以免滋生霉菌,相当费时耗工。 3.这个时间段约十二至十六星期,熟成后还要再经过烟熏处理,以驱赶象鼻虫。 4.人工筛豆,挑掉未变成金黄色的失败豆子。 5.经过最少6个月到一年的季风吹拂,豆子们的质与量都有了重大变化,咖啡豆的体积会澎胀一至两倍大,重量和密度降低,含水率约13%。  季风咖啡豆的特点 在处理法过程中,咖啡豆膨胀为原体积的双重和带有暗淡的金黄色,用时长达12到16个月,然后经过用过量处理挑出堆积膨大不完全的咖啡豆,剩下的咖啡都有待出口。  烘焙建议 前街咖啡在烘焙这款季风咖啡豆的时候,考虑到这支咖啡属于豆质密度一般,虽然豆体肥硕,却是外强中干的软豆,最终决定采用中深烘焙的手法。烘焙中等火力稳步爬升,转黄点在4分50秒左右,然后降低火力开风门进入梅纳反应,一爆时开大风门,保持火力,温度约184.4℃,一爆后2分30秒下豆。 前街咖啡具体烘焙细节: 炉温预热至设施200度入锅,风门开设3,30S后开火,火力调整160,回温点1’25”,保持火力,4’50”转黄,青草味消失,进入脱水阶段,火力下调至140,风门开到4,到168度时火力再次下调至110。  8分钟脱水完毕脱水完毕,豆表出现皱着和黑斑纹,烤面包味转为咖啡香,为一爆前奏,这时火力保持不变,风门开到5,并留意听一爆的声音。到8’55”’开始一爆,风门全开5。一爆后发展时间2分30秒,至197.8℃下锅。  冲煮建议 冲煮参数:Kono滤杯,15g粉,1:15粉水比,88℃水温,研磨度(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75%) 冲煮手法:分段式萃取,30g水闷蒸30秒,第二次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g,待液面将至即将露出粉层时开始第三段注水,注至225g停止,总萃取时间2分钟(包括闷蒸时间)。 冲煮风味:入口有着淡淡的梅子酸调,可可、坚果、奶油的风味,浓郁焦糖、葡萄干、草本气息,尾段明显的麦茶、玄米茶茶感。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kaixinguoguo0925 ...

印度咖啡口感描述 印度咖啡特点 印度咖啡产地风味等级

12 9月 in 咖啡知识

专业咖啡知识交流 更多咖啡豆资讯 请关注咖啡工房(微信公众号cafe_style ) 提到咖啡,人们会联想到亚洲产区的咖啡豆,印尼所生产的咖啡随着地理,环境等因素的形成,让印尼的咖啡豆所制作出来的咖啡风味口感独特,而且所处于的地理位置不同,咖啡也有等级区别之分,喜欢印尼咖啡的朋友们进来了解下。 说到印度,大家可能会想到印度咖喱或是印度红茶,其实印度咖啡也很有名气。印度的咖啡历史相当悠久,是亚洲第一个种植咖啡的国家,在咖啡的世界里一直以来占有一席之地。前街咖啡通过对比亚洲几个知名咖啡产国,发现都有一个共同的风味特性,就是醇厚感,印度咖啡也不例外,特别是前街咖啡在杯测印度一款季风咖啡豆的时候,能够感受到浓郁的草本气息,令人印象深刻。印度咖啡历史 早期阿拉伯人垄断咖啡的种植与行销,贩卖到欧洲的咖啡都独一专卖,对于咖啡种子与树苗的管制极为严格。1670年,一位印度的回教修行者,巴巴布丹Baba Budan前往阿拉伯麦加朝圣,他在也门摩卡(Mocha)港口发现了咖啡,便包藏了七颗咖啡种子,搭船回国,把咖啡种植在南方的Chickmagalur山地。印度人为纪念此人把Chickmagalur山也称为巴巴布丹山。今天Chickmagalur是印度非常重要的咖啡产地。1696年印度咖啡再移植印尼爪哇岛种植。 印度咖啡种植环境印度咖啡种植主要位于南部地区,带有充足湿气的山区地形,海拔800-1600米,世上极少咖啡产地像这里一样拥有很丰富的品种:森林、草本植物、灌木、花草和动物族群,组成一个壮观的乐园。夏季大致属于热带气候,冬季则很凉爽,为所有咖啡农提供极佳的环境。  印度生产的咖啡量比起埃塞俄比亚与任一个中美洲国家还多出许多——有90万公顷的土地种植咖啡豆。印度约有14万个咖啡农庄,9成以上的农场面积不到10亩,属小规模耕种,这些农场分布在南方与东方的海岸山脉上,年产量约在44-45万袋之间,是全球咖啡第五大生产国。全国几乎80%的咖啡产量会出口到欧洲、亚洲、北美洲等地,大部分出口的咖啡豆会通过苏伊士运河运输。 印度咖啡产区 卡纳塔卡Karnataka、克拉拉Kerala、泰米尔纳德TAmil Nadu是印度咖啡的主要产区,咖啡产量共占全国90%以上。目前印度咖啡有2/3是罗布斯塔,阿拉比卡仅占1/3。在西南的卡纳塔卡皆有种植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产量占印度咖啡总产量的50%;南部的克拉拉主攻罗布斯塔,占总产量的30%;东南部的泰米尔纳德两者皆有种植,占印度咖啡总产量的10%;其余10%分散在北部新兴产区。  印度咖啡五种主要咖啡品种 【肯特Kent】 在1911年在印度麦索地区肯特咖啡园发现的铁比卡混血品种,由S288 与铁皮卡混种而成的,具有高产量和抗锈病特性。咖啡香气比波旁种更加有厚度,并引种到肯尼亚、印尼等咖啡产国。以英国人L.P. Kent的名字命名,他是迈索尔多登古达(Doddengudda)庄园的庄园主 。 【S795】 本地人称Jember,该品种是1940年代印度以肯特Kent和大果咖啡品种利比瑞卡Liberica杂交育成。1955印尼咖啡和可可研究所(ICCRI)命名为Jember,广泛种植在印度、印尼和埃塞俄比亚。S795是目前印度的主力品种,占阿拉比卡总产量的70%。此品种对咖啡叶锈病有些抗性,但随时间抗性减低,具有枫糖浆或红糖般的味道。 【S274】 印度最著名的小粒种罗布斯塔,市场上以皇家罗布斯塔Robusta Kappi Roya销售,是全球最高贵的罗布斯塔。16/17目的大小,表面干净,豆质硬,胖嘟嘟的很是漂亮。与普通日晒罗布斯塔相比,【S274】丝毫没有刺激的涩味、土腥味、橡胶味,带有日本玄米茶的味道,茶感十足,粘稠度很高。 【Sln C×R】 由刚果种(Coffea congensis)与罗布斯塔的混血,C×R即Congensis×Robusta。目前这款咖啡已进入美国精品咖啡界,采用日晒处理,喝起来有印度香料味,略带水果的酸香,据说体验很特别。 【Catimor】 1959年,葡萄牙人将巴西卡杜拉与蒂姆混血,培育出了抗病能力与产量能力都超级强的混二代卡蒂摩。但风味也较差,目前是商用豆的重要品种。为了改善卡蒂摩杯测不佳的恶评,近年来各国植物学家再回过头以阿拉比卡与卡蒂摩多带交互配种,试图降低罗豆血统。 印度咖啡分级 印度的咖啡豆分级方法与其他地方不同,先区分阿拉比卡都和罗布斯塔豆,再针对这两类咖啡豆细分为水洗豆与日晒豆,分级的标准时依据生豆的大小。 就阿拉比卡豆来说,水洗豆冠以Plantation(Plantation的意思是大型农场或共同处理中心),等级高低依序为A、B、C、BBB与Bulk,而自然干燥豆(Unwashed)则冠以Cherry(Cherry的意思是咖啡果实,但是这里指的是已经处理完成的生豆),以下表格是阿拉比卡豆的各种级别: 就罗布斯塔豆而言,水洗豆冠以Parchment,等级高低依序为AB、C、BBB与Bulk,而自然干燥豆则冠以Cherry,以下是罗布斯塔豆的各种级别: 印度的咖啡产业是由印度工业和商业部属下的印度咖啡委员会(Coffee Board of India)管理。印度咖啡委员会负责推广栽种咖啡、咖啡在国内外的销售、进行有关咖啡研究、向小型咖啡农提供财政援助、保障咖啡农工作时的待遇和未能出售的咖啡。风渍马拉巴 产区:印度南部马拉巴海岸海拔:1100-1200米品种:Kent,S795,Catimor,selection 9处理法:风渍日晒处理法风味:焦糖、葡萄干、草本气息,玄米茶,莓果余韵 风渍咖啡是无意间创造出来的新风味。17到18世纪,印度以帆船运送咖啡豆到欧洲,一趟要花上六个月,生豆置于船仓底层,吸收了海面的湿气与咸味,生豆运抵欧洲已变质,色泽从深绿蜕变为稻谷的黄褐色,咖啡的果酸味几乎不见了,却意外发展出浓浓坚果与谷物味,喝起来口感十足,有点玄米茶风味。北欧人很喜欢这种金黄色的另类咖啡。1869年,苏伊士运河开通,加上汽船问世,缩短了印度一欧洲的航行时间,客户却开始抱怨印度咖啡“走味”了,失去昔日迷人的主黄色与坚果味,订单锐减,印度出口商才开始研究解决之道。 原来运往欧洲的咖啡,时间缩短一半以上,来不及熟成“变身”,失去原有风味,于是出口商想到印度西南部马拉巴沿岸每年五月下旬至九月有印度海洋吹来的咸湿环境,几经实验果然制造出类似昔日的金黄色无酸味咖啡,因此取名为“季风咖啡”,即俗称的风渍咖啡。数百年来,广为欧洲咖啡业者使用于调配综合咖啡豆,能增加黏稠度及茶感。 【风渍日晒处理法】每年的5、6月份,在印度的西南部会出现季风现象,风渍咖啡需以日晒豆来做,咖啡农将豆子平晒在风渍厂里,大约有12-20厘米的厚度,放置5天,再一遍又一遍地用耙子梳耙这些咖啡豆,使所有的咖啡豆都接触到当时湿度极高的空气,然后把这些咖啡豆松松地装到袋子里堆起来,以便使季风可以吹透袋子。 咖啡豆平铺在风渍场内,窗户全开,夏天从阿拉伯海岸吹来的季风湿度很高,风渍一定程度后再入袋,但咖啡豆不能装太满,且咖啡袋不能堆挤太密以免不透风而发霉,在那儿这些袋子每周重新装一次堆—次,一共经过7周,直到咖啡豆变了颜色和味道,还要不时倒出咖啡豆更换麻布袋以免孳生霉菌,相当费时耗工。 风渍期约十二至十六星期,熟成后还要再经过烟熏处理,以驱赶象鼻虫,最后还要人工筛豆,挑掉未变成金黄色的失败豆子。从6月开始,经过三至四个月风渍,绿色咖啡豆的体积澎胀一至两倍大,颜色开始由绿转呈金黄色,重量和密度降低,含水率约13%,豆子的酸度也被降低,质与量均起重大变化。最后再把未风渍好的豆子或是其他杂物、缺点豆再筛选一次,除去那些未受到“季风”影响的咖啡豆,然后进行杯测、分级、装袋、出口等的后制动作准备,每年10月到次年2月是制作“季风”咖啡的好时节。   【烘焙建议】 前街咖啡在烘焙这款季风咖啡豆的时候,考虑到这支咖啡属于豆质密度一般,虽然豆体肥硕,却是外强中干的软豆,最终决定采用中深烘焙的手法。烘焙中等火力稳步爬升,转黄点在4分50秒左右,然后降低火力开风门进入梅纳反应,一爆时开大风门,保持火力,温度约184.4℃,一爆后2分30秒下豆。 前街咖啡具体烘焙细节: 炉温预热至设施200度入锅,风门开设3,30S后开火,火力调整160,回温点1’25”,保持火力,4’50”转黄,青草味消失,进入脱水阶段,火力下调至140,风门开到4,到168度时火力再次下调至110。 8分钟脱水完毕脱水完毕,豆表出现皱着和黑斑纹,烤面包味转为咖啡香,为一爆前奏,这时火力保持不变,风门开到5,并留意听一爆的声音。到8’55”’开始一爆,风门全开5。一爆后发展时间2分30秒,至197.8℃下锅。  【前街咖啡如何冲煮】 前街咖啡将采用四种不同的冲煮方式,来感受印度季风咖啡的不同风味体现。 1、手冲Kono滤杯 冲煮参数:Kono滤杯,15g粉,1:15粉水比,88℃水温,研磨度(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0-75%) 冲煮手法:分段式萃取,30g水闷蒸30秒,第二次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g,待液面将至即将露出粉层时开始第三段注水,注至225g停止,总萃取时间2分钟(包括闷蒸时间)。 冲煮风味:入口有着淡淡的梅子酸调,可可、坚果、奶油的风味,浓郁焦糖、葡萄干、草本气息,尾段明显的麦茶、玄米茶茶感。 2、法压壶 冲煮参数:研磨度(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48%),粉水比1:13,水温85℃,15g粉 冲煮手法:倒入195g水,一分钟时对咖啡粉床进行搅拌,一分五十秒压下去,萃取时间全程两分十秒。 冲煮风味:入口口感顺滑,body较厚重,有着柔和果酸,带着坚果、玄米茶、奶油巧克力的风味,蔗糖回甘。 3、爱乐压 冲煮参数:研磨度(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48%),粉水比1:13,水温85℃,15g粉 冲煮手法:反压手法,倒入195克水,一分钟的时候进行搅拌,一分三十秒时倒扣开始压出来,压完时间是一分五十秒。 冲煮风味:闻起来有奶油、坚果的香气,带着些许草本植物的风味,蔗糖回甘,body中等。 4、虹吸 冲煮参数:研磨度(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48%),粉水比1:13,水温84℃,20g粉 冲煮手法:下壶倒入260克水,等水上升至上壶以后倒入20克粉后轻压粉床让粉与水充分接触,30秒时进行搅拌,50秒时熄火再次搅拌,让咖啡液回流,萃取时间一分二十秒。冲煮风味:入口微带果酸,有着玄米茶、巧克力的风味,body比较薄。 更多精品咖啡豆请加私人微信前街咖啡,微信号:kaixinguoguo09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