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mk

哥斯达黎加咖啡为什么被誉为“黄金豆”?哥斯达黎加塔拉珠、三水河等咖啡产区有什么特点?

13:45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在南美洲与北美洲的连接地带,有一处名为“中美地峡”的“桥梁”,它将南北美洲之间的各国联系起来,在世界海交通上具有重要地位。该地区的7个国家中,有6个国家因盛产咖啡而在全球咖啡市场有极高的知名度,比如危地马拉、洪都拉斯、哥斯达黎加、巴拿马等。 其中,哥斯达黎加是中美洲地区最早种植咖啡的国家,咖啡产业的发展历史悠久,该国生产的咖啡以优异的质量获得国际市场的认可,还曾被英国贵族誉为“黄金豆”。 而能以精品咖啡为国家主要经济部门之一,则要得益于哥斯达黎加拥有的丰富的自然资源。哥斯达黎加被科迪勒拉山系(Cordillera)贯穿,把东西两侧地区隔开,因此该国地形多为崎岖的山地,火山林立。哥斯达黎加气候主要为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由于多山地,山谷地区气候宜人,四季如春,全年气温在15-26℃,全年分旱、雨两季。哥斯达黎加坐拥高海拔山区、肥沃的火山土壤、充足的日晒和降雨,十分适合咖啡种植和成长。 由于哥斯达黎加中部被科迪勒拉山系贯穿,使得咖啡产区均分布在中部山脉上,共分为八大产区:西部山谷(West Valley)、中央谷地(Central Valley)、塔拉珠(Tarrazu)、三水河(Tres Rios)、欧罗西(Orosi)、布伦卡(Brunca)、杜利阿尔巴(Turrialba)、瓜纳卡斯特(Guanacaste)。 在这些咖啡产区当中,最为知名的是为塔拉珠(Tarrazu),位于该国中部,原本产区名字为洛斯桑托斯(Los Santos),该产区包括塔拉珠Tarrazu镇,多塔Dota镇等地区。当年,该产区内的塔拉珠最先开始成名,于是在2019年的时候哥斯达黎加政府登记注册了“Café de Tarrazú”这个咖啡原产认证,因此,后来人们逐渐使用“塔拉珠(Tarrazu)”来分大类产区。前街咖啡口粮豆系列当中,同样包括有这一知名产区。这款入门精选塔拉珠咖啡豆,使用水洗处理法,冲煮后由轻微果酸,甜橙、坚果和蜜糖风味,回甘顺滑。 此外,三水河(Tres Rios)也是哥斯达黎加著名的产区之一,三水河产区位于哥斯达黎加中部,首都圣何塞的东部。但该产区是哥斯达黎加最小的产区之一,虽然产量少,但其生产的咖啡质量较高。 该产区临近哥斯达黎加著名的火山伊拉苏火山(IRAZÚ),该火山是哥斯达黎加最高的火山,也是一个大型的火山群,因此这里的土壤十分肥沃,咖啡种植在海拔1000-1600米的山坡上,并且该地区水资源十分丰富,气候较为湿润,因此生产出不少优质的咖啡,被一些咖啡爱好者们称为咖啡产地的“波尔多”。 ...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介绍|云南咖啡种植品种有哪些?什么是云南小粒咖啡?云南咖啡好喝吗?

13:40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绝大部分咖啡产区之所以出名,很大程度离不开当地产出的某种咖啡极具特色。比方说,牙买加的蓝山咖啡、巴拿马的瑰夏咖啡、印尼的曼特宁咖啡,还有,我们国家的云南小粒咖啡。 虽然云南小粒耳熟能详,但前街相信有不少朋友并不是完全的了解。所以,今天的前街就来跟大家分享一下,究竟什么是:「云南小粒」。   什么是云南小粒? 尽管咖啡属下分出了130多大种,但在这130多种里,具有商业价值的仅有3种。它们分别是阿拉比卡、罗布斯塔、利比里卡。咖农们为了更好的进行辨认,于是根据结出的果实大小将它们分别称之为: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 阿拉比卡是里面个头最小的,所以我们就可以知道,小粒咖啡指的是阿拉比卡。那么,云南小粒自然指的就是种植于云南的阿拉比卡咖啡。But!众所周知,阿拉比卡是个大种类,它旗下包含着成百上千个不同的品种,例如铁皮卡、波旁、瑰夏等等。 虽然云南小粒泛指种植在云南所有的阿拉比卡种咖啡,但实际上,不同时期在云南主要栽种的小粒品种是有着一定区别的。要说具体是什么区别嘛,应该就是魔法界的纯正血统的巫师跟混血巫师的区别吧!   不同时期的云南小粒 云南咖啡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清朝末年,而关于记载,是由两组不同的人士将咖啡引进云南种植。一组是由景颇族边民引入,另一组则是传播最为广泛的由法国传教士引进。 清朝光绪18年(1892年),法国传教士田德能从越南引进咖啡种植在了大理宾川县的朱苦拉村,并教会了当地的居民处理、研磨、冲煮等咖啡的一系列料理方式。 但由于当地的地理位置十分偏远,交通不便,再加上种植面积比较小,所以当时咖啡并没有像其他国家一样,很快得到大范围的传播。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云南咖啡才真正开始了成名之旅。 1952年,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的专家到德宏州遮放乡做调查,结果在农户的庭院中发现了未曾见到过的结有红色果实的植株,于是便采购了大量鲜果带回保山市潞江坝开始培育研究。最终经鉴定,这是盛产于南美洲的「小粒咖啡」。 恰逢建国后发展经济的阶段,为了给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兄弟国家供给咖啡,于是很快,云南就开始了大规模的咖啡普及和推动种植,并在当地成立了我国第一个小粒咖啡的种植基地。 因为云南的气候环境十分优越,且有着外来专家的各方面援助,咖啡的种植大获成功!风味独特,产量极高,种植面积高达五万余亩,这让云南小粒在当时的国际市场上享有一定的盛誉。而这时在人们之间口口相传的云南小粒,指的是种植在云南的铁皮卡、波旁这样的拥有纯正阿拉比卡血统的“老品种”。 如果这条“道路”通畅无阻,那么我国现如今兴许能够成为咖啡的种植大国。可惜好景不长,到了六七十年代,中苏关系的恶化让刚刚起步的中国咖啡止步于此。很多咖啡种植园停止了咖啡的栽种,更换成了其他的农作物。 直到上世纪80年代,巴西等南美洲咖啡种植国家遭到了叶锈病的侵蚀,产量严重暴跌进而导致咖啡价格暴涨。国际上的一些咖啡企业为了摆脱对这些产国的依赖,索性直接开发新的末经开发的咖啡产地。而非洲、亚洲等地便是该项目的重点对象。 1988年,时值中国改革开放浪潮,雀巢公司在中国成立了合资公司,并从葡萄牙咖啡锈病研究中心(CIFC)引进了卡蒂姆7963试种,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收购一批价格优异的咖啡豆原料用于速溶产品的制作。为此,雀巢大力推动云南的咖啡农业发展,并在1992年成立了咖啡农业部,为了能够更好的指导,研究云南咖啡的种植与改良。 但研究的主要对象依旧是卡蒂姆,它是由Timor品种和卡杜拉杂交出来的阿拉比卡种。Timor是由阿拉比卡和罗布斯塔的杂交品种,而卡杜拉则是纯正的阿拉比卡种。所以杂交出来的卡蒂姆会拥有着四分之三的阿拉比卡血缘,自然会被归类于阿拉比卡种。 罗豆的基因让卡蒂姆拥有了极强的抗病能力和极高的产能,是铁皮卡、波旁等元老级品种的三倍左右。但也正因为罗豆基因的存在,让卡蒂姆的风味表现稍显逊色。“狂野、土腥味、杂味”等便是韩怀宗先生对之前卡蒂姆的风味描述,大家可以自行联想一下。 而正如前街前面所说,雀巢的目的就是为了能够减少速溶产品制作原料的成本。所以虽然卡蒂姆的风味不佳,但它高抗病、高产量的特性更能获取人们的青睐。于是,在雀巢的影响下,大部分咖农将原有的老品种纷纷砍伐,替换成了卡蒂姆,并开始了大规模的种植!这一场替代浪潮在2010-2011年前因巴西咖啡豆的豆价达至高峰达到高潮,这个时期的云南咖啡豆进入了历史的最高峰但又很快消逝。 虽然,现如今在云南咖啡的种植面积高达百万亩,但其中的95%都种植的是卡蒂姆。所以大家就能够知道,虽然云南小粒泛指所有种植在云南的阿拉比卡,但现在更多的是指拥有罗豆血缘的卡蒂姆。 随着中国精品咖啡市场的逐渐壮大,现如今云南在咖啡种植、处理方面的改善已经将云南咖啡的土腥味、苦杂味道慢慢磨灭。但要让云南咖啡形成受世界认可的产区风味,前街认为还是得从根源抓起。而近年越来越多拥有纯正阿拉比卡血统的老品种在云南释出,便已经充分说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观点,并逐步改变。所以,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