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肯尼亚K72水洗处理怎么来的?为什么叫做K72?K72水洗法与普通水洗有何不同?K72水洗具体流程是什么?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一说法套用在咖啡上,似乎也有些适合。就拿非洲咖啡为例,埃塞俄比亚这方水土就“养出”了具有花香、清新的柑橘酸、茶感等风味的咖啡,与其相邻的肯尼亚则产出了以明亮丰富的乌梅、小番茄酸质和果汁甜感等风味为主的咖啡,两地的咖啡风味明显不同。
而造成这有趣现象的原因除了“水土因素”外,也与两地种植的咖啡品种、处理咖啡生豆的方式等有所关联。众所周知,肯尼亚主要种植的是SL28和SL34等优质咖啡品种,在独特的肯尼亚K72水洗处理法加持下,当地的咖啡拥有与埃塞豆大为不同的出众的酸质和果汁甜感。而这也不禁引起人们的好奇,K72处理法是怎样来的?K72水洗处理和普通水洗处理有什么区别?
根据前街了解到,最初肯尼亚也是使用普通的水洗处理,该处理法也叫湿处理法(Wet Process)。在普通的水洗处理法中,咖啡浆果采收后,放入水槽里进行浮选,剔除一些未熟透的果实和坏掉的果实。之后去除果皮和果肉,去除后将带着果胶和羊皮层的咖啡豆进行浸泡发酵,发酵过程一般在18-36小时,为了去除果胶层。
在发酵完成后,还有部分发酵菌与果胶残留在咖啡豆上,因此会用大量清水再清洗一遍咖啡豆。然后就会利用机器或日晒的方式将咖啡豆烘干,把含水率降至10-14%。最后利用脱壳机去除剩余的内果皮和银皮,即可完成处理。
然而,肯尼亚的咖啡种植模式是非洲常见的合作社模式,小农会把成熟的果实送往指定的处理厂进行处理。虽然去皮发酵的过去不需要太花费太多时间,但由于日晒烘干至少需要5至7天,加上以前的肯尼亚并没有很多处理厂,因此在需要加工的咖啡量多时,就会出现很多洗好的咖啡豆没有地方晾晒,这时候人们只好把湿豆子重新放回水池里,避免污染或坏掉,直到干燥场有地方才把咖啡豆捞出来日晒。
因此,这种两次泡水的方式被称为双重水洗,由于最初是肯尼亚开始这种处理法,所以这种水洗处理也被称为肯尼亚处理法。后来发现,这种处理方式的咖啡豆,在生产上有利于稳定品种,还为咖啡带来了层次丰富的果酸风味。
后来通过改良和延伸形成了如今的肯尼亚72小时水洗处理法,简称为K72处理法。现在的K72水洗方法更讲究对发酵的时间把控,前面的处理方式和普通水洗处理一样,最大的差别在于发酵过程,会进行24小时的水洗发酵,然后清理果胶,更换干净的水再次发酵24小时,发酵后清除残余的成分,之后更换干净的水发酵24小时,总共72小时,最后晾干即可。
在普通的水洗处理法中,在发酵的过程最长也只有36小时,但肯尼亚的水洗处理法在发酵阶段会经历3次,共计72小时,这种发酵后洗净的重复处理法,使得肯尼亚咖啡豆有着强烈的酸质以及细腻的口感。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该处理法需要大量用水,并且需要频繁换水避免咖啡豆发臭,这也使得成本方面要高于普通水洗处理。但因其能生产独特风味和高质量咖啡豆,在肯尼亚有不少处理厂依然选择使用K72处理法。
目前,前街咖啡的肯尼亚咖啡豆是来自锡卡产区,阿萨莉亚处理厂出产,使用K72水洗处理技术的咖啡豆,咖啡品种是肯尼亚主要的SL28和SL34,冲煮出来的咖啡呈现出小番茄和乌梅风味,明亮的酸质,果汁般清甜,口感干净清爽。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