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ta

埃塞俄比亚瑰夏村瑰夏地块如何划分?查卡批次Chaka是什么等级的瑰夏?瑰夏村种植什么咖啡品种?

14:33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埃塞俄比亚不仅是公认的咖啡发源地,也是非洲大陆上咖啡产量第一的国家。在这片土地上,有超过400万农民在生产咖啡并以此谋生,这也促使咖啡成为埃塞俄比亚主要的外汇收入来源。据了解,埃塞咖啡以森林咖啡、庭院咖啡(田园咖啡)为主要种植模式,只有10%左右是咖啡庄园。其中,我们熟知的瑰夏村便是埃塞那10%的咖啡庄园中的知名代表。 位于埃塞俄比亚西部的班奇玛吉(Bench Maji)地区的瑰夏村庄园Gesha Village Coffee Estate与大部分埃塞俄比亚农场不同,并不是一个小农场,而是一个拥有500公顷大的农场,并拥有自己的咖啡处理厂和实验室,主要种植和出口瑰夏品种为主。 并且,瑰夏村庄园的分级与埃塞俄比亚的传统分级不同,瑰夏村庄园的咖啡分级是借鉴了巴拿马一些知名庄园的分级,共分为竞标批次、金标批次、红标批次、绿标批次和查卡批次共5个等级。在这些批次中,金标和红标批次最为知名,价格也相对较高,而最具性价比的就是查卡批次(Chaka),这个批次有什么特别呢? 目前,瑰夏村庄园有8大地块,分别种植瑰夏1931(Gesha1931)、戈里瑰夏(Gori Gesha)以及伊鲁巴博(Illubabor Forest 1974)三个咖啡品种。 其中,瑰夏1931品种是庄园主Adam Overton和其妻子在建立瑰夏村庄园初期,来到班奇玛吉名为瑰夏村Gesha Village的地方,发现的瑰夏品种。该品种在植株外貌、杯测的风味上以及基因比对上与上与巴拿马瑰夏品种十分接近,因此把该品种命名为“瑰夏1931”(最初发现瑰夏品种是在1931年)。 在瑰夏村建立后,庄园主在庄园12英里外的一片名为戈里森林(Gori)里发现一款与瑰夏很相似的咖啡品种,与时便带回庄园种植,并将其命名为“戈里瑰夏Gori Gesha”。 而伊鲁巴博(Illubabor Forest 1974)品种是由埃塞俄比亚咖啡研究中心在1974年在Illubabor森林的一次考察中发现,是一款有抗体的品种,目前只在瑰夏村庄园种植。 在瑰夏村庄园的分级中,竞标批次、金标批次、红标批次和绿标批次都是采收来自单一地块的单一品种,有详细的溯源信息。而查卡批次则是瑰夏村推出的瑰夏拼配。 是整个庄园所有地块,由瑰夏1931、戈里瑰夏和伊鲁巴博1974三个品种混合,占庄园全年70%的咖啡产量。可以说是瑰夏村庄园不强调细分、性价比高,并且可以大量、稳定供应的优质批次。 而“查卡Chaka”在埃塞俄比亚古语中是“森林”的意思,由于瑰夏村庄园本身也是建立在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原始森林边,这寓意着该批次取自整个瑰夏村庄园的森林。...

曼特宁的独特香气从何而来?印尼产区如何处理咖啡生豆?湿刨法Wet Hulled对咖啡风味产生什么影响?

14:20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作为前街豆单中烘焙度最深的单品,产自印度尼西亚的曼特宁咖啡拥有丰富的烘焙类香气,口感扎实而醇厚,酸度低,当采用深度烘焙时,我们既能体会到它绵长的苦韵,还能享受它优雅的甘甜,通过嗅觉与味觉来同时感受它独有的闷香气息,十分耐人寻味。 这时可能有小伙伴就会问了,同样都是中深烘焙的咖啡豆,为什么唯独曼特宁才带有这股独特的味道呢? 曼特宁产自印尼神秘的苏门答腊岛,整个苏门答腊共分为八个省,其中只有位于高海拔的亚齐省和苏北省大规模栽种阿拉比卡咖啡。 与许多咖啡产区最大的不同在于,印尼当地天气多变,潮湿多雨,全年湿度在70~90%之间,有时候上午天晴下午大雨,台风更是说来就来,年降雨量甚至达到2000mm以上。 如此恶劣的气候下,要将带壳豆完全晾晒至指定的含水率是件非常困难且耗时的事情,而印尼又是以量产为目的咖啡大国,人们为了缩短咖啡豆的加工时间,并将其尽快出售变现,于是自行总结出一种独特的半水洗方式:湿刨法。 湿刨法(Wet Hulled),在印尼语中被成为“Giling Basah”,它与水洗、日晒、蜜处理等传统处理法一样,已经在咖啡生产中存在并践行了很多年。目前湿刨法咖啡依旧主产于印尼,其中又以苏门答腊岛的北部和苏拉威西产区为主。 最初,这里也以日晒加工为主,但品质不稳,后来便改为类似巴西的半日晒法。农户会先用机器脱去咖啡樱桃的外皮,直接倒入一个水池中,捞除飘浮在液面的瑕疵带壳豆,然后把沉入底下的豆子捞出来放进一个桶里短暂发酵,具体发酵时间会视情况而定,一般仅短短几小时。发酵完豆壳上还会残存一小部分果胶,刷洗干净后才把带壳豆放在户外晾晒。 然而,这里不像巴西那么干旱,无法在脱除咖啡果皮取出粘粘的带壳豆后在户外晾晒个好几天,因为在高温多雨的印尼这么做只会使它们直接发霉,所以只能勉强干燥一到两天。 当带壳豆的含水率降至30~50%就会被掮客收购,这时果胶层尚未凝固,豆体仍半硬半软,但需要及时带回处理厂用专门的机器磨掉种壳,以免过度发酵而酸臭。 (给未干的生豆脱壳更困难,所以需要动力更大的脱壳机)   由于湿刨法下的脱壳难度更大,因此机器需要使用较大的摩擦力,将紧贴在生豆上的羊皮纸层撕开。这个阶段,通常会从中流出白色或绿色的粘液,由于经过长期粘液浸泡以及潮湿的环境下,最后生豆变软、发白肿胀、形成灰绿色。经过摩擦力的搅拌,生豆也更容易被压碎或挤伤,特别是两端,形成小的缺口,犹如羊蹄状,这就是苏门答腊咖啡出现羊蹄豆比率更高的原因。 要知道,咖啡豆有四层护体:果皮、果胶、种壳、银皮,湿刨法却在中途刨掉第三、四层护体,也就是说,采用湿刨的咖啡豆是直接裸露出“内豆”来接受日光浴的。 带壳豆被机器磨掉种壳后,会再继续进行晾晒,直至含水率达到12%~15%之间,就可以把咖啡豆收集到编织袋里,通常为40公斤以及80公斤每袋。最后,这些生豆会统一被送去进行机选,去除各种各样的杂质,并按颗粒大小作出分类。 不仅如此,由于在干燥前就已经将四层护体都除掉,豆子完全以“裸露”的形式置身于烈日或湿润空气中,干燥速度会非常快,所以无论是发酵时间还是干燥时间,湿刨法都比传统水洗过程更短,也因此省去了很多人工。 湿刨法虽然缩短了生豆的干燥时间,但由于生产环节的粗糙导致瑕疵率大大提高。首先从咖啡果采收时就有的自然缺陷肯定少不了,接着是去壳部分的“碾压”,还有湿带壳豆运输过程中的受潮,以及阳光湿气对裸露生豆的伤害。最后,不规律的天气带来的不匀速干燥也会对风味有所减分。这就是为什么高等级的曼特宁要经过如此多次手选的主要原因。 直接暴露在潮湿环境中的操作,必然会让内豆受到了各种菌种的滋生,从而影响最终的咖啡品质。可有趣的是,“污染”亦非完全坏事,像一部分菌种就为印尼咖啡带来了独特的味道,学界有研究认为,苏门答腊咖啡的木质味、仙草味、泥土味、香料味,应该就是霉菌所打造出来的。最后,咖啡豆在一些列美拉德反应、焦糖化反应下,将物质转变为诸如焦糖、黑巧的香气,咖啡便呈现出辨识度极高的闷香气息,也就是我们所说“地域之味”了。 由此可知,曼特宁独有的药草香与沉木味,都因当地湿度高,整个后置过程被迫分出三个不同阶段来干燥咖啡豆所致。...

肯尼亚主要种植什么咖啡品种?肯尼亚SL系列咖啡从何而来?肯尼亚锡卡产区咖啡有何独特风味口感?

14:05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一直以来,肯尼亚咖啡凭借其干净清爽的口感和令人印象深刻的厚实明亮的果酸而闻名全球,深受许多咖啡业内人士的喜爱。能有如此丰富的风味,得益于肯尼亚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肯尼亚地处“咖啡种植带”,具有十分适宜的气候环境,咖啡主要种植在肯尼亚1600-2100米的火山山区,受到火山土壤里丰富的磷酸影响,使得咖啡拥有丰富的水果酸质。 不过除环境和气候条件外,咖啡品种也十分重要。最初在19世纪末,由法国传教士把咖啡引进到肯尼亚种植,当时的咖啡种子是来自留尼汪岛的波旁种。之后肯尼亚还陆续引进印度的肯特(Kent)、牙买加蓝山的铁皮卡(Typica)等品种种植,但都不如理想,直到后来出现的咖啡品种才使肯尼亚咖啡闻名全球。 SL系列 由于引进的品种产量较低,容易感染咖啡疾病,于是肯尼亚便委托斯科特农业实验室(Scott Laborotary,如今已经名为肯尼亚全国农业实验室NARL)进行品种选育。斯科特农业实验室在之后的4年间,挑选42棵不同的产地的咖啡树种,对产量、质量、抗病性等方面研究。这42个品种均用SL(实验室名字缩写)为前缀,在加上编号命名。最终,在这42个品种中,SL14、SL28和SL34脱颖而出。 在最近的基因测试中证实,SL28与波旁Bourbon基因组有关,而SL14和SL34与铁皮卡Typica基因组有关。其中SL28和SL34都有相似的种植特点,产量高、易种植、适合中高海拔地区种植,风味优异。虽然都容易受病害侵袭,但高产量和优异的风味十分受到农民的青睐,这两个品种也成为肯尼亚最受欢迎的品种。而SL14是具有抗旱和高产的特点,但是在风味上略逊于SL28和SL34,因此在肯尼亚只有少部分人种植,不过SL14在乌干达比较受推广。   Ruriu 11 虽然SL系列十分受欢迎,但是容易感染咖啡疾病和虫害。曾在1968年,咖啡浆果病( CBD )摧毁了肯尼亚过半的咖啡生产,于是政府开始研发其他更多抗病性和气候适应的咖啡品种,其中就包括Ruriu 11,该品种是肯尼亚农业专家在Ruiru实验室研发出来的新品种,因此用Ruiru命名,并且是肯尼亚所研发的第一品种,并且是单向杂交,两个1结合起来就是11了。 该品种由卡蒂姆Catimor、苏丹汝美Rume Sudan、波旁Bourbon、K7、N39、SL28和SL34等多个品种组成的复合品种。其拥有非常高的抗病性,产量也十分高,但是在风味上依然没有SL28、SL34独特,并且需要人工授粉进行大规模种植,因此很难生产出足够数量的种子满足农民需求。   Batian 后来,到了2010年,肯尼亚咖啡研究中心发布了新的咖啡豆种Batian,是由Ruriu 11子代与SL28、SL34回交,是重新创建的复合品种,同样有抗病性高和产量高的特点,并且风味还不差,因此用肯尼亚最高峰Batian的名字命名。虽然,Batian品种表现优异,但是肯尼亚大部分农民更倾向于传统的SL28和SL34品种,Batian品种尚未大量种植。 因此,目前市场上的肯尼亚咖啡豆依然以SL28和SL34为主。在前街的肯尼亚咖啡来自锡卡(Thika)产区,选用SL28和SL34品种,采用K72水洗处理,冲煮后有小番茄和乌梅风味,酸质明亮,甜感突出,有果汁感,口感干净。...

巴拿马瑰夏的成名之路|瑰夏咖啡为什么价格贵?瑰夏产量低的原因是什么?种植瑰夏品种难不难?

13:52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如果让咖啡爱好者们许一个新年愿景,“瑰夏自由”或许会是不少人的期盼。这个愿望不仅象征着能够自由品尝高品质咖啡,而且还是一句希望实现「财富自由」的口号!毕竟,瑰夏咖啡可是出了名的贵,连咖啡圈外的人都略知其昂贵的售价。 继蓝山之后,瑰夏成为了咖啡圈里“奢侈”的全新代言词。在每年的BOP竞拍上,瑰夏的成交价都在屡创新高。即便不在竞拍而是常规的销售渠道上,瑰夏也会比常规的品种售价高个6~10倍。相信这是不少朋友都会感到好奇的一个点:「瑰夏」,为什么可以这么贵?难道真的仅仅是因为它好喝,就能够卖到这么高的价格吗? 当然不止!瑰夏之所以金贵不仅仅是因为它在味道上的表现,跟它的特性也有很大的关联。从瑰夏的成名史我们可以知道,正因为它的特性,才导致瑰夏在长达70余年的时间里,默默无闻。 瑰夏为什么可以这么贵? 虽然瑰夏名声大噪于2004年巴拿马的BOP竞赛上,但实际上它被发现的时间可以追溯到20世纪的1931年。因为分享过非常多次,所以前街就在这里简单阐述一下: 1931年,英国的植物专家深入埃塞俄比亚的卡法森林,试图在当地采集到具有高抗病性的品种来对抗肆虐多年的叶锈病。而瑰夏,便是他探寻至瑰夏山(于卡法森林的西南方向)后采集回来的数个品种的其中之一。 采集到这些品种被带到了肯尼亚实验室进行培育、筛种,并在1936年分别被送到了乌干达与坦桑尼亚。到了1953年,哥斯达黎加的热带农业教育研究中心又将种植在坦桑尼亚的瑰夏实验种引进至国内,并赋予其「T2722」的编号入档管理。20世纪60年代,巴拿马唐帕奇庄园的唐帕奇先生为了抵抗叶锈病,又从哥斯达黎加引进了这个品种,随后分发给周边的庄园!直到2004年,瑰夏才在翡翠庄园的发掘下,大放异彩。 从1931年到2004年,从埃塞俄比亚再到巴拿马。瑰夏之所以要经历这么长的跨度才能够爆火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当时瑰夏的定位并不符合当时的市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它不好养活。 在精品咖啡这一概念还未释出、还未普及以前,绝大部分咖啡产区对于咖啡的要求就是以量取胜。而瑰夏虽然具备着优秀的抗病能力,但在《要种几棵树才能实现咖啡自由》里前街提到过瑰夏一个特性,那就是它的挂果率比较低,换句话来说就是产量稀少。 对于咖啡来说,当咖啡树的节点和节点之间的距离越长,意味着能够开的花越少,挂果率越低!而瑰夏咖啡树的树枝节点间隙会比常规的阿拉比卡种要长一些,所以这意味着它的挂果率就已经比“同行”要低一些。其次,瑰夏咖啡树的植株高且大,这让树与树之间的间隙进一步拉长。这就导致,种植一亩地的瑰夏数量会比种植其他品种的植株数量更少一些,产量进一步减少。 这对于那个以量取胜的时代来说,是不可取的!因此,瑰夏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默默无闻。然后这里前街又要说到瑰夏的另个特性,那就是它「十分娇贵」!因为瑰夏植株的根部系统不够强壮,所以在种植初期的时候,瑰夏死亡率普遍偏高。 同时,瑰夏的生长环境需要拥有大量的遮阴树,因为它无法经受住长时间的高温日晒。还有就是,瑰夏的修枝方式也很有讲究。倘若使用其它品种的修枝方式来整顿它,那么瑰夏也经受不住,将很容易走向灭亡。存活率偏低,便是大部分庄园主在瑰夏种植初期经受的磨练。 除了这些以外,我们要想让瑰夏发展出更多的美味,就得通过将其种植于更高的海拔环境。而高海拔虽然可以让咖啡积蓄更多的物质,但同时也会延长咖啡果实的生长周期,产量因此再次减少。 各方面的成本居高不下,可产量仅有常规品种的30%。因此,瑰夏咖啡豆的价格在种种成本和属性的叠加下,自然会比常规阿拉比卡种要高上好几倍。所以大家就可以知道,不仅仅是味道,在成本方面,瑰夏也要比其他的品种更高,价格因此更高。 而我们在市面上看到的那些天价瑰夏,则诞生于赛事的竞拍活动。相比于产品的品质,附带的名气宣传远远超过了产品本身的价值。所以关于那些瑰夏值不值嘛…就仁者见仁啦~...

哥伦比亚希望庄园介绍|考卡山谷希望庄园主要种植品种是哪些?哥伦比亚日晒瑰夏好喝吗?

13:39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前段时间,前街入手了一款来自哥伦比亚考卡山谷的希望庄园的日晒瑰夏。这支豆子在冲煮后,会有蓝莓、乌梅香气,入口后有黑加仑果汁、柳橙与莓果风味,果汁感饱满,并伴随着红酒般的尾韵。借此机会,前街也想向大家介绍生产这支日晒瑰夏的希望庄园。 希望庄园(Cafe Granja La Esperanza)是哥伦比亚境内一个拥有悠久种植历史且知名度十分高的咖啡庄园,在近十年的时间内,希望庄园于全球各大咖啡赛事上获得60多个奖项,是哥伦比亚咖啡生豆竞赛的常客,甚至参与过巴拿马BOP竞赛,并获得奖项。 希望庄园并不单指一个庄园,该庄园在哥伦比亚拥有波多西 (Potosí)、蓝山山丘 (Cerro Azul)、玛格丽特 ( Las Margatitas)、希望庄园 (La Esperanza)和夏威夷(Hawaii)共5个咖啡庄园。除了夏威夷位于昆迪纳马卡省(Cundinamarca)外,其余庄园都位于考卡山谷省(Valle de Cauca)。 希望庄园的是由布兰卡· 里格加·科瑞(Blanca ligia correa)和胡安·安东尼奥·海瑞拉(juan antonio herrera)夫妇建立的。最初,这对夫妇通过劳工分配,到一家名为波多西 (Potosí)的农场进行工作,在工作期间对这份咖啡产业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这对夫妇直接收购了波西多庄园。 当时波西多庄园主要种植铁皮卡(Typica)品种,但庄园主海瑞拉先生希望能孕育其他更多的咖啡品种,于是在1945年,该夫妇在波西多庄园附近购置了一块新的土地,并建立起希望庄园(La Esperanza),专门引进黄波旁(Yellow Bourbon)、波旁(Bourbon)、卡杜拉(Caturra)等品种种植。 在经营庄园期间,这对夫妇生下了14个孩子,壮大了整个家族。在这些孩子里,名为Rigoberto和Luis对咖啡种植产生了巨大的兴趣和天赋,并开始接手家族的庄园经营。 此外,Rigoberto在2007年的时候,在巴拿马波奎特地区(Boquete)租用了一个咖啡庄园种植瑰夏(Geisha)品种,并且在2008年斩获了最佳巴拿马(BOP)的冠军,之后在2009年再次获得亚军,这一壮举还帮希望庄园获得不少名气。 后来,Rigoberto还把瑰夏引进回哥伦比亚的希望庄园种植,随着经营的壮大,陆续采购了蓝山山丘 (Cerro Azul)、玛格丽特 ( Las Margatitas)和夏威夷(Hawaii)三个咖啡庄园(前街入手的瑰夏来自玛格丽特)。这五个庄园的总面积为150公顷,这些庄园的种植海拔不同,海拔范围都在1400-2000米里,分别种植不同的咖啡品种。 目前,希望庄园主要集中在考卡山谷省(名字主要来自附近知名的考卡河Cauca River),这里曾是哥伦比亚的咖啡核心区域,位于哥伦比亚中部地区,得益于这里独特的山区和气候,这里在一年里拥有两个旱季和两个雨季,因此拥有两个咖啡收获季节,在以前以产量著称的年代,十分受政府重视,不过随着精品咖啡的兴起,哥伦比亚的咖啡核心往南区转移。即便如此,在考卡山谷省仍有不少专注咖啡种植和研究咖啡处理的知名庄园,如希望庄园和不朽庄园等,努力带动当地咖啡产业的发展。...

埃塞俄比亚咖啡种植模式是什么?咖啡发源地卡法森林有何特点?产自卡法森林的咖啡具有哪些风味口感?

13:22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作为非洲第一咖啡生产大国,埃塞俄比亚目前的咖啡种植主要有三种模式,分别是庭院种植、庄园种植和森林种植。其中,庭院种植就是咖农把咖啡树种植在自家后院,或者与其他农作物一起混种在农田里,最后统一交到附近处理站或合作社处理和出口。这种方式在埃塞俄比亚的咖啡产区最为常见,通过该方式得到的咖啡占据埃塞全国咖啡总产量的一半。 庄园种植,顾名思义,就是像瑰夏村庄园一样地种植、生产咖啡。通常情况下,庄园占地面积较大,而且拥有自己的生豆处理厂和实验室,但这种模式在埃塞俄比亚比较少见,该国只有10%左右为咖啡庄园。 另外,在埃塞最为特别的就是森林种植模式,这种模式主要在埃塞俄比亚的西南部卡法地区(Kaffa Zone)。这里是最早发现咖啡的地方,是咖啡的故乡,目前仍有无数野生阿拉比卡咖啡母树生长在当地的卡法森林里,接受着埃塞政府与当地人的保护。 根据历史的记载,该地区之所以称为卡法(Kaffa),是来源自于历史上的一个古老王国,卡法王国(Kingdom of Kaffa)。这个王国在19世纪末的时候被埃塞俄比亚帝国吞并,成为了埃塞俄比亚的一部分。 但在最早咖啡仍未被系统种植的年代,咖啡树在埃塞南部的野外自由地生长着,并形成大片的茂密的雨林。但由于人们对土地的开发,森林砍伐等活动,对该片森林造成破坏。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数据,在1988年至2008年间,卡法森林的开采率高达11000公顷/年。 因此政府把该地区划分成卡法生物圈保护区(Kafa Biosphere Reserve),并且周边被一些国家公园围绕着。其中西部则是Gesha国家森林保护区,在巴拿马盛名的瑰夏品种就是来自于此。 该卡法生物圈保护区占地约760144公顷,其中森林面积422260公顷,森林面积达50%以上。看上去,其实卡法森林与普通的热带雨林没有太大的区别,都是原生态、红土壤、降雨丰富,拥有丰富的植被和生物,区别在于卡法森林很大程度上由咖啡树组成,咖啡树生长在海拔1400-2100米的地区。 咖啡植物会随着种子的自然跌落,或被动物和鸟类运到森林其他地区,使其自然繁殖。目前,卡法森林已经孕育出了约5000个咖啡树种,是阿拉比卡咖啡品种最丰富的基因库。目前,在卡法保护区的周边建立了约30个咖啡生产合作社,农民在咖啡成熟时期采收森林里的咖啡浆果,在处理后进行出售。 前街也入手了一款来自卡法森林的咖啡豆,选用水洗处理,中浅烘培,冲煮后有淡淡的花香,喝起来会有明亮的柠檬酸质,并带有甜橙、佛手柑风味,回甘有果仁香,口感似绿茶。...

巴拿马翡翠庄园的卡杜艾品种是什么风味口感?钻石山Diamond Mountain咖啡采用哪种处理法?

12:57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近二十年来,瑰夏(Geisha)因其香气丰富、风味独特而成为咖啡市场上的“宠儿”,广受人们的喜爱与追捧。不过根据世界咖啡研究中心称,瑰夏品种发现至今还未到百年,最初是在20世纪30年代在埃塞俄比亚森林被发现,之后送到多国的研究机构,于20世纪60年代才传到巴拿马。 直到被翡翠庄园庄园发掘并参加BOP竞赛,瑰夏咖啡才能风靡全球。不过,在瑰夏还没到来的之前,巴拿马和其他中美洲国家一样,以种植卡杜拉(Caturra)和卡杜艾(Catuai) 品种为主。翡翠庄园也不例外,一直以来都有种植卡杜艾品种,并以钻石山品牌出售。 目前,翡翠庄园拥有3个咖啡种植园,分别为哈拉米约(Jaramillo)、坎纳斯维迪斯(Canas Verdes)以及面纱(El Velo)。在这些种植园里,除了种植瑰夏和卡杜艾外,还会种植很多不同的实验品种,如SL34、帕卡马拉(Pacamara)、尖身波旁(Laurina)等,为此近年推出了Varietals collection(多品种集合)品牌。 而瑰夏品种主要分为竞标批次(Esmeralda Auction)、翡翠特选(Esmeralda Special)和私人收藏(Private Collection)。其中,翡翠特选和私人收藏也就是俗称的红标和绿标,此外,在今年翡翠庄园还推出了“黑标”批次,选用红标当中一些实验批次、特殊处理法或者极高海拔地块种植的批次,标志的颜色为黑色。 卡杜艾品种就以钻石山(Diamond Mountain)品种出售,取名为钻石山是象征着其高品质和独特的风味,如同珍贵的钻石一样。选用种植在哈拉米约(Jaramillo)和坎纳斯维迪斯(Canas Verdes)农场,种植海拔在1400-1600米处的卡杜艾,以水洗和日晒处理为主。 卡杜艾(Catuai)品种是由巴西坎皮纳斯的圣保罗农艺学院(IAC)制作的品种,是由新世界Mundo Novo和卡杜拉Caturra之间的杂交品种。其名字源于瓜拉尼语multo mom,是“非常好”的意思。 卡杜艾相比起波旁,其整体树形较为矮小、果实相间紧密,可以密集种植,产量高,能够适应更高的海拔种植,并且品质优异,十分受欢迎,因此在巴拿马很多庄园都有种植卡杜艾品种。 并且翡翠庄园的所有种植园都位于巴拿马波奎特(Boquete)产区中,该产区是巴拿马主要的咖啡产地,位于该国西部的奇里基省(Chiriqui),附近是著名的巴鲁火山(Volcán Baru),得益于这里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外,还有当地独特多变的微气候,咖啡等植物能在此很好的生长。 虽然在品种上比不上瑰夏,但一样受到波奎特产区的独特环境,以及翡翠庄园的高质量管理,在品质上也非常优秀,并且性价比高。前街的翡翠庄园钻石山选用传统的日晒处理,在冲煮后,会闻到因日晒处理所带来的轻微发酵感,入口会有明亮的酸质,有柑橘、坚果、蜂蜜风味,口感顺滑,最后会有可可的余韵。 ...

蜜处理咖啡冲煮分享|哥伦比亚希望庄园瑰夏怎么冲才好喝?蜜处理瑰夏有什么独特风味表现?

12:52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在前段时间,前街上架了一款希望庄园的蜜处理瑰夏。许多朋友在门店品尝以后有被惊艳到,于是也购入了一包回去冲煮。那为了防止因为这支豆子的独特性而导致冲煮翻车,所以前街今天就来分享一下,这支蜜处理的希望庄园瑰夏应该如何冲煮! 希望庄园和瑰夏可以说是非常常见了,如果单单是常规的希望庄园瑰夏前街可不会单拎出来讲解冲煮。紫葡萄汁、玫瑰花香、柑橘,是这款瑰夏出色的风味表现。而之所以风味能够这么独特,主要归功于这支瑰夏采用了一个常规但相对来说比较少见的处理方式--蜜处理。   什么是蜜处理? 蜜处理,译自英文Honey Process,也叫Miel Proces,Honey和Miel都是蜂蜜的意思。由此很多朋友都认为,这个处理方式是因为将咖啡豆处理的很甜才能够得到此名。而实际上,这里的蜜并不是指味道,它主要是指包裹于咖啡豆表的果胶。 咖啡豆在进行蜜处理的时候会有一层果胶附着于豆表,由于果胶质感十分粘稠,与蜂蜜十分相似,于是人们便用「蜜处理」给这个处理方式进行命名。 蜜处理的步骤十分简单,首先通过将采收下来的咖啡果浮选来剔除坏果、杂物,再使用特定的去皮机去剔除果皮,保留果胶。随后人们会让这些带着果胶的豆子进行一段时间的干式发酵,干式发酵完成后,再移至太阳底下进行晾晒干燥。待干燥至制定含水量以后,就可以进行去壳取豆,结束处理啦。 经过蜜处理的豆子豆表会因为糖分的附着,在烘焙时产生的焦糖化反应会更多一些。因此,虽然烘焙不深,但它们也会因为进行了更多的焦糖化反应而拥有着更深颜色的外表。 冲煮要点 虽然蜜处理也属于是传统处理,但它处理出来的豆子相较于水洗、日晒来说还是有些不同,会更脆一些(烘焙导致)。因此,倘若我们使用水洗、日晒豆的研磨度来研磨蜜处理豆,那么出来的咖啡颗粒将会更粗一些。 比方说,前街用ek43的10刻度研磨去磨种植于1700米的水洗瑰夏,20号筛网测出的过筛率为80%;而同样用ek43的10刻度研磨去磨种植于1700米海拔的蜜处理瑰夏,20号筛网测出的过筛率则为75%。 倘若我们就这样用原来的方式去进行冲煮,那么这份蜜处理瑰夏则会因为磨出来的颗粒更粗而导致下水速度更快,在萃取上很容易产生不足。因此,我们可以稍稍调细刻度,让粒径缩小,热水的下水速度更慢,自然也就有着充沛的萃取时间。 为了让瑰夏可以表现出丰富的花果香气,前街对它采用了中浅程度的烘焙,所以此前才会特别提及它的豆表色泽,以免有朋友将它作为一支中深焙豆进行冲煮。因此,我们在冲煮的时候,90°C~93°C的水温会更适合这支中浅烘焙的瑰夏。 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进入实操,看一下前街是如何冲煮这支瑰夏的吧!参数如下: 使用粉量:15g 研磨程度:ek43的9.5刻度,20号筛网的80%过筛率,细砂糖研磨。 粉水比例:1:15 冲煮水温:92°C 冲煮方式:三段式 使用滤杯:V60 首先依旧是闷蒸阶段,注入粉量的2倍水量进行为期30秒的闷蒸。可以看到,这支瑰夏的吸水效果比较出色,鼓包明显。 当闷蒸结束以后,我们由中心向外绕圈注水,直至将整个粉层都湿润一遍再持续绕大圈注水。此时使用的水流为大水流,目的是抬高粉床,让咖啡更具层次感,注入水量为130ml。 待热水渗透的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再使用小水流绕中心小圈的方式注入剩余的65ml热水。当注水完毕以后,只需要等待渗水完成,我们就可以结束萃取啦! 这样冲出来的希望庄园瑰夏正如我们前面所描述的一样,具有非常饱满的紫葡萄汁,馥郁的玫瑰花香,以及活泼的柑橘酸质。甜感很高,回甘悠长,非常不错!!...

牙买加蓝山为什么贵?蓝山咖啡与日本有何关联?蓝山咖啡产区有哪些?克里夫顿庄园蓝山一号风味怎样?

12:37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在上个世纪,产量少、品质高、香气优异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受到咖啡市场的追捧,被赋予“咖啡皇帝”的美誉。也因如此,蓝山咖啡与“价格昂贵”牢牢绑定,成为很多人对蓝山咖啡的第一印象。那为什么牙买加蓝山咖啡会这么贵呢?前街认为,这与牙买加当地的历史原因、地理环境以及该国对高品质咖啡的生产标准等有关。 牙买加是一个岛国,早在18世纪便开始引进咖啡种植,咖啡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鼎盛时期,牙买加拥有600多座咖啡种植园,并且品质优异,深受全球咖啡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好景不长,牙买加全岛在20世纪末遭遇飓风侵袭,损失十分严重,无论是咖啡还是其他农作物都被摧毁,咖啡产业也因此没落。但同时,日本在这个时期经济发达,并且十分喜欢蓝山咖啡,于是几家日本的贸易公司(包括知名UCC上岛咖啡公司)联合为蓝山地区一些咖啡种植园提供贷款,帮助其牙买加渡过难关。 于是牙买加政府与日本签订了30年的合约,把蓝山咖啡的90%配额供给日本,剩余的则供给欧美等国家。在日本垄断后,通过营销和宣传,掀起了“蓝山热潮”,许多日本周边国家也开始追捧蓝山咖啡。本身就不多的产量加上日本成功的营销,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不过,牙买加和日本的合约已经到期,蓝山咖啡也开始销往其他国家,国内也更为常见。 不过这也得益于该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在牙买加蓝山地区拥有多座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带上,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并且这里气候湿润多雨,终年多雾,十分适合咖啡等农作物种植。 不过,并不是整个蓝山区域种植的咖啡树都可以称为蓝山咖啡,牙买加农业商品监管局JACRA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种植在圣安德鲁( St.Andrew )、圣托马斯( St.Thomas )、波特兰( Portland )和圣玛丽( St.Mary )四个区内,并且生长在这个区域内海拔高度为915米-1700米间的铁皮卡品种咖啡才能命名为牙买加蓝山咖啡(Jamaica Blue Mountain)。其余区域生产的咖啡只能以牙买加高山咖啡和牙买加优选咖啡出口。 由于区域有限,因此产量并不高,并且海拔高,种植管理和采摘难度更大,采摘过程几乎由当地熟练的女工完成,选择恰到好处成熟的咖啡豆,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都有专人负责质量监督,使用严格的生产流程来保证咖啡的高品质,相应的价格也会更高。 此外,JACRA还会根据生豆的规格、瑕疵率、杯测风味等项目进行分级,蓝山咖啡共分为一号、二号、三号以及手工特选出来的PB四个等级。所有出口都需要通过JACRA的品质检测,会抽取300g生豆样本,需要96%的咖啡豆规格在17-18目之间,瑕疵率低于2%,含水率在10-12.5%左右左右,杯测风味符合标准才能成为顶级的牙买加蓝山一号咖啡。 并且为了确保咖啡豆的品质,牙买加对优质的蓝山咖啡还坚持使用传统木桶包装运输,分有70公斤、30公斤、15公斤规格。其余的使用60公斤麻包袋装运。 目前,前街使用的就是蓝山一号咖啡,来自圣安德鲁产区克里夫顿庄园,水洗处理,冲煮后会有黑巧克力、坚果、焦糖风味,奶油般丝滑的口感,适中的醇厚度,余韵清甜,整体均匀、平衡。 ...

为什么巴西豆常用于意式拼配?巴西咖啡特点有哪些?巴西有精品单品咖啡豆吗?巴西精品咖啡产区在哪里?

12:28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众所周知,巴西是全球咖啡产量第一的国家,但比较少人知道的是,巴西已经稳坐全球咖啡产量第一的宝座超过150多年,每年生产全世界三分之一左右的咖啡豆。不过对于巴西咖啡,更多朋友或许是在意式拼配豆的配方中看到其存在,前街推出的5款意式豆中,就有4款里面包含了巴西豆。那么,巴西豆为什么常出现在意式拼配豆中?巴西有没有精品单品豆呢?今天就让前街来为大家答疑解惑吧。 前街认为,巴西咖啡能够常出现在意式拼配中,主要因为巴西咖啡产量大,价格便宜,同时品质和风味稳定,巴西咖啡拥有典型美洲咖啡的风味特点,具有可可和坚果般均衡的风味,味道香醇浓郁,能为一杯咖啡的提供了根本基调。 巴西咖啡的产量能如此大,得益于该国的环境,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地大物博,在巴西26个州中有17个都有生产咖啡。咖啡主要种植在巴西中南部地势平坦的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米左右,适合大规模种植咖啡,这里阳光充足,气候适宜,加上肥沃的土壤,适合咖啡等农业种植。 没有其他国家接近巴西的咖啡生产规模,巴西的咖啡庄园通常要比其他产国的大型农场更大。并且可以进行机械作业,大型机器在咖啡林间作业,还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土壤和咖啡植物补充水分,可以说巴西是全球最先进也最依赖工业化咖啡生产的国家。 由于海拔偏低,地势较为平坦,缺乏微型气候,咖啡树没有树荫直接暴晒,因此巴西咖啡豆没有埃塞俄比亚咖啡一样有花香和果酸,而是有软豆风味,酸度低,坚果风味重,口感更醇厚。 但巴西并不是一味追求产量,对与咖啡品质和风味同样有追求,巴西的农场以及行业协会十分重视品质和技术的研究,如坎皮纳斯农业研究所(IAC),该组织一直专注于咖啡在内的不同植物和物种的保存、遗传研究和育种,使得巴西咖啡在基因育种、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位于世界前列,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指引。 巴西作为知名的精品咖啡竞赛卓越杯(Cup Of Excellence,简称COE)的首办国,也有一些精品的咖啡庄园,在巴西的精品咖啡庄园大多数位于摩吉安娜(Alta Mogiana)、喜拉多(Cerrado)、南米纳斯(Sul de Minas)等子产区的山地,这些地区海拔会更高,并且不像巴西其他低海拔地区可以使用机械大范围采收咖啡,都是以手工采摘为主。 前街的巴西精品咖啡豆就是来自摩吉安娜产区的皇后庄园(Fazenda Rainha),该庄园在巴西包括COE在内的多个咖啡竞赛中,获得许多奖项和名次。一直以来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生产优质精品的黄波旁(Yellow Bourbon)品种而闻名。 在咖啡豆采收后,使用巴西发明的半日晒处理,该处理法会把咖啡浆果采收后,进行清洗,之后通过机器去除果肉和果皮,去除后直接进行日晒。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用水,对日晒的过程把控更精准,降低发酵风险,并节省时间成本。该处理法在后来还被其他美洲产国借鉴和改良,成为蜜处理。 这款皇后庄园生产的黄波旁咖啡豆在冲煮后,入口会有果实般的甜感,甘蔗、巧克力和花生坚果风味,微弱干净的苦感,口感柔滑细腻,适合一些不太喜欢酸,想要坚果调和平衡风味的咖啡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