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ata

埃塞俄比亚Heirloom咖啡是什么品种?埃塞原生种咖啡是拼配咖啡吗?

11:00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收到从前街某宝店铺上下单的埃塞咖啡豆后,不少客人会向客服反馈自己的困惑「为什么这包豆子的大小不均匀?每颗豆子长得各有各的特色」。从照片上我们可以看到,就如朋友们疑惑的那般,虽然出自同一包咖啡豆,但这些埃塞俄比亚的豆子大小不一,长相上看起来毫无关系,令人难免怀疑是瑕疵都没有挑干净还是卖家掺杂其他豆子滥竽充数。 但实际上,这对于埃塞俄比亚的咖啡豆来说,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现象,这跟它们的咖啡生产方式有着一定的关系。   为什么埃塞俄比亚咖啡豆的长相差异这么大? 除了瑰夏(Gesha)、74/75系列的咖啡品种以外,我们能够经常在埃塞产区的豆子品种介绍栏上看到一个「Heirloom」的名字。而上文提到的“大小不一、长相各异”这样的特征,主要就来自于「Heirloom」。 「Heirloom」翻译过来就是“传家宝”的意思,我们也会称其为“原生种”。而之所以名为原生种的豆子长相会这么奇怪,是因为它并非单一的某个品种,而是埃塞俄比亚咖啡的统称。 众所周知,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发源地,我们熟知的瑰夏、铁皮卡、波旁等阿拉比卡种就起源于埃塞俄比亚。而除了这些知名的,已被鉴定过的品种以外,在埃塞俄比亚境内还存在着成千上万个还未被鉴定甚至还没被人发现的咖啡品种。可能在一片小小的森林里,就混合着几十甚至上百种形态各异的咖啡品种在一起生长,数量极其庞大。那「Heirloom」一词,就是用来概括这些存在于埃塞俄比亚的所有品种。 而咖啡是埃塞俄比亚近五分之一国民赖以生存的重要收入来源,每个地方的咖农们会通过采集生长在周边森林里、路边,或者种植在自家后院里的成熟咖啡送到附近的处理厂换取收入。而处理厂在接收了周边咖农送来的咖啡以后,会进行统一的处理、打包,最后出口。 由于全程没有对咖啡的品种进行区分,也区分不出来,所以最后这些咖啡就会直接冠以「Heirloom」的名称进行售卖。 因此,当你看到某包埃塞咖啡豆的大小、豆相差异巨大的时候,你就可以猜到,它大概率是由数十/数百个不同品种混合出来的Heirloom。它代表了某个产地上的生豆拼配,是集合了多家小农的同期收成,再相互拼凑组成。由于单个批次可能涵盖了数十上百个不同的品种,所以这些咖啡的粒径、尺寸、形状各不相同。 这样的“拼法”虽然会弱化单个品种的特点,但却能够增添更加丰富的层次。并且需要注意的是,这类咖啡并不属于“拼配咖啡”的类别,而是单品咖啡。单品咖啡一直指代的是单一产区的咖啡豆而非单一品种。因为咖啡豆是农产品,它的味道会受到种植环境的影响,从而形成产区风味。 比方说前街豆单中的前街埃塞·花魁,它就是一支很有名的古吉产区日晒Heirloom。它身上所带有的柑橘、莓果、草莓、奶油等“花魁味”就是种植花魁这支咖啡那个地方的风土所带来的韵味; 亦或者前街豆单中的前街耶加雪菲·果丁丁,同样也是一支Heirloom,无法区分出细致品种。而它身上所散发出来的白色花香、柠檬、柑橘的韵味就是咖啡豆在习惯了当地的环境之后所孕育出来的特色风味。 ...

云南咖啡风味|中国咖啡豆产区有哪些?云南种植的咖啡品种是什么?云南豆的风味口感如何?

10:47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大部分小伙伴刚接触精品咖啡时,都是从非洲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产区或者西达摩产区入手,再慢慢深入,了解到拉丁美洲产区与亚洲产区。而谈及亚洲咖啡时,很多人最先想到是印尼的曼特宁咖啡,但随着近些年国货兴起,中国云南咖啡也逐渐进入到大众视野中,成为亚洲产区的代表咖啡之一。   中国有哪些咖啡豆产区 ? 说到中国的咖啡豆产区,主要有三个,分别是福建省、海南省和云南省。阿拉比卡的种植海拔是在900到2000米;罗布斯卡的种植海拔则是200到800米。熟悉中国地理的小伙伴都知道,福建省和海南省都属于沿海地区,其平均海拔高度500米以下,这不是阿拉比卡的理想种植高度,所以这两个省种植的主要是罗布斯塔豆。而云南省,地处第二阶梯地势,平均海拔1000到2000米,是阿拉比卡的理想种植高度。云南是在什么时候种下第一棵咖啡树?   云南种植阿拉比卡咖啡豆最早的地方是大理宾川县平川镇朱苦拉村,因为在晚清,以为来自法国的田德能神父有喝咖啡的习惯,于是把一棵咖啡树种植在了教堂隔壁。据《宾川县志》记载:清关绪三十年(1904年),法天主教传教士田德能,受大理教区教会派遣,带法国人鲁鸿儒、四川人邓培根,到宾川地区传教...

罗布斯塔咖啡为什么很少出现在精品咖啡里?Robusta咖啡风味口感如何?

10:36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选购精品咖啡时,相信大家最常听闻过阿拉比卡咖啡豆,就像前街咖啡里面的咖啡品种基本上都属于阿拉比卡咖啡。但三大咖啡品种之一的罗布斯塔咖啡却不怎么出现在精品咖啡豆单里,以至于有人会困惑罗布斯塔咖啡为什么不被纳入精品咖啡的范畴。对此,前街想跟大家聊一聊罗布斯塔咖啡。 罗布斯塔咖啡其实是属于卡内弗拉种里面的一个品种,但因为大家都习惯了以罗布斯塔咖啡来称呼卡内弗拉种,所以一般都以罗布斯塔咖啡来表示卡内弗拉种。 前街认为一款咖啡前景好不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风味。如果咖啡出现马铃薯味的话,那这款咖啡肯定是没有市场的。所以,罗布斯塔咖啡之所以常常用于商业豆或者作为速溶咖啡出现,是因为罗布斯塔咖啡通常没有阿拉比卡豆的芳香气味,反而更多的是小麦、谷物等特征,甚至有时会出现刺鼻的气味。而这也是罗布斯塔咖啡在精品咖啡界少出现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不只是咖啡豆里面含有咖啡因,像我们日常接触的红茶、可可,以及可乐等饮料也含有大量的咖啡因。前街常听客人说,晚上喝咖啡会睡不着,这是因为咖啡因有刺激中枢神经的功能,具有成瘾性,也就是俗称的提神功能。 据前街了解到,罗布斯塔的咖啡因含量高于阿拉比卡品种,但是,还有一点值得注意,就是罗布斯塔咖啡还含有大量的绿原酸。大家可能不太了解绿原酸,前街就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 绿原酸是咖啡里酸味和苦味的来源之一,绿原酸会分解为咖啡酸和奎宁酸,特别是当温度在80度以下和85度以上时。当绿原酸在分解以后,奎宁酸会立即分解出明显的苦味,咖啡酸则会分解出明显的酸味,酸味和苦味的混合,形成了罗布斯塔咖啡的酸苦口感和陈年咖啡的风味。 而和罗布斯塔咖啡相比之下,阿拉比卡咖啡中的咖啡因和绿原酸等物质的含量比罗布斯塔咖啡含量少一半,这也是为什么阿拉比卡咖啡风味会比罗布斯塔咖啡更优的原因之一。前街所说只是影响罗布斯塔咖啡风味的一小部分原因,种植环境、烘焙程度之类的也会影响咖啡中物质含量,前街在这里就不细详谈了。 很多小伙伴一听到罗布斯塔的豆子就觉得是“不好的东西,前街认为,罗布斯塔咖啡的出现也有自己的价值,比如在意式拼配豆中,罗布斯塔咖啡就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在意大利,有部分地区追求烘焙程度较深,口感比较浓稠的咖啡,他们会在拼配豆中加入少量的罗布斯塔咖啡来提升咖啡的醇厚度,制作出油脂更丰富的Espresso。Espresso与奶油交融之后呈现出醇厚饱满的口感,牛奶咖啡在罗布斯塔与阿拉比卡咖啡豆中相辅相成,变得更加浓郁香醇。前街认为,罗布斯塔咖啡豆填补了阿拉比卡缺乏的醇厚,阿拉比卡咖啡又提升了罗布斯塔咖啡豆中香气,在两种咖啡豆组合下形成的配方,升华为一种艺术。但需要注意的是罗豆不能加太多,不然容易抢味。   另外,罗布斯塔在咖啡新品种研究方面,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阿拉比卡咖啡的香气非常浓郁,口感在一定程度上也比罗布斯塔细腻。但前街发现,罗布斯塔的耐旱能力和抗病性能、产量上都比阿拉比卡适应强。所以就有研究人员把罗布斯塔和阿拉比卡杂交选择最优的基因,培育一款同时具备优质风味和抗病能力强产量高的新品种。  所以,罗布斯塔虽然在风味方面没法与阿拉比卡抗衡,但也有它的存在价值,俗话说,存在即合理。前街认为,罗布斯塔咖啡的价值还有很大发掘的潜力。...

非洲肯尼亚咖啡为什么受欢迎?肯尼亚手冲怎么做才能好喝?

10:25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当门店客人让前街咖啡师推荐一款“最酸的咖啡”时,前街大多都会拿出架子上的肯尼亚小番茄向其介绍。与带有明亮酸质的埃塞俄比亚耶加雪菲不同,肯尼亚咖啡的酸质不仅明亮,还厚实,有着甘蔗般的高天,以及散发着明显的小番茄、乌梅的别致风味,辨识度极高,酸度也更突出。 在精品咖啡学一书中,韩怀宗先生也采用了极高的赞誉来描述肯尼亚咖啡:“如果和其他产国的非瑰夏品种同台杯测,那么这种拥有厚实味谱的咖啡将很容易让其他产地的咖啡自惭形秽。”足矣见得,肯尼亚咖啡的美味并非空穴来风。 但经常有朋友表示,自己虽然购入了肯尼亚咖啡,但却冲不出大家描述中的美味。不是没有很明显的小番茄风味,就是口感没有那么饱满,总而言之,就是缺点意思...

瑰夏村瑰夏与巴拿马瑰夏的风味区别|不同产区的Geisha咖啡具有什么口感?

09:52 24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现下讨论起咖啡豆,很多人都会提到瑰夏着这一品种。在一些喜欢醇厚口感的咖啡迷看来,瑰夏喝起来与他们印象中的传统咖啡并不相同,口感清新,更像是一杯花果茶,因而也让不少刚接触这一品种的咖啡爱好者会心中冒出「这真的是咖啡吗」的困惑。 其实,瑰夏是咖啡的一个品种,瑰夏Geisha或称Gesha(中美洲称Geisha)是一种珍贵的咖啡品种,具有独特的茉莉花香气和明亮的果酸,由于经常在各种咖啡比赛中占主导地位,价格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昂贵。 了解咖啡的朋友可能都知道,瑰夏咖啡一开始其实是在埃塞俄比亚的瑰夏森林里的生长的,但因为产量少不被重视,甚至于被当作挡风树;而到了巴拿马后却成名了,这是为什么呢?说到底,还是环境气候的不同。不同的气候环境,咖啡的风味肯定不同的!而且前街发现瑰夏咖啡的一个很奇怪的特点,那就是越严峻的环境,其咖啡风味越好!大家会不会有这样的错觉:那就是既然翡翠庄园的瑰夏是从埃塞引入的,那会不会和瑰夏村的瑰夏咖啡是同一种品种呢? 前街认为有这样的想法是正常的,但大家别忘了,埃塞可是咖啡的基因库,虽然巴拿马瑰夏咖啡豆是从埃塞俄比亚里引进种植的,但与瑰夏村的瑰夏咖啡品种和风味还是不一样的。瑰夏品种风味虽然精致,但这般优雅的风味,来源于特定的种植环境。瑰夏品种对于生长环境很是挑剔,要求种植在海拔较高、有云雾遮阴或者大量遮阴树遮阴、土壤肥沃的地区。高海拔瑰夏品种的咖啡带有明显的花香、精致优雅的果酸,所以巴拿马的种植环境也是成就了瑰夏咖啡出名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其风靡全球的其中一个原因。 那今天前街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瑰夏村的瑰夏咖啡和翡翠庄园的瑰夏咖啡吧。   什么是瑰夏村庄园? 2007年,纪录片导演Adam Overton和其摄影师妻子Rachel Samuel在为埃塞俄比亚政府拍摄关于埃塞咖啡的纪录片过程的时候,接触到了位于班奇玛吉地区(Bench-Maji)的咖啡森林。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重新认识了埃塞尔比亚这片土地,同时也萌生了建立自己的咖啡庄园和品牌的想法。在2009年,他们遇到了骡子庄园主、BOP评委Willem Boot,而Willem Boot“回到埃塞俄比亚,寻找瑰夏的出生地”的想法也为夫妇两人提供了契机。 瑰夏村庄园(Gesha Village Coffee Estate) 与绝大部分的埃塞俄比亚小农场不同,它是一个拥有将近500公顷的大农场,并且拥有自己的水洗处理厂、实验室等。2015年瑰夏村庄园第一次收成,由于各方反应热烈,于是他们在巴拿马骡子庄园主Willem Boot的协助下,在2017年5月31日举办了第一次国际竞标,瑰夏村庄园提供了21支微批次,其中19支为120公斤,而其他几个批次则更少一些。 瑰夏村庄园瑰夏咖啡深受大家喜欢,不少选手选择此庄园的一些批次参加比赛并赢得名次,印象深刻包括来自香港的赵家宝使用瑰夏村庄园瑰夏咖啡赢得2017年世界咖啡师大赛的季军,同年日本的石谷贵之也选择瑰夏村庄园咖啡赢下了他十年比赛之路的第一个日本咖啡师大赛(JBC)冠军。   埃塞俄比亚瑰夏咖啡 埃塞俄比亚是咖啡的起源地,但是现在埃塞俄比亚瑰夏村种植的瑰夏咖啡豆和我们所认识的巴拿马瑰夏咖啡豆在基因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埃塞俄比亚的瑰夏咖啡分为三支: 戈里瑰夏Gori Gesha (GG):此品种复制了于Gori Gesha咖啡森林内的遗传多样性。前街的瑰夏村红标就是戈里瑰夏(Gori-Gesha)品种。 Illubabor Forest 1974 (IF):被发现于1974年至Illubabor森林的一次考察中,后由埃塞俄比亚研究中心研发出一具有抗体之品种。 瑰夏1931 Gesha 1931 (G31):拥有各式不同森林的品种结合,与巴拿马瑰夏非常相似,藉由观察其植物型态、豆型外观、目数大小及杯测风味来筛选出。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前两支瑰夏咖啡豆与巴拿马瑰夏咖啡的基因完全不一样,而瑰夏1931根据官方描述无论是植株形状以及杯测表现,都是最接近巴拿马瑰夏的,但实际上在基因一致程度占比很少,所以埃塞俄比亚的瑰夏咖啡和巴拿马瑰夏咖啡的风味可以说截然不同。 前街的瑰夏村红标瑰夏咖啡是采用日晒处理法,这支瑰夏村庄园红标咖啡的品种是戈里森林发现的戈里瑰夏(Gori-Gesha)。   翡翠庄园瑰夏咖啡  瑰夏咖啡到达翡翠庄园并且成名,这一路可谓是路途遥远。瑰夏(Geisha)品种是在1931年从埃塞俄比亚的瑰夏森林里发现的。之后瑰夏被送到肯尼亚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引进到乌干达和坦桑尼亚,1953年引进哥斯达黎加,1970年引进巴拿马。最初并没有太多人关注瑰夏,直到巴拿马翡翠庄园在2003年将它从其他品种中分离了出来,并在2004年作为参赛用豆使其成为了BOP大赛的冠军,瑰夏品种这才正式的进入到的大家的视线里。 瑰夏品种风味虽然精致,但这般优雅的风味,来源于特定的种植环境。瑰夏品种对于生长环境很是挑剔,要求种植在海拔较高、有云雾遮阴或者大量遮阴树遮阴、土壤肥沃的地区。高海拔瑰夏品种的咖啡带有明显的花香、精致优雅的果酸,如此优雅的风味也是其风靡全球的其中一个原因。   翡翠庄园La Esmeralda Estate 1964年,美国银行家鲁道夫·彼得森退休,移居巴拿马,并买下位于波奎特的翡翠庄园,一开始是以乳业为主。后来儿子普莱斯辞去医生一职,协助父亲经营农场,并在1987年引进了卡杜拉和卡杜艾咖啡豆品种,开始种植起咖啡。1994年设立水洗处理厂,从此拥有自己的咖啡加工厂。1996年买下附近的地理环境优越、原有咖啡种植的哈拉米约庄园,并入翡翠庄园。 哈拉米约能被彼得森父子看中,也正是其原有种植的咖啡豆,带着令人愉悦的橘香和花果香,不同于巴拿马咖啡原有的味道。经过对园内不同区域的咖啡豆进行杯测后,发现是生在庄园最高处的不知名咖啡树,于是当即决定将该区的咖啡树独立出来栽种培育。瑰夏从2004年参加巴拿马生豆竞赛BOP获冠开始,一路惊人,后经专家鉴定,才发现该咖啡豆是埃塞俄比亚的瑰夏品种。之后彼得森家族把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开发基础设施上,以支持出色的批次分离和精细的处理。 翡翠庄园瑰夏咖啡分为三种: 红标批次的瑰夏种植海拔1600-1800米、杯测成绩90分以上,主要产自哈拉米约(Jaramillo)与坎纳斯维迪斯(Canas Verdes)两个产区。前街的红标瑰夏咖啡产自坎纳斯维迪斯,采用日晒处理法,有着明显的玫瑰花香气与莓果的酸甜。   绿标批次不参加竞标但品质仍然优异。绿标批次瑰夏种植海拔1600-1800米,主要混合产自哈拉米约(Jaramillo)、坎纳斯维迪斯(Canas Verdes)等不同地块的批次。前街的绿标瑰夏咖啡分为日晒和水洗处理,水洗有着花香、果香、柑橘香酸,口感清新干净;而日晒处理有着水洗处理基调的同时赋予了厚实多汁的口感。 蓝标种植海拔1400-1500米,蓝标混合了产自哈拉米约(Jaramillo)、坎纳斯维迪斯(Canas Verdes)、面纱(El Velo)三个不同地块的瑰夏咖啡豆。往年蓝标瑰夏只有水洗处理,而2020年蓝标批次新增了日晒处理方式。(但在2021年,翡翠庄园停止售卖蓝标瑰夏,随后推出了全新的特殊批次,按照以往的“传统”,它将被称作黑标)   前街冲煮建议: 在参数和器具上,前街选择了:V60滤杯,水温90℃,水粉比1:15,粉量15g,研磨度(中国20号标准筛网通过率80%)  采用分段式萃取,用咖啡粉量的2倍水进行闷蒸,即30克水闷蒸30秒,而之所以需要闷蒸的过程,是为了让咖啡粉能够将内部的二氧化碳气体排出,从而让后段的萃取更佳稳定。小水流绕圈注水至125克时分段,继续注水至225克停止,待滤杯的水滴完后就移走滤杯,从注水开始计时,萃取时间为2'00"。接下来把整杯咖啡拿起摇均匀,再倒入杯子中进行品尝了。 瑰夏村红标瑰夏咖啡风味:高温时是柑橘酸质,不失醇厚度,温度稍降,酸质转向柔和,风味倾向黄色核果类风味,奶油甜感,轻微花香,轻微黑可可余韵,低温的时候是枫糖、莓果。  巴拿马翡翠庄园红标瑰夏咖啡风味:有明亮的玫瑰花、柑橘的香气、玄米、莓果、杏子、复合水果、蜂蜜,有厚实的果汁感,风味层次丰富,甘甜明显。 巴拿马翡翠庄园绿标瑰夏咖啡风味:风味描述:茉莉花香浓郁、甜感高,柑橘、莓果、果汁感、奶油,绿茶、橙子皮、哈密瓜,整体风味层次丰富,余韵花香、柑橘持久。 ...

印尼咖啡历史|曼特宁咖啡怎么描述味道口感?曼特宁的主要产区是哪些?湿刨法对曼特宁风味有何影响

18:24 23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若让一些咖啡老饕给他们的“白月光”列个清单,印尼的曼特宁咖啡肯定榜上有名。作为亚洲地区非常著名的咖啡产区,印度尼西亚的招牌咖啡必然是口感非常浓郁的曼特宁咖啡,这只豆子带有非常突出的草本、黑巧克力风味,是很多深烘焙咖啡爱好者的心头好。今日就跟随前街,一起来全方位地了解印尼咖啡吧~ 印尼咖啡历史 1699 年,当印度尼西亚仍处于荷兰殖民地之下时,VOC(荷兰东印度公司,Vereeniging Oust-Indies Company)引进了阿拉比卡咖啡植物,以打破阿拉伯对咖啡贸易的全球垄断。荷兰殖民政府最初在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周围种植咖啡。 在东爪哇、中爪哇、西爪哇以及苏门答腊和苏拉威西的部分地区建立了更多的咖啡种植园。印度尼西亚是阿拉伯和埃塞俄比亚以外的第一个广泛种植咖啡的地方。VOC 在 1725 年至 1780 年间成功垄断了咖啡贸易。 到 17 世纪中叶,东印度公司扩大了苏门答腊、巴厘岛、苏拉威西和帝汶的阿拉比卡咖啡种植区。在苏拉威西岛,咖啡最早于 1750 年种植。在北苏门答腊高地,咖啡于 1888 年首次在多巴湖附近种植,随后于 1924 年在劳特塔瓦湖附近的加约高地(亚齐)种植。 18 世纪后期,荷兰殖民者建立了大型咖啡种植园位于爪哇东部的伊真高原。 在 1920 年代,印度尼西亚各地的小农开始种植咖啡作为经济作物。然而,灾难发生在 1876 年,当时咖啡锈病席卷印度尼西亚,消灭了大部分铁皮卡(typica)品种。罗布斯塔咖啡 (C. canephor var.robusta) 于 1900 年作为替代品引入东爪哇,特别是在低海拔地区,那里的锈病特别严重。 爪哇岛的种植园在独立时被国有化,并在 1950 年代用新品种的阿拉比卡咖啡重新焕发活力。这些品种也通过政府和各种发展计划被小农采用。时至今日,印度尼西亚 90% 以上的咖啡均由小农在平均一公顷或更少的农场种植。    印尼咖啡产区 苏门答腊(Sumatra) 苏门答腊不仅是印度尼西亚最大的岛屿,也是世界第六大岛。它位于印度尼西亚的西北部地区。由于其地理位置,苏门答腊拥有该国最早的收获季节11 月至 3 月。 曼特宁咖啡豆就生长在苏门答腊岛上的阿拉比卡咖啡豆。苏门答腊咖啡具有低酸度和复杂的风味特征,许多咖啡爱好者将其称为香料、草本味的代表。 前街认为,苏门答腊咖啡的味道有几个影响因素。一方面,岛上肥沃的火山土壤造就了咖啡的泥土味。谈到它的低酸度,最重要的因素是苏门答腊咖啡的加工处理过程,即当地普遍的湿刨法,这种特殊的处理法我们将在下文为大家详细介绍。 在苏门答腊岛上,精品曼特宁咖啡主要产自岛上的多巴湖林东地区以及亚齐伽佑山地区。前街咖啡目前上架的两款印尼咖啡,均来自精品曼特宁咖啡的产地。「前街咖啡·口粮系列林东曼特宁咖啡豆」风味表现出烘焙吐司、坚果、焦糖、松木、草本;「前街咖啡·PWN黄金曼特宁咖啡豆」风味表现出更深邃的风味,如香料、坚果、松木、焦糖、草本、黑巧克力等。   爪哇(Java) 如果您对咖啡爱得深沉,就一定知道Java是咖啡的代名词。但您可能不知道的是,爪洼岛是印尼的一个岛屿,世界上最好的咖啡就出自于此。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将阿拉比卡咖啡植物带到了印尼。爪哇的大部分咖啡种植在五个政府拥有的庄园:Blawan、Tugosari、Pancoer、Jampit 和 Kayumas。Java 咖啡经过水洗处理,使得咖啡更干净、更醇厚,而不是苏门答腊的泥土味。爪哇咖啡还以其低酸度、浓郁的糖蜜、丁香和无花果的味道而闻名。 苏拉威西岛(Sulawesi ) 苏拉威西原名西里伯斯,有六个不同的省。这些省份之一的南苏拉威西岛是苏拉威西岛大部分咖啡的种植地,特别是在托拉查高地的小农农场。与其他印尼咖啡相比,苏拉威西咖啡的口味偏淡。前街咖啡经过杯测对比发现,苏拉威西托位贾出产的精品咖啡豆有着明亮的酸质,层次感分明,有浓郁的焦糖甜香,而草本,香料的醇厚风味则收敛了很多,略带花香。   弗洛雷斯(Flores) 与其他印度尼西亚岛屿相比,弗洛雷斯岛相对较小,从头到尾跨越 200 英里。该岛以其丰富的植被而闻名,是少数可以看到濒临灭绝的科莫多龙的地方之一。大部分咖啡产于海拔 1,200 至 1,800 米的 Bajawa...

哥斯达黎加的蜜处理法是什么?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咖啡是什么风味口感?

18:05 23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要说那个产区的蜜处理咖啡豆最好,对咖啡有所了解的人肯定都会首推哥斯达黎加。作为蜜处理法的创始国,哥斯达黎加的蜜处理技术自然修炼得炉火纯青,能细分出黄蜜处理、红蜜处理、黑蜜处理等不同处理方式。那接下来前街就来给大家科普关于哥斯达黎加蜜处理法咖啡豆的风味特点,以及经过哥斯达黎加蜜处理的咖啡冲煮出来有什么口感吧。    哥斯达黎加咖啡蜜处理法来源 蜜处理法是由哥斯达黎加产区的咖啡农研发的,研发的背景是因为哥斯达黎加的咖啡产区多数都在陡峭的山上,交通并不方便,所以当自家农场的咖啡果实送到山下的水洗处理场后,发现很多咖啡果实都遭到了损坏;也就会使咖啡豆产量变少,收益也就会变少,因此蜜处理法就被这样研发了出来。 其次据前街咖啡了解是因为去哥斯达黎加山上采购优质咖啡果实的生豆商少,也就缺乏销售渠道,这些收豆商以极低的剥削价格收购,因此山上的咖啡农也对这些收购商不信任,才会发明出蜜处理法,以自产自销的形式来出售咖啡豆,获取更多的收益来维持生活。 目前蜜处理法因为风味表现佳,所以被广泛用于中美洲的咖啡产区,并且哥斯达黎加当地也研发出来很多特殊蜜处理法,像是前街咖啡店内的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的巴哈咖啡豆和莫扎特咖啡豆就分别是葡萄干蜜处理法和厌氧蜜处理法制成的。    什么是蜜处理法? 蜜处理法,叫做HoneyProcess或MielProcess,蜜处理就是将果肉剥去后,将带有果胶、内果皮的咖啡豆晾干的方法。 上文前街咖啡也有提到咖啡豆的处理法主要有水洗处理和日晒处理,日晒法正如其名,就是在收获咖啡豆之后将其自然晒干的方法;水洗法则是将果肉剥去后,通过水洗浸泡将表面胶状物去除的方法;蜜处理则是这两种方法折中的处理方法,很多人在听了蜜处理这个名字后会认为这是一种使用蜂蜜加工的过程,或者加工后咖啡会带有蜂蜜味,实则不然。由于在晒干的过程中,果核表面的胶状物水分会蒸发,因此变得和蜂蜜一样粘稠,因此得名。   蜜处理法流程 1.蜜处理的第一步跟水洗处理法的第一步一样,先将全部咖啡果实放入水中挑出浮豆,瑕疵豆,保留出好的咖啡果实。 2.接着把筛选好的咖啡果实直接拿到高架床上晾晒至少三天,减少咖啡果实的含水率直至20%。 3.然后将晾晒好的咖啡豆放入去皮机将果皮果肉果肉去除,留下果胶,这也是为什么蜜处理的咖啡豆甜的原因,因为果胶是咖啡果实含糖量最高的一部分。 4.然后将保留着果胶的咖啡豆进行干燥处理,使咖啡含水率降至11%,即可收入仓库储存。 并且据前街了解到,蜜处理还会根据保留果胶的多少进行分类。像一般去除40%果胶的咖啡豆称为黄蜜;去除25%果胶的蜜处理咖啡豆分为红蜜;还有一种是保留百分百果胶的蜜处理咖啡生豆分为黑蜜。 而蜜处理的咖啡生豆在晾晒过程中也得十分注意。因为蜜处理的咖啡豆上保留果胶所以会存在许多粘膜,在晾晒过程中得不断翻面,防止发霉和发酵过度。   蜜处理法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因为蜜处理法属于日晒法的改良方法,由于在一开始就去除了果肉,因此不会有发霉的问题产生。并且不需耗费大量清水,成本较低。缺点:处理步骤可以说是所有传统处理中最为复杂、最为费工的。   蜜处理法风味 就如前街上文所说蜜处理法能增加咖啡的甜感,它的香气也会较为细致,当然,这是蜜处理法执行的好的情况下;若执行不佳时,喝起来会有不好的醋酸味,像洋葱或蒜的辛香味,即使执行得相当不错,仍会带些些的泥味,其余韵也较不干净,杂味也会较一般水洗法来得重,因此整体而言,采用蜜处理法较一般湿处理法的风险来得高许多。 其次蜜处理法又会通过颜色来分成三种,分别是黄蜜、红蜜、黑蜜,那它们又有什么区别呢?前街咖啡这就来为咖啡爱好者朋友们解答。    黄蜜、红蜜、黑蜜的区别是什么? 黑蜜:几乎不去除果胶,因此干燥用时最久,需要持续14天以上,过程中为避免干燥太快,会用遮盖物挡住太强烈的阳光,以让糖分转换更充分。 红蜜:去除25%果胶(各庄园具体做法有差异),日晒持续12天左右,过程中也可能用到遮光棚,咖啡每天翻动数次,不像黄蜜那样频繁。 黄蜜:去除40%果胶,接受最多光照干燥,持续8天左右,咖啡置于棚架上每小时翻动一次。 因此,从黄蜜到黑蜜,需要的干燥时间更长,管理要求也越苛刻。如果一定要挑选出三者中的优劣,前街咖啡认为味道最佳的则是黑蜜,因为内果皮的量最多,口感也就最丰富、更强烈。 而生产黄蜜和红蜜是因为咖啡农们也需要从商业的角度考虑,考虑到成本和价格,给消费者们多种选择也是可行的。   蜜处理法咖啡豆为什么这么受欢迎? 就如前街咖啡上文所说通过蜜处理过的咖啡豆在风味表现上都有极佳的甜感,而这个甜感一洗以往咖啡爱好者们对咖啡是苦的这一概念,因此十分受到刚接触咖啡豆的咖啡爱好者喜爱,其次也有许多从蜜处理法中找到灵感衍生出的咖啡豆处理法,风味甜感也会更加出色。 另外前街咖啡上文也有提到蜜处理法一共有三种蜜处理法,其中黑蜜处理的咖啡豆甜感最高,对应的是处理条件也比较苛刻,这也就意味着咖啡豆能有稳定的品质保证,自然也就有咖啡爱好者愿意为美味买单,所以这也是蜜处理法咖啡豆受欢迎的原因。那接下来前街咖啡就来分享比较受欢迎的哥斯达黎加蜜处理咖啡豆给大家吧! 前街咖啡: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莫扎特咖啡豆 国家:哥斯达黎加 产区:塔拉珠 海拔: 1800m 品种:H1 处理法:葡萄干蜜处理 风味:葡萄干酸质 莓果 花香,发酵酒香 这款莫扎特咖啡豆散发着优雅的花香,是类似于薰衣草般的紫花香气,前街在冲煮时能够明显感受到,莫扎特咖啡有较多的深色莓果、葡萄干风味,中后段哈还能感受到一些李子酸和小熊软糖般的甜感;冷下来后依然保有花香与甜感。风味十分独特,口感十分出色。 前街咖啡:哥斯达黎加音乐家系列巴哈咖啡豆 国家:哥斯达黎加 产区:塔拉珠 海拔: 1950m 品种:H1 处理法:葡萄干蜜处理 风味:发酵酒香 莓果 水果茶调 巴哈这款咖啡豆干香带有草莓、黑莓、葡萄干等水果般香气,冲煮时也飘出阵阵果香。前街刚冲煮好时,就有明显的花香和果香飘出,入口后也感受到浓郁水果香气和酸甜感,中后段带著微微酒香,如红酒一般。冷下来后带有蜜饯甜香,而且酒香更为明显,甚至能感受到梅子酒风味。 以上两支蜜处理咖啡豆来自哥斯达黎加塔拉珠产区的卡内特庄园,名称由来是因为庄园主十分喜欢音乐,所以用音乐家的名字来作为咖啡豆的名字,其风味也各有特色,感兴趣的咖啡爱好者不妨也可以试一下这两支蜜处理的咖啡豆,那接下来前街咖啡就来分享一下这两支咖啡豆的手冲萃取参数给大家吧。   前街咖啡哥斯达黎加咖啡豆冲煮建议 滤杯:Hario V60#01 粉量:15g 粉水比:1:15 水温:92℃ 研磨度:Ek43的10刻度、细砂糖研磨、20号筛网的75%过筛率,C40的24~26格 冲煮手法:三段式。 首先使用30ml水将粉层充分润湿呈“汉堡”形状,闷蒸30s,然后进行第二段冲煮。第二段前街采用了平稳的中细水流绕圈注入,在计时器55s时将水注入到125ml,然后停下来等水位下降至即将见底时注入第三段。第三段前街采用小水流绕小圈的方式注入剩余的70ml,在1分55秒时完成冲煮。 前街哥斯达黎加巴哈咖啡豆冲煮风味:高温是葡萄般的酸甜以及葡萄酒般的发酵感,慢慢降温后是红色浆果般的果汁感以及玫瑰花的香气,尾韵是焦糖般的香甜。 前街哥斯达黎加莫扎特咖啡豆冲煮风味:莓果、发酵香,入口有葡萄干、甜橙、在温度的变化下发酵酒香和桂花香比较明显。 以上就是前街咖啡所分享的手冲哥斯达黎加咖啡豆冲煮参数,希望能帮到各位咖啡爱好者们,以便在日后的手冲过程中能冲出正确的咖啡风味。...

巴西咖啡生豆如何分级?巴西咖啡最高等级是什么?巴西咖啡各产区有什么风味?

17:49 23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作为世界第一咖啡产国、美洲豆代表之一,巴西咖啡的口感比较平衡,酸度低,口感比较醇滑,常被用于制作意式拼配咖啡,像前街推出的三款意式咖啡豆——基础拼配豆、精品拼配豆和商业拼配豆中,都是有巴西豆的身影。 巴西咖啡的种植地普遍在地势较平坦的区域,虽然说阿拉比卡咖啡品种要在高海拔的地方种植出来的咖啡风味才会更好喝。但巴西的低海拔注定了不能种植出巴拿马瑰夏那样的咖啡风味。 那为了能更好地生产咖啡豆,巴西庄园主数十年前就因地制宜培育出不需高地与遮荫的改良阿拉比卡咖啡树,可栽植于平原或草地上,直接曝晒在艳阳下,不同于传统较高海拔的遮荫式栽培法,而这能够加快咖啡的成熟速度,只是风味无法发展的很完全。同时也多亏了平原的特征,大规模的咖啡园可以直接机械化收割,节省了不少人力。 巴西咖啡豆是1720年从法属圭亚那(南美洲北部的一个国家)引过来的,巴西当时是葡萄牙的殖民地,而其他南美洲的国家很多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因此南美洲大多数国家都是讲西班牙语,而巴西则是讲葡萄牙语。 驻守巴西的葡萄牙军官为了将圭亚那的咖啡豆引到巴西(当时对于咖啡外流其他国家是严厉禁止的),俘获了圭亚那总督夫人的芳心,成功将咖啡种子带入巴西。从那以后,咖啡在巴西迅速适应,从北部蔓延到了东南部的圣保罗州,到了1845年,巴西咖啡豆已经占全世界咖啡豆总量的45%,并且成为了圣保罗州最主要的经济来源。 巴西咖啡产区 巴西处于热带地区,咖啡种植地以两种地形为主,一种是海拔500米以上的巴西高原,一种是200米以下的巴西平原。巴西有21个州,17个州出产咖啡,但其中有7个州的产量最大,加起来占全国总产量的98%。分别是:圣保罗州、巴拉那州、巴伊亚州、圣埃斯皮里图州、米纳斯吉拉斯州、朗多尼亚州、里约热内卢州。 其中,米纳斯吉拉斯州、圣保罗州、巴伊亚州、圣埃斯皮里图州这四个地方产出的咖啡豆占全国出口量90%。 尽管巴西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咖啡生产国,但它再也没有出现像1920年代咖啡产量几乎垄断的现象。随着咖啡出口量的下降,巴西的其他地区(米纳斯吉拉斯州和圣埃斯皮里图州)超过了圣保罗州,摩奇安娜铁路公司负债累累并于1952年被政府接管。 所以巴西的精品咖啡产区主要有这三个,摩奇安娜、喜拉多和南米纳斯。 南米纳斯Sul de Minas为海拔700m-1200m的丘林地,山麓小坡起伏,地貌丰富,干湿季明显,日夜温差较大,富饶微型气候,适合栽培风味有耶的波旁和黄波旁,很自然成为精品咖啡的主力产区。南米纳斯,1999年以来,在巴西超凡杯竞标活动胜出的庄园,以南米纳斯为数最多。 米纳斯吉拉斯州年均咖啡豆总产量接近全国的一半,包含四个大型产区:Cerrado、Sul de Minas、Chapada de Minas、Matas de Minas。与喜拉多大草原同名的Cerrado喜拉多产区,在咖啡产地上特指米纳斯吉拉斯州西部的Cerrado区,平坦的地势和采收季的集中非常适合大规模管理采收,许多出口商在此投建咖啡农场,占地面积几乎都是10公顷以上。另外3个产地由于地形高低起伏,加上陡峭的山丘,因此以小农户模式手工生产为主。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东南山林区,海拔超过1000米,也有出产高品质的咖啡豆。至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其他地区,如中北部地区,多半出产商业用豆。   喜拉多 米纳斯吉拉斯州的代表咖啡产区有喜拉多和南米纳斯,两个地区都是海拔较高地区。喜拉多位于米纳斯吉拉斯州的西边,为一个平坦的高原,海拔750m-1200m。 喜拉多Cerrado地区:喜拉多是一片大草原,这片草原有着世界最庞杂的物种。但是说到喜拉多的咖啡产区,并不是大草原上种植的咖啡都叫喜拉多咖啡,能冠上喜拉多咖啡的只有种植在1100-1300m海拔地区里的咖啡,因为那里是喜拉多大草原的精华地段。海拔高,土壤肥,前街认为该地区出产的咖啡豆清甜,醇厚度高且无土腥味。正是因为这样,所以前街选择了巴西喜拉多产区的咖啡作为巴西产国咖啡的代表。 圣保罗 圣保罗州涵盖了巴西较具知名度的咖啡产区摩吉安娜Mogiana,这个区域的名称来自Mogiana Railroad Company,也就是在1883年建立“咖啡铁路”的公司。它也促使了更好的交通运输方式的出现,咖啡生产在此进一步扩张。摩吉安纳产区的海拔在 900- 1100 米,全年平均温度约 20℃,拥有类似丘陵的地形,使咖啡拥有了不错的甜感与平衡性,因地形原因庄园生产以人工采收为主。前街豆单上的皇后庄园咖啡就是产自摩吉安娜,甘甜干净,均衡度佳,有热带水果香。 圣保罗州有几个我们耳熟能详的咖啡产区,主要代表有圣多斯、摩奇安娜。1872年摩奇安娜铁路建设开始时,圣保罗的咖啡产量不到巴西的20%。到1890年,得益于铁路的开通,圣保罗生产的咖啡豆能够运输出去,当时出产的咖啡占巴西咖啡总量的50%。到1920年,巴西的咖啡产量已经达到世界咖啡产量的80%,其中有一半的咖啡来自于圣保罗。   摩吉安娜 摩吉安娜 Mogiana这块区域非常接近于米纳斯南部。咖啡种植在灌木、草地和其他植被之间。在这片区域里有很多种植家庭,其中一部分采用传统的大型农场运营方式,有些则采取小规模现代化的运作方式。现代科技混合山体咖啡种植文化造就了最高品质的咖啡生豆。前街通过杯测发现该区域出产的咖啡豆有着蔗糖般的清甜。前街咖啡的巴西皇后庄园咖啡就是来自于摩吉安娜产区。 巴西咖啡豆分级 巴西在中南美洲众多咖啡种植国家中,海拔算是比较低的,因此巴西并没有像哥伦比亚等其他国家一样,强调只有在高海拔地区才能生长出的硬豆,而是以颗粒大小、瑕疵率、杯测分数及风味这四项来划分咖啡豆等级。 由于咖啡产量大,咖啡豆的品质不统一,当地品检机构会提取300克样品,依据生豆瑕疵、大小、杯测不同的标准进行评定等级,这也是巴西有别于其它生产国的独特分级制度。巴西咖啡的生豆麻袋上一般标有相关等级信息:国家+瑕疵等级+杯测口感+规格大小+风味+地区,如Brazil NY.2 SC – 17/18 FC Cerrado,就是指产自巴西喜拉多地区,规格大小在17~18目,SC代表Strictly Soft,口感非常柔顺,FC 代表Fine Cup,杯测风味优质,瑕疵率等级是NY.2。 瑕疵分级法:NY.2 是指以纽约分级标准,按照瑕疵比例可分为NY2、NY2/3、NY3、NY3/4…数字越小瑕疵率越低,等级越高,其中扣分在4分以下的批次属于NY2也就是最高级。由于NY.1是指一颗瑕疵豆都没有,如此精选批次将无法稳定供应,因此巴西将NY.2设为最高等级。 风味与口感上也会有相应的标准区分,依据杯测时咖啡的口感会有多种不同的描述:Strictly Soft、Soft,Softish、Hard、Rioy。SC就是Strictly Soft(非常柔顺)口感最佳。杯测风味会分为Fine Cup 、Good cup、Fair cup、Poor cup、Bad cup,而Fine Cup的风味最佳,品质最高,其次就是Good cup。   巴西咖啡豆品种 巴西种植咖啡豆品种有阿拉比卡咖啡豆和罗布斯塔咖啡豆,其中阿拉比卡精品咖啡豆主要种植在圣保罗州和米纳斯吉拉斯州。罗布斯塔咖啡豆主要分布在圣埃斯皮里图州、巴伊亚州、朗多尼亚州等州。 巴西的咖啡品种繁多,现以红波旁、黄波旁、新世界、卡杜艾为主力品种,波旁是当地最为古老的品种。波旁品种的果实短小、圆润,咖啡豆密度高,生长于高海拔下的波旁甜度高,酸味明亮。与铁比卡同样是古老优良品种,波旁对锈叶病的抵抗力优于铁比卡,风味也不输铁比卡。而波旁与铁比卡最大的共同点就是一定要有遮荫树来阻挡阳光,这才有利于生长和风味发展,因此对生长环境有一定要求。 波旁咖啡品种是铁皮卡咖啡品种突变产生的次种。一般说到波旁咖啡品种,都会默认是红波旁咖啡品种,因其成熟颜色为红色得名。黄波旁并不是指红波旁未成熟时的状态,而是波旁种与结黄色果实的铁皮卡变种杂交而出,成熟后果实为黄色,因其产量较低,且较为不耐风雨,未被广泛种植。 常见的波旁从开花到结果成熟,颜色从绿色渐渐转为微黄色、红色,最后是完全成熟的深红色,因此叫红波旁。另外还有成熟后不会变红的波旁品种,转而变成较为罕见的黄色或粉色,即黄波旁和粉红波旁。高海拔下产出的黄波旁带着精致的风味,曾蝉联巴西CoE卓越杯大赛的优等名次。前街的皇后庄园咖啡就是选自黄波旁咖啡。 卡杜艾是1950年巴西以黄皮卡杜拉与新世界的混血种,为矮种咖啡树,在多种海拔上都可以较好的适应,种植于800m以上时,风味会更加出色,有红色和黄色两种类型。 新世界是在巴西发现的波旁种与苏门答腊种的自然杂交种,1950年左右开始在巴西种植。环境适应力强且耐病虫害,虽属高产量品种,但生长速度慢,豆子颗粒偏大。树高3米以上是它的缺点(此高度已超过采收机所能及的高度,故不适合机械化采收),须每年修剪咖啡树的树顶枝叶。新世界的酸苦味平衡佳。   巴西咖啡豆处理法 巴西半日晒处理法又叫去皮日晒法,与传统的日晒处理不一样的是,半日晒是将咖啡浆果的果皮果肉去掉,能控制去皮去肉后带果胶咖啡豆的发酵程度。而传统日晒是带果皮果肉日晒,无法看到果胶的发酵程度。半日晒处理法介于日晒、水洗两种处理之间的方法,但没有了水洗处理的“水池发酵、清水冲洗”过程,而是直接拿到阳光下嚗晒。虽然看来方法差不多,但是没有了发酵的一步,咖啡豆的风味截然不同。 精品级别的巴西咖啡豆有着低酸高醇的特点,烘焙后呈现坚果、可可、巧克力、吐司,口感顺滑,均衡干净。因此常常被运用到意式拼配豆的配方中,气到承托中和的作用。前街豆单上有4款意式咖啡豆,其中三款都有以巴西咖啡为基础配比(前街精品拼配咖啡、前街基础拼配咖啡、前街商业拼配咖啡),让萃取出来的意式浓缩咖啡带着丰富的金黄色油脂,烘焙榛果的浓郁香气。制作成美式咖啡醇香浓郁,与牛奶融合制成的拿铁咖啡呈现奶油般香滑。 前街冲煮巴西咖啡参数: 为了让巴西咖啡平衡醇厚的风味特点得以展现,前街咖啡推荐大家使用滴滤式萃取(手冲咖啡)。前街门店出品参数:使用Kono滤杯水温:88℃粉量:15克粉水比例:1:15粉水比研磨度:中细研磨(中国标准20号筛网通过率75%) 前街巴西喜拉多咖啡风味特点:坚果、焦糖、花生、柔顺、酸度低、巧克力味。 前街巴西皇后咖啡风味特点:浓郁的坚果风味,后段表现有明显的黑巧克力味,整体感受比较圆润,比巴西喜拉多咖啡干净。 ...

埃塞俄比亚瑰夏村分级制度|埃塞瑰夏有什么风味特色?埃塞瑰夏咖啡豆是什么品种?

17:27 23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当客人来到前街门店表示想要一杯瑰夏咖啡时,前街咖啡师都会多问一句,“您是指埃塞俄比亚的瑰夏,还是巴拿马的瑰夏?”,一些人听到这个问题便会傻傻分不清,好奇“都是瑰夏,有何不同”。虽然当下巴拿马瑰夏的名气愈来愈大,以至于提到瑰夏很多人最先想到都是巴拿马瑰夏,但真要排行论辈,埃塞瑰夏可是巴拿马瑰夏的“祖先”。今日,前街就跟大家说说这位“瑰夏祖先”,埃塞俄比亚的瑰夏。 先来给大家说说瑰夏的传播史。瑰夏(Geisha)这个品种,最早是于1931年在埃塞俄比亚瑰夏森林里被人所发现;1932年被送到了肯尼亚的咖啡研究所;1936年转种坦桑尼亚和乌干达;1953年转进哥伦比亚;20世纪60年代,被引进到巴拿马。 然而,早在90多年前,瑰夏品种被发现时,埃塞俄比亚官方档案对其风味的评价是“其味不佳”,而瑰夏这个品种到了巴拿马也是经历了40多年的韬光养晦才在2003年的最佳巴拿马竞赛(Best of Panama,简称BOP)中崭露头角,2004年夺得BOP冠军,后经过专家鉴定,才发现是埃塞俄比亚瑰夏品种。    产地简介 【埃塞俄比亚】 说到埃塞俄比亚,咖啡融入这个国家的社会结构和文化经济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在埃塞俄比亚,咖啡是他们的文化,亦是大多数人的重要收入来源。该国不仅仅是瑰夏种的起源地,更是世界公认的咖啡起源地,在精品咖啡市场备受推崇,随便走进一家精品咖啡馆都能见到埃塞俄比亚咖啡,就连前街也不例外。 埃塞俄比亚主要分为九大产区:耶加雪菲、西达摩、利姆、哈拉、金玛、伊鲁巴柏、金比与列砍提、铁比与贝贝卡、塔纳湖畔。   【班其玛吉地区】 班其玛吉产区,也有叫做贝贝卡产区的,这个好解释:班其玛吉区(Bench Maji Zone)是南方各族州下面的一个区,贝贝卡城(Bebeka Town)是班其玛吉区的首府。班其玛吉面积23,442.76平方公里,西面是苏丹,西北面与甘贝拉州接壤,东临南奥莫地区。这个产区有一个名字如雷贯耳的庄园——瑰夏村庄园(Gesha Village Coffee Estate),瑰夏村庄园的瑰夏种咖啡树据说就是在班其玛吉的野生森林里找到的。   【瑰夏村庄园】 2007年,纪录片导演Adam Overton(图右)与其摄影师妻子Rachel Samuel(图中)应埃塞俄比亚政府之求拍摄关于埃塞俄比亚咖啡的纪录片,拍摄过程中接触到了班其玛吉(Bench Maji)的戈里(Gera)森林,重新认识了埃塞俄比亚这片土地,同时萌生建立自己的咖啡庄园和品牌的想法。 2009年,Adam夫妇二人结识了骡子庄园主、BOP评委Willem Boot,而Willem Boot“回到埃塞俄比亚,寻找瑰夏的出生地”想法也为夫妇两人提供了契机。2011年他们回到了班其玛吉,当地有几个地区被称作瑰夏村,也是最有可能找到原生瑰夏品种的区域。 Adam跟随着Willem在周边森林开始探险,在一片被浓密森林包裹的丛林中发现了多种野生咖啡树种。于是他们便开始从中筛选,挑找出看起来与瑰夏相似的品种,然后种植在瑰夏村。并决定在此建立庄园,起名为瑰夏村咖啡庄园(Gesha Village Coffee Estate)。 瑰夏村庄园占地约471公顷,咖啡种植面积约320公顷,种植密度维持在7000棵/公顷。 瑰夏村庄园下分8个农场: Bangi(54公顷,1911-2001米),庄园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来自农场以东的一个叫“Bangi-Chichuru”的社区。此地块出产的咖啡风味带有金银花和香料的香气,有浓郁黑巧克力、莓果、黑茶、黑糖、黑醋栗的味道。 lDimma(28.7公顷,1966-2019米),以位于农场北面的著名金矿镇Dimma命名。此地块出产的咖啡带有鲜活的花香和核果香,尖锐且清醒的柑橘酸。 Gaylee(34.8公顷,1916-1982米),东南面连接Kebele社区,正式命名为“Gaylee-Gesha”,临近Yetgordon河,瑰夏村水源地。此地块出产的咖啡果味和香料味紧密结合,具有强烈的杏仁、柠檬草、木槿的甜味,混合着茉莉花和核果的香气。 Oma(67.6公顷,1931-2040米),以受人尊敬并爱戴的Meanit地区的宗教领袖命名。此地块出产的咖啡具有奇异的红醋栗、茉莉花香气,具有桃子、杏子、蜜饯、甜瓜、温州蜜柑的水果特征,余韵有蜂蜜般的甜。 Narsha(5.3公顷,1963-1977米),位于瑰夏村庄园的南部,以农场内一棵丰硕的树命名。此地块出产的咖啡其风味有着金银花、黄色水果、酸橙、黑巧克力、桃子、杏子、玫瑰,酸度清爽,佛手柑余味悠长。 Surma(45.9公顷,1909-2063米),能俯瞰世外桃源般的山谷景色,以居住在西南低地的牧民民族“Surma”命名。此地块出产的咖啡具有柔弱的茉莉、大马士革玫瑰芳香,草莓、成熟西瓜、苹果的水果调性,以及微微的香料味。 Shewa-Jibabu(48.5公顷,1973-2069米),位于庄园北部,以农场附近的一座山和部分员工来自的kebele社区命名。此地块出产的咖啡有香料,草莓,成熟的桃子,木瓜,花香,黑巧克力,罗望子,橘子,佛手柑的风味。 Shaya(36.5公顷,1926-2069米),以Meanit地区首领的名字命名。此地块出产的咖啡散发着茉莉、佛手柑和橙子的芳香。浓郁的黑巧克力、橘子汁、冰樱桃、糖蜜、柠檬、浆果的味道,带有红苹果的甜味。 咖啡豆品种 巴拿马的瑰夏和瑰夏村的瑰夏都叫瑰夏,但是这两个地方的瑰夏品种却大不相同。瑰夏村种植的瑰夏主要是2个品种:戈里瑰夏Gori Gesha(GG)、瑰夏1931 Gesha 1931(G31)。 戈里瑰夏Gori Gesha (GG)此品种完美继承了Gori Gesha咖啡森林内的遗传多样性,所以它的样貌与巴拿马瑰夏有着一定的区别;而瑰夏1931 Gesha 1931 (G31)则与巴拿马瑰夏非常相似,无论是外貌还是风味上的表现。 而除了以上两个品种以外,瑰夏村还种植有一个名为Illubabor Forest 1974 (IF)的品种!它被发现于1974年至Illubabor森林的一次考察中,后由埃塞俄比亚研究中心研发出的具有天然抗体的品种。 分级制度 瑰夏村庄园内部有着严格的分级制度,分别是竞标、金标、红标、绿标以及查卡批次。 【竞标批次】 仅占瑰夏村全年产量的3.7%,经过严苛筛选的庄园最顶级批次,仅能通过瑰夏村咖啡庄园全球竞标获得,而当中又分为冠军甄选(Champion's Reserve)和庄园甄选(Farm Reserve)。   【金标批次】 金标批次的咖啡占瑰夏村庄园全年产量的10%左右,口味复杂,非常罕见。这些稀有的咖啡是瑰夏村庄园除了竞标批次之外的最顶级咖啡。许多咖啡师会选择金标批次作为其比赛用豆,而对品质有高要求的烘焙师也会进行采购,有完整的可追溯性,各批次风味突出、复杂度高。 【红标批次】 红标批次的咖啡豆占据瑰夏村庄园全年产量的15%左右,具有完整可追溯性的批次,杯测分数超过88分(sca标准),具有典型的瑰夏村风味,风味强度和复杂度稍弱于金标批次,是性价比较高的单品批次。 【绿标批次】 绿标批次来自瑰夏村庄园的单一地块且是单一品种的批次。绿标批次提供每个批号的完整追溯信息,包括农场地块名称、咖啡品种和处理加工日期。   【CHAKA批次】 查卡批次混合了来自庄园所有地块和整个生产季节的咖啡。查卡批次的咖啡有日晒处理和水洗处理两种处理方式,包含瑰夏村庄园中三个咖啡品种,分别是瑰夏1931、戈里瑰夏以及illubabor。  前街咖啡冲煮参数 咖啡粉量:15克 比例:1:15 水温:92摄氏度 研磨度:Ek4310刻度,20号筛网的75%通过率, 滤杯:Hario v60 #01号滤杯 冲煮过程:第一段注水30克水量闷蒸30秒,第二段注水注入95克水量(电子秤显示125克),约1分注入完毕,第三段注水,注入100克水量(电子秤显示225克),约1分30秒注入完毕,萃取时间:2分钟,移开滤杯完成冲煮。风味如下: 瑰夏村金标:洋甘菊、柑橘、奶油、乌龙茶、果汁般口感、梅子、干净度高。 瑰夏村红标:玫瑰花香、发酵酒香、柑橘、莓果、乌龙茶、草莓。 瑰夏村绿标:柑橘、奶油、巧克力、杏仁、风味均衡、口感醇厚。 瑰夏村查卡:发酵香、柑橘、西柚、奶油、巧克力、焦糖。...

阿拉比卡咖啡为何更受欢迎?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两大品种有什么区别?

17:09 23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对咖啡有所了解的咖啡迷肯定知道,咖啡豆大致分为两种:罗布斯塔咖啡豆和阿拉比卡咖啡豆。这两种咖啡豆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两种豆种。有意思的是,这两者若是要论受欢迎程度,可谓是天差地别,阿拉比卡咖啡相对更受大众青睐。至于为何会出现如此大的区别,就让前街来分享一二。 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作为市面上最常见的两大类品种,阿拉比卡属于小粒种,而罗布斯塔属于中粒种。   两者咖啡因含量 据前街所了解,阿拉比卡的咖啡因含量低,约为0.9%-1.2%;脂肪含量比罗布斯塔咖啡多60%;糖的含量则多两倍;因此阿拉比卡的味道会比较甜、柔和同时,带点水果酸。我们在饮用咖啡时,品尝到的苦味,主要来自咖啡中的绿原酸。 与阿拉比卡相比,罗布斯塔的咖啡因、绿原酸和氨基酸含量都更高。因此罗布斯塔天生便没有阿拉比卡咖啡豆独有的芳香,反而是产生出更为醇厚、更低沉的口感。例如核桃、榛果、花生、小麦、谷物类等风味,有时甚至会出现较为刺激鼻腔的土味。也因为罗布斯塔丰富的咖啡因,一般会用作速溶咖啡的原料。 而有些意式拼配咖啡为了表现浓郁厚重的咖啡油脂,也会适量加入罗布斯塔咖啡豆。 就好像前街的「商业拼配」一样,加入了10%的罗豆,这使得做出来的浓缩口感醇厚,油脂丰富。因此,选哪种咖啡豆完全是看个人喜好。 绿原酸除了可以抗氧化,也是抵抗害虫的重要成份,所以生长在低海拔的罗布斯塔可以免受于大多数昆虫的侵害。想要表现出多样的风味,阿拉比卡需要种植在更高海拔的合适环境下,海拔越高咖啡更容易受到虫害和气候影响,一般种植在较高海拔的地方,结的果实较少,成熟时期也较慢。高品质的阿拉比卡咖啡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工管理与采摘,生产成本也更高。   外观与风味特征 阿拉比卡咖啡豆,其身呈椭圆形,较细长且扁平,中线呈“S”状。而罗布斯塔咖啡豆的外形偏圆;中线呈“1”字形。 在咖啡生豆状态时,用通过外形来分辨豆种的方式相较来说比较科学。但由于烘培之后咖啡豆的豆身会膨胀变形,变得圆圆的,中线也从S型变得很像直线,所以通过咖啡熟豆外形来分辨豆种还是比较片面的。 阿拉比卡咖啡,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海拔高度、不同气候的产地,各具独特魅力,呈现出丰富多样的风味。未经烘焙时,它散发出如青草般的清新香气;而经过适当烘焙后,则能展现出诱人的果香(中浅焙)或焦糖风味(深烘焙)。这种多变性使得无论是单一产地还是混合拼配的咖啡豆,都能通过不同的萃取技术展现出其魅力。在品尝时,你会感受到它中等偏高的芳香,酸度明亮而活泼,口感顺滑细腻,同时中低度的醇厚度也带来了回甘的余韵。 罗布斯塔咖啡,主要用于浓缩拼配增加醇厚度,得到丰富的油脂。通常用5-15%的比例,有时候到25%以上烘焙咖啡拼配的总量。在品尝时,你会感受到它中等偏低的芳香,低酸度,口感带强烈苦味,醇厚度饱满,木头味,回甘有热解和辛辣味。 阿拉比卡的咖啡叶子呈瘦长的椭圆形,而罗布斯塔的咖啡叶子则更为宽厚。叶片的大小差距已经很明显,更不用提植株的大小。阿拉比卡咖啡树高度通常为2~3米,罗布斯塔一般可达到10米以上。 阿拉比卡咖啡是一个庞大的家族,拥有接近三千个品种,它们都是从埃塞俄比亚的铁皮卡和波旁这两种最古老的原生种演变而来的。这些品种在传播到南美洲或亚洲后,经过适应当地环境而发生了变种。 咖啡作为一种农作物,其独特的风味与多种因素息息相关,包括品种、气候、海拔、土壤以及管理方式等。这些因素共同构成了咖啡的风味特征,是品种与当地风土条件的自然真实体现。现在,前街挑选几款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来了解一下阿拉比卡咖啡~   牙买加的铁皮卡 作为埃塞俄比亚最古老的原生品种,铁皮卡约在公元 15 世纪到 16 世纪间被发现。铁皮卡的特征是咖啡树较高,顶部的叶子呈现古铜色,咖啡豆偏大、较长,两头尖尖翘翘,有点像鸡蛋。铁皮卡咖啡常有柑橘酸味,带着甜甜的余韵,被许多人称赞是优雅干净的咖啡豆。可惜它的低产量和叶锈病的抵抗能力差,渐渐被农民用其他更健壮的品种替代。 提到铁皮卡,咱们就不得不来聊聊前街蓝山咖啡,它从18世纪就已由 Nicholas Lawes 爵士引入牙买加,没多久便传入到蓝山种植,至今已有两百多年。而蓝山的铁皮卡也因地制宜地适应了当地的海岛型热带雨林气候,进化出更强的抗病能力,其中对于咖啡浆果病会比一般铁皮卡要强很多。 前街认为蓝山的精致干净风味离不开牙买加坚持对铁皮卡品种的悉心种植,让铁皮卡融入到这里的风土,蓝山山脉的绝佳风土和独特微气候也功不可没。前街采用中深度烘焙,最大程度呈现咖啡的巧克力、坚果香气,同时保留柔和的酸质与甜感,让整体口感趋于平衡。 巴拿马的瑰夏 常喝手冲咖啡的朋友一定听过巴拿马的瑰夏咖啡,因惊艳的香气称为了当代精品咖啡的代名词之一。瑰夏品种由铁皮卡衍生而来,同样产自咖啡发源地埃塞俄比亚。 瑰夏对生长环境非常挑剔,需要高海拔、肥沃土壤、有云雾或者植株遮阴,不能直接暴晒。翡翠庄园主说过,园内需要大量的遮阴树来为娇贵的瑰夏遮挡阳光,而且在栽种初期还要采用传统的修枝,否则植株容易死亡。 种植在越高海拔的瑰夏,咖啡果实的成熟时间更长,风味表现也更复杂且独特。与别的咖啡品种不一样,瑰夏咖啡树的叶面系统非常薄,也就是说光合作用的效率会很低,树根部还很脆弱,水分和营养的吸收都很缓慢,因此咖啡产量非常少,加上高海拔的生长环境,果实成熟的时间也会比较晚。 目前,瑰夏在世界很多地区都有种植,是精品咖啡中的新王者,其中以巴拿马、危地马拉、哥伦比亚等拉美国家品质比较高,巴拿马瑰夏更是精品咖啡中的佼佼者。谈到瑰夏咖啡,前街豆单上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大名鼎鼎的翡翠庄园所产的瑰夏咖啡,根据不同的特征又被划分为红标瑰夏、绿标瑰夏。高品质的瑰夏咖啡有着玫瑰花香、柑橘、莓果、蜂蜜的扑鼻芬芳,受到不少咖啡人的喜爱。   埃塞俄比亚原生品种(Heirloom) 经常喝埃塞俄比亚咖啡的朋友应该有留意到,埃塞豆的品种总是写着当地原生种或Heirloom原生种。词典上,Heirloom指的是“几代人的宝贵财产”,也就说咖啡对于埃塞人来说,就是不可取代的“宝物”。 这是由于在埃塞的原始森林中,咖啡品种繁多,基因种类更是数不胜数,鉴别难度非常大,加上当地政府希望能保护不公开这些种类,于是用「原生种」来统称这些咖啡类别。耶加雪菲咖啡品种为当地原生种,颗粒小巧,形状大小不一,外型较为浑圆,大多介于14-15目之间。 市面上你能找到很多产自埃塞的阿拉比卡原生种咖啡,比如前街果丁丁合作社、前街日晒红樱桃、前街卡法森林等,它大都会采用浅~中烘,在杯测上往往表现出优雅的花香和水果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