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ta

牙买加蓝山为什么贵?蓝山咖啡与日本有何关联?蓝山咖啡产区有哪些?克里夫顿庄园蓝山一号风味怎样?

12:37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在上个世纪,产量少、品质高、香气优异的牙买加蓝山咖啡受到咖啡市场的追捧,被赋予“咖啡皇帝”的美誉。也因如此,蓝山咖啡与“价格昂贵”牢牢绑定,成为很多人对蓝山咖啡的第一印象。那为什么牙买加蓝山咖啡会这么贵呢?前街认为,这与牙买加当地的历史原因、地理环境以及该国对高品质咖啡的生产标准等有关。 牙买加是一个岛国,早在18世纪便开始引进咖啡种植,咖啡产业很快就发展起来,鼎盛时期,牙买加拥有600多座咖啡种植园,并且品质优异,深受全球咖啡消费者的喜爱。 但是好景不长,牙买加全岛在20世纪末遭遇飓风侵袭,损失十分严重,无论是咖啡还是其他农作物都被摧毁,咖啡产业也因此没落。但同时,日本在这个时期经济发达,并且十分喜欢蓝山咖啡,于是几家日本的贸易公司(包括知名UCC上岛咖啡公司)联合为蓝山地区一些咖啡种植园提供贷款,帮助其牙买加渡过难关。 于是牙买加政府与日本签订了30年的合约,把蓝山咖啡的90%配额供给日本,剩余的则供给欧美等国家。在日本垄断后,通过营销和宣传,掀起了“蓝山热潮”,许多日本周边国家也开始追捧蓝山咖啡。本身就不多的产量加上日本成功的营销,价格也因此水涨船高。不过,牙买加和日本的合约已经到期,蓝山咖啡也开始销往其他国家,国内也更为常见。 不过这也得益于该国独特的地理环境,在牙买加蓝山地区拥有多座山脉,地处环太平洋的火山地震带上,拥有肥沃的火山土壤,并且这里气候湿润多雨,终年多雾,十分适合咖啡等农作物种植。 不过,并不是整个蓝山区域种植的咖啡树都可以称为蓝山咖啡,牙买加农业商品监管局JACRA有严格的规定,只有种植在圣安德鲁( St.Andrew )、圣托马斯( St.Thomas )、波特兰( Portland )和圣玛丽( St.Mary )四个区内,并且生长在这个区域内海拔高度为915米-1700米间的铁皮卡品种咖啡才能命名为牙买加蓝山咖啡(Jamaica Blue Mountain)。其余区域生产的咖啡只能以牙买加高山咖啡和牙买加优选咖啡出口。 由于区域有限,因此产量并不高,并且海拔高,种植管理和采摘难度更大,采摘过程几乎由当地熟练的女工完成,选择恰到好处成熟的咖啡豆,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都有专人负责质量监督,使用严格的生产流程来保证咖啡的高品质,相应的价格也会更高。 此外,JACRA还会根据生豆的规格、瑕疵率、杯测风味等项目进行分级,蓝山咖啡共分为一号、二号、三号以及手工特选出来的PB四个等级。所有出口都需要通过JACRA的品质检测,会抽取300g生豆样本,需要96%的咖啡豆规格在17-18目之间,瑕疵率低于2%,含水率在10-12.5%左右左右,杯测风味符合标准才能成为顶级的牙买加蓝山一号咖啡。 并且为了确保咖啡豆的品质,牙买加对优质的蓝山咖啡还坚持使用传统木桶包装运输,分有70公斤、30公斤、15公斤规格。其余的使用60公斤麻包袋装运。 目前,前街使用的就是蓝山一号咖啡,来自圣安德鲁产区克里夫顿庄园,水洗处理,冲煮后会有黑巧克力、坚果、焦糖风味,奶油般丝滑的口感,适中的醇厚度,余韵清甜,整体均匀、平衡。 ...

为什么巴西豆常用于意式拼配?巴西咖啡特点有哪些?巴西有精品单品咖啡豆吗?巴西精品咖啡产区在哪里?

12:28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众所周知,巴西是全球咖啡产量第一的国家,但比较少人知道的是,巴西已经稳坐全球咖啡产量第一的宝座超过150多年,每年生产全世界三分之一左右的咖啡豆。不过对于巴西咖啡,更多朋友或许是在意式拼配豆的配方中看到其存在,前街推出的5款意式豆中,就有4款里面包含了巴西豆。那么,巴西豆为什么常出现在意式拼配豆中?巴西有没有精品单品豆呢?今天就让前街来为大家答疑解惑吧。 前街认为,巴西咖啡能够常出现在意式拼配中,主要因为巴西咖啡产量大,价格便宜,同时品质和风味稳定,巴西咖啡拥有典型美洲咖啡的风味特点,具有可可和坚果般均衡的风味,味道香醇浓郁,能为一杯咖啡的提供了根本基调。 巴西咖啡的产量能如此大,得益于该国的环境,巴西是南美洲最大的国家,地大物博,在巴西26个州中有17个都有生产咖啡。咖啡主要种植在巴西中南部地势平坦的高原,海拔大约在1000米左右,适合大规模种植咖啡,这里阳光充足,气候适宜,加上肥沃的土壤,适合咖啡等农业种植。 没有其他国家接近巴西的咖啡生产规模,巴西的咖啡庄园通常要比其他产国的大型农场更大。并且可以进行机械作业,大型机器在咖啡林间作业,还有庞大的灌溉系统为土壤和咖啡植物补充水分,可以说巴西是全球最先进也最依赖工业化咖啡生产的国家。 由于海拔偏低,地势较为平坦,缺乏微型气候,咖啡树没有树荫直接暴晒,因此巴西咖啡豆没有埃塞俄比亚咖啡一样有花香和果酸,而是有软豆风味,酸度低,坚果风味重,口感更醇厚。 但巴西并不是一味追求产量,对与咖啡品质和风味同样有追求,巴西的农场以及行业协会十分重视品质和技术的研究,如坎皮纳斯农业研究所(IAC),该组织一直专注于咖啡在内的不同植物和物种的保存、遗传研究和育种,使得巴西咖啡在基因育种、可持续发展等多方面位于世界前列,还为其他国家提供了不少宝贵的经验和指引。 巴西作为知名的精品咖啡竞赛卓越杯(Cup Of Excellence,简称COE)的首办国,也有一些精品的咖啡庄园,在巴西的精品咖啡庄园大多数位于摩吉安娜(Alta Mogiana)、喜拉多(Cerrado)、南米纳斯(Sul de Minas)等子产区的山地,这些地区海拔会更高,并且不像巴西其他低海拔地区可以使用机械大范围采收咖啡,都是以手工采摘为主。 前街的巴西精品咖啡豆就是来自摩吉安娜产区的皇后庄园(Fazenda Rainha),该庄园在巴西包括COE在内的多个咖啡竞赛中,获得许多奖项和名次。一直以来十分注重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以生产优质精品的黄波旁(Yellow Bourbon)品种而闻名。 在咖啡豆采收后,使用巴西发明的半日晒处理,该处理法会把咖啡浆果采收后,进行清洗,之后通过机器去除果肉和果皮,去除后直接进行日晒。这种方式能够减少用水,对日晒的过程把控更精准,降低发酵风险,并节省时间成本。该处理法在后来还被其他美洲产国借鉴和改良,成为蜜处理。 这款皇后庄园生产的黄波旁咖啡豆在冲煮后,入口会有果实般的甜感,甘蔗、巧克力和花生坚果风味,微弱干净的苦感,口感柔滑细腻,适合一些不太喜欢酸,想要坚果调和平衡风味的咖啡爱好者...

哥伦比亚大肚脐Ombligon是什么咖啡品种?大肚脐种植在哪些产区?分界线庄园大肚脐的风味口感如何?

11:48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在前街咖啡的咖啡豆单中,在哥伦比亚一栏有款产品名叫“大肚脐”,很多小伙伴初见这个名字都被勾起了好奇心,只觉得一支咖啡豆叫这个名字很有趣,纷纷询问咖啡师大肚脐是什么咖啡、为什么要起这个名字。 其实,大肚脐(Ombligon)是一个相对新的阿拉比卡品种,虽然目前仍未清楚该品种起源在哪里,但根据当地咖农称该品种是一个埃塞品种。现在只有哥伦比亚西南部的慧兰产区(Huila)有种植大肚脐品种。 该品种的咖啡果实外形十分特点,颗粒大且与木瓜相似,底部凸起,还带着一个小圆圈,看起来就像“肚脐眼”一样,因此特点,当地咖啡农便称其为Ombligon,该词是一个西班牙语,翻译过来就是“大肚脐”的意思。 大肚脐的成名与希爪相似,都是通过比赛而被人们熟知。在2023年的世界咖啡师大赛中,来自澳大利亚的选手 Jack Simpson就是凭借大肚脐品种,获得了该大赛的第三名。 后来,根据世界咖啡研究所对大肚脐品种的基因测试显示,该品种与埃塞俄比亚原生品种有一定关联,因此被认为是埃塞原生种来到哥伦比亚后,自然突变形成的品种,但至于如何来到哥伦比亚就无从考究了。 但同时,种植者发现,大肚脐与哥伦比亚常见的卡杜拉品种十分相似,同样拥有宽大的叶子、较为密集的咖啡果实、垂直生长的枝条、高产特征以及较高的抗叶锈病性,因其有这些特性,在当地很受咖农喜爱。此外,经过当地咖农的种植试验后,发现大肚脐种植在海拔1600-1800米之间的风味效果最佳。 目前,前街咖啡也入手了大肚脐品种的咖啡豆,而款咖啡豆来自哥伦比亚的分界线庄园(Finca El Diviso)。分界线庄园由Jose Uribe Lasso于1996年成立,目前已经交由Jose的 孙子Nestor Lasson和其兄弟运营。 在Nestor Lasson接手后,就致力于培养一些较为罕见的咖啡豆种,例如前街在售的希爪和大肚脐,此外还有种植粉红波旁(Pink bourbon)、帕帕尤 (Papayo)、奇洛索(Chiroso)和辣椒波旁(Bourbon Aji)等品种。 分界线庄园位于慧兰产区的皮塔利托镇Pitalito,占地15公顷,这是可以说是哥伦比亚咖啡的核心区域。此区被群山环绕,咖啡种植在海拔1500米以上的山坡,附近有知名的慧兰火山(Huila)和马格达莱纳河(Magdalena River),为该地区提供了富含矿物质的火山土壤以及水资源,因此这里生产的咖啡以品质优良闻名。 这款大肚脐咖啡豆采用的是双重厌氧处理,在冲煮后会闻到轻微的发酵酒香,有黑加仑、葡萄柚般的水果酸质,有莓果、香橙风味,整体似菠萝果汁,口感柔和,尾韵像红茶,层次感丰富。...

印尼林东曼特宁与PWN黄金曼特宁有何区别?怎么辨别真正的黄金曼特宁?曼特宁的最高等级是什么?

11:40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要说印度尼西亚知名度最高的咖啡,那应该是来自苏门答腊岛、以醇厚香浓的口感著称的曼特宁咖啡。前街的豆单上就有两款印尼咖啡,分别是入门精选系列的林东曼特宁与来自PWN公司的黄金黄特宁。从外观上看,这两支豆子的差别似乎不大,因此有不少顾客好奇,同为曼特宁咖啡,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吗?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曼特宁咖啡。“曼特宁”并不是指产区名、地名和咖啡品种名字,其实曼特宁(Mandheling)是印尼当地一个少数民族的名字,不过阴差阳错的被误认为是咖啡豆的名字,不过到了现在,曼特宁已经成了苏门答腊岛咖啡的代名词了。 在苏门答腊岛,曼特宁咖啡主要种植在该岛的西北部,集中在亚齐特别自治区(Nanggroe Aceh Darussalam)和北苏门答腊省(North Sumatra)。主要集中在亚齐区的迦尤山(Gayo)塔瓦湖(Tawar)区域以及北苏省的多巴湖(Toba)区域。这些区域都拥有高海拔的山区、肥沃的火山土壤以及丰富的水资源,十分适合阿拉比卡咖啡在此生长。 林东曼特宁就是来自多巴湖区域的林东(Lintong)咖啡产区,位于苏门答腊岛省会棉兰(Medan)南方,是当地一个生产曼特宁咖啡豆的传统产区。咖啡主要种植在多巴湖周围海拔1100-1600米高的山区。 前街的林东曼特宁就是来自于此,采用的是Ateng(当地人对卡蒂姆Catimor的叫法)咖啡品种,使用极具当地特色的湿刨法(Wet Hulling),皆因当地多台风、气候潮湿多雨,而因地制宜衍生出来的处理法。这使得这款林东曼特宁在冲煮后,有草本、黑巧克力风味,焦糖般醇厚的口感,回甘甜感高。 黄金曼特宁(Golden Mandheling)则是曼特宁中较为优秀的代名词,前街的黄金曼特宁是由印尼著名的出口贸易公司PWN(N.V. Pawani Medan Company)所出品,该公司主要在印尼当地收购高品质的曼特宁咖啡出品,承包了当地品种最佳的曼特宁咖啡。 并且,由于市面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曼特宁产品,PWN公司为了区分和防止被冒用名字,将黄金曼特宁的英文「Golden Mandheling 」登记成该公司的商标,因此只有PWN公司所产的黄金曼特宁咖啡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黄金曼特宁。 该公司原本都是使用林东产区的曼特宁咖啡,但后来改为使用迦尤山产区的曼特宁出品。迦尤山Gayo产区名字来源于当地Gayo迦尤族人,该产区位于Aceh亚齐省海拔1300-1600米高的山区,这里最著名的就是塔瓦湖种植的咖啡,塔瓦湖虽然不及多巴湖的大,但近些年在咖啡品种和产量上已经超越多巴湖了。 此外,按照印度尼西亚国家标准,咖啡生豆分级主要依靠瑕疵分数,最高等级为G1。林东曼特宁和黄金曼特宁都是G1级别,但是PWN公司在收购G1咖啡豆后,还会安排人工对咖啡豆进行3次手选,把瑕疵的、颗粒小的、长得丑的豆子剔除,剩下的都是颗粒大而饱满、瑕疵小的咖啡豆,为了提高咖啡的品质以及干净度,这也使得PWN出品的黄金曼特宁的价格要比其他曼特宁要高不少。 前街的黄金曼特宁与林东曼特宁一样都是采用Ateng品种,使用湿刨处理法,但是选用的产区不一样,并且黄金曼特宁有更为严格的筛选,相应的价格也不一样。黄金曼特宁在品尝时有烘烤吐司、松木、焦糖、可可风味,要比林东曼特宁口感更干净,整体香浓醇厚,层次更多变,尾韵有更丰富的焦糖甜感。...

哥斯达黎加咖啡的发展史介绍|哥斯达黎加咖啡有什么独特之处?为什么哥斯达黎加咖啡的甜感高?

11:23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每当客人想要一杯甜一点的手冲咖啡时,前街可能会向其推荐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不可否认,哥斯达黎加生产的咖啡豆品质高,风味清淡纯正,香气怡人,不过也有朋友好奇,为什么哥斯达黎加咖啡的甜感会比较高。 关于这点,前街认为,这要得益于哥斯达黎加几乎拥有咖啡种植的气候和地势条件,并且该国政府对咖啡产业十分重视,严格要求生产高品质的咖啡。另外就是哥斯达黎加常用的蜜处理法(Honey Process),该处理法能增加咖啡的甜度以及为咖啡带来焦糖般的口感。 位于中美地峡的哥斯达黎加,能同时受到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洋流以及季风影响,在哥斯达黎加形成适宜的气温和独特的微气候。咖啡产区集中在该国中部,这里被科迪勒拉山系(Cordillera mountains)贯穿,并为这里带来众多的火山山脉和盆地,有超过80%以上的咖啡种植在海拔800-1700米的火山土壤里。 在咖啡的分级制度里,哥斯达黎加和大多数中美洲咖啡产地一样,以海拔高度作为主要标准,因其认为,海拔越高,昼夜的温差大,在气温低的时间,咖啡浆果成熟的时间被延长,在此期间糖类的物质能累积更多,风味也会发展得更丰富,密度和硬度也会更优。目前,大多数哥斯达黎加的咖啡豆都为SHB等级(海拔1200米以上)的极硬豆,在前街最常见的塔拉珠产区(Tarrazu)海拔更是高达1500-2100米高。 此外,哥斯达黎加政府对咖啡产业的重视,认为只有生产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豆才能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因此在20世纪初制定了一条法律,禁止生产阿拉比卡品种以外的咖啡豆,由此可见其维护高品质咖啡的决心。 哥斯达黎加还是中美洲第一个因商业价值而种植咖啡的国家,至今已经有将近300年的种植历史,因此该国已经形成了完整的咖啡生态链和产业链。因此拥有资金对咖啡新品种和处理法进行研究以及革新,并成立哥斯达黎加咖啡协会ICAFE来完善管理,确保高品质咖啡豆的稳定生产。 目前,哥斯达黎加的咖啡会使用水洗处理和蜜处理的方式为主,蜜处理法是哥斯达黎加咖啡的一大特色,该处理发是一种介于日晒法和水洗法之间的咖啡处理方式,是通过引进巴西的半日晒处理法并加以改进而来的。相比水洗处理,经过蜜处理的咖啡豆甜度更高,酸质中等,口感丰富。 咖啡浆果在采收后进行筛选,品质良好的会使用了机械剥离果皮和果肉,保留果胶层,之后将其进行日晒处理。而咖啡豆中的果胶层是非常的粘稠,像蜂蜜一样,因此将这种处理方式命名为蜜处理。 并且在哥斯达黎加,生产商们能通过精准控制果胶的薄厚度以及干燥时长,细分出黑蜜、红蜜、黄蜜、白蜜等不同的处理方式,由于该方式能做到几乎不用水,并将果胶保留,能提供给咖啡豆更多的糖分,使其呈现出最高的甜感。 近日,前街咖啡新上了一款来自哥斯达黎加塔拉珠产区,圣伊西德罗拉布拉多庄园的蜜处理瑰夏,使用中浅度烘培,冲煮后有淡淡的花香,品尝起来有车厘子、柳橙、黄桃风味,果汁般清甜,尾韵干净,口感似乌龙茶。...

埃塞俄比亚西达摩Sidamo产区介绍|西达摩为何适合种植咖啡?班莎Bensa产区的咖啡风味是什么?

11:04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我们都知道,“咖啡之乡”埃塞俄比亚的地理环境条件适合种植咖啡,因此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有许多知名的咖啡产区,比如西达摩(Sidamo)、耶加雪菲(Yirgacheffe)、古吉(Guji)、卡法(Kaffa)等,而不同产区生产的咖啡在风味、口感上存在些许差异。今天,前街就跟大家介绍一下西达摩这个市面上较为常见且很有人气的埃塞咖啡产区。 西达摩最初的名字并不叫“西达摩Sidamo”,而是“西达马Sidama”,该地区位于埃塞俄比亚南部,在19世纪末,埃塞俄比亚皇室入侵并吞并该地区,当时将该地方称为Sidamo。因此,之后一段时候在该地区出产的咖啡都被称为西达摩咖啡(Sidamo Coffee),并且凭借其独特的香气和风味,逐渐知名。直到后来政府对各个种族和地区进行重新规划,把该地区划入南方各族州,并把名字更正为西达马(Sidama)。 不过,相比起Sidama,人们更习惯叫Sidamo。并且埃塞政府为了保护该地区的咖啡时,选用了Sidamo®的名字作为西达马咖啡注册商标,因此到了现在,人民仍习惯称这里为“西达摩”。 在2020年之前,西达摩还只是属于南方各族州的一个区,后来当地人民通过独立公投,成为了西达马州(Sidama Region)。 在西达摩地区位于东非大裂谷阿瓦萨湖以南的高原,这里有多样的微气候,充足的雨水,年降雨量在2000毫米,肥沃并且排水性良好的火山土壤,咖啡种植在海拔1400-2200米之间,为咖啡种植提供了理想的环境。 目前,在西达摩产区,也有不少知名的子产区,如班莎(Bensa)、阿贝戈纳(Arbegona)等。在近段时间,班莎(Bensa)地区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中,班莎卫浴西达摩产区的东北部,这里的海拔相当高,从1800米到2300米不等,其中还有些地区种植的咖啡高达2400米。 前街在之前的文章常提到,海拔越高,昼夜的温差大,在气温低的时间,咖啡浆果成熟的时间被延长,在此期间糖类的物质能累积更多,咖啡豆密度更高,风味也会发展得更丰富。 目前在班莎地区最知名的就是Alo咖啡,阿洛咖啡(Alo Coffee PLC)是一家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贸易公司同时是一个生豆品牌,是当地一个家比较新的公司,成立至今才4年,由Tamiru Tadesse Tesema创立,主要负责出口班莎地区的咖啡。 Tamiru 在班莎地区的Alo村出生,就读工程专业,但一直想从事咖啡行业,后来看见同样来自班莎地区朋友,其种植的咖啡获得COE奖,激发Tamiru 的兴趣,认为班莎地区有很大的潜力,开始成立公司,立志推广班莎地区的咖啡。 开始在Alo村建立了处理站,用于收集和处理Alo村附近约200名咖农种植的咖啡豆,并为他们提供专业的种植知识培训,还会包揽附近村生产的咖啡豆。发展至今,ALO已经在该地区拥有8个处理厂,均在咖啡农村周边,这里能在咖啡浆果采收后更快递开始处理工作,确保咖啡浆果的新鲜度和品质。ALO生产的咖啡品种主要以JARC(吉玛农业研究中心)的74系列品种,包括74158、74165、7412和74110等。 前街也入手了ALO咖啡,选用的是Alo Coffee旗下的Hatessa处理厂,采用74158品种和日晒处理,冲煮有淡淡的玉兰花香,轻微的发酵感,入口有柑橘、百香果、凤梨等热带水果风味,口感清爽。...

手冲咖啡比美式咖啡更好喝吗?手冲与美式有何区别?手冲咖啡与美式咖啡的制作方式是什么?

10:47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如今市面上最受欢迎的两种黑咖啡,当属美式与手冲。这两款产品的制作方式、价格体系有所不同,所以难免会被进行比较,以至于有些人会在“多方面考量”后得出一个所谓的结论,“美式不如手冲”,而在网上流传已久的咖啡鄙视链图中,就展现了这样的关系。 虽然前街常说,鄙视链不应该存在,但出现这些误解的朋友其实并不算少。因此,今天前街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会有朋友认为美式咖啡不如手冲咖啡。首先,我们先来简单认识一下什么是美式咖啡,什么又是手冲咖啡!   什么是美式咖啡? 美式咖啡是意式咖啡体系中的一员,是通过用咖啡机高压萃取出来的浓缩咖啡里加入一定比例的水制作而成。它诞生于战争期间,因为美国士兵喝不惯高浓度的意式浓缩,所以便要求店家往浓缩里兑入水进行稀释。由于当时会这样喝的主要人群就是美国士兵,因此人们就将这样的一杯咖啡命名为「美式咖啡」。 由于其价格适宜,提神效果佳,所以美式咖啡现如今成为了大部分咖啡店中的扛把子(“销冠”),是不少上班族朋友的日常口粮。   什么是手冲咖啡? 手冲咖啡它是一种咖啡的萃取方式,通过人工注入热水来溶解出咖啡粉里的风味物质,而咖啡液在冲煮的同时又会同时释出,因此又名滴滤咖啡。 由于手冲咖啡全程都需要人为参与萃取,所以它的变量基本上都是由人为把控。不同的器具、不同的参数都会改变最终的咖啡表现,可玩性极高,再加上亲民的器具价格,优异的风味表现,手冲咖啡成为了不少朋友的心头好。 那看到这里我们就已经可以知道,手冲咖啡和美式咖啡由于制作方式的不同,俩者其实并没有可比性。这就好像是在讨论一枚鸡蛋,是蒸的好吃还是煎的好吃一样。那么为什么还是会有不少的朋友会认为美式咖啡不如手冲咖啡呢?前街认为,主要由三个方面所构成。 用豆不一:第一个原因来源于它们各自所使用的豆子区别!制作手冲咖啡所使用的豆子基本上都是单品豆,而制作意式咖啡所使用的一般都是拼配咖啡豆。由于拼配豆大多都是由商业豆组合而成,传统认知里商业豆不如单品豆,那么使用拼配的意式自然也就不如手冲啦。 价格对比:第二个原因则是价格问题!通常情况下手冲咖啡的售价都会高于美式咖啡的售价。以前街为例,前街的手冲咖啡最低价为30元一杯,而美式咖啡的售价则为23元一杯。因为品质常常会与价格挂钩,所以人们便会认为,更贵的手冲咖啡一定会比美式更好。 做法区别:最后一个原因便是做法上的区别!美式咖啡的做法正如上面所说,萃出一份浓缩以后直接加水即可。而手冲咖啡则是需要人工全程投入冲煮,看起来更加精致。那么自然人们就会联想到,投入了更多精力制作的咖啡会优于简单制作的咖啡。 话是这样说,可事物的好坏并不能够仅凭表面去进行评判。虽然美式咖啡使用的是拼配豆,但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拼配豆不一定就意味着品质不高。很多时候商家之所以使用拼配,是因为单品咖啡豆无法拥有一个完美的表现。 比方说,一号豆子虽然有着突出的风味表现,但它的口感偏薄;而二号豆子的口感醇厚,但风味强度稍弱。为此,我们要想既要又要还要,既要风味又要口感,那么就可以通过拼配的形式取一号豆子的优异风味,二号豆子的醇厚口感,两者结合在一起,也就能将优点尽收囊中啦。 以前街的暖阳拼配为例,虽然它是拼配,但它是由洪都拉斯·雪莉和埃塞俄比亚·红樱桃两支单品豆拼配在一起的,比例7:3。风味表现既有威士忌、黄油曲奇等沉稳的香气,还有些许埃塞豆活泼的莓果调调,层次十分丰富。虽然它并非单品,但表现十分出色。即便这样做的人并不多,但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意式咖啡的拼配豆不一定就会比手冲的单品豆差。 再来解答一下价格问题,一般一壶手冲咖啡的用豆量会在15g左右,加上洗机豆可能也就去到16g。而萃取一份美式所需要的浓缩咖啡则是18g起步(前街粉碗使用的20g粉)。如果按照前街的做法去进行制作,那美式咖啡的成本其实会更高一些。但即便如此,前街还是选用了更低的价格来售卖美式咖啡。为什么? 因为它的受众群体更多,售卖的量也就更多!这就导致进货的量会更多,价格自然可以压到更便宜的一个价格(其他方面的成本也会一并降低)。同时,还因为浓缩咖啡的萃取主要依靠机器,可以给人节省下很多时间。所以综合之下,售价自然也就可以更低一些。 那最后是操作问题,虽然美式咖啡在出品时的操作流程十分简便,但事实上这背后的付出可不简单。不仅需要咖啡师进行预先调磨,还要在萃取过程中控制好咖啡粉的分布、萃取的时间和液量。将同样的一支豆子分别用于美式和手冲的制作,那么要做好一杯美式咖啡的难度其实会比手冲咖啡更高一些。 而味道方面正如前街所说,由于两者的萃取方式不一,每种咖啡都有它独特的存在意义,所以根本无法进行对比。而这,也是为什么前街一直强调鄙视链不应该存在的原因~...

拿铁Latte和卡布奇诺Cappuccino有何区别?如何制作一杯标准拿铁?卡布奇诺的正确做法是什么?

10:29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拿铁和卡布奇诺这两款“元老级”的经典奶咖几乎是每家咖啡店的必备产品,但很多小白朋友在咖啡馆点单时,会对这两款咖啡一筹莫展,分不清两款奶咖的区别。所以不少人通常会选择看“啡”下菜,比如因为拿铁的拉花好看,就点一杯拿铁;或者觉得卡布奇诺的名字听起来更洋气,所以选择卡布奇诺。 但这样点单往往可能会伴随一个后果,那就是得到的咖啡跟自己想要的咖啡不太相符。所以今天,前街就带大家来回顾一下,拿铁和卡布奇诺,这俩非常经典的牛奶咖啡究竟有什么区别吧!   拿铁&卡布奇诺 拿铁,音译自「Latte」,它是受众最为广泛的牛奶咖啡。得益于拉花艺术的诞生,拿铁在20年代末掀起了一股史无前例的热潮,无数人都被拿铁咖啡表面的拉花图案所吸引,然后点上一杯,自此踏入了无啡不欢的“深渊”。 虽然卡布奇诺没有拿铁那般广泛的受众,但它同样是大部分咖啡餮客的心头好。卡布奇诺这个名称源自于教袍“Capuchin”一词,因为牛奶与咖啡融合的颜色与道袍的颜色极为相似,然后又因为早期的卡布奇诺会带有一个与道袍帽子极为相似的“小尖角”,于是人们便将它命名为「Cappuccino」。 拿铁和卡布奇诺所使用的材料一致相同。就是浓缩咖啡、牛奶、奶泡。虽然俩者使用的材料相同,但是!它们的用量有所区别。而正是材料的使用量不同,才促使拿铁和卡布奇诺拥有了截然不同的表现。例如它们的味道,拿铁甜、卡布苦,就是因为牛奶的多和少所导致的结果。   味道上的区别 正如前文所说,拿铁的味道相对于其他的奶咖来说会更甜一些。原因很简单,就是这杯咖啡里的牛奶占比较多。以前街为例,前街出品拿铁的咖啡和牛奶比例为1:5,40ml浓缩咖啡和200ml左右的牛奶。 大量牛奶的存在稀释了咖啡的苦味,这减少了咖啡浓郁苦味带来的负担,牛奶能够与咖啡的味道达成平衡。所以人们之所以常说拿铁的味道老少皆宜,就是因为它没有那么苦。 卡布奇诺就是个与之相对的产品,它所使用的牛奶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多,因为目的在于使用少量牛奶来提升整体的质感,让咖啡味道更加突出! 前街出品的卡布奇诺咖啡和牛奶的比例为1:4,40ml的浓缩咖啡和160ml的牛奶,足足比拿铁少了40ml。因此,卡布奇诺因为牛奶无法与咖啡味道抗衡,这让咖啡的味道更加突出。那喝起来的话就会让人感受到更多的咖啡味,也就是比较苦了。   奶泡上的区别 除了杯量以外,俩者还有一个显著的特征区别,那就是奶泡的厚薄程度!卡布奇诺的奶泡会比拿铁更厚,且奶泡会高于杯子本身,厚度大概在2~3厘米左右,而拿铁的奶泡仅在0.5~1厘米这个范围里。 奶泡给咖啡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那么第一个就是触感!当杯中奶泡越厚的时候,便说明经由打发生成的泡沫越多,我们在喝咖啡的时候自然就可以感受到更加绵密的触感。卡布奇诺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浅抿一口的话甚至喝不到底下的咖啡,纵享奶泡的绵密感受;而当杯中奶泡越薄的时候,便意味着我们能够更快的接触到泡沫底下的咖啡,所以相较于厚奶泡来说,薄奶泡的拿铁喝起来虽然没有那么绵密的触感,但它的顺滑度会更高一些。 那么第二个影响则是在拉花方面!我们常常看到的那些五花八门,难度极高的拉花图案大多都出自于拿铁咖啡。为什么呢?因为奶泡的厚薄程度影响了整体(牛奶奶泡)的流动性! 奶泡越薄,流动性越高,那么我们可以更轻易的摆晃出细腻的线条,做出一些复杂度比较高的图案;而当奶泡越厚的时候,流动性就越低。像卡布奇诺一样厚的奶泡几乎是无法通过摆动绘制出细腻的线条,因此在大多数时候,卡布奇诺都是只做简易的大白心,因为推不动,或者直接就不出图。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知道,拿铁和卡布奇诺的主要区别就在于杯量和奶泡的厚薄程度。拿铁因为杯量较大、牛奶多,所以喝起来牛奶和咖啡的味道可以达成均衡,比较甜。同时又因为奶泡偏薄,可以制作出很多复杂的拉花图案;而卡布奇诺则是杯量小,牛奶少,咖啡味道会更加突出。同时因为厚奶泡的存在,我们得以体验到更加绵密的感受。要是想再简单点的话那就...

埃塞俄比亚的咖啡品种有哪些?埃塞咖啡的种植采收模式是什么?大小不均的埃塞豆是瑕疵豆吗?

10:15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了解前街豆单的朋友知道,前街的咖啡豆产品中埃塞俄比亚产区的品类是最多。而许多购买埃塞豆的客人常会在后台与前街反馈一个问题:收到的埃塞豆大小不均。 咖啡豆作为农产品,本身无法像工业品那般拥有标准模版来复刻出相同规格的个体,但大多数时候我们所买的一包肚子的大小都是比较均匀的,大的不会特别大,小的不会非常小。可埃塞的豆子恰恰相反,倒出来的豆子不仅大小不以,甚至长短有别、长相五花八门,让人感觉有点好坏参半,一些客人还会误会是不是瑕疵豆,怀疑前街以次充好。 确实,这种情况是很容易令人感到误会的。但对于埃塞的豆子来说,是十分正常的一个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不妨来了解一下埃塞俄比亚不同于其它产国的三大特点:品种、采收模式,以及分级制度。   埃塞俄比亚的原生种 原生种「Heirloom」,是我们在市面上最常见到的埃塞俄比亚产区的品种。虽然近两年埃塞的“数字编码种”(74、75系列)和原生瑰夏的名气如日中天,但原生种依旧是埃塞产区的主流品种。那问题就来了:原生种是什么品种呢? 其实吧,原生种并非单一的某个品种,而是一个统称,意指生长在埃塞俄比亚所有的咖啡品种。埃塞俄比亚作为阿拉比卡种的发源地,其坐拥的咖啡品种数不胜数。光是人类探索至今,记录在册的品种数量就已高达2000多种。更别提那些还没有被记录,还没有被探索到的那些品种了。 因此,埃塞俄比亚作为一个拥有巨大潜力的咖啡基因宝库,时刻都被境外的咖啡猎手们注意着。人人都试图能够通过探索,在埃塞找到堪比瑰夏、胜于瑰夏的高质量品种。 那埃塞政府此时就犯了难,一方面是品种数量过于繁杂,全部鉴定的难度堪比登天。另一方面又得防止这些猎手盗取品种!于是在深思熟虑下,政府就决定将诞生于埃塞俄比亚的品种统称为「原生种」。既出于保护目的,还为了减少品种带来的麻烦。 还记得前段时间前街分享的《咖啡生豆的三大分级》吗?在里面前街提及到,埃塞俄比亚的生豆分级标准为豆子的瑕疵率和咖啡的杯测分数,并非像肯尼亚、坦桑尼亚等周边国家一样,使用豆子大小作为分级标准。 而之所以要这么制定分级标准,除了因为品种数量繁杂,还因为一个最为关键的因素!那就是--埃塞俄比亚主流的种植采收模式。而这也促成了原生种这一统称的生成。   埃塞俄比亚主流的种植采收模式 大部分咖啡产区产出的咖啡都是来自于种植园咖啡!就是指规模较大,由私人经营的咖啡种植场。在这种模式下,咖啡能够被大批量且统一的进行种植、采收、处理、售卖,品种和品质可以得到一个不错的保障。但这样做的前提就是,要先花费很多钱来将种植园搭建起来。 埃塞俄比亚虽然有近五分之一的国民依靠咖啡谋生,但我们都知道,当地并不富裕。所以基本上能够在埃塞搭建种植园的咖农寥寥无几,即便从业人口众多。因此,在埃塞,生产出来的咖啡有近90%以上都是属于另外三种咖啡:森林、半森林、田园。 森林咖啡指的是咖农采收的咖啡是来自于埃塞俄比亚的山林间,那些野生生长的咖啡树。这些咖啡树无人打理无人照料,每逢咖啡果实成熟时期,咖农就会往返林间进行采收; 半森林咖啡则指咖啡树种植于森林和农户生活的范围区间,虽然前者一样,都是野生生长的咖啡树,但因为更靠近农户的生活范围,所以这些咖啡树会有专人打理、采收; 田园咖啡则指咖啡是由农户自行种植,采收。一般种植的场景是农户的田地或后院,总之就是农户的生活范围里。而这一模式的咖啡占据了埃塞俄比亚咖啡年产量的55%以上,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的主力选手。 那无论是森林咖啡、半森林咖啡或者是田园咖啡,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绝大部分都属于品种混合采收。前俩者自不用说,田园咖啡这些由农户自行栽种的咖啡品种也是来自于森林里混合采收回来的野生品种。(除非上面给出了特别的需求或者品种种植,不然咖农们并不会刻意去区分采收的品种。)所以很多咖农至今都不知道他所种植的咖啡是什么品种。然后因为收入的来源主要是咖啡果实的量,所以他们会将目光所及的所有咖啡果实尽数采收。只要是成熟的咖啡果,无论大小,无论胖瘦,全部都要进筐! 当混合采收以后,这些果实会售卖给附近的处理厂或者合作社。处理厂在收到来自不同农户的果实后也不会进行区分,而是直接统一处理,然后售卖给生豆商。 因此,无论是在种植阶段、采收阶段,还是处理阶段,咖啡品种都是在不断的混合、混合再混合。不同品种有着各不相同的外貌特征,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会大小不一,长短各异。因为打从一开始,它们就不是一个品种。也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原生种」、「瑕疵率分级」等不同于常规的名称和制度。 而如果我们选择了一款不是原生种的埃塞咖啡豆,例如前街最近新上的ALO,它是74158品种。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豆子的大小、长相都大致相同~这便是原生种与单一品种的主要区别。...

手冲单品豆可以用来做意式浓缩吗?意式咖啡用拼配豆的好处有哪些?瑰夏豆能用来做espresso吗?

09:56 31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众所周知,市面上售卖的咖啡豆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单品咖啡的单品咖啡豆,一种则是用于意式咖啡的意式咖啡豆。因为前街的主业就是卖豆子的,所以常常会碰到一些客人拿着像瑰夏这类价格偏贵的单品豆子来询问:这个豆子能用来做意式吗? 想都不用想,这当然可以~意式咖啡和手冲咖啡并没有优劣之分,因为它们仅仅是不同的咖啡制作方式。而瑰夏则是一个咖啡品种,除了意式咖啡机、手冲咖啡以外,我们还可以选用摩卡壶、法压壶等各种其他的方式对它进行萃取。 如果我们将单品咖啡豆用于意式咖啡的制作,那么它制作出来的浓缩咖啡将会被称为「SOE」,「Single origin espresso」--用单一产地咖啡豆制作的浓缩咖啡。但这并不是重点,重点在于:用这么贵的豆子来做意式咖啡,它值吗?   从风味的角度来看 如果我们是站在风味的角度上来看,那当然是值得的。回顾往年的世界咖啡师大赛,我们可以发现有不少选手都会采用像瑰夏这样的贵价豆来进行浓缩咖啡的制作。道理也简单易懂,因为这些豆子会拥有更加独特,或者更加具象的风味表现。这对于比赛来说,是不易失分的最优选项。 而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来说也是一样的道理,虽然贵价豆不一定就代表了味道佳表现出色,它的烘焙程度也不一定会适用于意式,但总归会给到我们更加别致的体验。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不少商家会劝阻这样的行为,为什么呢? 因为,成本实在是太!高!啦!!!   从成本的角度来看 无论是对于普通消费者还是商家来说,用贵价豆制作意式的成本确实是非常高的。这里的价格不单单指的是用咖啡豆做成一杯浓缩咖啡的材料成本价格,还包括调磨方面所需要的损耗。 在昨日文章的评论区里,就有朋友提出前街今天的文章可以是“调个磨半袋豆子没了怎么办”,可以看出研磨的调整并非能够做到「一次过」这样简单的事情(有概率,但很小)。但这也分情况,如果我们单纯是想要制作一杯美式咖啡,那么浓缩调整起来就会比较简单。 即便咖啡粉没有达到合适的研磨度,流速较快,我们也可以通过降低压力、减少水流量来延长萃取的时间,同时增加咖啡液重,以此来获得一杯萃取相对比较完整的lungo。毕竟美式本来就需要加水稀释,所以我们延长萃取也未尝不可。 而如果我们想要做的是一杯香醇浓郁的牛奶咖啡,就需要通过多次的研磨调整,来让咖啡在拥有一个出色味道表现的同时还拥有一个极高的浓度。就拿萃取高手能够三把定磨来进行假设,每次萃取需要20g粉,三次的话就是60g,如果中间还有调磨等情况,消耗的咖啡粉则需要去到70~80g不等。 正常一包偏贵的单品豆重量会在100g左右(20g一份可以萃5份),所以光是调磨,就已经花费掉了大半包咖啡豆。平价一点的会在100元左右,而像红标一样贵一些的则要去到300+。虽然自己在家喝并不用天天调磨,但如果我们喝的杯量不多的话,其实成本也是偏高的。 综上所述,我们就可以知道,之所以很多商家不推荐用贵价豆来制作意式,就是因为成本方面过高。如果我们可以无视调磨带来的损耗,那么用贵价豆来制作意式还是值得一试的。倘若真的有朋友想要尝试,那么可以先通过《如何调磨》这篇文章,了解一下怎样快速调好一杯浓缩咖啡。 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像昨日文章评论区里一位朋友提出的建议一样,使用同等烘焙的便宜豆子先将研磨调至大致的一个范围,再转用贵价豆来进行味道上的调整,这将会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省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