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洪都拉斯咖啡里的SHG、HB指的是什么?洪都拉斯咖啡的风味特点有哪些?

13:51 05 9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我们熟知的七大洲中虽只有北美洲与南美洲,但通常情况下会将连接南北美洲的狭长地带称之为中美洲。这片区域面积虽不大,只有8个国家,但这些国家中有7个盛产咖啡,并以自家种植的咖啡闻名世界,如哥斯达黎加、巴拿马、洪都拉斯等。其中,洪都拉斯是中美洲最大、全球第五大咖啡产国,并且在保持高产量的同时,亦保持其较高质量的咖啡水平。

早在18世纪,咖啡就由西班牙商人引入洪都拉斯,但当时洪都拉斯农民主要种植香蕉等作物为主,因此只有小部分人种植咖啡。到了19世纪末,洪都拉斯的咖啡产业渡过了起步结果,建立了很多咖啡种植园,但规模都比较小。

其实,洪都拉斯的地理条件并不亚于其邻国危地马拉和尼加拉瓜,但由于当时洪都拉斯的工业基础较为薄弱,在运输以及港口交通上缺乏支持,因此洪都拉斯的咖啡出口受到阻碍,导致咖啡绝大部分只能内销。

该情况直到20世纪中期才得以好转,开始对道路以及港口进行修建,使得出口更便利,并成立洪都拉斯咖啡研究所(Instituto Hondureño del Cafe简称IHCAFE),帮助当地咖啡品质的提升。但在1988年,该国迎来杀伤力强劲的飓风“米奇”,造成严重的破坏,飓风过后又遇上咖啡叶锈病的爆发,咖啡产业再次受到打击,后来经过多方努力,咖啡产业慢慢复苏,并成为该国重要的经济支柱。

洪都拉斯是个多山之国,全境75%以上为山地,内陆为熔岩高原,中美洲山脉由西往东穿过中部,形成许多盆地和河谷地带,森林面积约占全国面积的一半,全国平均海拔900-1500米。该国气候属于热带气候,全年平均气温约23℃,气温温和,雨量充沛,加上高海拔山区以及火山土壤,拥有优越的咖啡种植条件。

洪都拉斯划分了六个咖啡产区,分别为科潘区(Copan)、欧巴拉卡区(Opalaca)、蒙德西犹斯(Montecilos)、巩玛阿瓜(Conayagua)、阿卡塔(Agalta Tropical)和帕拉索(El paraiso),并且这些产区海拔均在1100米以上。

目前,最为知名的为欧巴拉卡区(Opalaca),近些年常出现在该国的卓越杯(COE)榜单上。欧巴拉卡区位于圣巴巴拉省 Santa Bárbara、因蒂布卡省Intibucá及伦皮拉省 Lempira 之间。在该区域拥有该国最高的火山山峰拉斯米纳斯山(Cerro Las Minas),给予这里肥沃的土壤,种植海拔在1100-1700米之间,并有内陆湖约华湖(Lego de Yojoa)提供丰富水资源,加上合适的气候,这里生产的咖啡具有细腻的酸度,有热带水果,如柑橘、葡萄和桑葚等风味,整体表现平衡。主要种植波旁Bourbon、卡杜艾Catuai、伦皮拉Lempira、铁皮卡Typica,近些年也开始种植瑰夏Geisha。

洪都拉斯和大多数中美洲产地一样以海拔高度作物等级划分的主要标准,皆因海拔越高,昼夜温差大,咖啡鲜果成熟耗时越长,糖类物质积累更多,风味更加丰富,密度及硬度均更优。一般会分为SHG(STRICTLY HARD GROWN,海拔1200米以上出产的咖啡豆)、HB(GOOD GROWN,海拔800-1200米之间出产的咖啡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