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咖啡庄园、处理厂、合作社分别是什么?咖啡产区与庄园、处理厂、合作社有什么区别和关联?
精品咖啡的概念提出与普及令人们愈发重视咖啡豆的详细信息,每当一包咖啡豆到手,便会查看打印在包装袋上的标签,看看这支咖啡豆的豆种、处理法、风味描述等等。其中,咖啡生产信息中的一项“产地信息”可能会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有时是产区、有时是庄园,亦或是处理厂、合作社……一些小伙伴或许会问,产区、庄园、处理厂、合作社之间有什么区别。今天前街就来给大家解答疑惑,讲讲这些产地信息。
咖啡产区
产区就是最好理解的一个啦!它分为大产区和小产区。大产区就是像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巴拿马等,这类都是生产该咖啡的国家名字!而在大产区下面,还会细分出许许多多的小产区,像常听到的耶加雪啡、西达摩便是埃塞俄比亚细分下的小产区!亦或者是蕙兰、考卡这些则是哥伦比亚细分下的小产区!
之所以要这样区分主要是因为:不仅仅是国家之间有着风土不同而导致风味不同的情况,各个小产区之间也会产生不同的味道区别。
毕竟,大部分产区之间的间隔会有着上百公里的距离,种植出来的味道自然会有所不同!像耶加雪啡、古吉这类产区就是由于该产地产出的咖啡味道过于独特,而被单独划分出来!然后,再进行细分的话,便是庄园、处理厂、合作社了!
咖啡处理厂
咖啡生豆在还未处理前是一颗带有果皮果肉的果实,而所谓的咖啡处理厂就是集中周边的咖啡果实,统一进行处理的地方。
之所以会诞生处理厂,就是因为咖啡果实的处理对于场地、设备的要求较高,高要求代表需要花费的金钱必然也很高!这对一些落后地区的咖农们来说,简直是不可能的事情。毕竟,卖豆子赚的钱还不够买机器的多!于是,咖农们只能够将自己种植的果实售卖给附近的处理厂。
但这就会衍生出一个问题:果实价格会受到影响,而这些影响必然是负面的。咖啡界也存在着中间商赚取差价,像是在运输环节的中介,他们往返于咖农和处理厂之间,将咖啡果实以较低的价格从咖农手中买入,然后再以较高的价格卖给处理厂。
除此之外,降低咖农收益的方式还有许许多多!所以,如果想要避开中介,减少价格的损失,那么最好的方法便是“联合起来,建立咖啡果实处理场地”。而这,便促使了「合作社」的诞生!
咖啡合作社
当咖农们联合起来,集资购买机器、场地,搭建合作社,他们就能够将自己种植的咖啡果实集中统一处理,不用再让中间商赚取差价!
然后,这些通过合作社进行处理的豆子都会冠以合作社的名字,进行统一售卖。耶加雪啡产区有个耳熟能详的豆子叫「果丁丁」,它的名称便是取自果丁丁合作社的名字!其他的像沃卡、孔加等等都是冠以合作社名字售卖的豆子名称~
咖啡庄园
咖啡庄园它是一种私人性质且成规模的咖啡种植生产农场,我们可以试着将它想象成富人家的别墅区,虽然事实就是如此~毕竟能够建立庄园的庄园主首要条件就是拥有充足的资金,这样才能购买成块的土地来种植咖啡,以及配套的设施来处理咖啡鲜果!
庄园主能够随心掌控种植和处理的重心或方向,并且,还能尝试各种新颖的种植、处理方式~因为在这些方面,他们并不会受到限制!而像合作社、处理厂想要开辟新的方向是比较困难的事情。困难的原因可想而知,就是试错的成本对于咖农们来说负担实在太大,一个翻车,可能一年的心血及收入就会毁于一旦!
除了生产之外,销售、材料等问题庄园主也都能够自己搞定!因为他们自己就是生产源头厂家,自己种,自己处理,找到生豆商,自己卖出!一系列流程如鱼得水。
并且,如果在生产或供应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果的时候,必然会有更多的生豆商自行上门高价收购咖啡豆!而这些溢出的利润,全都归私人所有!像我们常听到的翡翠庄园、瓜瓜果庄园、哈特曼庄园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