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og

「曼特宁」的名字由来|印尼曼特宁咖啡是什么品种?陈年曼特宁有何独特风味?

14:07 27 8月 in 咖啡知识
0 Comments
0

之前某位客人在前街门店喝咖啡时,看到豆单上写着的黄金曼特宁、陈年曼特宁、林东曼特宁等名字时,好奇地询问前街师“印尼咖啡的品种就是曼特宁嘛”。实际上,虽然这几款印尼咖啡都有着相同的后缀「曼特宁」,但并不意味着这个后缀代表的是一个咖啡豆的品种。

那么,我们每每提及的印尼咖啡代表之一的「曼特宁」究竟指的是什么,前街今天就来和大家好好捋一捋「曼特宁」之名从何而来,又是什么咖啡品种。

曼特宁

大部分咖啡豆都是从产区、地名、港口名、品种里挑选一个作为它的名字。但曼特宁这家伙就搞特殊,它的名字不是用上面任何一个选择来取的!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占领了印尼,当时有个日本官兵在印尼当地的咖啡馆喝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味咖啡,他迫不及待地询问店主这个咖啡的名字,但由于语言的不同起到了沟通障碍,店主以为他在询问「你是哪里人」。于是便回答了“曼代宁族”(Mandheling),就这样,这个豆子被阴差阳错的当成了曼「特」宁品种。

直到二战结束,日本官兵无法忘却那日在印尼喝到的美味,于是便让人从那边运输了大量的曼「特」宁到日本,从此这支豆子便在日本一路爆火,深受日本人的喜爱。而曼「特」宁这个名字就这样被流传到了今天。

 

那么,曼特宁到底是什么品种呢?

在《世界咖啡学》中,韩怀宗老师就有这样的一句话:“放眼各国,大概只有印度尼西亚有着类似于云南的情形。”

之所以会说这句话,是因为在17世纪的时候,荷兰人引进了大量的阿拉比卡豆,种在了锡兰(也就是今天的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由于气候水土适宜,阿拉比卡很快就覆盖式的进行扩散,如日中天。

直到1880年,席卷全球的叶锈病蔓延到了印尼,在印尼的阿拉比卡也没能挨过这一劫,全线枯死殆尽。自此,人们被强制放弃了经营多年的阿拉比卡,转而种植抗病能力强的罗布斯塔。现如今,印尼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咖啡产国,其中,罗布斯塔占据了总产量的90%。

而曼特宁就属于印尼为数不多的阿拉比卡品种,但它们大都是阿拉比卡与罗布斯塔的混血种,只是在基因上,阿拉比卡占有的比例较多,所以被归类为阿拉比卡种。

「Ateng」、「Timtim」便是曼特宁的主要使用品种,听起来都很陌生是吧~这是因为印尼当地的叫法跟我们的称呼方式有些出入,像「Ateng」其实就是我们口中的「Catimor」卡蒂姆;「Timtim」则是蒂姆,都含有罗布斯塔的基因,可能是由于Ateng这个品种适应了印尼的风土,所以并没有出现我们认知里卡蒂姆特有的狂野泥土气息。

有哪些是比较常见的曼特宁呢?

一、林东曼特宁

林东是位于托巴湖西南的一个山区,它每年所产的曼特宁约1.5~1.8万公顷。在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水资源太过珍贵,林东曼特宁以日晒处理为主,但由于产出的品质不佳,后面便更改成了巴西的半日晒处理。

事与愿违,印尼的气候湿润,并没有足够的阳光能够像巴西一样直接晒干粘稠的带壳豆,在几经转折下,误打误撞地诞生出了世界罕见,印尼独属的处理法——「湿刨法」,经过湿刨处理的豆子酸度低,醇厚度高,很快就流传开来。前街的印尼曼特宁口粮豆便是来自于此。

 

二、黄金曼特宁

黄金曼特宁产自盖奥山的瓦塔湖,由于湿刨法处理产生的瑕疵豆较多,日本人在十几年前特别对曼特宁采取了较为严格的品质管控:生豆先从密度与色泽进行筛选,筛选后的豆子先后会经过四次人工的挑选,在这个环节剔除瑕疵豆,最后就成为了色泽暗绿,豆相均一的曼特宁。

(上图为熟豆)

由于处理生豆时,豆子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如同黄金一般的颜色,于是人们便将其取名为「黄金曼特宁」。黄金曼特宁的规格标准是十八目以上,瑕疵豆少于3个(300g生豆样品),属于最高等级G1等级,喝起来的感受会比常规的曼特宁更加干净、醇厚。

 

三、陈年曼特宁

你敢相信,咖啡豆也能够陈年处理!将生豆藉由延长存储时间,从而达到自然熟成的目的(约2~3年)。在这个过程中,曼特宁的酸涩成分经过熟成,转化为了糖份,咖啡喝起来更为圆润。

但对于形成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环境必须具备阴凉,通风的条件来防止咖啡豆发霉发潮。由于存储的时间较长,且环境阴暗,稍不注意,长时间存储的陈年曼特宁就会带有霉味、麻布袋或皮革等负面味道。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