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Sed ut perspiciatis

手冲咖啡可以加牛奶吗?欧蕾咖啡与意式奶咖是同种类别吗?如何制作一杯法式奶咖?

17:09 29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我们熟知的咖啡种类有速溶咖啡、挂耳咖啡、奶咖、美式、手冲咖啡等等,很多朋友经常换着品类喝,偶尔还会搞些创新,比如在手冲咖啡里加点牛奶之类的。 这种喝法可能会给一些咖啡小白带去些许冲击。毕竟大众印象中,奶咖基本都是使用意式浓缩咖啡作为基底,加上冰牛奶或者蒸汽棒打发的热牛奶,也就是我们在咖啡店常见的拿铁、卡布奇诺、澳白一类的饮品。而手冲咖啡本就是品尝咖啡豆的产区风味,若往里倒入牛奶便会掩盖咖啡的味道,所以在一些人看来,手冲咖啡加奶的组合像是“咖啡界的邪修料理”,令人匪夷所思。不过,前街悄悄告诉大家,其实「手冲咖啡加奶」的喝法,比现在的意式拿铁咖啡更悠久哦~ 在17-18世纪的法国,有一款叫做“Café Au Lait”的咖啡非常火爆,其实就是法式奶咖,直接翻译过来就是“咖啡与牛奶”,国内翻译又将后半段音译作为这款咖啡的名字——欧蕾咖啡。欧蕾咖啡的咖啡基底与手冲咖啡很类似,使用浸泡式或者冲滤式萃取出咖啡液,浸泡式是直接把咖啡粉倒入热水中浸泡或者煮,然后再用法兰绒滤掉咖啡渣。冲滤式是吧咖啡粉放入法兰绒中,利用热水反复冲刷法兰绒中的咖啡粉。然后把咖啡与热牛奶按1:1的比例同时倒入杯子中,就完成了。 后来,这种牛奶咖啡也被日本人带回国内,又经过一系列的匠人改造,形成了用法兰绒慢滴的手冲方式萃取出高浓度的咖啡液,然后再按欧蕾咖啡的制法做出来。 所以,手冲咖啡加奶也不是什么奇葩行为,是有历史的依据的。 也有人认为,手冲咖啡不就是为了喝咖啡原本的风味吗,加上奶不就破坏了咖啡的风味…… 前街先要给大家理清一些概念,要追求咖啡原本的风味的主旨在于咖啡豆,这取决于咖啡豆,而不是手冲咖啡。手冲咖啡只是一种很简便、很好地表现出这些精品咖啡豆风味的萃取方式。那些具有很好风味的咖啡豆用法压壶、虹吸壶等方式也能萃取出“咖啡原本的风味”,并不是手冲咖啡的专利。所以要区分手冲咖啡与精品咖啡豆这两者的关系。 其次,我们要讨论的并不是手冲咖啡能否加奶,而是手冲咖啡怎么样加奶好喝!喝咖啡最重要的就是好喝,主要就是咖啡烘焙度的问题。像中深度烘焙度咖啡,其风味调性是苦,加入牛奶后可以中和咖啡的苦,而且牛奶的醇厚感也提高整杯咖啡的口感。而现在大多浅度烘焙的咖啡以酸调为主,这类咖啡与牛奶的搭配程度就很低。 最后是加多少牛奶的问题,其实与前街之所说的拿铁咖啡要加多少奶的道理一样,一切在于那个味道是否合适。例如使用松屋式的高浓度萃取咖啡液,可以加入1:1-1:1.5的牛奶,咖啡与牛奶达到均衡。而像平常的1:15粉水比例的萃取的咖啡,大约每120ml咖啡液加入20ml牛奶的效果会比较好。...

单品浓缩咖啡SOE是什么?SOE咖啡和意式拼配哪种味道更好?SOE与意式豆哪种性价比高?

16:54 29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近两年,SOE成了不少咖啡店的新宠,很多爱喝咖啡的朋友一见到SOE豆子都愿意补上差,尝一尝现在风头正劲的SOE咖啡是何风味。到前街的一些朋友也会在进店后询问这里有没有SOE,那么前街就来浅析SOE为什么会流行起来。 SOE(single origin espresso)即单品浓缩咖啡,简单通俗地说,SOE就是使用单品豆制作的浓缩咖啡,与之对应的就是拼配咖啡豆。对于名词上的解释,确实如此。但通常一个标新立异的事物冒出来时,往往就不是单单字面上的意思这么简单,这个词的出现,更像是与旧事物作出来划分。 「前街之前也科普过SOE的定义只是区分意式单品与意式拼配,并没孰好孰坏之分。影响咖啡风味好坏的是咖啡的品质。简单地说,单品、精品从来就不是捆绑在一起的,只是大多情况下,呈现给大众的咖啡都具备这两个属性。」 当单品咖啡的概念铺开在以手冲为主的滴滤式咖啡中时,风味变得丰富多样了。不可否认,当初提出咖啡单品化(产地)的目的就是要把咖啡精品化,而这一点,单品咖啡确实表现得很好。 「这里引申一个概念,单品咖啡是指在产地的时候就已经区分开来,确保优质的咖啡独立起来,而淘汰的咖啡豆则另外处理,这里对应的是不做小产地划分,直接混合起来当大宗商品处理。而拼配咖啡多指烘焙商的人为重新再拼配,用几个产区的单品豆,拼配出理想的配方。」 前街的向日葵暖阳拼配是采用单品豆耶加雪菲红樱桃与单品豆洪都拉斯雪莉拼配,风味特点明显,有香草奶油、雪莉酒香、巧克力、红糖的风味 根据2021年中国咖啡消费者喝咖啡主要因素调查中,位居前三的分别是提神(53.1%)、喜欢咖啡的味道(52.2%)、享受咖啡店的氛围和服务(31.3%),而生活习惯仅有18.9%。也就是说,中国的咖啡消费习惯还不是日常生活的部分,功能性与咖啡味道依然是主流。意式咖啡的消费市场仍占主导。 再结合意式咖啡的情况,传统的意式咖啡给人的影响是焦苦的,油脂丰富的,甚至以前还出现以你的意式咖啡豆不出油而认为你的意式咖啡不正宗的现象。但事实上,导致咖啡焦苦的原因是意大利喜欢混入罗布斯塔以增加醇厚度,而且烘焙程度极深。而导致拼配咖啡豆表现不出色也不是因为是拼配的原因,而是拼配者的理念是为了咖啡的表现稳定与价格上优势,从而牺牲了风味。久而久之,消费者就会对意式咖啡豆或者拼配咖啡豆产生了刻板的印象。 风味型的拼配并不是没有出现过,只是一旦印象形成了,就很难单靠零星的力量去改变。既然单品豆在手冲上的表现是以风味而标注的,消费者也普遍接受这个说法。那么直接挪到意式上,比重新教育市场更便捷。 因此,推行SOE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为了与传统的意式豆风味作出划分。 在澳洲的一些咖啡店,会配备2台以上的意式研磨机,在出品美式、拿铁时,会使用综合咖啡豆做出经典风味,而制作Flat White则使用SOE,用于表现出咖啡的另类风味。往后发展到有数款意式咖啡豆给客人选择。 今年年初,某知名连锁品牌推出了SOE花魁5.0系列后,更是把SOE、花魁这两个词推上了热点。对于商家,提供更优质的咖啡能提高店铺的形象,也客观潜移默化地改变消费者对于意式咖啡的印象,而提出SOE的概念,更容易让消费者认识到与传统的意式咖啡豆的区别,减少教育成本。特别对于小型的独立咖啡店,一款风味特别的SOE咖啡能让消费者记住这家店。 对于消费者而言,更多的是以味道去辨认咖啡,他可以不深入了解SOE的涵义,但喝到一款比之前的咖啡豆好喝的时候,并得知是用SOE制作的,这样就已经足够了。 根据目前的销售模式是「普通咖啡更换SOE采取加收费用」的模式,从价格心理上看,也形成了SOE更优异的印象。 最后,还是要多嘴唠唠一下,并不是随便买一包单品咖啡豆用来萃浓缩就是SOE,在出品SOE用的咖啡豆会不一样的烘焙曲线,来调整至适合意式咖啡机的烘焙度。因此,手冲用的单品豆不一定适用于SOE(不过也有个别豆子兼容手冲意式)。...

SOE全称是什么?单品豆和SOE豆比拼配豆更好喝吗?单品豆、拼配豆和SOE豆哪种适合咖啡新手?

16:41 29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如今打开购物平台,我们不难发现市面上售卖的咖啡豆主要分为三个种类:单品、拼配以及近来名气上升的SOE。对刚接触咖啡的小白选手而言,当看到这三种品类的咖啡豆时可能会傻傻分不清,不知该如何挑选,有可能还会搞错要买的目标。 那么今天前街就来分享一下,市场常见的单品、拼配、SOE咖啡豆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是主要用在哪些途径上。 单品咖啡豆 大家肯定会想,它必然意指单一品种的咖啡豆对吧!NONONO,浅了,看浅了!单品咖啡豆指的是单一产地/品种/批次的咖啡豆,并非单指一个品种!因为很多地块都会混合种植不同的咖啡品种,售卖的时候也是混合售卖,所以单一品种的描述无法概括全部。 单品咖啡是精品浪潮的核心产物,也叫精品咖啡!娥娜·努森女士在1978年提出了「精品咖啡」这个概念后,咖农们的种植观念都从原来的重量不重质,更改成了以质为准的产区咖啡豆。 这些咖啡豆能够很精细的追溯到它们的源头信息:品种、种植地、处理、海拔等等。让人们更好的感受与理解当地的产区特色风味,像耶加雪啡味,蓝山味便是产区风味的咖啡代表。 最关键的是,精品咖啡这个理念还提高了咖农们的种植收益,这才让人们能够更好的投入重质的理念里。一般来说,单品咖啡豆主要用途是以手冲咖啡、虹吸壶、聪明杯这类能够更好感受咖啡本身风味的黑咖啡为主,其次便是用在意式咖啡上,而这便是我们接下来要提到的「SOE」。 SOE SOE,全称为「Single Origin Espresso」,Single Origin意指单一产地,Espresso便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浓缩咖啡,结合起来翻译就是使用单一产地的咖啡豆制成的浓缩咖啡。 这个其实就是单品咖啡豆,只不过它们的用途不是在手冲等滴滤式咖啡的萃取上,而是用来制作意式的浓缩咖啡。而之所以要将单品和SOE使用的豆子区分开来,原因就是在意式咖啡的制作上,有些豆子的烘焙程度需要更深一些! 有些豆子的烘焙程度并不能够通用于单品和意式,像一支极浅烘焙的豆子,如果直接使用原来的烘焙程度用到意式咖啡机的萃取,那么萃取出来的咖啡酸度会比单品咖啡表现出来的多很多! 当酸味太多、太浓的时候将会产生不愉悦的感受体验。所以,我们需要降低豆子一定的酸度,最好的办法便是提高烘焙程度,酸味就能够得到一定的降低了。所以,SOE用的咖啡豆才会和单品咖啡用的豆子区分开来,它既能突出产地的特色风味,又适合制作浓缩咖啡,这就是SOE!   拼配咖啡豆 拼配咖啡就简单啦!用两支或是以上的单品豆子进行组合拼配,很多人也会称之为综合咖啡。而拼配的理念则来源于:你想要什么,你的需求是什么。 拼配咖啡豆有很多种类型,人们最常理解的就是用几支豆子的优点,弥补相互之间的缺点,组合成的豆子。 除此之外,拼配还可以是将多支豆子不同的特色风味,组合成一支全新风味的豆子!例如,我们用一支桃子风味突出的桃乐茜,拼一支绿茶风味显赫的果丁丁,那会变成什么?会变成一支带有白桃乌龙风味的全新豆子! 誉有“咖啡皇帝”称谓的「蓝山」,它的贵,众所周知!那人们想要喝到蓝山的味道,又不想花大钱,该怎么办呢? 对咯,就是拼配!我们可以用几支不是蓝山的豆子拼出类似于蓝山的口感、味道(传说中的蓝山风味咖啡)!也可以在拼配里加入一点蓝山咖啡豆,形成“蓝山拼配”。 可以说,拼配就是一个创意的展现,你的想法、对豆子的熟悉程度决定了你能够做出一支怎样的拼配咖啡,而拼配咖啡豆多用于意式咖啡,较少会用在单品咖啡身上,所以一般人们也将其称之为「意式拼配豆」! 但有个误区大家需要注意,SOE或者单品豆子并不一定就比拼配豆高级,毕竟有些华丽的拼配豆,用的就是比较优质的单品豆。例如前街的暖阳拼配,采用的是70%的洪都拉斯·雪莉,拼30%的埃塞俄比亚·红樱桃,萃取出来有着黄油曲奇、威士忌酒香、莓果微酸;以及上面提到的桃乐茜拼配,同样适用。它们换算下来的价格会比部分单品豆贵得多,所以,有些事情是不能以偏概全的哈~...

SOE咖啡的定义是什么?SOE豆比拼配豆更高级?为什么SOE咖啡比拼配咖啡价格高?SOE咖啡喝起来有何特别?

16:02 29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如今,有些以意式咖啡为主的咖啡店会提供不同风味的意式咖啡豆给客人选择,除了常见的拼配咖啡豆外, 顾客可以选择支付额外的差价,将制作咖啡的豆子更换为SOE咖啡豆。 SOE并不是近年来才出现的! 很多人只是单纯地想喝杯咖啡,自然也不会刻意地去了解更多的咖啡背后的故事,当听到SOE咖啡豆,而且更换还得加钱,那一定是个高级货。 其实,SOE只是“Single Orgin Espresso”的缩写,翻译过来就是单品浓缩咖啡。从字面上来看就是为了与拼配咖啡豆作出一个区分。 SOE并不是什么新鲜产品,它比拼配咖啡出现得更早(只是SOE的称呼是后来才出现)。这里前街需要要给大家理清拼配咖啡豆出现逻辑。在拼配咖啡豆出现之前,世界本来就是使用单品咖啡豆,来自摩卡的咖啡、巴西的咖啡、爪哇的咖啡,那时不强调单品,是因为本来就是理所当然的事,并不需要特别说明。 直到,消费市场形成了一定规模(当时以欧洲市场为主),再加上各大产区的咖啡豆产量、品质不稳定的风险,于是就有人通过把不同产区的咖啡豆拼配在一起,对抗这个风险。至此,拼配咖啡就成为了当时的主流,用不同产区的咖啡豆进行互补,稳定咖啡的味道,就算来年某个产区失收,也可以通过调整拼配配方来弥补。 近年来,SOE咖啡再度兴起,主要是受大环境的影响。单品咖啡渐渐地深入人心,在手冲咖啡中,大多以单品咖啡为主,冲煮出来的风味非常优异,也使得大家产生「单品咖啡就是好咖啡」的潜意识。 其实单品咖啡兴起还得从精品咖啡的概念说起,总结起来就是一群咖啡业内大佬从根源上解决咖啡品质参差不齐的问题,通过一系列的制定标准、教导咖啡农科学种植,高价收购高品质咖啡等方式激励咖啡产地的农民精耕细作。这样咖啡豆品质得到提高,那么冲出来的味道也自然更好了。 过去我们对意式咖啡的味道印象就是平衡,苦味的黑咖啡,要加奶才好喝。这并不是萃取方式的问题,而是使用咖啡豆的问题。意式咖啡的价格不能太高,而且用量大,因此在豆子的要求上,成本是第一位,接着是稳定性,最后才是风味。拼配则是最保险的做法,使用的拼配原料豆必须是产量大,供应稳定,所以原料基本就只能在十大咖啡产国里选。至于风味,基本定格在焦糖、坚果、奶油、可可之间,因为要照顾各种咖啡豆的风味口感兼容度,把咖啡豆都烘深是最省心的办法(当然市场的口味需求也是主导原因)。那时的溯源性比较差,消费者只能认准哪家烘焙商或者咖啡店的咖啡好喝。 而单品咖啡讲究的是咖啡产区的风味,讲究的是溯源故事,从手冲、虹吸等萃取方式上取到成功,也慢慢地应用到意式咖啡中,也就是成了“SOE”。   为什么选SOE咖啡要加钱? 既然SOE咖啡从定义上来将并不比拼配咖啡高级,那么为什么SOE能卖到更高的价格?原因很简单,因为商家所使用的SOE咖啡豆的原料成本更高。 从逻辑上来讲,使用纯巴西某一个产区的咖啡豆制作浓缩咖啡也可以称作为“SOE”。但是市面上鲜见有这样的操作。因为这样萃取出来的浓缩咖啡风味口感上不一定比得上拼配咖啡豆呢!因此,打出“SOE”旗号的咖啡豆必须有区别于那些传统拼配咖啡的风味,让消费者眼前一亮,愿意掏钱的风味。所以会有许多埃塞小产区的咖啡豆被用作SOE,因为埃塞是以柑橘、花香的风味为主,加上比较大胆(稍浅)的烘焙,就能让人尝到不一样的意式咖啡风味。 后来也越来越多特殊处理咖啡豆的出现,风味也越来越有特点(辨识度),很快也应用在SOE上。而咖啡豆的成本上升自然也会体现到额外加钱上。因此,很多咖啡店会至少配有一款普通拼配豆与一款SOE咖啡豆,既可以满足经济实惠的客人,也能满足对风味有追求的客人。   SOE?还是拼配? 前街之前也说到,SOE咖啡豆与拼配咖啡豆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唯一的区别就是使用者的目的。例如前街一款热门拼配咖啡豆——向日葵暖阳拼配,是使用了洪都拉斯雪莉咖啡豆与埃塞耶加雪菲的日晒红樱桃计划咖啡豆,这两款咖啡豆都是数一数二的高品质单品咖啡豆,用这两者拼配能做出1+1>2的味道——雪莉酒、香草奶油、巧克力,同样做到不同于传统意式拼配的极具特色的风味。当然,当你的拼配目的选择了风味与稳定,价格就没有优势了。 由于历史原因,拼配一词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刻板印象,这也是很多商家不选用高品质拼配的原因,而“SOE”这个词相对于拼配正好形成鲜明的印象对比(拼配对应着单品,不良印象对于着好印象)。 最后,当SOE咖啡豆成为潮流时,也注定有许多随波逐流的。也就会出现不是以风味为主要目的的SOE,而是以SOE为目的的SOE。...

精品咖啡介绍|单品豆、SOE豆与拼配豆是什么?单品、SOE和拼配哪个更好喝?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咖啡?

15:46 29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老生常谈,每个人的口味喜好不一样,每一刻的需求也不一样,但一旦到了点单或者买豆的时候,也是免不了跳进这个常见的误区。会觉得这个专不专业,这个好不好喝的纠结当中。本文试图从另一个角度,介绍一下这几个名称本来面貌和一些相关知识背景,根据自己不同的需求点一杯合适的咖啡。 单品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精品,喝的是地域风味,注意,单品指的不是单一品种咖啡,指的是来自单一产地的咖啡。比如“波旁是铁皮卡的一个变种”这几个简单文字的字面意思,说的就是一个品种在特定的情况下就会发生自然变异,人工不介入干预,这种自然变异植株数量结果就会好说。特别是一些历史时间比较长的传统产区,比如埃塞原生种,或者新开辟的人工种植时间长了以后,不同品种的混种在咖啡的种植生产当中是不可避免的正常现象。 而这也正是肯尼亚在近100年前就选育SL28,SL34的可贵之处,当然,肯尼亚也是一个比较大的产区,也是会常常出现混种的情况。单一品种的情况也会有,比如翡翠庄园瑰夏和蓝山,通常在一个极小种植面积之内控制种植品种的可行性才会比较高。 单品之味,比如我们通常所说的埃塞什么味道,西达摩什么味道,耶加雪菲什么味道,水洗沃卡什么味道。这也是我们当时推出口粮豆的目的——有代表性的产区,当地传统的处理法。如果你对比了口粮豆,你喜欢耶加产区,就可以继续在此产区寻找不一样的处理厂或者不一样的处理方法,你喜欢曼特宁,你就可以往PWN黄金曼特宁方向喝,以获得你喜欢这一产区当中更加丰富的香气。 单品咖啡好的地方就是反映了地区的味道,而它的不足,也是它仅仅能反映地区的味道。比如你喜欢耶加的果酸以及淡雅的花香,但是总感觉醇厚度不够。如果烘焙师听了你的要求,增加了醇厚度,就会失去部分的果酸和淡雅,那么有没有解决的方式呢?那就是拼配,比如,你想在耶加上增加醇厚度,熟悉了口粮豆产区的特性,就可以加入巴西,哥斯达黎加,哥伦,或者再极端点,曼特宁这些产区来实现。 拼配其实分几种情况。 达成手冲味道平衡的拼配方式,不少人喜欢叫综合咖啡。比如看日本知名咖啡豆烘焙商丸山的豆单,过半就是综合咖啡,或者是另一国际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也会有综合咖啡的产品,以此获得较为复杂丰富的味道。一般来说,用于手冲的拼配喜欢叫综合,两者是同一个意思。 除了当季的风味互补,不同产季之间因应天气的变化,咖啡的味道也会发生很大的改变。成熟的烘豆商也通过拼配的方式,使用几种咖啡豆产区组成一个产品的味道,即便是一个产区发生了变化,但占的比重不是特别大,拼配则可以在这种变化当中实现咖啡味道的稳定性,作为咖啡豆出品而言,好喝是一个追求,稳定也是一个追求。 除了稳定,拼配有时候也用于实现另一种需求,那就是降低成本,比如你用几种豆子实现华丽的味道。比如蓝山风味,蓝山拼配。蓝山风味可能用了两个非蓝山咖啡豆拼出醇的味道,蓝山拼配可能用了少部分蓝山,都是基于这种出发点。 由此可知,单品比拼配高级这种观点有点片面,而SOE(单一产区意式)更高级比拼配更高级这种说法则更加片面。 用拼配的方式,从单一风味结构走向复杂平衡结构是一种探索,对比起来,SOE则显得有点像是逆行。在好的单品加持下,它当然会有好的味道,这个不容质疑。意式是浓缩咖啡液,意味着不管咖啡的好与坏,都会用放大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使用不同的磨,每天调出不同豆子与之合适的参数,是实现稳定味道的前提,此前我们有另一篇文章《soe,真的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对此有详细的解释,在此不再重复。 不同的客人有不同的口味需求,不同的时间点市场也会发生变化,并不会一成不变,明白了它的变化规律,自然就会知道自己当下的选择。...

精品咖啡烘焙度介绍|「北欧烘焙」是什么咖啡烘焙技法?浅烘焙咖啡从何而来?浅烘咖啡喝起来怎么样?

15:36 29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精品咖啡概念广泛传播开前,世界上绝大部分咖啡都以深烘焙的焦苦味为主,从而给大众留下“咖啡是苦的”的深刻印象。而随着近些年精品咖啡概念逐渐普及,人们才逐渐品尝到咖啡除了苦之外还有酸、甜等滋味,也认识到浅烘焙咖啡的美妙之处!但要知道,历史的齿轮并不会自己转动,而是因为有了与老势力相对的新势力诞生,才有了推动齿轮的动力! 像我们现在所说的日式深烘、意式深烘、法式深烘等都是一个形容烘焙程度的名词,但放在当时,就是最主流的烘焙思想!每个烘焙程度都对应着该烘焙程度盛行的国家,例如意式=意大利,法式=法国! 所以,对于当时的咖啡界来说,意大利、法国等注重深度烘焙的都属于老势力,而相对年轻的,在当时属于不入流的,便是注重浅烘焙的欧洲北部地区,统称北欧!由于北欧被咖啡洗礼的时间较晚,所以没有受到太多苦咖啡的概念洗脑,因此,「北欧烘焙」这个在当时非常“叛逆”,现在非常流行的烘焙技法就诞生了! 最早的北欧烘焙虽然会比意式烘焙浅的多得多,但终归也就在中烘的程度,并不是现在我们所认知的浅焙(精品还未盛行的年代)!但对于当时其他国家的人们来说,它也是一个十分另类的烘焙程度了! 那时候,北欧烘焙对于其他国家的烘豆师来说,是这样一个看法:“豆子都没烘熟,尖酸刺激,能喝吗?”但其实,只是因为技术、认知上的问题,导致人们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所以,北欧国家的烘豆师们并不喜欢以浅烘焙,或是极浅烘等词汇来称呼自己豆子的烘焙程度。原因非常简单:容易让人联想到半生不熟、风味发展不足、十分酸涩、充斥着草本味道等负面状况!他们会更喜欢称呼自己的烘焙程度为:「北欧之道」(Nordic Approach)、「斯堪地纳维亚风格」(Scandinavian style),或是「北欧风格」(Nordic style)。 最开始的北欧烘焙采用的是欧美国家“大火爆炒”的粗暴型烘焙手法,在入豆时就将风门、火力开到极致,在接近一爆的节点时,关火!利用一爆散发出来的热量与炉内积蓄的余温来完成后续的烘焙进程。优点就是操作简单,开火、关火!缺点则是容易带有焦、烟呛味。 然后,随着时代的发展,挪威一众知名咖啡馆的烘焙师改变了烘焙思路:入豆时全开的只有风门,火力只控制在较高的温度范围!并且,还会随着烘焙进程逐渐调小。这种烘焙思路不再覆盖浅、深两种程度,而是主要针对于浅烘焙的一个思路设计! 在韩怀宗先生的「新版·咖啡学」一书中是这样描述北欧浅焙的咖啡体验:强酸只会在喝入口的时候停留一秒,然后瞬间消逝,接踵而至的便是多层饱满的花果风味,犹如吞入一颗“水果炸弹”,舌头两侧拉动唾液引发的回甘如同在口腔里引发了这枚“炸弹”,五彩缤纷的风味迸发出来!跟人们印象中,只有死死尖酸、呆板不活泼、酸涩难以入口的极浅烘咖啡截然不同!没错,正是我们现在感受到的浅烘咖啡! 正是这样的风味深深吸引了人们,这才推动了历史的齿轮,深度烘焙掌握主权的咖啡王朝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便是以酸味主导的浅度烘焙!而「北欧烘焙」正如意式、法式烘焙一样,在以前属于某些国家流行的烘焙程度,现在则是一种烘焙程度的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