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法森林是瑰夏品种吗?卡法森林咖啡的产地在哪?卡法森林具备什么风味特点?如何冲好卡法森林?
钟爱花香、果韵风味的咖啡的朋友应该对“清新”这个形容词不陌生,它通常出现在许多浅度、中浅或中度烘焙的咖啡豆中,尤其是采用水洗、日晒、蜜处理等传统处理法的批次。如果喝到一支既能表现出花香,又能带有丰富的酸甜层次的豆子,那绝对会让人心情愉悦整天。
最近,前街就收到有位小伙伴反馈表示,在店里喝到的卡法森林就有这样的口感特征,可当买回家好像怎么都冲不出那种丰富的层次感,于是找前街咨询手法和参数。
前街豆单中的这款卡法森林来自我们熟悉的埃塞俄比亚,因生长于广袤的云雾森林区域——卡法生物圈保护区(Kafa Biosphere Reserve)而得名。卡法生物圈的原始林不仅是世界公认的咖啡发源地,也是如今我们熟悉的阿拉比卡咖啡的基因宝库,瑰夏起源故事里的“Gesha”,正是Kaffa的其中一个区域,位于西部地带。
与我们印象里农民把咖啡树种在自家后院的田园种植模式不同,卡法云雾森林以产出野生咖啡最具代表性,咖啡树全都生长在1400~2100米海拔高的遮阴环境中,原生态、微气候、红土土壤、降雨充沛等有利因素为咖啡树提供了优良的生长环境。
在这里,前街需要特别强调一点,由于卡法森林是我们熟知的瑰夏起源故事的主场,瑰夏品种的名字正是来自这里的瑰夏山片区(Geisha Mountain),于是有些商家便将这支豆子直接命名为“瑰夏”,然后以“卡法森林瑰夏”推出市面。但其实,它与我们印象当中的瑰夏品种完全是两个东西。
通常情况下,咖啡师口中的「瑰夏」是指来自巴拿马产区一个曾被记录为“T2772”的咖啡品种,豆子最大的特征是硕大细长、两头尖尖,中间饱满,烘焙后呈内侧外翻,总是让前街想起“肠仔包”。巴拿马的瑰夏之所以能获得无数人的喜爱,归因于它与大家印象中的传统浓厚咖啡味不同,它更像是一杯清新的花果茶,每每带着馥郁芬芳与复合水果滋味,让人联想到一系列不同寻常的香气,且在不同温度下,可以感受到细腻的质感与酸甜果味充盈整个口腔。
比起瑰夏这个品种,前街此次入手的这支卡法森林更多是强调它的产地,因此在品种上,前街将其标注为埃塞本土常见的原生种。考虑到这支豆子产自埃塞的高海拔森林区域,富含轻盈的花果香气,而且又采用了水洗处理,因此前街希望通过浅度烘焙来呈现出它的干净清幽调性。
言归正传,对于卡法森林这类型浅烘咖啡的冲泡,前街认为有三个细节需要注意:
1.优先选用流速快的滤杯。由于烘焙度较浅的咖啡豆膨胀程度较小,豆身质地偏硬,研磨时容易释出极细粉,到了注水阶段也会优先沉底导致尾段堵塞,这样冲出来的咖啡往往香气平淡、口感浑浊。因此最好搭配一个流速快的滤杯,比如前街最常用的V60,它的螺旋纹设计能让咖啡粉更好地排气,同时最大程度激活酸香物质的挥发以及溶解,底部的大滤孔更是起到了加快水流下落的速度。
2.水温不宜超过93℃,或低于90℃。根据前街的冲泡经验,想让咖啡酸质明亮上扬、余韵能体现出茶感,可以采用90℃-91℃进行冲煮;而想要咖啡的果酸饱满扎实,提升醇厚度,可以采用92℃-93℃的水温。
3.由于研磨度这一参数会牵动总时间变化,所以通常情况下,前街会通过结合萃取时间和咖啡的味道来判断研磨刻度是否找对。其实也很简单,如果冲煮15克咖啡粉,采用三段式,时间少于1分40秒,味道尖酸、寡淡,说明颗粒太粗,咖啡萃取不足;时间超过2分20秒,咖啡发苦发涩、厚重低沉,则可能磨得太细导致过萃了。
至于粉水比例,前街认为1:15~1:16都是可以的,如果想要咖啡偏向乌龙茶、莓果般浓郁,就采用1:15;如果想要更清晰感受到白色花香和柑橘酸质,则可以采用1:16,让风味更散开。
第一段注入30g水进行闷蒸30秒,注水的同时开始计时,全程小水流中心点注入开始向外绕圈,注意需要湿润整个粉层。30秒后,开始用较大一点的水流稳定注入第二段95g水,目的是抬高整个粉层,水柱需要垂直均匀注入,此时计时秤显示125g,大约在55秒左右注完。
当液面下降至一半的位置时,开始使用小水流绕小圈注入第三段100克,尽量控制水流不饶太大,容易冲散咖啡粉层而造成萃取不足。最后注水量一共225克,滴滤完成时间大约在2分左右。
按照这些细节冲出来的水洗卡法口感十分清爽,入口先是感受到如同黄桃、甜橙、柚子的生津酸甜,整体倾向于黄色核果类气息。由于加入了搅拌的动作,咖啡除了丰富果酸,还带有一股清润的甜感,就如同是在喝着一杯清爽的甘甜果汁。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